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不僅可以記錄學習經(jīng)歷和成果,還可以梳理知識體系,反思學習過程,分享經(jīng)驗和知識,提高表達能力等。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讀書心得愛彌兒,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讀書心得愛彌兒。
最早聽說《愛彌爾》這本書是在師范的時候,我想對于師范專業(yè)來說《愛彌爾》會是一本很耳熟的書。想讀這本書也是從師范里開始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愛彌爾”是一個人的名字,而這本書以它作為全書的題目,我想它會是一本通過描述“愛彌爾”的成長歷程而寫成的一本書。個人十分喜歡這種途事型的教育書藉,所以一直就很想讀這本書。
拿到這本書后,沒有一口氣讀完,因為這本書分上、下冊近900頁的文字加上個人讀書比較慢的習慣所以一直在慢讀的狀態(tài)。近期由于比較閑,終于把這本書讀完了,讀完之后,發(fā)現(xiàn)這本書其實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樣。所謂的“愛彌爾”只是盧梭為了闡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個教育對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敘事性的教育專著,即使其中涉及到“愛彌爾”的許多事例,自然也是盧梭假想的,而并非教育事實。同時,讀得慢還有一個原因是讀這本書比較吃力,吃力的原因我總結出來可能有兩點:一是自己的水平還不夠,在讀書的過程中自然難以消化盧梭的思想,二可能是由于是譯文,所以在語句的表達上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
當然,我這樣的感覺都不能遮蓋住《愛彌爾》是一本劃時代的巨作。曾有同學評價說讀完《愛彌爾》之后,最大的感覺是發(fā)現(xiàn)原來所有的教育思想早在17世紀的這本書里都有過闡述了。我不敢保證是不是所有的教育思想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但是我敢肯定地說是它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極其豐富的。舉個例子來說,在我國80 年代興起的,甚至我們現(xiàn)在還在討論和探索的民主教育思想,在《愛彌爾》這本書里就有了闡述。我們可以試想的是,17世紀的盧梭能提出這樣的教育思想,就可見這本書是一個超前的、影響時代的一本好書。書中提到最多是自然教育,其實也可說是有其獨到之處。
印象中“愛彌兒”一詞在大學時期的課堂、教材和試卷上頻頻出現(xiàn),當時對于《愛彌兒》一書的認知僅限于“盧梭的一部關于教育的著作”,除此之外并無更深入的了解。踏入工作崗位后,無意間在當當網(wǎng)上再次看到《愛彌兒》,覺得熟悉又陌生,便想著入手“一讀究竟”。
“那些聰明的作者總是致力于研究成人應該知道些什么,卻從不問問孩子具備學些什么的能力。他們總是期待孩子變成什么樣子的成人,卻從不考慮在變成成人前孩子是什么樣子?!狈蠢m(xù)頁,這段文字就像一把刀子扎在我的心上,這不就是畢業(yè)初期的我嗎?一心想著到底該如何教孩子才會懂,卻未曾去深思孩子到底該如何學才能更快樂。
孩子哭了,作為家長,你會怎么辦?
奶奶選擇趕快安撫或是盡力幫助,去做一些讓孩子開心的事,馬上滿足孩子,讓孩子覺得一哭就能解決問題。爸爸首先想到求助,無人幫助時,再去做一些讓孩子可能開心的孩子。孩子哭了,很多時候,為了讓他們平靜下來,我們會抱抱他們,撫慰他們;安撫無果,我們會嚇唬他們,甚至打他們。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對我們下命令,就是我們讓他們服從命令。因此孩子最先習得的不是支配別人就是受人支配,還不知道怎么說話,就會命令別人了;還不知道怎么行動,就會按照別人的意思行動了。不是我們屈從于他們,就是他們順從于我們自己的一時念想。
孩子哭了,媽媽則先了解原因,觀察孩子并確認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如有真正需求,及時認可并立刻滿足需求。摧毀一個人的最快方法,是讓他想要什么就立刻得到什么,因為所有欲望得到滿足就會覺得生活安逸,欲望便隨之日益增長。待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的要求,而這樣的拒絕完全出乎孩子的意料之外,后果便不堪設想。
發(fā)展,順應自然;教育,回歸孩子;成長,遵循規(guī)律。
人總是強要淮北的土壤生淮南蜜橘,強要淮南蜜橘結在淮北的苦枳之上,但是氣候、風雨和季節(jié)等自然條件,他們通通不管;新生兒離開母體,還沒有開始活動和伸展他的四肢,就又被放在床上固定腦袋、伸直雙腿、用各種各樣的包布和帶子將他們束縛起來,殊不知新生兒需要活動并伸展他們的四肢,才能讓四肢不會因蜷縮太久而感到麻木;想要孩子身體強壯、自主獨立,卻不訓練他們忍耐嚴寒酷暑、風霜雨雪,事事包辦代替。想努力改善自然,卻時時刻刻破壞它;想努力培養(yǎng)孩子,卻時時刻刻限制他。蜜橘生長,要順應生長環(huán)境;孩子成長,要遵循發(fā)展規(guī)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愿,因此在當今的中國,教育子女也就成為了民眾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墒怯捎趯ψ优倪^度期盼,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過早的要求孩子接受教育,在他們的印象中,“學得早、學得多、學得廣”對他們的將來是十分有益的。我的父母也是這群人中的一個,因此可以說這種教育觀念在我的腦海已根深蒂固,它陪伴了我十多年。我也明白它帶來的消極影響:會讓好奇變成無趣乃至是厭惡;會使我們受知識的支配;更會讓我們的學習變?yōu)楸粍印⒋舭搴退雷x……雖然知道這種教育觀存在著局限,但是對于如何改變、如何教育,我仍然十分的茫然。
《愛彌兒》卻直接回答了我的困惑。在這本書中愛彌兒是盧梭虛擬出來的孩子,通過對他的教育,通過對愛彌兒從出生到成人的教育歷程的描述,讓我對盧梭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對當今的教育方法有了點感想。
“回歸自然,發(fā)展天性”可以說是盧梭教育思想的主線。他從第一卷就開始強調說造物主創(chuàng)造世界萬物,原本一切是美好的,但人類卻毀壞了這一切。人應當遵守著自然的法則,讓孩子健康、快樂、自主的成長。而這個觀點與當今的教育思想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不過想想也對,我們從出生開始,人們真的已經(jīng)開始改變了自然的法則,父母用襁褓把我們束縛起來,身為嬰兒的我們卻無能為力,唯一能換來的自由只有哭聲,當然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保護,但實際卻與之相反,迎接我們的很可能是嬌弱、疾病與危險。所以,在愛彌兒嬰兒期的教育里,盧梭反其道而行,他主張嬰兒穿寬大舒適的衣服,讓嬰兒保持著自然的習慣,不要過分的限制他們的活動,但也不要寵溺,要此刻鍛煉他們的體質與勇敢、養(yǎng)成他們不依賴他人的好品性,可以說他告訴我們在此期間,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身體的保健和養(yǎng)護。
除此之外,我對書本上其它一些觀點也感觸頗深。就拿愛彌兒的童年期和青年期來舉例。在童年期中,盧梭告訴我們,兒童不是成人,要把兒童看作兒童,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們的性格的種子自由自在地生長,不要束縛他們,相信孩子內在的潛能,而不是用我們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來替代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逼迫他們學這學那。作為老師,應懂得浪費童年期孩子的時間來教會他們如何發(fā)展外部感覺器官,使其獲得豐富的感覺經(jīng)驗而不是一味的讓他們接觸知識,學習知識。對于這個觀點,我也表示贊同,我認為孩子如果只是一味的學習而沒有一定的理解力和觀念,那學也相當于白學,不久就會把學到的馬上忘得精光,說不定還會造成對學習感到厭倦的反效果。兒童期就是玩的年齡,那還不如通過游戲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培養(yǎng)他們的感覺和體力,等到適合的階段再教給他們知識,也許這才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也會給他們一個美好的童年回憶。在青年期中,盧梭的觀點也并未改變,他始終認為教給學生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并不是很重要,因為只有學以致用的知識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識,且知識不是教來的,而是學來的,他主張要把學習中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他注重的只是判斷能力。不過在此時期里,他反而注重道德的教育,他希望等到孩子成年能成為富有愛心的人。
近來,讀了盧梭的《愛彌兒》,很奇怪,讀后很平靜,也許,這就是我所向往的吧?!稅蹚泝骸肥且槐玖钊耸芤娣藴\的教育著作,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著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晶?!俺鲎栽煳镏髦值臇|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焙敛谎陲椀乇磉_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他借助一個構想出來的人物——愛彌兒從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細致地表述了他對自然教育的觀點及設想。他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三種教師培養(yǎng)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師的不同的教育互相沖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將永遠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趨向同樣的目的,他就會自己達到他的目標,而且生活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才是愛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過,我的控制還只是假定的,因為,誰能夠對一個孩子周圍所有的人的言語和行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對愛彌兒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為主的。
現(xiàn)在很多家長急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孩子三四歲就把他們送進幼兒園,給他們找各式各樣的補習班,業(yè)余班,孩子弱小的身體承擔著不小的負擔,而最后我們不僅發(fā)現(xiàn)他們會產(chǎn)生厭煩情緒,而且也會與父母漸行漸遠。所以我們應該讓他們充分體會到童年的快樂,等到了適當?shù)碾A段再給他們文化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發(fā)展規(guī)律。盧梭認為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必須是個孩子,如果我們在他童年時期就試圖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大人,就會阻礙他體力的發(fā)展,致使他未來先衰,就像那些早熟的果子,雖然早熟卻并不成熟,而且極容易腐爛。他決不違反自然的規(guī)律對愛彌兒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齡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進行教育。此外,他關注愛彌兒生活中的一切,像飲食內容、生活習慣、接觸的人等等。他認為凡事從人的小時候就打好基礎,對人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對于兒童的教育,教師之路任重道遠。她們如同含苞欲放的花蕾,需要教師給他們灌溉,而怎么樣把這些孩子培養(yǎng)成質量上好的人才,與教師自身能力,觀念密切相關。
《愛彌兒》本是反封建的思想結晶,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對于我們的現(xiàn)代教育的重大意義,而且,他的某些思想正悄無聲息地迎合了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我們應該從中尋找智慧,在教育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為教學尋求合理之道。
提起《愛彌兒》,這本書是一本教育名著,作者是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不得不說的是書中的很多教育觀點對現(xiàn)在的教育有很大的沖擊力,細細品味起來,對其中的兩個觀點不免有了些感悟與大家分享:
第一個觀點:應該怎樣對待一個“任人宰割”的孩子呢?要順應孩子自然的發(fā)展,不能把它綁的一動不能動。要讓它能自由活動。
開篇的第一句話“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焙敛谎陲椀乇磉_了作者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應從兒童的個人愛好和興趣出發(fā)進行教育,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與此同時這句話也給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是自然界的產(chǎn)物,包括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專屬品,也不是教師的教育物,不屬于任何人。所以我們的教育不是要將知識技能強教于孩子,而是教育孩子如何利用好自然,通過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會,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
盧梭提到,每一個學生,在他身上都有三種不同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其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受我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有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唯獨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的加以控制的,如何把這三種教育配合一致,在孩子身上產(chǎn)生意義,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第二個觀點:怎樣對待孩子的哭?不能讓他最后養(yǎng)成用哭來命令你做事。這樣易養(yǎng)成孩子從嬰孩期的任性。文中提到如果他天生就愛無緣無故地啼哭,我就讓他白白地哭一陣,得不到一點效果,這樣,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眼淚。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馬上就跑到他的身邊。不久以后,他呼喚我的時候就將采取停止啼哭的辦法,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聲。因為,孩子們是根據(jù)信號可以感覺的效果來判斷其意義的。如果孩子一哭你就滿足他,孩子就會成為家中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一哭你就訓斥他,孩子就會成為卑怯、膽小的小奴隸,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其實背后是成人的態(tài)度與行動所造成的。孩子摔跤同樣如此,成人鎮(zhèn)靜,孩子也會很鎮(zhèn)靜,會勇敢地面對痛苦,而一旦成人急急忙忙地樣子,孩子會更加害怕,更加覺得疼痛。再比如:當嬰孩使勁伸手想拿東西的時候,因為拿不到,使勁地哭鬧,或者他在命令那個東西到他手里去,又或者在命令你拿給他,作為成人又會怎么做呢?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孩子抱到他想要的東西那里,這樣孩子就不會支配或依賴成人,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愛彌兒》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盧梭所著的一部關于教育的名著,主要記敘了一名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的人生經(jīng)歷,把他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長過程,教育經(jīng)歷等從客觀的角度記錄下來,是一部值得珍藏在心中的教育理論著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師和家長閱讀的經(jīng)典。
“當一個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見的東西的和別人準備拿給他的東西時,最好還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東西那里,而不要把東西拿過來給他?!边@是整本書中讓我觸動的第一句話。教育應該是讓一個孩子成長為一個可以獨立生活的人,不管是家庭教育或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應該是長遠的、可持續(xù)的,孩子將來必定要獨立面對生活,因此,孩子從小不能過于嬌慣,良好習慣和行為的養(yǎng)成是他們將來耐以生存的根本。孩子雖然還不理解什么是依靠,什么是獨立自主,但是孩子可以從潛意識里形成良好的習慣。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嬌生慣養(yǎng),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幫忙解決,那么他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長遠”的影響,長大后遇到困難也沒有勇敢面對的勇氣;反之,如果父母從小讓孩子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孩子長大后遇到事情不會第一個想到求助,而是獨立面對,這樣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更加迷人的魅力,他們善于運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善于巧妙的將生活安排妥當,即使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也不容易被擊倒。書中,另一句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論一個孩子受了什么樣的創(chuàng)痛,當他獨自一個人的時候,除非他希望別人聽見他在哭,他是很少哭的。”孩子喜歡用“哭”向他人傳遞自己“委屈”的心情,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同情,對于某些輕微的情況,孩子是要獨立面對的,作為教師和家長對于孩子的的“信號”,要用恰當?shù)姆绞交貞?,善于鼓勵孩子獨自面對一些能夠面對的情況。
這一篇僅僅是閱讀一部經(jīng)典的最初體驗,書中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語言,足以讓人受益匪淺。
“當我們受傷的時候,使我們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傷,而是恐懼的心情?!?/p>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條既適合于孩子,而且對各年齡的人來說都最為重要,那就是:絕不損害別人?!?/p>
“無論做任何游戲,只要我們使他們相信那不過是一場游戲,他們就會毫無怨言,甚至還會笑嘻嘻地忍受其中的痛苦的?!?/p>
盧梭的《愛彌兒》寫于1757年,是一部關于教育學說的名著。此書主要敘述了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動,是現(xiàn)代教育藝術的理論杰作。
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提出一個觀點:要按照兒童的天性自然地發(fā)展,這句話我很贊同。
盧梭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此刻年輕的家長們切身感受到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唯恐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以至于將來被社會淘汰。于是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陪伴著孩子穿梭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器樂、美術、舞蹈、英語之間,肆意侵占了孩子們的玩耍的時間,絲毫沒有思考孩子的想法。就應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而社會對孩子任何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產(chǎn)生罪惡;任何違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發(fā)展,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兒童并不是能夠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自然的存在”。我們在教育生活中,應把兒童當作活生生的人來進行教育,任何違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長時間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創(chuàng)造者皆好,一經(jīng)人手卻變壞了?!币虼耍R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fā)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回歸自然,到自然環(huán)境中去看、去聽,不理解世俗的影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盡情地哭笑打鬧。回歸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而反思我們的教育,夜深人靜時,我感覺好像是在培養(yǎng)應付考試的機器。
作為一名教師,我就應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
愛彌兒讀書隨筆_愛彌兒讀書心得
《愛彌兒》是法國思想啟蒙運動時期著名啟蒙思想家盧梭的作品。愛彌兒的讀書隨筆,都包含什么內容呢?來看看____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愛彌兒讀書隨筆,希望你喜歡。
愛彌兒讀書隨筆篇一
在《愛彌兒》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教育應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使教育對象成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兒童是無法學到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的。但瑕不掩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不難看出,《愛彌兒》的教育思想對現(xiàn)代教育,尤其是與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歸的。
書中還有這么一段話,挺值得借鑒:“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yǎng)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北R梭的這段話有三個關鍵詞,那就是“興趣、方法、習慣”。的確,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幾個詞。沒有興趣,就不會有動力。
有的時候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思考問題,當寒冷的季節(jié)來臨時,我們不用把孩子關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應該教育他多參加戶外活動,學會熱時脫衣,冷時加衣,出汗時換衣。當孩子讀書后,我們不應該去擔心他不愛學習,而應該激發(fā)他學習的興趣。當網(wǎng)絡世界進入孩子的生活時,我們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絕,而應該變“堵”為疏導,引導孩子文明上網(wǎng)、正確上網(wǎng)。
愛彌兒讀書隨筆篇二
《愛彌兒》的第三卷主要論述的是人12至15歲,即少年時期的自然教育。在這一階段中,孩子從起初只有感覺到現(xiàn)在已開始有了觀念,從起初只能用感官去感觸到現(xiàn)在已開始能夠進行了判斷,個人的體力在迅速發(fā)展。由于智力的發(fā)展,孩子已經(jīng)逐漸認識到時間的價值,他們懂得要把時間花費在有用的事物上,他們會自行提出一些問題,在遇到這種情況時,盧梭指出,我們要做的是,看怎樣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就怎樣去回答,而不要一味考慮怎樣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在探索自然法則時,始終要從最普遍、最顯著的現(xiàn)象開始探索。不能讓孩子總是一味地按照別人說的話去做,因為除了他自己覺得對確實是有意義的事物以外,其他一切事物對他而言都是無益的。盧梭非常反對嚴格的紀律以及僅靠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他認為教育是一種從內在本性向外展開的活動,教育應該適應兒童的性格、能力,發(fā)展人的天賦與本性,使每個人的各種內在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因而,在少年教育時期,要通過側重關注孩子智育的鍛煉,適應兒童發(fā)展的天性。
《愛彌兒》的第四卷主要論述的是人15至20歲,即青年時期的自然教育。在這一階段,人們處于一段艱難的叛逆期,人們的思想正在慢慢地走向成熟,人們要學會的是用自己的情感去約束想象力,用自己的理智去戰(zhàn)勝偏見。盧梭堅信人的自然本性,認為人的一切欲念都是源自于人的感性,想象力決定的是他們發(fā)展的傾向,只要把自愛之心擴大到去愛別人,我們也就可以使自愛變?yōu)槊赖?。人們的思維也終于開始進入了道德的境界,在進行德育的時候,道德教育的內容不應該是純理論的東西,空洞的道德說教完全是紙上談兵,但是我們可以去結合一些寓言故事或者哲學知識,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于實踐,要立足于實際生活中,這樣才有利于良好道德情操的培育。在這一卷的最后一部分,盧梭還特別提到了對宗教的看法。他主張自然神教,上帝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他指出,“特別是在宗教問題上,人的偏見是壓倒一切的?!睂τ谝囵B(yǎng)孩子信什么宗教的問題上,盧梭批判了宗教的蒙昧主義,他堅持應該讓孩子自己正確地運用他的理智去選擇。因而,在青年教育時期,要通過側重關注孩子德育的鍛煉,適應兒童發(fā)展的天性。
《愛彌兒》的第五卷主要論述的是愛彌兒的未婚妻,即蘇菲的教育,其中,特別強調了女子教育思想,即通過自然教育培養(yǎng)賢妻良母。蘇菲在平凡的內心中擁有一種良好的天性,而她勝過其他女子的地方就在于她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她天性善良,但內心卻常常很敏感,也正是這顆極其敏感的心,有時候會使她產(chǎn)生難以平靜的想象。但是,對于別人的過失,她能夠耐心地忍受,對于自己的過失,她更是能夠樂于改正。除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之外,蘇菲對其它一切權利都是極端重視的。她不僅知道自己有權利,也知道要運用這個權利去評判男子的品行。在女子教育的過程中,懶惰和桀驁不馴是女子最危險的兩個缺點,為了防止這樣的情形的發(fā)生,如果僅僅采取一般的教育方法的話,反而很容易使他們厭棄工作,而只知道玩樂。因此,女子的行為總是要受到輿論的約束,也正是由于她們養(yǎng)成了受約束的習慣,便使得女子必然形成了一種她終生都必須具備的品質,即溫順。女子常用艷麗的服飾和化妝品來裝飾自己,卻忽視了只要有美德,她就可以行使她的權利;只要有熱心和才能,便可以養(yǎng)成一種審美的能力,進而欣賞美以及與之相聯(lián)系的道德觀念。
縱觀全書,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在《愛彌兒》的字里行間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極其富有內在意蘊,具有巨大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價值,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師范)的學生,我將來是要走上幼兒教師這個職位的,置身為一名教育者,我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授知識,這樣只會泯滅孩子的好奇心,我要做的應該是竭力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促進兒童自由、健康成長的適當?shù)沫h(huán)境條件,通過對孩子的行為的細致的觀察,然后對其不恰當?shù)男袨檫M行適當?shù)恼T導,而不是一味地強迫兒童去接受他人所特有的處世方法。此外,我們還要積極鼓勵兒童置身于大自然中,去體現(xiàn)大自然的自然美,借此鍛煉他們的獨立,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的毅力,倡導他們自己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愛彌兒讀書隨筆篇三
針對當時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以及其法國種種腐敗的社會狀況,盧梭絲毫不畏懼地進行了無情的抨擊與揭露?!稅蹚泝骸肥鞘澜缟系谝槐拘≌f體教育名著,這本著作正是盧梭討伐法國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表,它闡發(fā)了資產(chǎn)階級的新的教育思想——“自然主義”教育觀?!稅蹚泝骸啡珪鶕?jù)兒童的不同的年齡階段應有的教育方法進行了劃分,一共分為5卷,其中,他所闡釋的“自然主義”教育目的觀對后世的影響是巨大的,同時,這也正反映了法國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愛彌兒》的第一卷主要論述的是人出生到兩歲,即嬰兒時期的自然教育。這一卷的第一句就深深吸引了我,“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蔽矣X得這句話極其富有哲理,也恰恰體現(xiàn)了盧梭主張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人性本善”……緊接著,他指出了我們“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的三種不同的教育對人在嬰兒時期的重要影響,是教育給予了我們生來軟弱卻可以擁有的力量,給予了我們生來一無所有卻可以得到的幫助,生來愚昧卻可以具備的判斷是非的能力。他倡導人性本善,強調教育的價值,尊重人的自然本性,關注個人的價值和地位,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自然人”,通過“自然教育”,保持人的自然本性,用善念阻止各種惡念的生成,這樣便可以促成幸福的生活。他認為,身心能健康成長的嬰兒應該是在四肢均無拘無束的狀態(tài)下?lián)狃B(yǎng)起來的,而不是給予嬰兒生長姿勢的各種束縛。他極力要求擺脫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發(fā)展所帶來的摧殘和束縛,要求教育務必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正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對教育的合理性要求。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關聯(lián)非常密切,也只有具備了健全的身軀,才能夠具備健全的精神,才能抵抗他必然要遭受的災難。因而,在嬰兒教育時期,要通過側重關注嬰兒身心健康的鍛煉,適應兒童發(fā)展的天性。
《愛彌兒》的第二卷主要論述的是人2至12歲,即童年時期的自然教育。這一卷開始便指出從嬰幼兒時期過渡到童年時期,是人生一大重要進步所在,在這一階段,盧梭得出一個基本原理,即“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夠得到的東西,只做他喜歡做的事情?!痹谖闹校埠粲鯇⑦@一原理應用于兒童的自然教育之中,以便源源不斷地得出各種教育的方法。在對兒童時期的教育觀念上,盧梭重視的并不是兒童使用的措辭,而是兒童給這些措辭的含意,他極不贊成家長教兒童說些虛偽的客氣話,因為這些客氣話從孩子的口中說出來幾乎就會變味了,極有可能會把請求的語氣說成了命令。在日常教育兒童的方式上,盧梭既反對過分嚴格的教育方式,也反對過分放任的教育方式,他所提倡的是洛克的一個重要原理,即用理性去教育孩子。盧梭堅信人性本善,我們應該要去尊重兒童,而不是急于對兒童所做出的行為做出或好或壞的評判,他堅持自然教育,倡導兒童應當讓大自然先教導一段時間,然后我們再去接替,這樣就可以避免我們的教育方法與自然在教法上相沖突。在童年時期,兒童并不能達到理智的程度,他們的智力仍然處在感性階段,他們不能接受觀念,只能接受形象,他們不具備判斷的能力,即無法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記憶。因而,在童年時期,要通過側重關注孩子感官的鍛煉,適應兒童發(fā)展的天性。
愛彌兒讀書隨筆篇四
最初吸引我讀這本書的緣由是盧梭,盧梭另一個不為很多人所知的身份是教育家,他的教育著作之一便是是《愛彌兒》。在拜讀了馮友蘭先生的《三松堂》后,我忽然想起同為思想大師的盧梭,便開始了新的讀書之旅。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yǎng)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北R梭的這段話有三個關鍵詞,那就是“興趣、方法、習慣”。的確,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幾個詞。沒有興趣,就不會有動力。因此,興趣是前提。就我們的雛鷹假日小隊而言,同學們表現(xiàn)了異常高漲的熱情,不論是去福利院探望殘障的孤兒,還是到文峰廣場撿拾垃圾,或者到軍營里參觀,和同學一起到公園宣傳安全知識……不論這些活動在社會上帶來哪些影響,但孩子們的興趣得到了極大地滿足,在實踐中體會生活的幸福,親眼看到生活里還會有那些不幸,培養(yǎng)了良好的品質,課堂上的話也不再是空話,體悟切入。
天性的自然,天性的純真有著我們不可估量的作用,即便現(xiàn)在的我們無法保證所有地區(qū)所有孩子的教育公平?!耙粋€教師!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實上,為了要造就一個人,他本人就應當是做父親的或者是更有教養(yǎng)的人?!北R梭的這種想法時時提醒我們注意,我是一個從事著高尚職業(yè)的人!所以,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注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一切從育人出發(fā),發(fā)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敖處熓翘斓紫伦畛绺叩穆殬I(yè)”這句話所言非虛。在《愛彌兒》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教育應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使教育對象成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
但盧梭是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
愛彌兒讀書隨筆篇五
盧梭認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在《愛彌兒》開篇第一句就說:“出自造物主手中的東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變壞了”。他在《愛彌兒》中系統(tǒng)闡述了性善間題,認為教育應順應天性的發(fā)展,而且惟有順應天性發(fā)展才是上策。在他看來,人類脫離自然狀態(tài)以后,便進人了喪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滿猜疑、沖突、貪婪、野蠻社會狀態(tài)。所以,他在愛彌爾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鄉(xiāng)村,去那種安寧、祥和的地方。在他看來,自然的秩序沒有不和諧美妙,處于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根本沒有“你我”之分;他們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東西,從無非份之念;他們有強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從不因此而損害他人的自我保存。他們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靜的。他們強烈的自愛傾向轉化成憐憫同情之心,這時,人與人之間沒有敵視、仇恨的存在,當然也就沒有相斗乃至戰(zhàn)爭。
盧梭認為,教育應該順應兒童成長和心理發(fā)育的自然法則,促進兒童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使他們的各種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長,從而成為一個與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實的人。在他看來,教育是一門藝術,它必須把自然、人為和事物這三種教育協(xié)調配合。而人的器官和能力的自由內在發(fā)展是自然的教育,學習利用這一種器官和能力發(fā)展是人的教育,從周圍事物經(jīng)驗中獲得的是事物的教育。所以必須使事物教育和人為教育適應于自然教育,應使一個人的教育適應他這個人的天性,而不是適應他本身以外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目標—自然人。盧梭的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長、身心調和發(fā)達、能自食其力、不受傳統(tǒng)束縛、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一代新人。盧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見、權力所指引,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斷、不為其他因素所控制。這也正是盧梭倡導教育要遵循“自然”原則的根據(jù)。接下來,我就來談談盧梭的“自然”教育原則。
其次,自然教育還要求“遵循自然,跟著它給你畫出的道路前進”,即“按照孩子的成長和人心的自然發(fā)展而進行教育”,使兒童的本能、天性得到發(fā)展,合乎自然地成長為一個知道如何做人的人。因此,作為教師,作為父母都應該明確教育的目的,那就是教給孩子生活的技能,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這樣,當孩子走向社會,無論在何時他們都會有目標,能為了理想而奮斗,都能堅持做人的本分。至于在教學方法上,盧梭反對經(jīng)院主義脫離實際、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學應以學生的經(jīng)驗為基礎,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和親自動手取得對事物的觀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盧梭還非常強調閱歷的重要性。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使用我們的器官、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對于生活的感觸,我們還要用行動多多增加自己的閱歷。生活的最有意義的人,并不是活得年數(shù)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觸的人。雖然年滿百歲才壽終而死,也等于他一生下來就喪了命——如果他到了臨死的那一刻都過的是最沒有意義的生活的話。
教會孩子去體會生活,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美,去審視丑,能夠通過思考發(fā)現(xiàn)活著的價值,正如蘇霍林斯基據(jù)說,即使他將來做鐵匠,也要是一位能夠理性思考的鐵匠!
讀完《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被書中作者獨創(chuàng)的觀點、精辟的論述、精美的描繪、細膩的文筆所折服。全書貫穿無數(shù)教育經(jīng)典名言,處處蘊涵著真知灼見,閃爍著獨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讓人不時掩卷回味。最讓人稱奇的是,盧梭的兒童教育觀,至今仍散發(fā)著絢麗的光芒,讓人不得不驚嘆盧梭驚人的超前意識和恒久內涵。
盧梭的《愛彌爾》雖然是論述資產(chǎn)階級教育的專著,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對現(xiàn)在的幼兒教育還是有借鑒作用。
首先,作為幼兒園管理者的我要轉變觀念,用知識充實自己,要善于學習,博覽群書,把自然教育當做一種態(tài)度,一種拓展視野的思維模式來看待,做一名樂學好思的智者,要把幼兒教育看作是親近自然的教育,把幼兒園創(chuàng)設成孩子快樂成長的樂園。讓大自然與教育自然地融為一體,孩子如一株株嫩綠的小樹苗,生機盎然,茁壯成長;教師團隊如濃濃春意,充滿活力,充滿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充分體現(xiàn)出人本教育及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理念。堅信只要行動就有收獲。
其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應尊重兒童,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鼓勵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美。充分利用吉利幼兒園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及豐厚的社區(qū)環(huán)境,以幼兒為本,創(chuàng)設人文化的環(huán)境,為幼兒營造安全、溫馨的氛圍,鍛煉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真正起到人生起步的第一個站點成為孩子們向往的育人搖籃,這里,永遠留下孩子們美好幸福的回憶,讓“素質教育”這朵奇葩,在吉利幼兒園開得更鮮,開得更艷!
最后,通過吉利園報、班報,BBS、家長學校、吉利QQ群等多條途徑動員家長朋友們充分認識幼兒教育應該遵循兒童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進行,需要深刻地理解兒童、尊重兒童,根據(jù)兒童的身心特點實施不同階段的教育,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正如盧梭所說:“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游戲,使他們快樂,培養(yǎng)他們可愛的本能。你們當中,誰不時刻依戀那始終是喜笑顏開、心情恬靜的童年?你們?yōu)槭裁床蛔屘煺鏍€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為什么要剝奪他們絕不會糟踏的極其珍貴的財富?他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也好象你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一樣,是一去不復返的,你們?yōu)槭裁匆鼓寝D眼即逝的歲月充滿悲傷和痛苦呢?”讓我們家園攜手起來共同聆聽大師的呼喚,了解孩子們的世界,讓我們的孩子擁有自由舒展的童年。
重讀《愛彌兒》,讓我豁然開朗。
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著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晶?!俺鲎栽煳镏髦值臇|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焙敛谎陲椀乇磉_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資料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
盧梭讓愛彌兒從游戲、種植、木工勞動中學習,處在這一階段的兒童,需要的是感官體驗帶來的歡樂,游戲便是實現(xiàn)這一歡樂最好的手段了。我國偉大的作家魯迅說過,游戲是孩子最正當?shù)男袨?,在這點上我跟盧梭的看法是吻合的,盧梭也認為一個孩子就應透過游戲持續(xù)著活潑的性格。
但是,我們此刻的家庭教育,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過于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盡可能比別人少的時間里完成比別人更多的知識的學習,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游戲時間。我們學校的教育,無論是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學教育甚至幼兒園教育,似乎就是為了滿足考試的需要,迎合社會、家長的一時之需。
盧梭的《愛彌爾》,能夠看作是一部對人性的教育。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向以來我堅信: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幸福。貫穿盧梭論教育的是“自然教育”的觀點,即按照兒童的自然天性進行教育。我們不妨將盧梭的“自然教育”拿來使用,讓孩子順從“自然”的發(fā)展,不要讓他們過早地明白與他們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是讓他們盡情地游戲,這樣才能到達需要和供給的平衡,才是自然地發(fā)展。
我發(fā)現(xiàn)此刻的家長似乎把學習成績認為是與孩子唯一有聯(lián)系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別擔心、別操心”,但孩子們真正就應得到的是什么?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就應教他成人后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jīng)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里,教他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環(huán)境下都能夠生活。
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要使用我們的器官,使用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好處的人,并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雖然年滿百歲才壽終而死,也等于他一生下來就喪了命,如果他一向到臨死的那一刻都過的是最沒有好處的生活的話,他還不如在年輕的時候就走進墳墓好哩。
教會學生去體會生活,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美,去審視丑,能夠透過思考發(fā)現(xiàn)活著的價值,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即使他將來做鐵匠,也要是一位能夠理性思考的鐵匠。我想這才是我們教育真正的價值所在。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就應從我做起,從這天做起,摒棄傳統(tǒng)觀念,頂住“外行”的壓力,沖破看人、用人的牢籠,以人為本,充分挖掘每個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因素,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這樣,教育就會真正成功,中國的教育才會立于東方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