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傳統(tǒng)文化讀書報告心得

| 新華0

單位老總決定由我?guī)ш?,去參加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培訓中心舉辦的為期五天(4月2日—4月6日)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

4月2日下午3點,我們一行五人乘坐單位的專車前往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培訓中心,一進培訓中心的大門,只見門口有好幾位老師躬身站著,又是鞠躬又是問好,我感到甚為驚訝和不習慣,覺得他們也許是出于禮貌而已。

簽名、報道、找宿舍、領學習教材,均由輔導老師引領,我被分在第四組,輔導老師是來自鎮(zhèn)江的尹小溪先生。瘦高個,1米80的個子,臉上的微笑沒有停止過一刻,讓我們倍感親切。

我們這期學員班,共有來自全國14個省市的56家企業(yè)的160名學員。有企業(yè)老總,有企業(yè)中層干部,還有普通員工,有20來歲的剛參加工作的姑娘小伙也有白發(fā)蒼蒼的老同志。

由于是封閉培訓,所有員工一律不許無故離開大門一步。我們宿舍四個人:淮安人陳寶國,哈爾濱人王云鵬,石家莊人王建斌和我。大家每天必須在六點起床洗漱,而我最懶,每天都是舍友呼了幾遍仍然無動于衷,非要等到尹老師推門來呼我起床才起來。

早上,全體學員到教室齊頌《弟子規(guī)》和《孝經》,再去食堂用餐,用餐時需齊頌《感恩詞》:感謝國家培養(yǎng)護佑,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導,感謝同仁關心幫助,感謝農夫辛勤勞作,感謝大眾信任支持。聽老師解釋,該培訓中心糧食均來自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熱心贊助,所以請大家用餐必須擇量而行,避免浪費,聽老師這么一說,學員們均把碗中的米飯等吃的一干二凈。

這幾天,集中學習了臺灣人蔡禮旭老師的《如何經營幸福人生》(錄像)、臺灣人李泳杉老師的《21世紀的健康飲食》(錄像)、中央黨校教授劉余莉老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價值》(錄像)、中心張曉東老師的《百善孝為先》等課程,還聆聽了中心靳雅佳老師的用音樂感悟孝道的課程,老師邊唱邊講解人生、社會與家庭,歌曲《父親您辛苦了》、《母親您辛苦了》、《丈夫你辛苦了》、《妻子你辛苦了》、《跪羊圖》等無不催人淚下。海南省??诒O(jiān)獄的沈芝梅警官和南京德國獨資的菲尼克斯公司李慕松總裁的精彩演講,也贏得了學員們的陣陣掌聲。

這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對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在這個被西方的風俗習慣及思潮日日侵擾的今天,在這個人人拜金的物欲橫流的今天,在這個良心大大地被撕咬被刀割被蒸煮的今天,我們拿什么奉獻給我的家庭、社會、國家?

人生不外乎三情:親情、愛情、友情。因為利益的鬼使神差,我們的友情變得有些刀光劍影了,我們的愛情變得有些呼天搶地了,我們的親情變得有些捶胸頓足了。馬克思說過資本主義社會是個赤裸裸的金錢社會,那我們現(xiàn)在的這個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的社會?唉,我無言以對。

記得新加坡有個作家說過我們對月亮上有啥有啥很了解,卻對隔壁鄰居姓甚名誰一無所知。這是社會的整體的情感日漸冷漠、提防、猜疑造成的,今天學雷鋒的人仿佛成了新新人類,學習傳統(tǒng)的優(yōu)良的東西,漸漸被大家稀奇了。這是為什么?

十億人民九億賭,還有一億在炒股。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要開張。外國有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家拿。這些民間的早些年的順口溜,反映了什么?__說現(xiàn)在一些人經商和做人都缺乏道德,大家為人處事一定要講道德。

引申開來說,對家庭里的父母親,你為人子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和諧社會在我們的祖先25__年前的孔老夫子那里早就期望了,老夫子希望的社會:人們和睦相處,國家安定團結,社會是個大同的社會和諧的社會。

而如今,構建和諧社會和諧家庭,怎么做?指望別人還是放下包袱自己從頭開始,從當下開始,我們每個人自己心里有數啊!

4月6日下午,我們打好包,帶好各自的行李,和在中心門口恭送的老師們一一道別,我們每個人這幾天不光學會了向大家鞠躬行禮,也學會了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充滿了深深的敬意!

閱讀傳統(tǒng)文化讀書報告心得篇2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xù)到今天,處處展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版畫、雕塑、木刻、染織、虎頭鞋、麥草畫、烙畫、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評書、皮影、國畫、刺繡、風箏、園林建筑、服裝飾品、;還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jié)貼春聯(lián)、元宵鬧花燈、端午賽龍舟、中秋吃月餅、土家民族的“走婚”、傣族的“潑水節(jié)”。

在我國有好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其中最為隆重的是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了,最有紀念意義的是端午節(jié)。春節(jié),這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jié)日,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都過春節(jié),不管離開家多遠,不管走到那里,春節(jié)這一天都要趕回媽媽身邊。為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早早地打掃家、貼窗花、買年貨、貼對聯(lián)、放鞭炮、穿新衣、吃餃子、辭舊迎新、為新的一年鍵健康康,一帆風順。

中秋節(jié),是個團圓節(jié)。人們經過春種、夏播后,到了秋收。這個季節(jié),秋高氣爽、五谷豐登、瓜果飄香、人們勞作了一年,豐收在望。所以家家戶戶做月餅、吃月餅、賞月餅、象征著一年團團圓圓。

另外,端午節(jié)是為紀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詩人屈原不滿當時政府被貶到楚江一帶,詩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人民為紀念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還有的地方舉行賽龍舟的活動。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國豐富多采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傳統(tǒng)的東西是祖國的瑰寶,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一直傳承下去。

閱讀傳統(tǒng)文化讀書報告心得篇3

過年的時候貼春聯(lián),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又到了過年的時候了,爸爸沒有像往年一年早早的買回來春聯(lián),等著除夕的時候貼上,而是對我說今年要來個不一樣的春聯(lián)。

對此我十分好奇,經過爸爸的解釋我才弄明白,原來爸爸說到:貼春聯(lián)是我們的傳統(tǒng)習俗,以前都是買已經寫好的,我們自己卻從來不會寫,要是哪天沒有賣的了,這項傳統(tǒng)文化豈不是要失傳了,于是今年想讓我也參與其中,全家人每人出一幅春聯(lián),再由爺爺提筆寫在紅紙上,這就是今年我們的春聯(lián)了。聽了爸爸的話我十分興奮,但是又有點犯難,我出什么春聯(lián)好呢。

我還在冥思苦想的時候,爸爸就已經率先想出了一副,爸爸是農民所以春聯(lián)的內容就是關于希望風調雨順的??粗鵂敔斠呀涢_始寫爸爸的春聯(lián)了,我有點著急,這時,媽媽也想好了一副,內容就是希望全家健康幸福之類的。就剩下我了,我想:我是學生,那就出一副關于努力學習之類的吧。我的春聯(lián)就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橫批:博學多才,爸媽聽完都說好。

經過今年出春聯(lián)的活動,讓我深刻認識到了春聯(lián)所包含的深刻意義,也讓我體會到了參與其中的快樂,為了把這一傳統(tǒng)文化弘揚下去,更需要的是我們每一個的親身參與。

閱讀傳統(tǒng)文化讀書報告心得篇4

10月17—21日,我有幸參加了新鄭市政府組織的傳統(tǒng)文化培訓。四天的學習,倍覺時間短暫。感恩、感動、崇敬、贊嘆……交織在一起的感情,總讓人留戀與思念。學習培訓班期間,我跟八十名同仁一起在聆聽、感悟、震撼中盡情享受了巍巍中華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盛宴。

從每日早6:30晨練、集體吟誦傳統(tǒng)經典《弟子規(guī)》、《孝經》,在吟誦中體悟經典內涵;到本次培訓班精選的講座、報告,在聆聽中感悟經典;再到晚上在互動交流中分享學習心得,親歷四天的學習培訓,我享受到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因為在這里,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徹底的洗滌,找到了開啟幸福人生的鑰匙,獲得了可終身相伴的財富。感動之余,我還要感恩,感恩市政府領導給了我這樣一次拓展眼界、增長智慧的機會。通過此次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我愿將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接觸國學方面的知識不廣,只知道是儒家學問,認為學這些也沒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關系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孝經》和《弟子規(guī)》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yè),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學國學已成為當今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后人所一一品讀,并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心靈的震撼:在四天培訓中,我們聆聽了蔡禮旭老師到的《落實弟子規(guī) 做好中國人》、《家和萬事興》,肖陳穎的的《愛心伴孩子成長》,呂杰校長和王琦老師的《弟子規(guī)經驗推廣》,彭鑫博士的《仁義禮智信與內臟健康》、靳雅佳老師的《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胡小林總裁的《踐行弟子規(guī) 實現(xiàn)幸福人生》課程。

呂杰校長和王琦老師的《弟子規(guī)經驗推廣》,讓我倍受鼓舞。我們學校也在推廣國學經典,我們只是讓孩子熟讀成誦,我們做得太膚淺,我們選取的內容太繁多,我們沒有踐行,教師參與率不高,我們取得的效果不大。王琦老師告訴我們:教育重在實質,不重形式,推廣國學要專精結合,持之以恒,要活學活用,要正確引導,要循序漸進。

靳雅佳老師的《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讓我印象非常深,整個講座是在歡愉感動中度過的。我們隨靳雅佳老師一起互動,隨著靳雅佳老師的示范,我學會了讓歌于演講中演唱,于演唱中閱讀,于閱讀中一起贊美生命,歌唱祖國,感恩父母。很多學員與我一樣,在靳雅佳講感恩父母那一段的時候都流下了眼淚,是什么讓我們學會感動?是什么讓我們學會感恩?是什么讓我們學會彼此熱愛?是那一曲《生命之河》,簡單的旋律簡單的歌詞,竟然如此純粹完美。

我醒悟最大的是彭鑫老師所講的“仁義禮智信”。簡簡單單的五個字,卻詮釋這與我們身體的重要器官有著密切的關系。以前我對他們的理解僅僅局限于對于道德的要求,總以為要是做到了“仁義禮智信”就是一個道德崇高的人。而今日的我,深刻認識到他們分別對我們的肝、肺、心臟、腎、脾胃有影響。要是真正做到“仁義禮智信”,我們身體就不會那么輕易地得病,而且疾病也會不斷地減少?,F(xiàn)在我才深刻認識,原來傳統(tǒng)文化也可以養(yǎng)身,因此我們更要好好學習它。

我永遠記住的一點是——再也不吃動物肝臟(雞肝等)。在這四天的培訓里,自從聽了老師的“健康飲食”課,我才了解到原來動物肝臟是這么有毒的,因為動物所有毒素都集中于肝臟內。還是“素食”好,素食包含了人類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這樣一來不僅給人類帶來健康的身體,而且對環(huán)境很健康,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同時,老師的講解讓我領悟了集家訓、家規(guī)于一體的《弟子規(guī)》的意義:它是中華民族的根,中華民族的魂,是打開幸福人生的金鑰匙,不愧為人生的第一規(guī),感動之余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反思自我,認真對照圣賢的教誨,感覺自己的道德都歸零了,只有輸入新的血液,新的靈魂新的道德,才能完善自己的幸福人生。

三是努力的踐行。“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五天來授課的老師至誠至真地分別向我們傳授了修身、齊家、教育、飲食、管理、待人、處世之道,讓我們充分地享受到了一場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盛宴,使我時時處于一種被激勵和感動的狀態(tài),豐富多彩的上課內容和靈活多樣的上課形式讓我意猶未盡,興趣盎然課堂上他們以幽默的談笑撥動我們心弦,以智者的語言激發(fā)我們靈動思辯,字字句句直指我們的心靈講座,不僅讓我感受到了授課的老師深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更為我開啟了一扇深入地了解、體會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大門,在他們的講話中既有深層的道理,又有具體的做法;既有生活的智慧,又有歷史的教訓;既有廣博的知識,又有人生的理想,讓我體會到了做人的意義和做人的樂趣。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靜心沉思,老師們從無刻板的說教,更無嘩眾取寵的言語,有的只是一片真誠的心,字字句句無不是感同身受的善意,令我不能不為之動容,他們實實在在教我們從孝做起,從經典做起,從小做起,從我做起,踐行《弟子規(guī)》,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落實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靶杏胁坏茫辞笾T己”,人能自省便會開悟,圣賢的教導讓我豁然開朗、迷霧頓消;“學貴力行”,在今后的實際生活、工作當中,我要把所學到的圣賢的教誨變成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內化為自己的德行,做為女兒、兒媳對父母,“孝”字為先,遵循孝道,時時感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愛生如子,以寬容、平和、智慧去感化孩子;做好孩子的表率,我想只要心存善念胸懷仁慈,扎實工作,從我做起,從我心做起,以圣賢的標準要求自己,就一定能調動起工作的積極性,盡心盡力完成好傳道、授業(yè)、解惑之重任。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yè)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我們都應以《弟子規(guī)》為準則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讓所有的人都體會到圣賢教育帶給社會與家庭的和諧與幸福。

閱讀傳統(tǒng)文化讀書報告心得篇5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工作關系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yè),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后人所一一品讀,并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干。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傳統(tǒng)文化凝聚了五千年來所有人的智慧,我們的先輩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學習機會,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把傳統(tǒng)文化學好?我們不僅要學習傳統(tǒng)文化,也要把它運用到現(xiàn)實當中,與時代結合,讓五千年來祖輩的智慧在現(xiàn)代生活中熠熠生輝,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龍的傳人背后的悠久歷史帶給我們的力量!

閱讀傳統(tǒng)文化讀書報告心得篇6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仆仆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tǒng)禮儀,大多數人并沒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tǒng)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yǎng)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fā)現(xiàn)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guī)范,是表現(xiàn)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xiàn)。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后,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tǒng)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優(yōu)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余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干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tǒng)禮儀,應是體現(xiàn)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fā)揚光大。

傳統(tǒng)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xù)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xiàn)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fā)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tǒng)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閱讀傳統(tǒng)文化讀書報告心得篇7

“當打之年”看中國青年傳承“國潮魂”

“90后”非遺傳承人楊昌芹,立足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挖掘“赤水竹編”特色潛力,讓傳統(tǒng)文化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靈魂;“網絡視頻達人”李子柒,用文房四寶、琴棋書畫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藝術和智慧;國漫驕傲《哪吒之魔童降臨》取材中國經典傳統(tǒng)神話英雄故事,喚起文化自信……當打之年,“國貨”正當“潮”,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在民間民俗、非遺元素、經典文化中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衍生,讓“國潮”風生水起,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經典與潮流的融合逐漸成為文化傳承、守正創(chuàng)新的新步調,中國青年要扛起文化傳承大旗、擔起文化傳承重任,當好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和創(chuàng)新者。

傳統(tǒng)文化與時下潮流結合中的文化認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世代相傳、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并具有獨一無二的民族特色,當代青年要傳承傳統(tǒng)文化,必須在充分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前提下筑牢文化認同的堅實根基,才能更好地將傳統(tǒng)文化與時下潮流相結合。文化是連接歷史與現(xiàn)在及未來的一種精神力量,傳統(tǒng)文化與時下潮流的結合根本是舊與新、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沖突化解與相互共生,既要全面認識傳統(tǒng)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使傳統(tǒng)文化精髓與現(xiàn)代文明相協(xié)調,也要不斷挖掘、保護、整合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種“共同的文化”,以共同的價值情感培育起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的基礎。正確價值觀引導正確的文化認同,當代青年應在文化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堅持文化創(chuàng)新,了解傳統(tǒng)文化、尊重傳統(tǒng)文化、認同中華文化,汲取中華文化的智慧,在自我發(fā)展中既繼承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充分體現(xiàn)時代精神,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經典魅力和時代風采。

“國潮風尚”崛起背后的文化自信。

從時尚大牌到綜藝節(jié)目,從非遺傳承到文創(chuàng)產業(yè)的發(fā)展壯大,越來越多的本土品牌以潮流的方式傳承中國傳統(tǒng)元素及文化,“國潮風尚”在各行各業(yè)掀起了一波時代風潮,也成為當代青年喜好的“復古熱”,這是年輕一代對中國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也是各方力量匯聚推動的成果。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當下“國潮風尚”的崛起正是以時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力量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并在延續(xù)中華民族文化血脈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展現(xiàn)著中華兒女的精神志氣,要對中國文化價值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文化生命力持有堅定的信心,要堅定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激發(fā)新時代新時期的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皣憋L尚”的背后正是不斷的創(chuàng)新,有一種潮流叫做經典,有一種創(chuàng)新就叫做“國潮”,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的聲音,以開闊的胸襟和兼收并蓄的態(tài)度努力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國潮青年”用傳統(tǒng)定義“潮范”的文化精神傳承。

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在繼承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大力弘揚那些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又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傳播出去,立足本國、面向世界,努力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是中國文化的靈魂和精髓,是以人為本的主體精神,是愛國主義的民族情懷,是仁者愛人的人道思想,是剛柔相濟的堅韌精神,是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等等,從古至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始終指導和推動著中國文化不斷向前發(fā)展,繼承和弘揚文化精神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當下,以90后為主體的“國潮青年”正在成為傳統(tǒng)文化精神傳承的主力軍,無論是“國潮”還是“國學熱”“傳統(tǒng)文化熱”,都是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傳承和弘揚,當代青年正在用年輕的方式汲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華,讓傳統(tǒng)文化永葆青春活力,用傳統(tǒng)定義“潮范”,賦予文化精神以新的時代光芒。

“國潮”背后,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是文化自信的彰顯,也是文化精神的接續(xù)傳承,“國潮”趨勢勢不可擋,“國潮”動力堅定而強大。當打之年,講好“中國故事”是中國青年的時代責任,在傳統(tǒng)中定義“中國潮”,青年一代是最重要的角色擔當,中國青年要努力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者、踐行者和傳承者。

閱讀傳統(tǒng)文化讀書報告心得篇8

公園20__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體教職工在學雍多聞學堂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全封閉式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習。本次由教育專家李英慶老師主講,我感到收獲頗豐。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騰的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不學不知道,古圣先賢早已為子孫后代把做人的準則,教育的理論全部總結好了,這些理論經得起時間考驗,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認,我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點學的《弟子規(guī)》中知道這是一本古代供入學兒童必讀的書,書中以儒家思想為理論來教育后代,在讀完后我以此書為鏡,發(fā)現(xiàn)當代在家庭、學校的教育中有相當沒能做到書中所言,甚至以誤為對,以至出現(xiàn)許多的問題。將思想回到學校教育,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常自問我們?yōu)閷W生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卻得不到學生的理解,還有學生反其道而為之,教學不出效果的癥結所在何處?這是不少老師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臺詞,“你爸爸愛你,但他不會愛你?!?/p>

我不盡自問,我愛學生嗎?我會愛學生嗎?這次學習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論依據。我們中職學校一直以來以傳授技術為重,這有悖于“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中職教育應從德育入手,試想一個技術優(yōu)秀的數模加工畢業(yè)生沒有用他的技術來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來造福社會,而是用來做槍,那技術越精湛對社會危害就越大,所以課堂上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道。”

職業(yè)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為先”說法,意思是人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愛的根源在于愛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對孩子有養(yǎng)育之恩,如果連父母都不愛那就不能指望這個人會愛別人,如果學生不愛父母,他說他愛祖國、愛老師、愛學習那就是沒有根基的,是空中樓閣,令人覺得蒼白。對于一個老師,如果不愛父母,那他一定不會愛學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

在學校的教育中老師是實施者,老師實施的方法應以身教為重,輔以境教、樂教、禮教,李英慶老師說:“學生不一定記得你說過什么,但一定記得你做過什么?!苯處熑绻旧頉]有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就不可能在平與學生接觸的舉手投足中展現(xiàn)傳統(tǒng)美德,學生就不能從中受到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說進而再去效仿,那老師落口人義道德,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是枉然,這樣的說教是不能使學生信服的,所以說到底德育教育還得先從老師本身學習從而提升個人修養(yǎng)開始,才能做好學生的榜樣。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師的教育方法也讓我深感共鳴,因為我中學時本身也是一個差生,在得到老師的賞識和鼓勵后慢慢樹立了信心,慢慢得到進步,所以我認為老師在言傳和身教中面對大多數學生須以尊重、賞識、重視入手,以我接觸學生的經驗,問題學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貧寒、身體有缺陷。

等等,這些學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緒化,或容易自暴自棄,或叛逆,這一類學生常表現(xiàn)出紀律散漫,有些還容易跟同學發(fā)生沖突,不尊重老師,我想這是因為缺乏關愛,缺乏鼓勵,增廣賢文中有云“大家禮儀教子弟,小家兇惡訓兒郎”,有大家風范的老師,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引導,靠自己的諄諄語言教誨,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往往有禮有節(jié),如果老師一味采取強硬方式去壓學生,倒會激起青春期學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結果學生越走越遠,迷失自我,無法挽回。每個問題學生心理都有癥結,每個學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樣,那老師深入學生,關心學生生活學習,多鼓勵,多贊揚,多賞識這樣的學生,特別要當眾的進行,這無疑是使他們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這樣老師和學生才能建立信任,學生自然會喜歡這樣的老師,會聽這樣老師的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堅苦的工作,我們要學習《弟子規(guī)》這一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但《弟子規(guī)》并不是金庸小說里的《九陰真經》,隨便落到誰手里只要煉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進,一爪把人爪死。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美德是一項長期巨大的工程,在學習《弟子規(guī)》后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只用嘴皮子動動了事,要付諸實踐,身體力行,我們都知道知易行難,真的要做起來真的不容易,我們要戰(zhàn)勝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這條路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本次學習我不敢說我有質的飛躍,但至少在思想上啟發(fā)我有意識的去探索德育這條路,德育這條路永遠是教師永遠探索的道路,會有挫折,有會驚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結出的果是碩大的、甜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生源滾滾來。愿我們的學校茁壯成長。

41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