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匆匆忙忙地跑進書店,高興地買到了我盼望已久的《昆蟲記》。我拿著它愛不釋手,小心翼翼地打開,立刻被里面的內(nèi)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后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薄盀槭椎哪菞l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zhì)”。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里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它們身體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這些鮮艷的顏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嚇退天敵”等,這些細致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粗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huán)境,不污染環(huán)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后還會有呢?
當我繼續(xù)閱讀《昆蟲記》時,我仿佛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shè)、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shù)據(jù),一步一步推斷螢的捕食過程、孔雀蛾的遠距離聯(lián)絡(luò)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原因,轉(zhuǎn)身又設(shè)計下一次。我不禁嘆服他嚴謹?shù)膶嶒灧椒?、大膽的質(zhì)疑精神和勤勉的作風。
合上《昆蟲記》,細細“咀嚼”。我明白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yǎng),而是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我體會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
《昆蟲記》讓我開闊了眼界,小小的昆蟲蘊含著大學問。我要向法布爾學習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了解萬物的奇妙!將來當個科學家!
當我再一次翻開《昆蟲記》時,依舊被里面對昆蟲的細膩描寫所吸引。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jīng)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了50多種文字,知道百年之后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独ハx記》問世之后被看做動物心理學的誕生,還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據(jù)我所知,法布爾是一位法國的昆蟲學家,出生于法國南部圣雷翁村一戶農(nóng)家,童年在鄉(xiāng)間與花草蟲鳥一起度過。他的家境貧窮,導致他連中學也無法正常讀完,但他堅持自學,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數(shù)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的這種精神是我所敬佩的,也是我所應(yīng)該學習的?;仡^想想,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遠遠比法布爾的學習環(huán)境好,但是自己卻沒能好好的珍惜,甚至不知足。經(jīng)過法布爾過年的奮斗,《昆蟲記》的第一卷終于在1879年問世。1880年,他擁有了一間屬于自己的實驗室——一塊荒蕪不毛但卻是矢車菊和膜翅目昆蟲鐘愛的土地。這“荒石園”就是法布爾觀察昆蟲和做實驗的地方,一呆就是35年。我只能說我不得不佩服法布爾的這種執(zhí)著與堅持。他為了昆蟲竟蟄居“荒石園”長達30余年之久,也是在這里,《昆蟲記》的后九卷問世。
法布爾在我的眼中,是個值得尊敬與學習的人。他的耐心與毅力是驚人的,可以花上自己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昆蟲并記錄。這已經(jīng)遠遠的超出只是對昆蟲有興趣并喜愛而已,有一個人愿意為了一樣東西或一件事情可以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絕對是可親可敬的。雖然法布爾已經(jīng)逝去,但是他的一生絕對有意義的。讓法布爾傾盡生命所換來的《昆蟲記》永遠留在人們心中,法布爾也將成為大家的榜樣。
他將永垂青史。
我是一個特別喜愛昆蟲的女孩,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一一法布爾,一個對昆蟲如此癡迷的專家,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昆蟲記》是法布爾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才寫成的,它詳細而又確切地記錄了許許多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生存技能等等。它把我?guī)нM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昆蟲世界:蜣螂忙忙碌碌地制作糞球、滾動糞球;固執(zhí)的松毛蟲堅持列隊出行;小蜘蛛利用蛛絲飛向各個地方;螢火蟲用麻醉劑對付獵物;螳螂豎起前腿,好像在祈禱和平;擁有勇氣的舍腰蜂在煙囪里搭窩筑巢……
其中美麗的螢火蟲那一篇,讓我印象深刻。螢火蟲是一種常見的昆蟲,它肚子的頂端會發(fā)出光亮。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螢火蟲竟然是一種肉食動物,它的主要食物競是蝸牛!在吃蝸牛時,螢火蟲先要給蝸牛打一針“麻醉劑”。這個工具是有兩片鋒利的大顎組成就像兩個彎曲、鋒利的“獠牙”。螢火蟲用這個“獠牙”,在蝸牛身上刺五、六下,蝸牛就動不了了。當我讀到這些信息時,我簡直驚訝的目瞪口呆,同時,我的心里一陣驚喜,因為我又知道了一個知識。
《昆蟲記》這本書,充分的滿足了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讓我更加親近自然,熱愛科學,讓我對昆蟲越來越感興趣。我常常蹲在草叢里、花叢中……這兒是我的樂園。
記得那一次,我在迷迭香叢中,看到不知名的蜘蛛,不過我并沒有大喊大叫,而是半蹲下來仔細地觀察著這只蜘蛛,只見這只蜘蛛在找到合適的地方后,便開始織網(wǎng)了,它先抽絲并搭出一個絲架,然后又在絲架上橫拉了一根細絲線,最后小蜘蛛又回到白色絲墊,它爬得很快,一邊爬一邊抽絲。每走一趟,它就在架子上做一條輻,不一會絲架上就有很多輻了,一張網(wǎng)就織好了……在無限的靜謐中我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贊嘆于神秘的大自然,好奇于可愛的昆蟲,更折服于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及可貴的探索精神。如果你看了這本書,你也一定會對它愛不釋手。
給你推薦一本好書——《昆蟲記》!
在《昆蟲記》中,螳螂應(yīng)該是顯示人性并且最接近人的昆蟲了。
螳螂不像蜘蛛那樣坐等送死鬼,也不像蚱蜢那樣沖上去胡撕亂扯,它卻是一個機靈鬼,直接和獵物面對面,但卻不盲目下手,瞅準時機一發(fā)即中。這就是螳螂和人的相似之處,聰明、有計謀。
但螳螂還有人類父親的無私。螳螂體形矯健,上衣雅致,體色淡綠,薄翼修長,多么曼妙的身凈啊!但一到交配產(chǎn)卵期,雄螳螂的美妙就要成為歷史了。由于雌螳螂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雌螳螂單靠捕獵是沒有有的,所以,我們偉大的螳螂父親就要奉獻出自己寶貴的身軀,為它的伴侶補充營養(yǎng),幫助它的后代繁衍生息。螳螂父親是多么忠誠,而有些昆蟲的父親卻到處“繁衍后代”,不顧自己的伴侶,而我們的螳螂父親卻如此無私,這也是為什么法布爾說很難找到一只雄螳螂和雌螳螂配對了。在螳螂身上,我又看到了人類父親無私奉獻的光輝。
螳螂身上又有著殘暴的性格。好像所有的昆蟲都懼怕螳螂,只要螳螂架子一擺,就像蝗蟲,仿佛被施了定身術(shù),便僵硬地匍匐在地上,任由螳螂宰割,螳螂也不客氣,用大鉗子緊緊地鉗往蝗蟲,把它撕碎,再開始美餐。但遇到大灰蝗蟲這種身強力壯的獵物,比螳螂大了2,3倍,螳螂便動真格了,用盡全身力氣死死夾住大灰蝗蟲,用另一個鉗子直扎大灰蝗蟲的腦袋,最后,螳螂大吃一通、只剩下翅膀。怪不得法布爾稱之為“魔怪狀態(tài)”,真是太可怖了。我從螳螂身上又看到了人類的殘暴、你死我活。
螳螂的沖鋒陷陣又令我大吃一驚。當螳螂饑餓難耐,即使面對圓網(wǎng)蛛、冠冕蛛也無所畏懼。這些恐怖的獵物,有蛛絲,毒牙,但螳螂不假思索地沖上前,好似漫步水上,蛛絲對其沒有任何作用,機智的螳螂又一次展現(xiàn)它的風采,用鉗子鉗子住其后尾,順勢一跳,用鉗子扎蜘蛛的腦袋,蜘蛛便斃命了。螳螂的英勇、勇敢讓我看到了人類機智勇敢的品質(zhì)。
用人性去看蟲性,不如說是用蟲性來體現(xiàn)人性。法布爾就是用昆蟲這一琴弦來拔動人類命運的顫音……
放假時,我看了一本書,名為<<昆蟲記>>,這本書介紹了自然界中的很多種昆蟲。
<<昆蟲記>>是一部不朽之作,向我們介紹了昆蟲世界里的趣聞、趣事,講述蜜蜂、毛蟲、甲蟲、蜘蛛等常見昆蟲。讓我們從書中學習各種各樣的昆蟲知識。
那么,我就講講柴把毛蟲和蟹蛛吧!
柴把毛蟲會自己做衣服,衣服就是它們的巢,長大成蛾后,雌蛾產(chǎn)好卵,就會一直靠著產(chǎn)卵的房子的入口,但是,過不了幾天它就餓死了,可是它的尸體卻一直填在房子的入口,保護孩子。
蟹蛛也是一位很偉大的母親,它產(chǎn)卵時會把卵產(chǎn)在一個袋子中,因為巢硬,所以可以為卵擋風遮雨。每天蟹蛛媽媽都在巢的頂端保護著卵,為了保護它們,蟹蛛媽媽不離開巢一步,在卵孵化時,蟹蛛媽媽會用盡最后的力氣咬破袋子,讓孩子可以出來,接著便無聲無息地死去。
讀到這里,我覺得它們做了最慈祥的母親所該做的,我很感動,母親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
我想到自己的媽媽,她伴我成長、幫助我、鼓勵我。我以后要好好學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少讓媽媽操心,好好回報媽媽。好好做人長大了為社會作貢獻,從而實現(xiàn)我的中國夢?!扒Ю镏惺加谧阆隆?。要追逐我們的中國夢,要從細節(jié)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與祖國息息相關(guān),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為之奮斗。使我國成為世界最強國,貧富差距縮短、人們幸福指數(shù)升高、造出世界上最棒的汽車,就是我的夢想。
現(xiàn)在我還是一名春少年,正是人們所說“愛做夢的年紀”。是的,我有太多的夢想,每一個夢想,我都想著將來能幫助祖國發(fā)展得更好,更強大。必須定下心來,好好學習,遵從老師的教導,學習各種知識,掌握各種能力,為將來實現(xiàn)夢想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不忘母親的孜孜教誨,她殷切的希望。
合上最后一頁,作者觀察昆蟲的情景仍在我的腦海不斷飛揚,終于下落,激起感觸的水花。
《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以他獨特的眼光看待生活中人們已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小生命。讀完此書,最使我感動與啟發(fā)的就是作者對生命的熱愛與歌頌,對科學的執(zhí)著與努力。
比如,在他的荒石園里,被人們嫌棄和唾罵的昆蟲的鳴叫,在他看來就如同音樂一般美妙,他用心體會其中的韻律與節(jié)拍,就像沉醉于音樂家的演唱會一般。他在書中寫道:“這些昆蟲全都是我的伙伴,我的親愛的小動物們,我從前和現(xiàn)在所熟識的朋友們,它們?nèi)甲≡谶@里,它們每天打措,建筑窩巢,以及養(yǎng)活它們的家族,荒石園是我鐘情的寶地。”可見,荒石園就是他的港灣,昆蟲就是他的伴侶,是他感情的寄托與生命的庇護。
又比如,作者在觀察蛛絲,居然能夠看出細細的蛛絲是“由幾根更細的線纏合而成的,好像大將軍劍柄上的鏈條一般。更使人驚異的是,這種線還是空心的,空的地方藏著極為濃厚的黏液?!彼倪@種細致入微的觀察著實讓我驚訝,再如,作者為了研究蜜蜂的記憶力,而嘗試給它做標記,“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手不可避免地被刺了好幾口,但我一直堅持著,有時候竟然忘記了自己的痛,只是緊緊地按住那蜜蜂,把工作做完,結(jié)果有二十多只受傷了?!睆倪@句話可以看出,作者對動物的好奇與探索已近入魔,竟“忘記了自己的痛”,這是對昆蟲癡迷到何種程度的人才能做到的?。?/p>
讀到此處,我不禁深感慚愧。小時候,自己曾天真的用石頭砸過馬蜂窩,用腳踩過成群結(jié)伙的螞蟻,也惹下了不少的麻煩。今天看到此處,才對這些小動物有了深入的了解,它們和人類一樣有自己的家園,有著自己生存的權(quán)利。沒有他們,我們?nèi)祟愐膊豢赡芊毖苤两?,不可能看到這樣美麗的世界,是這些昆蟲,讓我們的生活如此美,讓我們的心靈如此的陶醉與充實,它們也是上帝的寵兒,也應(yīng)該和我們一樣享有生的權(quán)利,我們沒有權(quán)利去歧視它們,更沒有權(quán)利去殘害它們!
讓我們攜起手來,珍愛生命,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和諧溫暖的世界!
探索昆蟲的奧秘——讀《昆蟲記》有感蘇州平江實驗學校分校五(二)班吳越每個孩子對昆蟲世界都有無限的興趣,昆蟲世界對我來說有很多的奧秘。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一書,給我解開了許多的疑惑,它是我了解昆蟲世界的鑰匙。
在我家旁邊的松樹上,有時會有毛毛蟲。我常常拿一根樹枝,去撥弄那毛毛蟲,逗它玩。我很喜歡它,覺得它有勁??墒菋寢屨f:“別弄,那是害蟲?!?,我說:“為什么”媽媽沒有回答,她提過來一本書,就是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打開書,貪婪的閱讀起來了。
我找到了松毛蟲一節(jié),看到了法布爾先生把毛毛蟲的栩栩如生,他介紹了毛毛蟲的一生。他的筆觸中流露了對毛毛蟲的贊賞和敬意。當他寫毛毛蟲為“卵”做保護層時,用飽含深情的筆法寫道:“這種柔軟的絨毛是哪里來的呢?是松毛蟲媽媽一點一點地鋪上去的。它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毛。它用自己的毛給它的卵做了一件溫暖的外套?!?,我讀到這里,心中油然而生對毛毛蟲媽媽的敬意。你看它多么有愛心,有犧牲精神啊。我感嘆這位法布爾先生真是我的知音,和我一樣喜歡昆蟲。在讀這本書時,我也感悟到作者在這些昆蟲身上賦予了人文精神,就像松毛蟲一節(jié)中的毛毛蟲母親身上,感悟到我母親對我的愛。
閱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學到了作者的勤于觀察的品質(zhì)。只有他細心的觀察,才能寫出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性,譬如: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鉆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務(wù)等等。因此,他被達爾文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只有勤于觀察、勇于探索,才能寫出這樣上乘的科普作品來,閱讀《昆蟲記》,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nèi)涵。
讀過《昆蟲記》,我感悟頗深,《昆蟲記》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他對各種昆蟲都有生命的敬畏,我現(xiàn)在更愛毛毛蟲了,因為他是這個大千世界生物鏈中的一員,它也有生命的價值。
狼蛛悄悄蹲在洞穴中,守株待兔,灰蝗蟲連飛帶跳,從一叢灌木到另一叢灌木;蟹蛛在花叢中,大口大口咀嚼著“碩大”的蜜蜂;蝎子們在玻璃箱里秀恩愛。
蟲子旁,且聽蟲吟。
蟬和螞蟻的故事有了一個正確的結(jié)果,蟬冬天向螞蟻乞討米粒是莫須有的事,但它卻為人們所傳頌,連我家黃碩都有這本書。真實的情況是: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在樹干上打了一品井,卻為強盜螞蟻們所占用,每開鑿出一口井,便有一群螞蟻前來搶井水喝,蟬一再避讓,螞蟻卻愈發(fā)氣焰囂經(jīng)。以至于爬上蟬的背,咬蟬的腿,踐踏蟬的翅膀,連讓蟬壽終正寢的機會都沒有,法布爾就發(fā)現(xiàn)許多螞蟻還在撕扯著微微抽搐著的蟬肉。但似乎沒一個個談?wù)撐浵伒幕囊鶡o度,提到螞蟻,人們想到的總是勤勞肯干,吃苦耐勞,但人們從來覺得蟬是懶惰的,它只會抱怨。毫無生氣可言。
驚人相似的一幕在我眼前浮現(xiàn):明朝末年,努爾哈赤利用李成梁對他的培養(yǎng)為資本,起兵反明,所到之處“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卻有許多歷史學家說他為沖擊腐敗明朝,解放廣大人民作出重大的貢獻,加快歷史發(fā)展云云。我不說通曉古今,常識還是有的,馬隊所到之處沒有g(shù)dP的提高,沒有生產(chǎn)技術(shù)的發(fā)展,只有平民變?yōu)榕`,沃土變?yōu)榛奶铮@也是一幕蟬和螞蟻的故事嗎?
螳螂雖不及螞蟻一般無賴,卻乖戾暴躁。纖細的腰,長長的雙手,倒三角形的腦袋,花色艷麗的外衣,乍一看,還以為是一位神秘的巫師在跳大神,或是一個虔誠的朝圣者,實則不然。事實上,雄螳螂當上新郎時也意味著死神正在召喚他回去,如果昆蟲有儀式的話,大可將雄螳螂紅白事一塊兒辦,無論哪一只雄螳螂都難逃雌螳螂的大刀,甚至一次發(fā)春期,死在雌螳螂大刀下的就有七只雄螳螂,其貪婪可見一斑。
我想知道,當我悲憫地看著蟲時,是否有一個更高級的生命在悲憫地看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