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發(fā)展孩子的口頭語言是培養(yǎng)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礎(chǔ),下面是我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一些體會。
1、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
語言修養(yǎng)注重的是個體運用語言的熟練度、準確度和流暢度,以及在各種語言環(huán)境中的言語行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日積月累地形成,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必須加強思想修養(yǎng)。古人說:“言為心聲?!睕]有豐滿的心靈,就沒有豐滿的語言;沒有高尚的心靈,就不會有高尚的語言。教師只有有高尚的師德,其語言才可能健康、文明、豐富、美好。其次,教師必須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它包括語音的訓練,即練好普通話;包括儀態(tài)的訓練,即舉止穩(wěn)重、態(tài)度大方、講究儀容、從容鎮(zhèn)定;包括必要的朗讀訓練、膽量訓練和講話訓練,等等。
2、掌握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
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把握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是掌握語言技能、運用語言策略、實施良好語言教學行為的前提。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與幼兒思維、理解的發(fā)展有密切的關(guān)系,比如,幼兒不能
理解教師的“反話”,當教師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對幼兒說話時,他們聽不出老師的正話反說。有一個初入園的小班幼兒,老師問:“人有幾只眼睛?”他說:“有三只眼睛。”老師非常生氣,于是說:“人的眼睛有四只。”他馬上點頭跟著說:“是四只?!边@樣的語言只能使幼兒的思維更加混亂,不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幼兒對語言的理解也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很難理解喻義或語言的深層含義,年齡越小,這種特點表現(xiàn)得越明顯。只有把握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特別是把握幼兒理解成人語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不同場合、在幼兒園各種活動中,有效地運用語言對幼兒進行指導和教育。
3、營造良好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和氛圍
幼兒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發(fā)音、用詞和掌握語法規(guī)則等無不如此。因此,幼兒所生活的家庭、幼兒園、社區(qū)中的成人、伙伴所使用的語言,便可能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這種語言環(huán)境會對幼兒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成人的言語范例的作用更大。成人應發(fā)音正確、標準;詞匯豐富、用詞確切;口語清楚,文理通順;講話要適合幼兒水平,在內(nèi)容、語調(diào)、速度等方面均應做到。不能錯誤地以幼兒語言為標準,遷就幼兒。同時還應努力豐富幼兒的生活內(nèi)容,增長幼兒的知識,開闊幼兒的視野,加深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促進幼兒的思維發(fā)展,使幼兒的有事想說,有思想感情表達。要讓幼兒廣泛地接觸自然,參加多種活動,因為輕松、愉快、豐富多彩的生活環(huán)境會使幼兒產(chǎn)生表達感情、交流思想的愿望,而向別人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可以提高幼兒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需要良好的語境,這可促使幼兒聽、說、想的欲望,這種良好、寬松的語境包括物質(zhì)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物質(zhì)環(huán)境包括活動場地(景)墻面、頭飾、電教設備等,這些物質(zhì)環(huán)境和教具玩具可以給幼兒一種直觀的感受,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模擬的實境中,喚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使其樂于說,敢于做,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表述,為心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打下基礎(chǔ)。在活動中教師應給予每個孩子說話的機會,引導、鼓勵幼兒樹立自信心,使之連貫、大膽地對主題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不惜贊賞語句,及時抓住幼兒表述的亮點進行肯定的評價,盡量不予否定,(除與科學性原則性相反的)同時還可以用多種形式讓幼兒進行表述,如語言游戲“說相反”,故事續(xù)編“貓醫(yī)生過河”,兒歌創(chuàng)編“動物世界真奇妙”,表演“咕咚”故事,看圖講述“小雨傘”“讓座”,拼圖講述“聰明的公雞”。另外,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開展語言活動,如“今天的新事兒”、“論天氣”、“報食譜、說菜名”等,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語言。為使所學的內(nèi)容得以及時鞏固,應將活動時使用的相關(guān)教具、情景圖等放置在固定的區(qū)角中,使之隨時隨地地去學習、體驗和交流,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技能,加深幼兒的記憶,而且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協(xié)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興趣,更可以拓展幼兒的思維。
4、教學中要重視提問
陶行知說得好:“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由此可見提問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大班幼兒喜歡挑戰(zhàn)、好奇、好問,他們喜歡對所有的問題作出反應和追問,對追問的方式感覺刺激而入迷并樂于參與。因此,優(yōu)化大班語言教學活動中的提問,激起幼兒的求知欲望是每個教師都期望達到的目標和追求的效果。
4.1教師的提問應具有引導性
語言教學活動中的提問,應從啟發(fā)激勵孩子的思維出發(fā)。古人說: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梢娞釂栙F在巧字。教學過程中,一個接一個的“好不好”、“對不對”、“是不是”只會使孩子機械地不假思索地去回答、去應付,失去學習的興趣。但如果問題過于復雜,孩子們只會啟而不發(fā),導而不思,百思不得其解,從而挫傷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的提問要考慮到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使問題具有引導性。例如講《百鳥朝鳳》的故事時,提問:“故事中有誰?鳳凰做了什么事,為什么成了百鳥朝鳳?森林中的白鳥是怎樣感謝鳳凰的?如果是你,你會用什么方式來感謝它?”不僅能引導孩子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而且能加深孩子對問題的理解和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引導性。
4.2教師的提問應具有想象力
教學活動中應設計出能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的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如果將故事中的“怎么說?怎么辦?怎么做的”改為“會說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會怎么做?你身邊發(fā)生過這樣的事嗎?結(jié)果如何呢?”孩子的答案就不會局限于故事的原文,他們就會憑借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積累大膽想象,拓展思維,這不正是想象力引發(fā)的功效嗎?
生活在這一群天真活潑的小孩身邊,想起他們的時候會時不時的微笑,可能這就是小孩的魔力,與他們交流總是會哈哈大笑,你會糾結(jié)于這是這些小孩說的話嗎?完全就是小大人了。選擇當幼師,我最大的動力就是這些小孩對我的喜愛,仿佛與他們是一個整體,從早上到幼兒園,到他們的父母高高興興的接走幼兒,我們總是在一起,一起上課,一起游戲,一起談笑,格外的幸福。
這是我第一次帶大班的幼兒,總體來說,我還不是很了解大班幼兒的習性,對付中班幼兒的那一套,拿來對付大班完全不靈驗了,大班的小孩是幼兒園年齡最大的了,相對思想這些也有些變化,他們似乎很樂意和老師做朋友,一有機會就在我的旁邊聊天,我也很樂意與他們交談,可是他們說話的方式真的很有趣,可能這就是小孩的特征,和他們交流會樂不思蜀的,完全融入他們的思想去了??墒菍τ谏贁?shù)的幼兒來說,厭倦了幼兒園的生活,對老師不是那么敬畏,有時候還會作弄老師,故意和老師做對。我想這一部分的幼兒要單獨說教,使他們改掉這種做法與想法。
每個人對快樂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聽到一句贊美的話感到快樂,有的人享受到一頓美餐感到快樂,有的人得到一件美麗的衣裳感到快樂,孩子能痛痛快快的玩感到快樂。無論從精神上,還是從物質(zhì)上,我認為只要能愉悅的,放松的,有好心情的,回憶起來是那么甜美的,就是快樂的。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中間,隨時會讓你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讓我們一起走近孩子,體驗、感受孩子們帶來的幸福與快樂吧。
生活在這樣一群孩子中間,你忍不住要親親這個,逗逗那個,他們的一個親昵動作,一段天真的話語,一個奇特的想象,浸透著他們的機靈,活潑和純真,正是孩子們特有的靈性讓我們的童心永駐,讓我們的眼睛不時地一亮,讓我們的心靈不時地得到愉悅,讓快樂不時地圍繞在我們身邊。
童年時代,我渴望著有一天,許多孩子像一群小鳥圍在我的身旁一齊唱歌、做游戲,爭先恐后的喊我“老師”,此刻我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并且在我所熱愛的崗位上默默奮斗工作已經(jīng)六年,班主任工作也正一步一步有序的展開著。
一、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潛力,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務水平。幼兒生活自理潛力是孩子獨立性發(fā)展的第一步,由于現(xiàn)代家庭的特殊環(huán)境,使得不少幼兒失去了發(fā)展自理潛力的機會,在幼兒園主要表現(xiàn)為:一頓飯吃完后滿桌都是飯菜;洗手草草了事,有的洗下來后身上、袖口、地上都是水;玩具玩好亂堆放,弄得滿地都是等等。只有以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潛力為基礎(chǔ),才能讓他們在幼兒園愉快地開展一日活動。培養(yǎng)自理潛力時,對幼兒在不同階段應作出不同的要求。如在指導幼兒洗手時,對于大班的孩子則要求他們能將袖子卷好,按順序、正確的洗手,能持續(xù)盥洗室地面無水。有些自我服務的資料對幼兒來說比較難掌握,也挺枯燥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輸就應怎樣怎樣做,逼真孩子一次一次練,這種效果必須沒有提高孩子興趣,引導他們自發(fā)的去練習見效的快。例如,看似一個簡單的系鞋帶動作,其實這需要大腦與左右手的小肌肉高度配合。孩子系鞋帶時要么打了許多死結(jié),要么索性不系,拖著鞋帶到處走,有時就把腳往老師眼前一伸。之后一想,何不編個小兒歌,讓孩子邊念,邊學著系鞋帶。于是就教孩子們念起了:“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變成兩圓圈,再來握握手。”的系鞋帶兒歌,小朋友們十分樂意的理解了。當然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自理潛力需要貫徹到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當中。
二、加強德育教育,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觀念及習慣。幼兒的行為,充分反映了他們參與社會交往,適應周圍世界的潛力,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對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其身心發(fā)育和成長有著重要而長遠的影響。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個性對正處在成長期的幼兒,教師的表率作用對他們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好處,能夠說,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常常會在家里或幼兒園里聽到孩子們說:“我們老師就是這樣做的?!被蛘摺袄蠋熃涛覀冞@樣做的?!笨梢姡變河^察是何等的細致。這些都對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在平時必須要做到事事嚴于律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平時也要注意經(jīng)常檢查自己,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做錯了的時候,要敢于在孩子們面前承認錯誤,這一點,對幼兒的教育好處是十分重要的。針對個別幼兒的狀況,我加強了個別教育。徐宇超小朋友從農(nóng)村轉(zhuǎn)學而來,各方面行為習慣較差,我們在平時的點滴行為中對他進行督促、教育和鼓勵,此刻他已經(jīng)能有意識要遵守班級紀律。潘鶴亭小朋友具有較強的攻擊性行為,老師透過一次次談話、接觸,先培養(yǎng)他與老師的感情,慢慢引導他為班級體服務,如分發(fā)餐具,搬桌椅,增進他與小朋友友好相處的機會,慢慢的小朋友的告狀聲就少多了。
三、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在活動中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隨著社會進步,教育觀念也在不斷改善,此刻組織幼兒活動時,教師必須要樹立正確觀念,即幼兒是教學活動中心,教師只是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應主動適應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及發(fā)展規(guī)律。本學期我園繼續(xù)配合江蘇省教研室開展了《幼兒園綜合活動》的課程改革,在教學中打破了各個科目領(lǐng)域的劃分,根據(jù)新課程教材的要求,結(jié)合班級實際狀況,有機地將各個領(lǐng)域知識加以融合。這不光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對幼兒來說也更加注重了各方面潛力的鍛煉。根據(jù)教材中各個主題的目標,精心地進行每周的群眾備課,在課前的準備方面,打破了以往的由教師一人準備到底的狀況,而是充分發(fā)揮幼兒和廣大家長的用心性,一齊收集資料,往往是在主題開展以前,就收集到了許多方面的材料。在收集的過程中,增加了幼兒的參與性,他們多了一次了解的機會,潛移默化地豐富了幼兒這方面的知識。在課上更加注重讓幼兒將學到的本領(lǐng)加以展示、總結(jié)、歸類,從而將個人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大家的知識。在新教材的指導下,活動中加強了幼兒的動手訓練,讓每個幼兒都有動手的機會,讓他們在各自的基礎(chǔ)上得到提高。每次活動結(jié)束后,我們并沒有徹底得告別這個主題,而是透過主題墻,讓幼兒把收集到的資料、活動中的成果展示出來,把主題活動進行延伸,讓孩子有一個體會、回味的機會。
四、教師與家長構(gòu)成教育合力,做到家園同步。我園的辦園特色是家長工作,因此我把家長工作同樣也放在班主任工作重點來抓。幼兒大多數(shù)的時間還是在家中,前面提起的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潛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單靠教師在幼兒園引導,取得的效果必須不會很明顯,只有家長在家中配合老師繼續(xù)進行教育、引導,才能到達真正的目的。我就透過家長園地將必須的教育方法、經(jīng)驗介紹給家長,以便讓他們在家中能正確的引導、教育幼兒。透過家長來園接送孩子的時間,簡短的談話能讓家長們及時了解幼兒在園狀況,每月不定時的家訪,則能讓我仔細了解幼兒在家中的表現(xiàn),更全面的掌握每個孩子的特點。對于工作比較繁忙的家長,家園聯(lián)系冊便是老師與家長交流的方式。有的家長十分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但由于工作忙,與老師見面少,他們就在家長留言上仔細將幼兒的言行如實反應,并向我提出一些問題?作為老師我有職責給他們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于是我就認真翻閱有關(guān)資料,有時還向其他老師討教,爭取給家長最滿意的回答。
五、教師互相配合,使班級工作順利進行。今年我和顧鵑老師一齊管理班級工作。兩人是第一次搭班,在管理工作中,我們二人互相適應著對方的管理習慣。學期初,根據(jù)我班狀況商量制定各種計劃,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更是有商有量。由于我們二人工作經(jīng)驗都不是個性豐富,在教育、教學等方面總是有些漏洞,老師們看到了,總能及時、耐心的進行指導,使我班能跟上全園的水平。班主任的工作細碎而又繁瑣,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在工作中必須有不足之處,今后我將會更加努力,注意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爭取在下學期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時間過得真快,轉(zhuǎn)眼間這個學期已結(jié)束了。看小朋友們一天天的懂事,一天天地在長大,心里總是樂滋滋的,和他們在一起真的很開心,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一般,和他們在一起盡情的玩耍,任何煩惱都被這爽朗的笑聲沖到云外去。這或許就是孩子那顆天真無暇的童心所具有的魔力!這讓我感觸最深,有時甚至想:我不僅是在教育他們,其實我也在受他們的影響。真正的生活在他們當中,才使我深刻的體會到成為他們老師的那份自豪感。
人的一生中,短短幾十年,而幼兒時期的教育對個體的影響是最大的,可以說,關(guān)系到人的一生。"師者之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工作的"園丁",必須處處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才不會失其本來之意義。為人師表,教師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的高低直接關(guān)系到幼兒學生的健康成長。幼兒作為祖國的花朵,未來的主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育工作的責任是極其重大的。
選擇幼師,是我的夢想,站在教育的講臺,是我的追求,短短兩年的教育生涯中,讓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在教育工作中,讓我學習到了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雖然,站在教育的講臺上,感到工作壓力之大,工作之累,講好每一堂課,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必須課前的備課,課前的設想深思等等。但每當想到孩子們那天真的笑容以及未來的希望,一切都是值得。
在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只是看到了表面,對工作者都加以了誤解,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幼兒園的工作是最好做的,每一個人都會做,一般的人都能做得到,做幼兒老師并非難事,只不過是帶一下小朋友,沒有什么的。但是,我要在這里告訴各位,你們只答對了一半,幼兒的健康成長,背后有老師付出的心血,又誰知呢?人生就像一盤棋,如何才能成為最后的勝利者,下棋第一步,最為關(guān)鍵。
"三歲定八十"可想而知,幼兒教育的重要性。雖然自古以來,也有"萬事開頭難"的說法,但是作為一名幼兒,在這一個時期中,模仿能力是非常的強,讓人望之驚嘆,學什么都很容易上手,作為這一個階段的幼兒來說,天真無憂無慮,在對任意事物之中,都是充滿了好奇感,充滿了奇思妙想,所以接受能力當然是最強的時期,而身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們,一言一行都對幼兒的今后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必須先做好自身的模范作用,在與幼兒接觸時,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使幼兒有一個好榜樣。
如何去帶好幼兒一直是我們作為幼兒老師研究與討論的話題,俗話說:"世界上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幼兒作為一個完整的人,需要全方位的發(fā)展,作為教師必須抓住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設計適合幼兒需要的各類科學游戲活動。
世界需要愛心,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的孩子們更需要愛心,作為幼教老師,教育好孩子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要想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獻出我們的愛心。在幼兒園的日子是開心的,每一天都過的很充實,有苦有甜,我希望每天都能給孩子們帶來新意。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個快樂的大家庭。
一、工作重點:
認真貫徹落實市、區(qū)教育局各項工作部署,本學期,在做好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重點做好:二次對外開放工作、評價課題階段結(jié)題、幼小銜接工作的再研究、向三個部門遞交下一階段課題申請等工作。為我園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完善園本課程建構(gòu),使課題研究工作不斷良性發(fā)展做好鋪墊。
二、主要工作:
(一)適當調(diào)整常規(guī)教學制度
針對近年課程實施存在問題,從課程內(nèi)容確定的原則、課程內(nèi)容的結(jié)構(gòu)、課程實施途徑、幼兒發(fā)展評價等提出具體要求,并對各領(lǐng)域活動在一周活動所占比例做出明確規(guī)定,這學期在不增加幼兒學習負擔的基礎(chǔ)上,中、小班增加分享閱讀學習內(nèi)容,因此對領(lǐng)域活動在一周活動中的所占比例做適當調(diào)整,調(diào)整后各項教學活動更加充實有序,活動內(nèi)容更加落實,老師們普遍反映良好,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全力以赴做好兩項對外開放工作
為展示我園實施新課程風采,配合市、區(qū)教育局統(tǒng)一部署,我園以較高的質(zhì)量和水平,多方位向全市幼教同行展示我園的課改成果,展示采用活動觀摩、課改成果展示、互動研討等形式,讓教師有機會與幼教同仁交流,表達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提高教師的分析表達能力,受到領(lǐng)導、專家及來賓一致好評。
本學期末,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課程建設與管理專題研討會”擬在我區(qū)召開,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對近幾年課改路程做一次全面梳理,雖此次活動因天氣原因取消,但在準備過程中老師們又一次重溫、學習、檢視、反思了我園科研和課改的有價值的東西及存在問題,對我們的工作產(chǎn)生了良好的推動力。
(三)穩(wěn)步推進課題研究
重點引導教師從某一事件、某一活動或某一個案例為切入點,在真實、自然活動過程中,詳細記錄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清晰、準確地描述幼兒行為,對照幼兒行為特征進行評價,讓教師在“問題——行動策略——行動實施——行動反思——行動評價……”的過程中展開自己的研究工作。學習用幼兒發(fā)展知識、學前教育原理等專業(yè)知識審視教育實踐,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揭示、和把握真實教育過程中各要素的價值,切實診斷問題和改進教育。通過經(jīng)常性的問題討論、案例講述等研討活動,為教師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空間,通過個體與他人一起學習、理解,在解決問題的合作中建構(gòu)知識,讓每個教師在平等、主動、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中展開多方位互動,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與不同的人就所學內(nèi)容進行反復建構(gòu)、重組認識,不斷完善我們的學習方式與評價模式。
(四)探討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幼小銜接工作
由于幼兒園和小學在教育對象、教育目標、教育內(nèi)容等方面相對地不是處在同一平臺上,因此幼兒園和小學在課程目標、課程結(jié)構(gòu)、教學方法上也有差異,毫無疑問,幼兒園的課改成功與否對小學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交流溝通,如何在課改層面上搞好幼小教育銜接,我們聽到了一些這方面的呼聲和要求,同時也是我們近幾年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問題。開學初我們就將此項工作再次納入工作計劃,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尋找幼小銜接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