《飄》一部描寫19世紀60年美國國內(nèi)戰(zhàn)爭前后的故事。作者非常了解南方人的生活,他以種植園為場景,通過一段愛情故事,生動形象的刻畫了美國南方的社會生活。作品非常具有時代氣息。情節(jié)巧妙,人物塑造豐滿形象,心理描寫也異常細膩,這些都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能力。讓我讀完能感受到一股正能量在不斷縈繞,受益匪淺。
斯嘉麗這個角色形象非常圓潤飽滿而真實,非常吸引人。她一直以來都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原因就在于她存在正反兩面。一方面她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冷酷的人,她對待自己孩子極其嚴苛,對于愛情,她甚至想搶奪別人的丈夫;另一方面她剛強的像男人一樣,不屈不撓,敢愛敢恨,有擔當,她可以在戰(zhàn)亂中幫助她的情敵,她是一個復(fù)雜的人物。我同情她因戰(zhàn)火的洗禮,失去親人的痛苦,我也為她的自私任性,得不到愛情而痛惜,也被她敢于抗爭命運的精神所折服。她是一個新時期女性的形象,懂得反抗、叛逆,不被命運左右。她主動追求自己愛情,全然不顧世俗的看法,敢愛敢恨的形象讓我印象深刻。她是一個勇敢的女性,殘酷戰(zhàn)爭期間,她化作臂膀保護著家人。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她又體現(xiàn)出那種不服輸?shù)木?,追求實現(xiàn)自我價值。她的這些積極向上的精神感染了我,他徹底擺脫了傳統(tǒng)的束縛,追求自我的自由。
《飄》給我的啟示是不管你身處什么樣的處境,你都不要放棄自己,敢于與逆境抗爭,對生活永遠要充滿勇氣。我們要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以后的生活。
天上的風箏安靜地飄著,地上的人駐足仰望看著那飄渺、彷徨卻又自由的風箏。《追風箏的人》,一本融入了快樂與悲傷,深情與絕望的小說。很美麗的開始,跌宕起伏的經(jīng)歷,一個充滿希望的結(jié)局。故事很完美,一場殘忍而美麗的人性救贖。
阿米爾是阿富汗的一位富家少爺,哈桑是他的仆人和童年伙伴,兩人從小形影不離,手足情深。在追風箏的比賽上,他們獲得了冠軍,哈桑去追回落下的風箏,卻遭到欺負。目睹了一切的阿米爾因懦弱恐懼沒有挺身而出,這成為了他童年一份痛徹心扉的罪惡,這也最終逼走了哈桑。因為戰(zhàn)爭阿米爾和父親逃亡美國。阿米爾成年后決定要贖罪,再次回到了家鄉(xiāng),命途多舛。他還發(fā)現(xiàn)了驚人秘密:哈桑是他的親兄弟。最終得知哈桑去世,阿米爾決定撫養(yǎng)哈桑的兒子,完成了一個男人的贖罪與成長。
童年是甜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一起玩彈弓,摘柿子...童年是難以忘卻的縈繞于心的。可是阿米爾的懦弱徹徹底底地撕裂了這一切美好的生活。他的懦弱鎖上了哈桑的心窗,雖然悲傷難過但哈桑始終還是惦記著阿米爾,可是阿米爾卻無法打開內(nèi)心的枷鎖去面對他。人,生來是軟弱的,懦弱其實本不是一種錯,可是在阿富汗,這個紛亂的國家里,無法克服懦弱卻成為了每一個悲慘人生的開始。其實阿米爾很善良,他很珍惜和哈桑的感情,但罪惡感幾乎充斥了阿米爾從此以后的人生,像是風箏被剪斷了線。
落寞、不甘,釀就童年的過錯。童年的記憶,良知的譴責,驚人的真相……你回到了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好人是否有好報?《追風箏的人》一書中那個老實善良忠誠的兔唇男孩哈桑,他是好人這毋庸置疑,即使遭到了背叛,面對阿米爾少爺?shù)恼_陷,他再次選擇了包容。這樣的好人,最后卻落得凄慘的下場。也許有人會說,阿米爾少爺奮不顧身救出哈桑的兒子,正是對哈桑善良的回報??墒枪5母赣H同樣也是對主人忠心耿耿的老實人,他的好報呢?一輩子視若生命的兒子卻是別人的,妻子的拋棄,最凄慘的事情都降臨到這個好人身上。我不禁深思好人真的都會有好報嗎?
對于文中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時追風箏的場景,起初我并不理解哈桑為什么總是能準確無誤地追到風箏,作者想表達給我們的是什么,讀完后我才恍然大悟,哈桑追的風箏不僅僅是天空上肉眼可見的風箏,也是阿米爾一直在心中追尋的無形的風箏,童年的哈桑就已經(jīng)能準確無誤地追尋到它。哈桑不是看影子,“他就是知道”因為哈桑早早地就走上了那條成為好人的路,不曾迷茫。反觀阿米爾那時還在迷惑,徘徊,內(nèi)心還在劇烈地掙扎,很久以后他才追尋到那只在他心靈上空飄忽不定的風箏。正如童年哈??偸悄軒е⒚谞栒业斤L箏一樣,成年后的阿米爾也終在哈桑的帶領(lǐng)下找到了那只自己的風箏。我想阿米爾說的.“為你,千千萬萬遍?!笔峭高^索拉博對哈桑說的,是替童年的自己說的。
書中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哈桑的不幸,和阿米爾的蛻變中沉浮,阿米爾負了哈桑,阿米爾的父親負了阿里,我想阿米爾比他父親更讓人敬佩,阿米爾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努力彌補,而他的父親從未把阿里當作朋友。起初,他對仆人兒子和自己兒子一樣甚至更多的疼愛,我被他的重情重義感動,那時我以為他是把阿里當做好朋友,才對哈桑視如己出。當阿里提出離開的的時候,他拼命地挽留,原來留的是哈桑,不是阿里。如果他把阿里當作朋友,就不會有哈桑,就不會和阿里的夫人在一起,他不如阿米爾。我更喜歡阿米爾,在他心中哈桑是朋友,是獨一無二的摯友。
我常常想追風箏的人到底指誰?他所追逐的僅僅是那只藍風箏嗎?追風箏的既是哈桑也是阿米爾,只不過哈桑追逐的那只斷線的藍風箏,追尋是他心心念的阿米爾少爺?shù)臉s耀。而阿米爾去追尋的那只風箏則承載得是良知,是童年一直困擾著他問題的答案,追尋的是內(nèi)心的無愧與釋然,是對哈桑遲來的回饋。我們也是追風箏的人,在不同的路上,追尋著自己的風箏。
許多一般的書在你看后不久便會漸漸地忘卻,但好書不會,好書如一杯香醇的咖啡,充滿香和苦,甜和澀。
令我至今為之震撼的還是《追風箏的人》。這篇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在阿富汗戰(zhàn)爭背景下,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的故事。
這個故事真是五味雜陳。愛,恨,恐懼,懺悔,救贖……都如絲一般,交織于這驚世之作中。
故事中的阿米爾和父親都是兩個痛苦的人。其實,哈桑是父親與仆人阿里的妻子所生的私生子(這件事哈桑到死都不知道),但在阿里帶著哈桑出走時,父親連兒子都不敢認(為了名聲)。他為此深深懺悔。為了達到自我的救贖,他做了許多善事:開設(shè)蓄孤院,幫助他人……但最終患肺癌而死。
主人公阿米爾則為他十二歲時那件懦弱的事而懺悔。他看著壞蛋阿塞夫和幾個人在欺凌哈桑卻不敢上前。但為了自我救贖,他做出了比他父親更勇敢的決定,在三十年后,深入“塔利班”恐怖組織,從頭目阿塞夫手中奪回哈桑的兒子索拉博……
有的人說阿米爾和父親怯弱,但我并不這樣認為。因為他們有懺悔,有救贖的勇氣……
哈桑,風箏;父親,風箏;索拉博,風箏。阿米爾便是“追風箏的人”。
他(阿米爾),目睹哈桑被阿塞夫欺凌卻遠遠觀望;他,因犯錯凍結(jié)他與父親之間的感情;他,因一些作為失去了索拉博的信任;他,因沒有勇氣,而不敢上前去找索拉婭……阿米爾的一生中要追的風箏實在太多。
這是一部美麗的小說,即使沒有夢工廠鍍上的光環(huán),她依舊光鮮奪目。一段沒有前景的友誼,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忠誠與血緣串聯(lián)著這些故事。小說的情節(jié)如此殘忍又如此美麗,作者以恩典與救贖勾勒生命的圓滿循環(huán),然而這也是一部睿智并發(fā)人深思的小說:贖罪并不必然等于幸福,希望是人們永遠追逐著的風箏
作者以敏銳,扣人心弦的筆觸娓娓講述著這樣一個故事: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場風箏比賽后,發(fā)生的一件悲慘不堪的事,令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他逼走哈桑。不久,由于蘇聯(lián)的入侵,自己也跟隨父親逃亡美國。成年后的阿米爾即使收獲了事業(yè)和愛情,仍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闊別二十多年的故鄉(xiāng),卻發(fā)現(xiàn)物是人非,哈桑已故,并發(fā)現(xiàn)了父親當年的一個驚天謊言,昔日主仆本為同根生,漫漫贖罪路上,阿米爾蹣跚而行——
書中有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昔年哈桑對阿米爾說這句話,代表著奉獻,二十多年后,阿米爾對哈桑的兒子說這句話時,除了贖罪,亦有奉獻。全書不僅僅是一部敘述阿富汗文化,歷史與現(xiàn)狀的政治史詩,也描寫了父與子,人與上帝,個人與國家的脆弱關(guān)系。追風箏的人所追的風箏是有象征性的,它既可是愛情,親情,友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阿米爾來講,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父親,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杰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
我追。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的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