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由于饑餓過度偷了一個面包,使他在監(jiān)牢里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后,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跡出現(xiàn)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后半生。
看完書后,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冉阿讓雖然后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里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墒侨桨⒆尣⒉唤橐?,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凄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xiàn)出當時的社會是多么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于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
英國的史美爾斯說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現(xiàn)實主義作家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這部作品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映了當時法國社會的現(xiàn)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和純真,批判了統(tǒng)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相互傾軋的丑惡現(xiàn)象。
《悲慘世界》這部小說是以主人公冉阿讓的命運作為主線展開情節(jié)的。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于獲得了自由,然而當他一無所有地走上社會時卻遭到了世人的唾棄,不過,在他陷入衣食無著的困境時受到了卞福汝主教的關照,因為冉阿讓有前科,盡管他有強壯的身體,卻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了終身監(jiān)禁的紅帽子。在海上服苦役,一個海員在修理桅桿時不慎掉下了大海,冉阿讓不顧自己的安危救了他,自己卻落入了大海。后來,在法國大革命的戰(zhàn)場上有人看見了冉阿讓的身影,他英勇無畏,在槍林彈雨中戰(zhàn)斗,救助別人。后來在一次戰(zhàn)斗中,冉阿讓為了救人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讀這篇小說時,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社會上的人為什么那么討厭冉阿讓,甚至誤解他的好意,而冉阿讓又為什么對她這么好呢?讀完這本書后我找到了答案:因為冉阿讓有前科,上流社會的人都嫌棄他,而冉阿讓卻始終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別人,說明了當時人性還是善良的。
讀《悲慘世界》時,我的心情是隨著冉阿讓的命運改變而改變的。當冉阿讓出來別人嘲笑他時,我為他打抱不平;當他受到主教的幫助時,我心里為他高興;當他落入水里時,我不禁為他的命運而擔憂。
讀《悲慘世界》使我明白無論在多么丑惡的社會環(huán)境下,我們都要有人性的善良和純真,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無論在多大的困難面前,都不能放棄生活,生活是不會放棄任何人的,我們要樂觀地來面對生活,堅強勇敢的去挑戰(zhàn)困難,并且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要有犧牲精神,多關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要嫌棄他們,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前一陣子,我讀了一部震撼人心的鴻篇巨制——《悲慘世界》。
這個作品以冉阿讓——一個因為偷了一片面包而開始了19年的苦役犯生涯的人為主線,寫了他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做了數(shù)不清的感人事情,包括幫助苦命的芳汀,以及將她的女兒珂賽特救出苦海,從一個黑暗罪惡的人蛻變成了高尚的天使。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強烈的感動在心中油然而生。雖然冉阿讓去世了,但是他幫助了多少貧苦家庭找回了幸福;雖然他去世了,但是他完成了與芳汀的承諾,讓珂賽特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雖然他去世了,但是他卻在緊要關頭救了他的死對頭探長沙威……他的感人事跡數(shù)都數(shù)不清,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為什么要不顧死活地幫助他人呢?是的,他做出這一切全都是源于他的愛,他對所有生命的愛心,對世界的愛心,以及助人為樂的愛心。
說到愛,說到助人為樂,那我便不得不說說我們中國的雷鋒。雷鋒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中,從小學習助人。長大了,他很快當上解放軍,做好事從不留名,是人們心中的英雄。有一次雷鋒出差,在火車上,他主動讓坐,不是幫人們端茶送水,就是幫婦女哄孩子,都沒有休息過。一位老人對他說:“同志,你坐下來歇歇吧!”雷鋒卻微笑拒絕了。從此,就有了這么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崩卒h也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963年3月5日,雷鋒光榮殉職后,毛主席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睕]錯,雷鋒與書中的冉阿讓其實是一樣的,都有一顆大愛無私的心。
愛是迷路時的一個指南針,為我們引路;愛是寒風中的一把篝火;愛是人生活的一線希望。法·彭沙爾說:“有愛慰籍的人,無懼于任何事物,任何人。”讓我們向大愛無疆的冉阿讓學習,向生活中每一個博愛的人學習!
英國的史美爾斯說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侗瘧K世界》是一本多么偉大的書籍呀!它使我了解了雨果對社會下層人士的同情,對善良與邪惡的了解。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變的,但是當我剛接觸這本著作是我對主角冉阿讓我首先是對他同情。為了因受饑餓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決為徒刑的冉阿讓,被關了十九年,到四十六歲才被釋放出來,這不僅讓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當他被釋放出來時接受的卻是人們對他的歧視。最后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當人招待。環(huán)境改變人的本質。在服刑期間他早就養(yǎng)成了那種惡習。一開始他并沒有被主教的那種仁慈所改變,并且他偷了主教的銀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諒了冉阿讓,并且把他偷得銀器作為禮物送給了冉阿讓。終于冉阿讓醒悟過來了,他帶著主教給他的一點點溫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國的北部。他對于自己居住的城市盡心盡力,人們都被他感動了,他做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命運是折磨人的。冉阿讓并沒有以這樣的結局結束他的一生。他的命運就這樣的折磨他,讓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冉阿讓的一生是讓人感慨的,也是讓人深思的。一個人從一塊面包徹底的變壞,在從一幅銀器和人們對他的改變變?yōu)橐粋€徹底的好人,成為市長。這是多么讓人吃驚的變化啊!人性的兩種都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了。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tài)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借職權者;在重大賽事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么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心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今天,我讀了著名作家雨果的《悲慘世界》。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冉阿讓悲慘的個人經歷以及他在被卞福汝感化后所做出的改變,通過講述冉阿讓的悲慘一生,從而反應映出了法國當時的一個社會情況。
這本書中淡到了許多人物:有悲慘的冉阿讓;有可嶺的芳汀;有正義的頑固者一沙威;還有相愛的珂賽特和馬呂斯等等。
其中,主人公冉阿讓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他知錯就該,在出獄后,他來到了迪涅主教的家中住宿。晚上的時候,他看到了壁櫥里的東西,知道那可以賣個好價錢,于是他在所有人都睡看了的時候,偷偷地想要把東西拿走,馬格洛太太發(fā)現(xiàn)東西不見后認為是冉阿讓偷的,并叫來了警察,然而當警察來到后,這位主教大人卻幫了這個偷他家東西的“小偷”,他對警察說這些東西是他送給冉阿讓的。冉阿讓聽后十分的感動,被感化后的冉阿讓做出了巨大的改變……
他樂善好施、善良、誠實。在被感化后,他改名為馬德蘭,幫助窮人,并且毫無條件、毫無怨念;在芳汀向他求助后,他花錢去幫芳汀贖回珂賽特,還把芳汀安置到了醫(yī)院;而且,在政府抓走了個叫尚馬秋的人,認為他就是冉阿讓,準備給他治罪時,馬德蘭市長(真正的阿讓)為了幫助這個人,在法廳上承認了配的真實身份;還有在他們戰(zhàn)斗時,抓住了一直想要將冉阿讓抓回局的沙威,并將他交給冉阿讓處理,而冉阿讓卻放走了這個追著他幾年的人。
但是,他也是個悲慘的人:因為偷了一塊面包而被關進監(jiān)獄十幾年;在出獄后被一名叫沙威的警官窮追不舍;只因他承認自己的身份,他只前所作的貢獻,一切的好全都灰飛煙滅;在告訴馬呂斯真實身后,被誤會,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才被理解。
雨果的這部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借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人物,向我們反映了,社會情況究竟有多么的悲觀、殘酷、險惡……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級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世界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tǒng)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丑惡現(xiàn)象,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外國名著。
在當時一個黑暗的不公平社會里,卻有一個始終與丑惡勢力作斗爭的人,也就是主人公——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而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在他25歲時,就因為打破一塊玻璃和偷拿了一個面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當他經歷長期牢獄之苦,終于獲得自由時,卻由于他曾是個苦役犯而無法被社會所接受。但他并沒因此氣妥,而是用行動證明,他——一個苦役犯的偉大。
每個人心中都有愛,愛自己、愛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獻給世上所有可憐貧苦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在沒有經過勞役之苦時,他曾是一個擁有無數(shù)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大多數(shù)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他還經常把面包送給挨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對于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他堅持不懈地完成他對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愿望——一個毫不相干卻愿意替死人完成的諾言。最終不負所望,救出了珂賽特。并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著。
他就像一個“父親”,他用真心去對待那么多毫無血緣關系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也許是他已經把貧苦可憐的人都看作自己兒女一般,他大可以不必這樣做,為什么呢?因為他有一顆博愛的心。
還記得一個片段,他奮不顧身地去救一位被壓在車底下的老人,當時的他正處于被通緝的苦役犯,他要是救的話就等于承認自己是冉阿讓,但他還是去了。
看到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丑惡的社會現(xiàn)象相對應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么高尚的道德品質。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一次又一次地鋌而走險,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可是這時的我感到一場悲劇成分,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命運的搏斗中總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不過我認為就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抗,才更凸顯主人公冉阿讓英雄的本色。
可在我們這個當今社會中,有些人自我為中心,自私、卑劣等等的這種低劣的手段去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還有一些人沒有一絲同情心和憐憫之心,看到一些老奶奶老爺爺過馬路卻無動于衷,試問我們還有人的良知嗎?
只要我們都奉獻出一點愛,這個社會將會變得很美好,我們雖然做不到冉阿讓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我們每個人只要努力一點點,奉獻一點點又有何難?
翻開一本《悲慘世界》,一個衣衫襤褸的青年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深處,慢慢的,那個形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人,還有一個蒼老的主教。
冉阿讓原本只是一個貧苦的百姓,陪在他身邊的,只有一個姐姐和姐姐家的七個孩子。他為自己的侄子偷了一塊面包而入獄,又因越獄被捕,一晃就是十九年。十九年,足以改變一個人。
十九年的囚犯生活,陪在他身邊的,始終不過是鐵鏈、苦刑與四面磚墻。他受盡屈辱,決定報復社會。他嘲笑招待他的主教,偷走銀器,換來的卻是一句:“你們抓錯人了,銀器是我送給他的”。冉阿讓從此改過自新,換了一個新身份——馬德蘭市長。無論到天涯海角,有著怎樣的境遇,他都一直堅持做一個像主教一樣心中有愛的人。因為,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愛的溫暖。冉阿讓從被歧視到被尊重,再到逃亡,他有一個悲慘而忐忑的人生,但他永遠忘不了主教慈祥的面容。
他堅信:愛,能溫暖世界。他帶著那一份初衷,直到生命的火焰熄滅。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
在二戰(zhàn)期間,日本轟炸珍珠港,在轟炸過程中,一架飛機被炮彈擊中,飛機上的人與這架飛機一起,永遠地睡在了這片土地上。在次日,當?shù)鼐用駚淼搅诉@片廢墟,將逝者好好安葬,為這些素不相識的異鄉(xiāng)人豎起墓碑,每年都在他們的墓前擺上鮮花。那一束束鮮花,是最純樸的人間真情,更是能讓侵略者由獸性回歸到人性的偉大力量。
愛,能溫暖世界,能溫暖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那教室里的身影,盤旋在我的腦海。那是一個淘氣的同學,因為違反紀律而被老師批評。他站在老師面前,眼睛里閃著淚光,卻又閃爍著一種不屈的光,拳頭緊握著。他或許經常被父母忽視,被同學排斥。在老師溫柔的目光中,他放松了警惕,開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同學的關懷里變得越來越好。
你或許不會被別人看好,但在愛的關懷下,我們沒有什么不同。愛能改變一個人,能讓他從弱小變得堅強。我們應該成為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愛,像一個小太陽,把光芒與溫暖帶給我們身邊的人,讓一個個遭人嫌棄的“冉阿讓”,悄然蛻變成為受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
愿每一個人都能在愛的關懷下茁壯成長!
《悲慘世界》講述了一個叫冉阿讓的囚犯獲得假釋后,仍賊心不死直到之后遇到了善良的卞福汝主教——米里哀先生。最終這位主教把他冰冷的心融化了。冉阿讓不斷努力克服種.種困難,成為了市長的艱苦歷程。
本文把冉阿讓作為一面鏡子,反映出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政府的腐敗和善有善報的道理。
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由惡改善的人。在西晉滅吳國的時期有一個叫周處的人,父親早逝,缺乏教養(yǎng),在村子里無惡不作,為所欲為,村里人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里的蛟龍并稱“三害”。之后他用弓箭射山虎,用鋼刀擒蛟龍,成為了一名清官。最終轉仕西晉戰(zhàn)死沙場,傳為美談。
美國首任總統(tǒng)華盛頓小時候十分頑皮,曾用父親送他的小斧頭砍倒了兩顆櫻桃樹,被批評后重塑自我。長大后,領導美軍擊敗英國侵略者,解放了美國,成為了美國首任總統(tǒng)。
當然內心始終充滿邪惡的人也會得到報應。原德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位狂熱的“戰(zhàn)士”一把火點燃了歐洲。他指揮軍隊發(fā)動了對歐洲各國的侵略戰(zhàn)爭,引發(fā)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1945年5月當盟軍兵臨“總理府”門下,他仍負隅頑抗,最終飲彈自盡,葬身火海。
僅有心中充滿善念,樂于助人,為他人著想,才能最終實現(xiàn)自我的夢想,否則一切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