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書筆記是一種自學方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掌握知識。讀書筆記蘇東坡傳200字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讀書筆記蘇東坡傳200字,本文為你提供讀書筆記蘇東坡傳200字寫作技巧和示例!
我讀了《蘇東坡傳》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蘇東坡的童年到流放歲月的事。我給你們說說我最喜歡的一章吧!我最喜歡《蘇東坡傳》第一卷第三章《童年與青年》。
《童年與青年》大體資料是以前的學生要把整本書背下來,背書時不僅僅要背書的資料、知識,連措辭也不可忽略。讀書刻苦的蘇東坡把整本書都抄了一遍,并且書沒加標點符號,要學生自我根據(jù)課文的意思加標點。我覺的如果想學的知識有用,把它學透就能夠了,沒必要把整本書背下來,那個時代的教育方法有點不對,可是接下來幾條我很贊同,學東西就要學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學過去。并且最終一條我十分贊同:讓學生自我加標點,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讀懂書,讀透書,更好的學以致用。
我還喜歡《王安石變法》這一章,這一章講到王安石定了一條青苗法,對窮人不利,而對朝廷很有利。蘇東坡為了不讓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和司馬光等人一齊阻止王安石變法,更讓皇帝禁用了這一法,蘇東坡讓老百姓受了益。我覺得蘇東坡很顧全大局,不僅僅顧著自我,還關照著老百姓,我很支持蘇東坡這種顧全大局的品質(zhì)。同時我對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很不贊同,為了讓朝廷受益而不顧老百姓的安危。
蘇東坡這個大江東去,浪濤不盡的千古風流人物會永遠流傳在人們中間。
蘇東坡在擔任翰林學士知制誥期間,共草擬了八百道圣旨,無不鏗鏘有聲,妥帖工巧,簡練明確。往往引經(jīng)據(jù)史,富有例證譬喻,寫來輕巧易舉。東坡去世后,一個姓洪的接替他的位職,對自己的文采頗自期許,問當年侍候東坡的老仆,他比東坡如何?老仆答曰:東坡寫得并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永遠不用查書。
蘇東坡非常敬重的朋友范鎮(zhèn)死了,先生這樣評價自己的朋友:“范景仁平生不好佛,晚年清慎,減節(jié)嗜欲,一物不芥蒂于心,真是學佛作家,然至死常不取佛法,某謂景仁雖不學佛而達佛理,雖毀佛罵祖,亦不害也?!北绕鹉切鞍浲臃稹辈浑x口、驕奢淫逸掛在心之人,哪一個離佛心更近。
蘇東坡曾上朝廷奏章反映百姓疾苦:“臣自潁移揚,過濠、壽、楚、泗等州,所至麻麥如云。臣每屏去吏卒,親入村落。訪問父老,皆有憂色,云:‘豐年不如兇年。天災流行,民雖乏食,縮衣節(jié)口,猶可以生。若豐年舉催積欠,胥徒在門,枷棒在身,則人戶求死不得?!杂櫆I下,臣亦不覺流涕。”苛政猛于虎啊。
蘇東坡是被貶謫到廣東大庾嶺以南的第一人,被罷黜的理由竟然是當年罷黜改革派王安石時,他奉太后之命代擬了罷免圣旨。太后死后,東坡失去了保護傘,宋哲宗小皇帝就在一幫反蘇派的唆使下給東坡安了個罪名:“乃代予言,誣詆圣考。乖父子之恩,絕君臣之義,在于行路,猶不戴天,顧視士民,復何面目?”
蘇東坡終于被貶謫到海南島去了。過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日子。環(huán)視無邊的大海,先生也曾發(fā)出“何時得出此島”的慨嘆,但轉(zhuǎn)瞬就樂觀如初,“天地在積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島者?”他可以與身份高低的各色人交往,席地而坐,閑談為樂。
蘇東坡對事不對人,他曾對弟弟子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宿敵章惇在哲宗死后被流放,他的兒子章援怕蘇軾像他父親那樣反過來報復,蘇軾則說:過去的事情,沒什么必要再提了?!易约阂裁痪?,準備歸隱田園,等死呢。蘇軾心中化去了恨,放下了心墻,所以快樂、無所畏懼的,像清風一樣度過了一生。
蘇東坡被貶謫海南島時,海南還是蠻荒之地,哪象現(xiàn)在令人趨之若鶩,找個談心的朋友都很難。無聊時先生帶著一條大狗四處游蕩,硬拉住路邊干活的農(nóng)民在檳榔樹下閑談,莊稼漢說:我們不知道說什么。東坡說:那就談鬼,給我講幾個鬼故事。人家說:俺們不知道有什么有趣的鬼故事。他就說:隨便說點什么也行。
蘇東坡死前突然想開了很多,第一,他認為自己生平未嘗作惡,所以不會下地獄;第二,不去祈禱了,因為他知道祈禱也于事無補;第三,不去勉強自己,他覺得無論做什么,勉強就錯了。解脫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死前未留遺教。他有個好友吳復古,在他之前死。死的也很簡單:蘇軾在復古死前問他有何囑托,復古笑了下,就閉上了眼睛。
蘇東坡的船偶爾駛過一個孤立的茅屋,只見那茅屋高高在上側(cè)身而立,背負青天,有時看見樵夫砍柴??茨敲┪莨铝懔懔⒃谀抢铮憧勺C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貧無疑,小屋頂僅僅蓋著木板,并無瓦片覆蓋。蘇東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勞苦,忽然瞥見一只蒼鷹在天空盤旋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絲毫不為明天費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盤算,為了功名利祿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銬鐐的夾鎖,是否值得?在高空飄逸飛翔的蒼鷹正好是人類精神解脫后的象征。
蘇堤和西湖之與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39;雙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沒有蘇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島,一畫龍點睛增其神韻,那西湖該望之如何?幾百年來的中國游客,春季到來之時,向西湖蜂擁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釣,或在垂楊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時光。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東岸上的柳浪聞鶯;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島上,由蘇東坡興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確是,湖的四周沒一個角落不使游客覺得美麗出奇而感到蕩氣回腸的,晴天也好,在與眾也好。
晚輩高聲朗讀經(jīng)典,老輩倚床而聽,抑揚頓挫清脆悅耳的聲音,老輩認為是人生的一大樂事。這樣,父親可以校正兒子讀音的錯誤,因初學者讀經(jīng)典,自然有好多困難。就好像歐陽修和后來蘇東坡都那樣倚床聽兒子讀書,現(xiàn)在蘇洵也同樣倚床聽他兩個兒子的悅耳讀書聲,他的兩眼注視著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個獵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將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兒子再射一樣。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聲使父親相信他們獵取功名必然成功,父親因而恢復了希望。
蘇東坡在潮洲韓文公廟碑中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碧K東坡一生坎坷多舛,浩然之氣用盡。他的偉大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世間偶然呈形,曇花一現(xiàn)而已。他那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才是萬古不朽的。
經(jīng)過無數(shù)個的案頭燈下,《蘇東坡傳》終于讀完了,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隨先生度過漫長又短暫的坎坷歲月。先生的吟哦聲于耳邊久久不去:“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p>
回想我對蘇軾的記憶,從小學開始就開始接觸他,中學時期更多的詩詞,說起來人人會唱的《但愿人長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著名書法家、畫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講作文的語文教師的講述了吧。教師十分喜歡蘇軾,仔細的講述了蘇軾的生平,講到最終竟聲淚俱下,讓人動容,給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沒有什么實感。
這次看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頗有感觸。為東坡瀟灑之詩詞所傾倒,為東坡人生之坎坷而嘆息,為東坡不羈之情懷而欽佩,為東坡之真性情而感動。林語堂先生形容東坡為:“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以為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的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彼羞@些都能夠和東坡一生的軌跡吻合。在這所有中,我覺得真性情的樂天派最能形容東坡。他是那種心中有感觸不得不吐之為快的人,所以后代有了無數(shù)的好詩詞,也所以他自我一生都被小人誹謗,但也不知“悔改”情動嘴開,自我也說“我真是不可救藥”;他是那種游離在入世和出世之間的人,從年輕時的進取入世為官,到幾經(jīng)升遷貶職最終只想卸甲歸田,他執(zhí)行著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職的一方為百姓造福也為自我修煉;他是那個一生都不缺乏聲譽的人,既以此享過好處同時也牽累過不少人,然而卻能毫無架子躺在菜田里同農(nóng)人談天說地縱使農(nóng)人并不明白他在說什么;他是那個縱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縱情山水的同時也裝點山水,這便有了蘇堤,品酒之時
也嘗試釀酒,雖然只是在釀酒過程中把自我灌醉而已;他是那個能夠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沒有看到淚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氣和的喜悅,每到一處地方,他都與自然融合與當?shù)氐陌傩杖诤希凰悄莻€然落拓的浪漫主義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飲酒賦詩;他是那個深得幾代皇后喜愛的詩人,讓我對這幾位女性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是一個胸懷寬廣如海的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
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觸,其實都能是一個真性情的表現(xiàn)吧--僅有最純真、最率性、最真實的人才能如此的可愛、如此的瀟灑、如此的熱愛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動。從東坡的身上,我能夠感受到一種愛、喜悅、歡樂、平和的力量,從他的詩中,從他的經(jīng)歷中散發(fā)出來。我彷佛能夠看到他舉著酒杯漫步在月下、拿著鋤頭歡樂的耕耘并自比陶潛。在人的一生中,總要有幾個精神偶像的,蘇東坡就應當是其中一個。在應對人生的坎坷的時候,我們自我的態(tài)度很重要,是笑對苦難呢?還是一蹶不振?有的時候是我們自我圈住了自我的心,慢慢得使自我不能放開,不能釋懷,不能真真實實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難,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僅有這樣,才能感受到生活賦予我們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從今日起:“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
《蘇東坡傳》被譽為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一。在林語堂筆下,講千年前的蘇東坡的故事娓娓道來,這是一位豁達樂觀的智者,天才橫溢,是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偉人,隨著林語堂的筆觸,一個生動形象的蘇東坡向我們走來。
中國文化史上,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對于詩詞、文賦、書法、繪畫,蘇東坡幾乎無一不精,無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蘇軾位居其列。宋詞方面有“蘇辛”之說,蘇軾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詞風。書法上宋四家的“蘇黃米蔡”蘇軾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賦》、行書《黃州寒食帖》享譽書史。蘇軾的畫是文人畫的典型代表,他明確提出“詩畫一律”的概念,林語堂評價說:“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則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由于他詩文書畫藝術上的卓絕之美?!?/p>
從人生經(jīng)歷上看,蘇東坡的遭遇坎坷、磨難深重,亦十分罕見。“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33歲時蘇東坡一度進入中央政權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見不合,他便開始了大半生的顛沛流離,但一生也未能逃離波譎云詭的政治漩渦。35歲時他正當盛年,被貶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開始了惡夢般的貶謫流放生活,按時間順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這個路線圖總的趨勢是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而離黎民百無恥政客的中傷、流言、攻擊、陷害,他不屑反駁與回擊,只是莞爾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個流放地。在惠州的松風閣流連漫步時,他想到的是“此間有什么歇不得處”,能放下的是個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祿。而百姓萬民之憂樂卻總是掛在他的心間。興修水利、賑濟災民、減免租稅、平反冤情、為民請命……每到一地,蘇東坡總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語堂稱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個流放地都當作文化傳播的場所?!坝盐骱任髯樱瓓y濃抹總相宜”,杭州西湖因東坡而靈動,而“蘇堤春曉”成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長江邊的荒僻之地黃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東坡赤壁”由此名揚天下。惠州的“玉塔微瀾”、徐州的“放鶴亭”、揚州“三過平山堂”,莫不浸潤著蘇東坡的曠世情懷。
對蘇東坡的認識始于一首《念奴嬌》,也似乎止于一首《念奴嬌》。一提起蘇東坡我頭腦中便立刻閃現(xiàn)出一個長衫大胡子的中年人在滾滾的長江邊上想心事的畫面來。
十多年來,這幅畫面就像是成語坐井觀天里面的那個井口一樣尾隨著我,讓我這只青蛙目力不周。一個人,要知道他的身高、體重、愛好、血型,那種認識就就直觀多了;現(xiàn)在的許多明星乃至詩人、作家給我最初的印象多是通過這么一個小小的介紹。而蘇東坡呢?我努力想去追尋他的時候,中間隔了許多東西,包括那恍惚一千年的時光。
我原本并不喜歡蘇東坡,盡管也并不討厭他。東坡能詩,則有李白;東坡能詞,則不合規(guī)則;東坡能書,則有王羲之、柳公權及幾位和尚。于詩而言,我喜歡魏晉之人,于詞而言,我喜歡柳七、易安;自習現(xiàn)代詩以來,則又多喜現(xiàn)代詩人,人命眾多且生疏,不一一列舉。
但在讀過一本薄薄的傳記只后,我卻重新認識了蘇東坡。從古至今,只要成其一家,便可流名千古,而蘇東坡則幾乎精通世間業(yè)務,并有著巨大的人格魅力。
先摘一段文字過來: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任杭州通判,又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績卓著。北宋文壇領袖,有多方面文學建樹,唐宋八大家之一。各種書目對其介紹相差無幾,但僅憑這么一點文字來概述蘇東坡,顯然是蒼白無力的。
蘇東坡出生于眉山一個寒門地主家庭。其父蘇詢自稱“西南之匹夫”,蘇東坡說“家世至寒”,蘇轍說“田廬之多寡,與揚子云等”??梢娞K東坡雖出生于地主之家,但門第并不顯赫。不過這些多蘇東坡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其父蘇詢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才華出眾,其母程氏為大理寺丞文應之女,想必也頗有才學;作為父母,他們?yōu)樘K東坡提供了良好的啟蒙教育。
東坡文長,前人之述備矣,我不消多言。我所欽佩的是他廣闊的胸襟和超強的動手實踐能力。
出仕后,東坡在險惡的官場中幾經(jīng)沉浮,最后一再貶謫,從內(nèi)地到廣東,再到海南,始終以一種廣大的胸襟承受著一切,樂觀、堅強地生活著。我們現(xiàn)在還年輕,日后肯定會遇到各種曲折,而東坡絕對是一個好榜樣。
東坡自己釀酒,自己選茶,自己做飯,甚至自己務農(nóng)。歷史上的詩人,自己親自動手務農(nóng)的只寥寥幾位,而東坡一位大文豪,一位官員,能親自動手來做這些事情,實在是難能可貴。在這個方面,我有點討厭不識五谷的孔子。
東坡還有很多優(yōu)點,如對廣大人民的悲憫等。作為一位封建的文人士大夫,這樣的全才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說了半天,我始終感覺沒有把東坡說清楚,只好惶惶擱筆。
幾千年來,東坡只此一位,東坡不朽!
可能是因為林語堂寫的是英文本,沒有自己寫中文版,故而翻譯的可能和作者本意有差,但大體不差。
這是一本講述蘇軾生平的傳記,并沒有以作品為主述說。是事件,加上各種版本的記述。有人物,都是和蘇軾相關的,有朋友,有對手,有先朋友后敵手,也有敵手中的善意者。蘇軾對這些人都無惡意,均一心對待??赡銦o害虎意,虎有傷人心,所以蘇軾在為政后期屢遭貶謫。貶黃州,惠州,儋州,越來越遠,但蘇軾都頑強地活下來了。卻沒想到,在遇赦而歸途中殞命,時也?命也?
本書對蘇軾評傳時,把王安石寫的太黑了,可能政治家的王安石真的如此,但讀的時候心里真不舒服。王安石可是寫“春風又綠江南岸”“花木成畦手自栽”“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八大家之一”的人,我覺得是個可愛的老者,還不至于一無是處。林語堂把他抹的太黑。
總而言之,封建時代的為官生活,是你死我亡的斗爭。平民生活,是水深火熱的掙扎咕噥。還是現(xiàn)在這個時代不錯,在做良民的前提下,至少能活過七十歲。人生七十古來稀,活過七十也就足夠了。
《蘇東坡傳》,非簡單之流水帳,更非采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先生閱讀超多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后所著的傳記。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了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觀蘇東坡一生,無法不對其才智贊嘆不已;而其言行、詩詞、幽默,無一不是其才智的體現(xiàn)。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jīng)》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后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yī)少藥的海南之后,對朋友僧人參寥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以此來告知朋友不必擔憂。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其余不必說,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shù)樁。他自我研究烹飪之法、自我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詞,“十年生死兩茫?!保瑢ζ渫銎藜囊郧樗?,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凄婉哀傷。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之后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是剛直的。盡管有過數(shù)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群烏未可辨雌雄”,后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后,即寫詩兩首,隨后自我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東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無數(shù),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盡管不如意事眾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為過得歡樂呢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說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吧!
蘇東坡是一位多才多藝,生活多次多彩的人。他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百姓們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月下的漫者,是詩人......這些還是永不足一勾畫出蘇東坡的全貌,也許到現(xiàn)在也沒沒有人能夠完全了解他的人品品性。蘇東坡,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政治上的鉤心斗角與厲害謀算,與蘇東坡格格不入,他反而好像是和弗蘭西斯. 培根相反的人。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有感而發(fā),或隨興而為之。但都是真性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正如他所說的“陳春鳥秋蟲之聲”。雖然他一直卷在政治的旋渦當中,但他卻覺月吟詩作賦,獨處于政治之上。但他有體恤民眾,為百姓做好事。
書中有一回這樟寫道,蘇東坡現(xiàn)在自己衣食足堪自給,心滿意足。他今日之使我們感到親切自然之處,是那一片仁愛心。當年在他所住的地方溺死初生嬰兒的野蠻風俗,最使他痛心,所以他立刻提筆給本地太守寫了一封信,請朋友帶信親身去見太守。由此可見,蘇東坡他是一個有仁愛,體恤民眾的人。事后,蘇東坡自己還成立了一個救兒會,為鄉(xiāng)村貧苦的孕婦提供幫助。蘇東坡說,如果一年能夠救一百個嬰兒,該是心頭一大喜事。而且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緡錢。他行的才是最上等的佛義。
這本書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跡。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yōu)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是不因俗見而改變。
所以,蘇東坡過的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關于蘇東坡傳的讀書筆記
《蘇東坡傳》是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小川。本書以寫實與虛構相結(jié)合的手法,展開北宋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刻畫了以蘇軾為中心的幾十個人物形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蘇東坡傳》,歡迎參考!
背景:
作者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存心給他寫本傳記的念頭,已經(jīng)存在心中有年。那時作者希望寫一本有關蘇東坡的書,或是翻譯些他的詩文。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chuàng)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全書概要:
卷一——童年與青年
蘇東坡在兒時和弟弟蘇子由都受到了很良好的教育。蘇東坡更是第一次應試就中了高第。蘇東坡的妻子也很賢惠。父親也終于金榜題名。
卷二——壯年
蘇東坡在朝為官,反對王安石變法,盡力挽救彌補,可惜被貶。被貶期間,信奉了佛教,注重了養(yǎng)生,滋潤靈魂。
卷三——老練
蘇東坡年輕時的火氣已無,只剩下安靜平和的心態(tài)。兩耳不聞窗外事,與朋友對酒當歌,生活順心如意,倒也滋潤。后來重新當朝為官,致力于挽回王安石變法的后遺癥。
卷四——流放歲月
蘇東坡的一生終于了盡,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是永垂不朽的。
摘抄及點評:
摘抄:
蘇東坡此人,是不可預測的。在詩的開端,習慣上總是出之以輕松自然,隨之用一兩個歷史上的典故,再往后,誰也不知道會有什么出現(xiàn),詩人他自己更是不知道。有時,他筆下寫出雖不相連貫的東西,卻構成了驚人的妙文;一首毫無用意的歌,記載剎那之間奇特的印象,然后忽然一變?yōu)榭量?、為諷刺、為育有深意的譏評。他不愧為詩文大家,動氣筆來,真是“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止”。他的風格是屬于那全任自然一發(fā)不能自已的一類。
點評:
蘇東坡輕快、開闊、好辯、天真、不顧后果、直言無隱、玩笑戲謔,沒有什么禁忌。在作者“行云流水”的刻畫下,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蘇東坡詩歌的放蕩不羈,豪放自由。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他的詩歌,很難找到固定情調(diào),他總是隨意的發(fā)揮,文豪之“豪”字也由此而來。
評價:
沒讀這本書之前,我對蘇東坡的的刻板印象就是一個天才的詩人、詞人,然后就沒了。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才了解到我的觀點原來是這么的淺顯。蘇東坡的文章雖然名揚天下,但是仕途坎坷艱辛,四次被貶,屢遭迫害。但是他卻始終不改他樂觀爽朗率真的天性。這“真”使他心中無所牽掛,胸懷坦蕩,雖累遭打擊而樂觀情懷不變。他身上具有的浩然正氣,讓所有騙他、在背后說他壞話的陰險小人自愧不如,只能以貶官的方式貶離蘇東坡,卻暴露了他們自己的齷齪。在黃州,在嶺南,在海南島,不管環(huán)境多么艱苦,他都能苦中作樂?!熬谱泔堬枺杏趲咨?,白云左繞,清江右回,重門洞開,林巒岔人。”如此悠哉游哉,比之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與灑脫,有過之而無不及。眼前皆美景,只因心中有陽光!
在官場上,他是勇敢的戰(zhàn)士,治病的醫(yī)生。譴責卑劣的政治手法,主張廣開言路,廢止青苗貸款法,他單槍匹馬向朝廷之腐敗無能進軍,無情抨擊“官官相護”的虐政。這樣敢于為了百姓而戰(zhàn)的人,在那個亂世真的不多見。
如果你沒讀這本書,你永遠只記得宋朝那個“蘇軾”名字,卻不會記起他真正的這個人和那個一心報國的“蘇東坡”!
說話需要謹慎當心,切不可向一切人談論自己的心事。也不要一發(fā)現(xiàn)什么不對,就像在飯菜里找到個蒼蠅一樣,非要唾棄不可。要了解說話的對象,不能跟所有人都暢所欲言。否則就有可能像蘇東坡一樣,空有自己的才華,卻無人幫忙施展,還要一次一次關入監(jiān)獄。
上次挑燈夜讀,還是上大學那會干的事。那時宿舍晚上11點斷電,為了應付第二天的考試,熄燈后只得跑到樓道借著路燈臨陣磨槍,天冷時還得背床厚厚的被子。時過經(jīng)年,最近竟又為了一本《蘇東坡傳》心甘情愿地熬到深夜。
平素讀書機會甚少,更難得一本書讀兩次,唯獨這本《蘇東坡傳》在幾年前讀過之后讓我念念不忘,特意買來再次拜讀。這本書何以如此吸引我?不外乎兩個人的原因--主人公蘇東坡和作者林語堂。
蘇東坡之天縱才情已不必多說,書中妙手著文章的例子比比皆是。蘇詩不少見,但書中引用的詩文都結(jié)合了詩人的生活情景,每一句都是在某種特定的場景下借詩人之口自然吟詠而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讀來更覺鮮活可感。
東坡先生生性豁達,喜好交游,常人也有機會和他舉杯共飲,尋幽探勝,當他在月夜孤舟上發(fā)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慨嘆時,孰能不神往?這是和東坡先生同時代人的幸運,但他們也是不幸的,蘇東坡所在的時代正是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幾十年,對黎民百姓來說這就意味著動蕩和災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蘇東坡個人而言,急劇變革的時代和進取入世的他相互成就,但其坎坷的命運從一開始也就已經(jīng)注定。數(shù)十年宦海浮沉,陷于流俗與通變之爭,蘇東坡歷經(jīng)顛沛流離,妻離子散,一度窮困到無炊米度日。作為元佑黨人的精神領袖,他為民請命,忠言直諫,抗爭不息,卻未曾有絲毫妥協(xié)與退卻。
自始至終,蘇東坡都堅持著一顆赤子之心,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以超凡的智慧在出世與入世的鋼絲上行走得游刃有余。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對親人、愛人、友人的厚重感情浩浩湯湯,充盈在胸,隨意噴涌即是錦繡文章,一曲“十年生死兩茫茫”更成千古絕唱。
應對多面的、立體的蘇東坡,細數(shù)其功無疑是徒勞的,往往掛一而漏萬--從這點也能夠看出,天才能夠感知卻無法琢磨。讀蘇傳,其實是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和心靈的偉人生活,即便詩人已作古,但他留給我們的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歡樂卻如江風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回到題目,不得不提另外一個才子--林語堂。老實說,這本書和現(xiàn)下主流文學風格相去甚遠,缺乏足以引爆眼球的元素,但它的吸引力恰恰來自于它的純粹。誠如作者所言,他寫這本書只是“以此為樂”,當然也是源于他對蘇東坡的喜愛。
在這樣一種創(chuàng)作動機下,寫出的作品自然格外雋永耐讀。作者不是隔岸觀火,讀者就容易置身其中,著了迷的人好像和這本書訂立了某種盟約,只要一翻開書就身不由己地緊隨資料的鋪陳或喜或悲,及至讀到蘇東坡去世一節(jié),最終忍不住掩卷長嘆。
嘆息未已,忍不住又翻開繼續(xù)往下讀,再翻頁,書行此處戛然而止--讀者肯定會嫌可是癮--書也許能夠續(xù)寫,但人生沒有續(xù)集,世上斷不會再有第二個蘇東坡式的人物了??墒牵趾伪鼐心嘤诖四??“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詩人在千年前就已經(jīng)給我們留下了答案。
昨日一時興起和友人夜訪月湖,興盡歸來已是丑時。隨心而至,寄情山水,自謂有東坡遺風而竊喜。及至翌日,信筆而書,千字乃止,是以為感。
作者說:“我認為我完全明白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我讀《蘇東坡傳》,是因為我想了解蘇東坡。我想了解他,也是因為我喜歡他。
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
蘇東坡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隨后的人生卻是在宦海漩渦中坎坎坷起伏。
烏臺詩案入獄后被貶黃州,后又放置x大半個中國的窮山惡水,都有他的足跡。他身處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歷經(jīng)的種.種委屈、落寞、孤獨、清貧、艱險……但他總是能堅持一份天真淳樸的童心,應對憂患一笑置之,不為利益而動搖,也不為俗見而改變自我的信念。
謫居黃州的蘇東坡,落魄得讓人心疼。擔著可有可無的閑職,領著微薄的俸祿只能舉家食粥度日,還有惡疾纏身的痛楚……他并沒有所以偏激和消沉,在他遨游赤壁之時,應對“江上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發(fā)出“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感嘆,應對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風輕云淡地說出“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份灑脫和坦然讓“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逐漸消失,代之出現(xiàn)的是光輝溫暖和親切寬容的成熟。當他發(fā)現(xiàn)當?shù)匕傩沼袟夝B(yǎng)女嬰的惡習時,于是毅然拿出自我少得可憐的薪資,到處寫信籌措資金,舉辦育嬰堂,救活了無數(shù)嬰童。蘇東坡在自我寒冷徹骨的人生低谷里,依然不曾忘卻要去溫暖別人。
在新舊當權派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卻從不舍棄自我兼濟天下的初心。他是黎明百姓的摯友,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極有“民主精神”的斗士。他與社會上各行各業(yè)人都有交往,帝王朝臣、詩人隱士、藥師、酒館主人、道士僧人、貧窮百姓、甚至不識字的農(nóng)婦等。在杭州廣州地區(qū)興辦水利,建立孤兒院和醫(yī)院,創(chuàng)辦監(jiān)獄醫(yī)師制度,頒布嚴禁殺害嬰兒的律令。在處理王安石新法改革遺患時,他全力從事救濟饑荒,為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不懼與朝廷抗爭。為減免貧民百姓欠稅而向朝廷懇求。這才是真正能做到關心大眾疾苦的高士該有的濟世情懷。
蘇東波無論悲喜,無論沉浮,都能懷揣初心,一路向前。這份豁達樂觀也激勵著我。
上個學期,我經(jīng)歷了人生中比較黯淡的一段時光,參加嘉禾中學自主招生考試,差十幾分沒有考上,而整個競賽1班僅有幾個同學沒有被錄取,這對于成績處于中上游的我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雖然有教師和父母極力安慰,難免還是會耿耿于懷,以往有過退出競賽班的念頭。不經(jīng)意間又看到了書房的《蘇東坡傳》,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蘇東坡高大的形象。相較之下,想想自我這一點青春年少的挫折和失落算得了什么。僅有此刻不怕挫折,進取向上,學好知識和本領,才能將來有本事幫忙別人解決困難,有期望成為像東波居士肯為百姓謀利益的人。于是心中便又重新燃起期望,咬牙堅持。
讀了《蘇東坡傳》,我更加了解他,我也就更加喜歡他。從此,我愿懷揣這顆初心,同他一齊繼續(xù)向前。
書還沒看完,慢悠悠的翻著.林語堂這本書原是用英文寫的,張振玉譯筆還算不錯,但粗糙之處也隨處可見,比如卷一第一章處:
一天,蘇東坡寫信給朋友說:"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這段文字殊為怪異,而后在網(wǎng)上搜索出一篇天涯高手的文章,才明白原文應為:“某生平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逾此者”.
還有一處BUG連那位天涯高手也未提到,卷二第七章埋伏筆,"中岳嵩山崩陷",到第九章呼應,已變成"南岳華山山崩".此兩處究竟是何處出錯,是翻譯錯還是原稿錯,抑或是校對錯,恐怕需要找英文原版來查了.可是"南岳華山"本身就是個錯誤,華山好像從來不曾被稱為"南岳"過吧。
且丟開這些小破綻不說。
蘇東坡的盛名傳播了將近一千年,時人稱道,后人敬仰,一方面是因他天縱其才,在詩,文,字,畫各個領域都出類拔萃;另一方面,他的人格魅力,政治立場,哲學修養(yǎng)也極其貼合中國人的夢想.為這么一個完人做傳顯然不太討巧,再加上史料豐富評論一邊倒,這本傳記的"新意欠奉"也在情理中.林語堂在序言中說,"我認為我完全明白蘇東坡,正因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正因我喜愛他."既然在蘇軾身上寄托了自我的人生觀,偏愛之心更不加掩飾.
卷二寫蘇東坡壯年經(jīng)歷,與王安石的糾葛占了好長篇幅,在"王安石變法"和"拗相公"兩節(jié),王安石是主角,蘇東坡反而成了小配角,這兩個章節(jié)似乎游離在全書之外.林語堂貶低王安石,我看目的倒不是為抬高蘇軾,更多是他想表達對歷史的看法.包括對司馬光的褒揚也是如此.歷史其實無所謂真相,政治也很難分辨清濁,好比一面鏡子,每個人照去都是不一樣的面目.這一部分能夠跟柏楊的書比照著看,那是兩種完全相左的意見.跟蘇軾不一樣,王安石從來都充滿爭議,歷史上是這樣,到這天還是這樣.
林語堂自我也是個爭議人物,可是他的才情倒還算公認的.這本蘇東坡傳,時不時也有沁人心脾的妙語出現(xiàn).比如正看到卷三第16章就有這么一句:
倘若哲學有何用處,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之類的還有很多,可是沒了前后文,單看就少了好多味道.
翻開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字里行間,一串悠長而又深刻的回憶被逐漸喚醒。
青山隱隱,波浪奔涌,水氣彌漫。云霧繚繞間,站著一位中年,長袖寬袍,眼望前方,眉宇間散出一種氣定神閑,手持折扇,豪放卻暗藏淡淡的惆悵。這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帶給我對蘇軾的印象。
初識蘇東坡源于宋詞。兒時的我總是搖頭晃腦,咿呀念經(jīng),常常把“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掛在嘴邊。那時還不懂得其中大意,就覺得寫的真好,月亮上那些神話里的良辰美景都被包含其中了。再長大一些,經(jīng)歷過些許悲歡離合,我才終于明白“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蹦乔Ч沤^唱中蘊含著綿綿情思與長長久久的美好祈愿。
詩詞比賽讓我走近蘇東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笔撬鳛橐晃挥^賞者和詩人,對西湖之絕美抒發(fā)的贊嘆;“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彰顯著他強烈的報國之心,卻又飽含著即將步入老年而壯志未酬的無奈;“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笔撬鳛橐晃徽煞?qū)ν銎蘅缭綍r空的深深思念。
偶然的機會,我觀看了《經(jīng)典詠流傳》,譚詠麟演唱的蘇軾的《定風波》讓我印象頗深。當聽到他用粵語唱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币凰查g,我的心被深深擊中,整個人久久地怔住?;秀遍g,一位白發(fā)飄飄的老者,拄著拐杖,在風雨飄搖中,步伐顫顫巍巍地向我走來,他伸出雙手,仰天大笑。這種豪邁與樂觀,仿佛是與生俱來,又深入骨髓。無論怎樣的磨難,任憑無盡的風雨,他也毫無畏懼,永不言棄,
蘇東坡的一生雖然跌宕起伏,但足以擔得起“精彩”二字。我作為一名中學生,即使不能洋洋萬言,寫下許多豪邁詩篇,也希冀在閑暇之余去感受他“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達觀心態(tài);去體味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胸懷大度,收放自如。
在匆匆流年的時光長河里,在喧囂陸離的世間百態(tài)里,我愿沏一壺清茶,細品東坡詩詞之風度,探尋內(nèi)心深處最平淡樸實之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