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

| 新華0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況,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并且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寫好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1

本文節(jié)選自《秋聲詩自序》。作者曾說:“嘻,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而所謂“善畫聲”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善于繪聲繪色地描繪生活。他的《秋聲詩》如何,且不去論它。玩味口技一文就可以看出筆者所說的這種藝術匠心及藝術特色。

教學《口技》就從這里開始,這場口技表演對于作者無疑是一頓聽覺盛宴,美的享受。他用他的妙筆和豐富的想象力又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頓聲情并茂的文學大餐,口技表演者和作者都是在繪聲繪色地描繪生活,學習本文應該是雙重的享受。

學習這一課我先從口技導入,問學生知道什么是口技嗎?學生說“知道”,有一兩個調皮的學生已經開始學貓叫狗叫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雖然我讓有這方面才能的學生給大家表演沒有學生站起來表演,但課堂效果已經出來了,我順勢總結了什么是口技,接著我說:“課文寫的什么啊,大家知道嗎?”只有幾個同學說知道,我讓同學們先讀課文,一會用你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什么,有好幾位同學站起來說,但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極力回憶課文內容,象翻譯課文,生怕有所遺漏,不過孩子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到這樣已經不容易了,只有在下預習的學生才能做到這樣,我表揚了他們。下面我讓同學們概括了課文情節(jié),這不難,他們看了資料書都知道一是一家人由睡而醒,二是一家人由醒入睡,三是失火救火。明白之后,我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力描繪課文內容,我順勢用多媒體展示了畫面,這對他們太有幫助了,幾個同學說下來,我又讓他們注意細節(jié),比如一個同學說大兒子嘴角流著口水就很形象,還有同學說聽見老鼠打架的聲音。同學們越來越放的開,描摹“伸頸、側目、微笑、默嘆”的神情,小組里面就更活躍了,這樣連平時不參與課堂活動的同學也被吸引住了,覺得很好玩。大家描述后,我們再進行翻譯、重點詞語掌握練習容易多了,因為同學們理解課文了,等于綱舉目張,水到渠成。第二天早自習就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會背誦了。

最后我讓同學們用一些詞語形容口技表演的怎么樣?文章又寫的怎么樣呢?同學們用了“聲情并茂”、“繪聲繪色”等詞語,我們能不能這樣描繪我們的生活呢?我們做了描繪同桌、描繪天氣的練習,同學們還使用了一些形象的詞語比如一個學生說他的同桌長著兩個蝌蚪式的小眼睛。我們還談了有關口技表演的古今不同,我問同學們有什么不同,同學們能夠根據課文說古代的表演口技的人一般坐在屏風后或者屏風里不讓觀眾看見,讓觀眾只聞其聲不見其人?,F(xiàn)在的口技表演一般讓觀眾看見,既聞其聲又見其人,還借助一些工具,這是我們在電視上看的。這就很不錯,說明學生善于總結了。

總之,“以文帶言”的方法教學文言文好多了。不過一開始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特別是描述環(huán)節(jié),還只有一小部分同學能做,上還不太靈活,當然與課堂時間限制也有很大關系,如果讓他們寫會好一些。有一部分同學還不習慣,還有一部分同學可能連翻譯都做不好,但這部分同學的想象力還不錯,還是應該鼓勵的,哪怕他們說錯。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詞匯,了解“銘”的特點。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

4、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地評價古人。

教學重點:

1、誦讀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難點:

1、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大唐的歷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三十四歲那年,因為參加政治革新活動,一覺醒來被趕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長安后,因到玄都觀去賞桃花,寫了一首惹禍的詩:

紫陌紅塵扶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因為這首詩,他又被貶到連州。一貶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歲再回到長安時,玄都觀里的桃花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片亂草。這不怕惹禍的詩人,又寫了一首《再游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干什么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職業(yè)病,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這個人就是劉禹錫。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作品《陋室銘》。

二、初步感知全文:

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字詞讀音、停頓等。

2、學生自由讀。

3、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注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告訴學生:中國語言具有含蓄美,許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所以大家在翻譯時,不求十分精確,只求大致理解。)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思考問題,理解中心、寫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

明確:空間小、景致少、人來少、擺設少:房子很小,一個人坐著彈琴,室內就覺得擁擠,可見其?。晃恼聝人岬降木爸?,只有“苔痕”、“草色”,可見其少;自古讀書的窮人就少,能成為鴻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階綠”了,更見來客少;室內陳設歷歷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嗎?

(換角度想:同樣一篇文章,剛才讀,讀出陋室簡陋,現(xiàn)在卻要讀出不簡陋。這不是自相矛盾,這需要換角度想。思維角度:主人、環(huán)境、客人、生活。)

3、作者寫陋室有何用意?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聯(lián)系點:“銘”這種文體的特點。)

①(陋室簡陋狹小,陳設簡單,確實簡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觀,安靜清幽,有鴻儒談笑來往,可撫琴讀書,無樂音亂耳,無公文勞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卻不覺陋室之陋。

②聯(lián)系“銘”這種文體,一是警戒自己,二是稱述功德。

(啟發(fā):抓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等句子,體會作者不愿追逐名利,光宗耀祖,揚名立萬;不愿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思想境界。)

中心意思:這篇銘文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③小結寫法:托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五、探究:

1、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稱頌的是:人品(不慕榮利、不求聞達、安貧樂道)是高尚的。

批評的是:逃避世俗,脫離勞動人民,缺少為國為民的奉獻精神。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抵制腐敗,不能培養(yǎng)自己的意志,這種人在現(xiàn)代生活中,簡直不能生存。

小結:閱讀古人的作品,要擇其善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因此,閱讀古人的作品,要用現(xiàn)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對古人的道德品質要批判地學習和接受,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這是我們學習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2、師:請大家來看這樣一則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游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心,自習說閑話,講課聽不進。心里說,混張文憑。

這則材料是針對我們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什么問題而言的?

3、師:同學們,你一定非常熱愛自己的家吧!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為你的居室描上一筆,用來表達居住的感受?

六、總結:

師:短短的一節(jié)課,我們只能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這并不奇怪,因為至今老師也不敢說已經讀懂了它,已經完全領會了劉禹錫的精神境界里的積極一面,并把這種精神帶入到生活中。我們還有必要在課后熟讀并背誦,使之成為影響我們修養(yǎng)的一部分。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3

一、學習準備——生本對話

1、重點字詞注音。

2、了解作者情況。

3、閱讀文本,記錄預習過程中的困惑。

二、交流分享——生生對話

1、導語: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哪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這篇文章中講到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美女蛇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誰講給兒時的魯迅先生的?(長媽媽),大家想了解更多關于長媽媽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

2、昨天大家利用自習課的時間,從詞語積累、作者介紹和課文內容三個方面進行了充分的學習準備,下面請各組內交流學習準備的基礎知識部分,我們來對照大屏幕互相檢查訂正,加深印象。

(1)字音:

駭(hài)擄(lǔ)震悚(sǒng)惶(huáng)急詰(jié)問渴慕(mù)

(2)作者:

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

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開創(chuàng)了我國白話小說的先河,中篇小說《阿Q正傳》享有世界聲譽,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阿長與<山海經>》選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聚焦文本——師生對話

四、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1、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本文回憶了“我”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哪些生活片段?可以看出長媽媽是怎樣的一個人?

稱呼的由來

切切察察

睡相不雅長媽媽是一個地位低下、粗俗、喜歡攪舌,沒有規(guī)矩太多文化、愚昧無知又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的講長毛的故事的勞動婦女,她一生很不幸,又渴望平安。

在這些生活片段中,作者對阿長的態(tài)度有何變化?

①“我實在不大佩服她”。(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大字睡相、元旦儀式、繁瑣道理)

②“然而我有時也對他發(fā)生過空前的敬意”。(講長毛的故事)“卻不料她還有這樣的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夜間伸開手腳占領全床也當然是情有可原的”。

③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淡薄起來,但完全消失甚至變得憎惡(謀害隱鼠)

④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他卻能夠做成功,他卻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買《山海經》)

2、應該說在課文前半部分作者對阿長的態(tài)度并沒有發(fā)生本質的變化,那么真正使作者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的是哪件事?(買《山海經》)

下面請同學們聽讀19—31段(老師范讀),從文中找找哪些片段流露出作者和阿長之間深深的感情?

①22段:阿長來問《山海經》的事,我是什么態(tài)度?

明確:我認為阿長不識字,沒有文化,她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再說我平時也比較討厭她,對她的問表示一種不屑。

②24-26段:阿長買來《山海經》,“我”的反應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使我又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

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明確:阿長的行為與“我”的家人和遠房的叔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別人誰也沒有阿長知道“我”的心,誰也沒有阿長關心“我”,再說買《山海經》要跑很多路,打聽很多地方,也沒有人像阿長這樣操心費事,況且,阿長又沒有文化、不識字,她買《山海經》的艱難過程也就不言而喻了,在此更加突出我的驚喜和對阿長的感激。

③阿長買來的《山海經》是十分粗拙的本子,與后文的好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什么在我看來是最為心愛的寶書?

明確:這四本書是長媽媽費盡心思,跑了很多路買來的,凝聚著長媽媽的心血,對書的珍愛體現(xiàn)了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

五、探究提升——思想對話

課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背后,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和懷念嗎?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兩段,小組討論,體會作者的感情。

明確:“憎惡”、“討厭”是作者兒時的心理,阿長一生不幸,在她去世三十多年后,魯迅先生又寫了這篇文章來紀念她,運用先抑后揚的寫作方法,更加突出對長媽媽的贊美和頌揚。

六、總結評價——自我對話

本文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而親切地再現(xiàn)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生活片段,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長媽媽形象。她饒舌多事、愚昧無知,但為人誠懇、熱情,有著善良淳樸的美德,作為文學大家,魯迅先生專門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保姆作傳,表達了他對長媽媽的深情和懷念。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4

一、設計理念

1.本課反映的是兒童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宜從聯(lián)系學生的自身生活經歷與體驗入手,去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去正確的認識生活,體味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

2.緊扣教材,運用聯(lián)系比較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意旨;運用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領悟學習和生活的真諦。

3.自主探究與討論交流相結合,聽說讀寫與實踐模仿相結合,以增強全員參與的興趣,促進動腦動口動手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二、學習目標

1.熟記魯迅的有關知識。

2.理解并運用描寫景物的手法。

3.學習并運用聯(lián)系比較法,進行探究學習。

4.培養(yǎng)熱愛自然,關注生活的態(tài)度。

三、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描述百草園的部分,寫景抓特點、按順序、多角度描寫的手法

2.難點:主題的理解及對學習、對生活的正確認識

四、教學準備

1.多媒體材料:(1)范讀錄音;(2)有關圖片。

2.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科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百草園生活是兒童熱愛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生動體現(xiàn)。

2.學習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

二、教學步驟

(一)導入:第一單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學過后會勾起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現(xiàn)在生活的反思,還會有新的感觸和更深的認識。

啟發(fā):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點?

(二)板書課題,作者?;仡櫽嘘P魯迅的知識,口答明確:原名及籍貫、地位、主要作品及學過的作品、本文的出處。

(三)釋題:從題目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明確本文有兩部分內容:1.百草園生活。2.三味書屋生活。)

(四)聽范讀錄音(或默讀)。要求:聽后分別概括兩種生活的特點。

(五)整體感知。

1.概括特點(參考:百草園生活:自由快樂、豐富多彩、有無限趣味;三味書屋生活:單調枯燥、乏味、受束縛)

2.找出兩部分的起止句及過渡段。

3.體味:最喜歡哪部分,簡述理由。

(六)細讀百草園部分,劃出中心句。

1.小組討論:樂園中使魯迅感到有無限趣味,包括哪幾方面?(提示:從不同角度概括。參考:從看的聽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動物角度或季節(jié)等)

2.延伸:利用多媒體展示:

(1)有關百草園圖片;

(2)為下列描述對象加上能突出其特點的詞語:

3.齊讀第二節(jié),思考:重點寫的是百草園的哪個位置,用什么句式來體現(xiàn)?

運用: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仿寫一段話。

4.拓展:

(1)劃出表現(xiàn)哺鳥動作的動詞,推薦兩小組分別上臺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魯迅,兩人演小鳥;要求模擬出以下動作,魯迅:掃開、支起、撒、系、牽、看、拉、捉拿;小鳥:飛翔、落下、啄食、飛走、罩住。)

(2)觀察表演者動作,要求用上系列動詞描述。

(七)作業(yè):

1.抄錄課后所列字詞并用兩個成語造句;

2.比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陌生字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3、能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解決文章理解上的疑難,培養(yǎng)學生問題能力。

4、學習細節(ji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朗讀品味,把握細節(jié),沉浸感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建立樸素的階段意識,熱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通過細節(jié)、日常生活點滴表現(xiàn)人物的寫作方法。

2、感悟平凡生活中魯迅之真實而又豐富細膩的心靈世界。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1課時

一、新課導入

魯迅筆下的長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然而她卻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她懂得吉利文化,熟悉避諱修辭,珍惜勞動成果,講究自身形象。她既是一個對孩子傾注一片心血的母親,又是一個生活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所以,文學泰斗魯迅對她傾注一片深情。請隨我一同走近《阿長與〈山海經〉》。

二、資料助讀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濒斞敢簧谖膶W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迸c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敘述他從家鄉(xiāng)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后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xiàn)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fā)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yōu)美和諧,樸實感人。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三、初步感知

1、生字注音。

駭(hài)孤孀(shuāng)擄(lǔ)惶(huáng)急頸(jǐng)悚(sǒng)瘡疤(chuāngbā)詰問(jié)渴慕(mù)疏(shū)懶

霹靂(pīlì)璣(jī)懼憚(dàn)矩(jǔ)懿(yì)灸(jiǔ)

2、生詞注解。

惶急:恐懼著急。

詰問:追問,責問。

懼憚:害怕,畏懼。

渴慕:迫切地羨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剩浩惹械亍?/p>

瘡疤:瘡好了留下的疤,常比喻痛處、短處或隱私。

震悚:因恐懼而顫動。

情有可原:從情理上可以原諒。

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fā)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xiàn)象。這里指作者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面如土色:臉色像泥土一樣,形容極端驚恐。

深不可測:深得難以測量。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3、整體感知。

(1)《阿長與〈山海經〉》選自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保姆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懷念之情。

(2)作者的感情變化是因為發(fā)生了一些事情。下面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話概括出這些事情。

明確:一共寫了七件事。

①常喜歡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動

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

④懂得許多規(guī)矩和麻煩的禮節(jié)

⑤講長毛攻城時護城

⑥謀害我的隱鼠

⑦為我買《山海經》

四、合作探究

1、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guī)矩?從對這些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這些規(guī)矩寄托著長媽媽善良真誠的愿望,從對這些煩瑣的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

2、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你想到了什么?

使人想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

3、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請復述買書的起因、經過、結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

作者通過對阿長稱呼的由來,有不良習慣,會煩瑣規(guī)矩,講“長毛”故事,買《山海經》等事情的回憶,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地位低下、饒舌多事、不拘小節(jié)、有點迷信、淳樸無知,但熱情善良、關心孩子的長媽媽形象,課文重點寫了買《山海經》一事,這件事作者是怎樣敘述的呢?

二、合作探究

(一)走進文本

1、探究重點情節(jié)

精讀買《山海經》一節(jié),即18~28語段,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么想的?這種想法表現(xiàn)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想“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敝赃@樣想,是因為阿長不識字,沒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更何況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慕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2)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現(xiàn)出怎樣的心情?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的反應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說明“我”聽到以后很震驚,很激動,也因此對她“發(fā)生新的敬意了”。

(3)“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為什么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誰能像阿長這么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4)“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睘槭裁催@么說?

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驚,讓“我”產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二)探究情感變化

學生默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下列問題。

1、文章中“我”對長媽媽的感情是始終如一的嗎?如果不是,說說前后有何變化。

憎惡—討厭—不耐煩—空前的敬意—敬意淡薄完全消失—產生新的敬意—感激不盡。文章就是以我對阿長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全文的。

2、課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寫他如何“惡”“討厭”阿長,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什么樣的感情?

課文前半部分,作者寫她“憎惡”“討厭”阿長,后半部分寫因有讓大炮放不出來的“偉大的神力”和買回“我”渴慕的《山海經》而敬她,抒發(fā)出一種深沉的懷念之情。在充滿貶義色彩的文字后面,含有同情與懷念,有形諸文字和隱在敘事之中雙重色彩。魯迅是以兒時的心態(tài)回憶阿長的,又是以寫作時的眼光去觀照自己的兒時和阿長的。采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

3、這一情感的宣泄集中體現(xiàn)在哪一句上?

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fā)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表達了作者對阿長的深切懷念之情。它凝聚著魯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思,寄托著魯迅對善良人的衷心祝愿。這時的長媽媽,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蕩在我們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

4、精讀課文,用以下句式說話:

“讀文章片斷,我認識到長媽媽是個的勞動婦女?!备鶕銓φn文的理解,可以從人物外貌、身份、細節(jié)、性格等方面說。

阿長是一個黃胖而矮的人;阿長是一個連姓名都沒有的人;阿長是一個喜歡切切察察的人;阿長是一個不許我走動的人;阿長是一個迷信的人;阿長是一個善良的人;阿長是一個具有偉大神力的人。

三、課堂小結

文章自始至終就一直在刻畫長媽媽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走動”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曬褲子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道理及后來買《山海經》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guī)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心愛護孩子;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著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來發(fā)生“新的敬意”,到最后發(fā)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揚的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fā)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四、板書設計

饒舌多事善良

不拘小節(jié)真誠

迷信淳樸欲揚先抑

無知熱情

樂于助人

厭煩(喜愛、感激、崇敬)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6

教學目標:

1、識記重點文言詞語,背誦默寫全文。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根據文章特點,賞析文章的能力。

3、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作者以苦為樂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背誦默寫全文。

2、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難點:

對文章的賞析,引導學生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講授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啟發(fā)式教學法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老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假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還有一間陋室,那里芳草青青,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學生:選后者,因為……

老師: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位唐朝大名鼎鼎的詩人不謀而合,他就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還是讓我們一起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吧。

二、釋“銘”解題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已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發(fā)展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通常是用韻的。陋室,這里指作者任和州刺史期間在當?shù)卦斓暮喴追孔?,作者為它作銘,目的是為了表述自已的抱負和情操?/p>

三、走進作者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他曾多次被貶官降職,與柳宗元交情深厚,著有《劉賓客集》。

四、追溯背景

劉禹錫因革新失敗被貶。按規(guī)定,他應住在三間三廂的房子,可是策知縣是個小人,他多方刁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埋怨,反而高興的撰寫了一聯(lián)貼在房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他這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將劉禹錫的房子從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劉禹錫見此景又作了一聯(lián):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他仍讀書作文,策知縣都要氣炸肺了,這回他又為劉禹錫尋了一間只能容納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并請人刻于石上,立在門前,這銘文是被氣出來的。

五、誦讀課文,疏通文意

1、教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注意句子的斷句、語氣、語調。

2、下面的時間我要留給同學們來展示風采,哪位同學先來?

找二名同學分別讀,教師要有點評。最后齊讀。用心領會并指出本文有哪些押韻字?有什么作用?

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作用:使人加深印象,同時便于吟誦和記憶,有節(jié)奏之美。

3、讓學生分小組結合書下注釋和大屏幕上重點實詞疏通文意,不懂的提出來共同解決。最后指一名同學疏通文意,其它同學糾正補充。

著重強調下列詞語:

名:出名,著名

靈:靈異。

斯:這

入:映入。

上:長到,名詞用作動詞。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勞形:使身體勞累。勞,使動用法,使……勞累

亂:使動用法,使……擾亂

六、整體感知

1、在理解文意之后,你覺得作者寫《陋室銘》的目的是要突出什么?

明確:是要突出“陋室”不“陋”。

“陋”是針對房子本身講的,而“不陋”是說室主人的精神品質高尚就不覺其陋了?!奥笔俏镔|,“不陋”是精神上的。文章開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都是圍繞這一句展開的。

七、合作探究,分析文章

1、本文是如何表現(xiàn)陋室不陋的呢?

①、教師講解:文章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么寫起呢?目的是什么?

明確:從山水寫起,作者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這里作者以比喻起興,點明題旨。說明陋室不陋。

②、名為“陋室”,實則“不陋”,文中哪些語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

指導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教師再要求學生用自已的話說說文中的意思,并順勢突出句子的個別意思及修辭方法,并分析這些句子分別從哪些角度寫陋室不陋的特點?相關句子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明確:寫自然環(huán)境清幽雅致,這是寫室中之景。“上”“入”二字生動傳神,化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這里運用對偶,擬人的修辭方法。(對這句話進行賞析)。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明確:寫交往人物不俗。襯托自已的“德馨”,這里是寫室中人。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明確:從正面實寫,寫出生活情趣高雅脫俗,這是寫室中之事。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明確:從反面虛寫,表現(xiàn)作者不慕富貴,對黑暗官場的厭惡。

不陋原因: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呼應了惟吾德馨。

2、作者所居住的陋室就像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玄亭一樣,這是類比,你說諸葛亮的草廬,揚雄的子云亭簡陋嗎?為什么?

明確:不陋,因為室主人不凡。

3、引用孔子的話目的何在?(引導學生分析結尾孔子話的作用)

明確: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睛之筆。說明陋室不“陋”的原因。

4、作者身居陋室,卻不以為陋,安于清貧的物質生活,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作者想借陋室表現(xiàn)他什么樣的生活情趣和品質?

明確:安貧樂道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品質

5、文章一開頭以山、水類比,引出陋室,接著描寫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點,最后用孔子的話,畫龍點晴,總結全文。作者借陋室表達了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寫法叫什么?

明確:托物言志

八、適當遷移,正確引導

學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說,言之有理即可)

九、思維拓展

運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寫一段話,將你的理想或追求通過某些物品表現(xiàn)出來。

(提示:粉筆、石子、落葉等)

十、小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生活的清貧絕不妨礙精神的富有,只要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擁有充實的人生!清貧的物質世界也會向我們展開異樣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縷清風,一陣蛙鳴,都有了幾分圣潔的意味。達到了這層境界,我們就可以坦然反問: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何陋之有?

作業(yè):

⑴抄寫常用實詞

⑵背誦并默寫全文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7

學習目標:

1.激發(fā)孩子對家人的愛心。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種方法,感受文學作品的寫作特色。

學習重點、難點:

1.傳授學生揣摩課文語言的方法,體會文學作品中感人的片段,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家人的熱愛,體會親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點語句的揣摩,以及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課時:

兩課時

教學方法:

賞析、誦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閱讀《童年》的開頭段落,結合圖片,介紹作者。烘托一種沉重的氛圍。然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感受“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板書課題,扣住“朋友”,整體體會文章的要旨。

二.點撥

1.朗讀課文,說說“外祖母”和我的關系。

學法指導:

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關鍵句。在記敘文中,就要多觀察文題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讀完一段時,要及時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這樣就能盡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確]:外祖母是我終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貴的人?!?/p>

2.讀課文,結合人物描寫片段,說說你所認識的外祖母。學法指導:人物描寫的方法有:語言描寫;外貌描寫(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情描寫……另一種分類: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所有的描寫都是為了刻畫人物的性格。[明確]:外貌描寫:頭發(fā)--多、密、長、黑、厚眼睛--光芒(氣憤、愉快、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小、圓臉--皺紋(但年輕、明朗)嘴唇--歪扭鼻子--松軟、大、紅

牙齒--堅固、雪白身材--肥肥胖胖分析:健康慈愛樂觀堅毅語言描寫:溫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鮮花一樣溫柔、鮮艷、豐潤分析:對話的內容有關頭發(fā);睡覺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滿意,但只要和“我”說話就顯出輕松,平等,和藹;關愛(朋友);比喻句說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對“我”的愛,“我”完全體會出了這里的愛。動作描寫:梳頭、編辮子、嗅煙草分析:反襯她眼睛的明亮。神態(tài)描寫:快活總之:“我”的外祖母是一個飽經生活的艱難卻永遠年輕、樂觀、慈愛的老人。

三.課后消化

1.朗讀全文3遍

2.仿寫訓練

寫人最好是寫眼睛,課文三次寫了外祖母的眼神。體會這些描寫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你能用幾句話寫出父親或母親(也可寫其他人)對你進行教育時的眼神嗎?試試看。(課后完成)

板書設計:外貌描寫:頭發(fā)--多、密、長、黑、厚眼睛--光芒(氣憤、愉快、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小、圓臉--皺紋(但年輕、明朗)嘴唇--歪扭鼻子--松軟、大、紅牙齒--堅固、雪白身材--肥肥胖胖語言描寫:溫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鮮花一樣溫柔、鮮艷、豐潤動作描寫:梳頭、編辮子、嗅煙草神態(tài)描寫:快活

第二課時

一.導入:復習整體讀課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寫的方法。

二.揣摩外祖母對“我”的影響。

1.外貌描寫中感受到對“我”的影響。

[明確]:突出老人的特征,對生活的不如意,與對我的態(tài)度的溫和做個對比;在對比中表現(xiàn)對我的深愛;開朗的性格,年輕開朗的心態(tài),是外祖母成為“我”的朋友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難的并不順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樂觀,必然對“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也賦予“我”在人生中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信心和力量。從一個孩子的視角來觀察和描寫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齒、衣服、眼神等,都寄寓著“我”對外祖母的愛。特別是比喻句,表現(xiàn)“我”和外祖母“朋友”的關系。

2.從議論的語句匯總體會“我”對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確]:最后一段的抒情議論,表達“我”對外祖母的感激,寫出了外祖母對“我”一生的重大影響?!八龔膩怼ㄟ叀保\用形象的比喻告訴我們,沒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沒有溫暖,沒有陽光,外祖母的“愛”把“我”從黑暗中帶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愛使“我”的世界豐富多彩。“她馬上……朋友”,三個修飾語,表現(xiàn)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極為重要,也極為特殊的位置。“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對我無私的愛,對生活的愛,和她那樂觀的精神和堅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使我有了戰(zhàn)勝生活中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3.完成課后練習。

三.小結:這篇自傳體小說,通過“我”的體驗與感受,表現(xiàn)外祖母這個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滿幽默感,對年幼的“我”關心備至,用平等、關愛的心態(tài)關注著我的成長,給了“我”最大的支持與安慰,是“我”“最珍貴”的“終身朋友”。文章通過具體、細膩的描寫,把人物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獨具魅力。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詩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想像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詩中蘊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孩子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牛和鵝》后,你收獲了什么?是啊,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上看問題,看事物,就會有不同的感受,那么看景致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宋代王安石的著名詩篇——《登飛來峰》(板書)

二、初讀感悟

1、請大家自由朗讀這首詩,將詩句讀準確,讀流利,如果能讀出詩的韻律美更好。

2、(一讀:讀準確,自由讀,提問2個人讀)大家讀得很投入,哪位同學愿意代替王安石來把這首詩讀一讀?(你第一次讀,就讀得這么準確,真了不起?。?/p>

誰還想嘗試?(讀兩個人即可。你讀得真投入,真像一個小小的王安石!)

三、通過朗讀指導,理解詩意。

1、孩子們,如果能提出新的問題來研討,更有助于深入理解詩意。看看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用筆輕輕在它旁邊打上問號。(學生提問,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詞句板書。要點:尋、聞(聽說什么?)、畏、緣以及第三句等。)

2、通過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利用孩子的已有經驗解決部分詞語,查字典弄清楚“尋”的意思,句子理解放在整首詩學習中解決。

3、理解字詞的意思是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二讀:思考讀,默讀或者小聲讀,讀流暢,提問一人說詩意,一人讀)默讀或者小聲讀,邊讀邊思考句意。提問詩意,再讀。(讀得更流利了。)

4、結合剛才學習的收獲,想一想:假如黑板就是一張畫板,結合你獲得的信息,你想給上面填充哪些內容?(師隨機板書:日、云、峰、塔)

再結合書上的插圖,看看作者現(xiàn)在處于什么位置?他可能會看到什么?(腳踩白云,頭頂藍天,看著旭日東升,霞光萬丈)什么時候?(結合生活實際,雞鳴五更時漆黑一片,為什么會看到?)出示圖片,如果站在山腰、山腳下,又會看到什么?(站在山腰,看到白云繚繞在山腰,站在山底,會看見潺潺溪流,綠樹紅花)為什么會看到不同的畫面呢?站在哪里眼界更開闊,看得更遠一些?(原來站得高,才能望得遠,高低不同,看到的景也各異呀?。┠阆肫鹆四男┡c之意味相似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老師也不禁想起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的佳句。

作者站在高聳入云的飛來峰上,舉手就可觸及藍天,舉目四望,四周的景物盡收眼底,只見腳下白云翻滾,一輪紅日徐徐升起,光芒萬丈,他該是怎樣的心情呢?(自信、自豪)(三讀:感情朗誦,提問讀,)能通過你的朗讀來表達作者的感情嗎?(你抓住“最高層”讀出了作者高興的心情,你抓住“不畏”讀出了作者無畏的心情,你抓住“最高層”讀出了作者豪邁的心情。)

孩子們,古詩用詞非常凝練,王安石僅僅用了28個字就表達了豐富的意境和自己豐富的情感,就讓我們一起感情朗誦這首詩吧!

四、結合背景,領悟主旨

孩子們,當年作者是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返回家鄉(xiāng)江西臨川時,途經杭州,寫下《登飛來峰》一詩。此時作者年僅30歲,初涉宦海,正是年少氣盛,志向高遠,抱負不凡之時,那么作者登上飛來峰僅僅為了看日出嗎?他揮筆寫下的僅僅是自己游飛來峰的所見嗎?老師想給大家出示一些資料:

出示背景資料:

1、王安石所處的北宋仁宗時期,國家表面上平安無事,實際上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銳。朝綱不振,奸臣當?shù)溃恋馗叨燃杏谏贁?shù)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地方鄉(xiāng)里官吏腐敗橫行霸道,盜匪猖獗,民不聊生。長期的戰(zhàn)亂使人民遭受宋、遼和西夏統(tǒng)治者的重重迫害,弄得無家可歸,到處流浪。王安石作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一個進步知識分子,嫉惡如仇,他懷著要求變革現(xiàn)實的雄心壯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國平天下的雄才大略。

2、交流新的感受。

(要點:看日出是對光明前景的向往,是對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二字。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最高層”的寓意是詩人有著遠大的理想、寬廣的胸懷……)作者用眼前的哪一種景物代表了當時奸臣當?shù)馈⒐倮舾瘮M行、盜匪猖獗的社會現(xiàn)狀?哪個詞語表現(xiàn)了作者下決心沖破重重阻撓革除弊政變革現(xiàn)實的勇氣和氣魄?他心里裝著的是什么?(原來他心系的是黎民百姓的命運,國家的前途,所以他才不畏奸邪,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他是站在這樣的一個高度,最高層)這里的高指的是?(他的志向如此的高遠,胸懷如此的博大。)

原來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在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師:此時作者胸懷遠大理想,高瞻遠矚,心里牽掛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滿腔熱血,一心報效祖國,看著旭日徐徐升起,他該怎樣來表達自己的凌云壯志哪?(四讀:同桌合作讀,示范讀,指名讀1名,小組讀,全班讀)

(老師感受到了作者堅定的決心,老師感受到了作者的豪情壯志,老師相信他一定不畏阻撓最終取得成功······)一起來朗誦這首詩。

(這一環(huán)節(jié)配樂指名朗誦到同桌朗誦,到小組朗誦,到全班朗誦。此時,大部分孩子已經完成了古詩的背誦。)

王安石當時作為一個小小的縣令,就能將人民的命運,祖國的前途牽掛在心上,那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該怎樣做呢?那么就借這首詩來讓我們表達自己的凌云壯志吧!

五、學習測試。(卡片)

1、孩子們,老師想,這首詩大家已經熟記于心,現(xiàn)在老師要檢查大家的默寫了,默寫前,誰能提前提醒大家一下該注意什么?(可能提醒大家書寫要整潔規(guī)范,可能提醒大家易錯的字等,讓同伴的力量來幫助孩子成功。)同桌檢查,師總結。

2、口頭檢測: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1)孩子總結詩的內涵: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胸懷大志才能有所成就等;

(2)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3、結束語:(并出示作業(yè))

王安石站得高,所以不怕浮云遮蔽雙眼,眼底的景物一覽無余,會有不同的感受,那么宋代的蘇軾來到廬山,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廬山,又會看到什么呢?

課外作業(yè):

(1)自學《題西林壁》。

(2)查閱王安石的資料,看他的遠大理想最終是否得以實現(xiàn)。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陋室銘》是我國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借“陋室”抒發(fā)作者的情懷,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篇,極力抒寫“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給人以雋永暢達,豐姿綽約的氣韻。

《陋室銘》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本單元集中學習文言文和古代詩詞,目的是讓學生在過去學習古代詩文的基礎上掌握鑒賞古代詩文的基本方法,背誦名篇佳作,積累語言材料,提高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養(yǎng)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yǎng)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篇幅簡短,語言優(yōu)美,音韻鏗鏘,讀起來充滿音樂美,把多形式的朗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又可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重點和難點,這對正在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初二學生很有現(xiàn)實意義。

二、目標分析

(一)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本課:

1、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及歷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并背誦全文。

2、能力目標: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態(tài)度目標: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用時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評價古人。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chuàng)作等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借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掌握古為今用的學習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結合時代具有積極參與現(xiàn)實的意義。

(三)說教法學法

教學設計理念是:張揚師生個性,突出學生主體,重視學生感受,強調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實行合作探究,加強能力培養(yǎng)。我采用導讀教學法和提問朗讀教學法,并指導學生用以讀會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來學習。

誦讀法: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yōu)美語言和意味,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學習方法:

1、圈點批注學習法。指導學生運用圈點符號和批注方法來研讀課文,邊讀邊思,及時記下轉瞬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思想火花,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自主探究學習法。引導學生采用“尋疑式”探究和“品味式”探究的方法疏通文意,品析語言,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六個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

唐代著名文學家劉禹錫的《陋室銘》是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作者作銘自勵,抒寫身居陋室卻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格調高雅,意境雋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共同賞析這篇久為傳誦的名文。(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的濃厚的興趣。)

(二)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知識。

(三)品味賞析

1、示范背誦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請學生給老師挑刺(教師故意讀錯某個詞),(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聽讀中,同時又能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2、學生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復進行,要引導學生采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

此程序的設計是要學生養(yǎng)成反復誦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

(誦讀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我注意指導學生誦讀的方法,突出層次,力求達到誦讀的三種境界:一是讀得準確。二是讀出節(jié)奏。三是讀出感情。)

①學生各自朗讀全文,劃出讀不準的字。

②教師范讀,學生標注生字讀音。

③學生齊讀,力求做到讀準字音。

④教師指導,把握輕重緩急,讀出節(jié)奏。

⑤教師范讀,學生聽讀,體會節(jié)奏、韻律的音樂美。

⑥學生自由讀,競賽讀,反復練習。

3、疏通文意:(此程序的設計在于讓學生自主學習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詞句,養(yǎng)成隨時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我引導學生采用“尋疑式”探究和集體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法。)具體設計如下:

①獨立疏通,提出疑問。要求學生首先結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試著說出每句話的大概意思,說不通的地方,用問號標記,準備質疑。

②集體交流,合作達標。要求學生當堂提問,集體交流,解決疑難,解疑后批注。

③學生自測,記憶鞏固。

本文題為陋室,可結尾為何說陋室不陋,文中哪句話回答了這一問題?說出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全文的主旨句,可它并未出現(xiàn)在文章開頭,作者是怎樣引出這一主旨的呢?讀前三句,說出大意并作簡要分析。

課文是如何來表現(xiàn)“陋室不陋”這一主旨的呢?讀中間四句,說出大意并作簡要分析。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賢居室自比,引孔子語巧結全文。這是文章的難點。學生思考、討論后,作者以他們?yōu)榭R脖砻魉且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最后引孔子語結束全文,含蓄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4、品析語言:(此程序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的基礎上,反復推敲,細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提高其鑒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我引導學生采用“品味式”探究的方法。)

①反復誦讀,挑選最喜歡或認為用得最精妙傳神的詞、句細加品味并作旁批。

②以小組為單位,交流獨立品析所得。

③挑選小組代表發(fā)言,各抒已見,共享成果。

(四)小結全文

為使學生對全文內容有一整體認識,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全文寥寥81字,共九句,前四句設喻引題,頌揚陋室。中間四句通過描寫陋室清幽環(huán)境及其人物交往、生活狀況,極力表現(xiàn)“陋室不陋”。最后三句以古賢居室自比,引孔子語結束全文,再次含蓄表達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五)背誦全文

引導學生抓住提挈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六)能力遷移

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自行設計板書,目的在于讓學生及時反饋學習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記憶。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10

教前聚焦

《傷仲永》重在一“傷”字。這一點,學生容易掌握??墒牵澈蟮暮x,學生就不容易掌握了。幫助學生抓住它背后的含義,是學習本文的任務之一?!皞弊直澈蟮暮x是傷什么呢?要讓學生思考。教學要讓學生明白,文章借仲永而擴及古今一切放棄學習的人,其意在警醒。沈德潛在《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三十中評曰:“勸學之語,婉轉切至。傷仲永,不獨為仲永也。聰明弟子,宜懸為”學生通過學習此文,能感悟到此理,才是一大收獲。

課堂一隅

給仲永下

師:說說對仲永的評價。

生:仲永是個很聰明的神童。

生:仲永是個毫無成就的庸人。

生:仲永是個可憐的犧牲品。

師:仲永的故事的確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同學們的評價見仁見智,不過,太簡單了。請同學們做仲永的老師,根據他的表現(xiàn),給他下一段評語,怎么樣?

師:下評語要結合仲永的實際情況,觀點要明確,內容要有意義,語言要準確,要簡要。請同學們拿出筆,先把評語寫在紙上,看誰寫得最棒。

生:仲永,你五歲“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很聰明,是個神童??墒牵悴辉撃昙o輕輕就把學習拋在腦后?。∧阕罱K成了“泯然眾人”,原因就是你放棄了學習。人非生而知之,不學習就沒有真正的知識。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端重要的。大概你知道“活到老,學到老”這句格言吧,請記住,人的聰明來自學習。

師:下得好!

生: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仲永,希望你牢記這條真理。雖然你落后了,別灰心,振作起來,努力學習,迎頭趕上去,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你。

生:仲永,你從一個智力超群的神童變成了碌碌無為的庸人。你完全可以成功的,但你沒有成功。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你沒有正確的學習觀。你對學習缺乏理想,缺乏熱情,缺乏毅力。你雖然“指物作詩立就”,可你成天跟著你的父親寫詩賣錢,這是缺乏理想;你不堅持學習,熱衷于“環(huán)謁于邑人”,這是缺乏毅力。成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沒有理想的人永遠不會成功,沒有毅力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生:仲永,你的最大錯誤就是你把自己當成了天才。天才就是勤奮,就是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魯迅先生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敝儆?,你才只有二十歲,只要你珍惜時間,發(fā)奮學習,就能成為真正的天才。

師:同學們的評語下得很全面。有鼓勵的,有批評的,有介紹方法的,有指明方向的。從仲永身上,同學們能得出什么結論呢?

生:任何人,不論其智商多么高,只要不學習,就會像仲永那樣變成庸人。

師:那么,王安石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不是單單為了傷仲永一個人呢?

生:不是。是傷像仲永那樣只靠天賦而放棄學習的人。

師:對。仲永的悲劇在于他放棄了學習。是誰造成了他的悲劇呢?

生:是他的父親。

生:是他那個只知道賺錢,利欲熏心的父親。

生:是他不懂教育的老爸剝奪了仲永受教育的權利,“不使學”,不讓他學習。

師:仲永的父親不懂教育的重要性,扼殺了人才。同學們想對仲永的父親說點什么嗎?那就把它寫下來吧。當堂完成。(板書:給仲永父親的一封信)

專家點評:

在分析課文的思想內容時,教師別出心裁地采取讓學生給仲永下評語的方法,一下子把學生讀、思、寫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讓學生寫評語,學生由仲永的同齡人變成了評論者,他們的角色發(fā)生了轉換,閱讀的視角也就發(fā)生了轉變。這種轉變,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很重要的。(宋聚軒)

教后拾零:

文言文教學,要讓學生和文章對話。學習文言文究竟讓學生學什么?是單純地讓學生學習一些文言知識呢,還是讓學生學習、吸取思想精華和優(yōu)秀文化呢?我認為,后者的價值要比前者大得多。眾所周知,中學文言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然而,多少年來,文言文的閱讀教學的效率一直不高。究其原因,是走了兩個極端:一個是教師逐字逐句講解的極端,一個是學生用主要精力做習題的極端。教師大都喜歡上文言文,因為上文言文可以大講特講。一處不講,學生便一處不懂,教師豈能放心?不可否認,有些教師講字、詞句,講得頭頭是道,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但是,這種口傳耳受,學生只有聽的份。那些零碎的知識只能使學生了解文章里的一點一滴,卻不能使學生感知文章里的潮起潮落,更不能使學生心動神搖。學生喜歡做習題,是為求得分數(shù),不是為求得“營養(yǎng)”。所以,他們全不管文章的筋肉血脈。上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主要是受了考試的負面影響,即圈劃abcd。學生在做習題的時候,即使是懵懂地蒙對了,得了分,也是毫無意義的。這種只取文章“骨骼”,拋棄文章“血肉”的做法,只能使語文變成面目可憎的骷髏。

那么,怎么解決這兩個極端呢?根本的方法是:加強誦讀;加強對話。誦讀其實是古人早就指出來的一條正確道路。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文里的選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經典之作,都需要反復誦讀,牢記在心的。只要學生反復誦讀了,他們總會對文章的某一方面有感受的。但是,誦讀之后,還需要進行對話。只有對話,才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那些對話是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最直接,最真實,最動人,也最有價值。

在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時,我讓學生給仲永下評語,就是想讓學生和仲永進行對話。由于學生的閱讀角色發(fā)生了轉換,他們成了仲永的老師,讀書就格外小心了。也許他們對某一個字的意思或者用法還沒搞明白,但那并不妨礙他們和仲永的對話。他們和仲永的對話過程,不就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過程嗎?不就是他們吸取營養(yǎng),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嗎?這不比單純記住一字一詞有意義得多嗎?

(初中的文言文教學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正確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養(yǎng)成閱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所以字、詞的積累還是很重要的,不是不要落實,關鍵是方法。)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1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3、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4、學習課文細致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了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敘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敘后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tài)度。

【課時安排】

3個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童年,是一個多么令人向往的快樂歲月,可是,每個人都必須告別童年,成長為一個大人,當一個成人回顧童年時,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一篇此類題材的名篇。魯迅先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已學過他的作品《風箏》,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有關魯迅的情況?

二、簡介作者和作品

魯迅(1881~1936)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fā)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后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里讀書。

三、題解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有以下的含義:

1、“百草園”“三味書屋”點名全文記敘的兩個地方?!皬摹健北砻魑恼率前础鞍俨輬@”在前,“三味書屋”在后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為兩大部分內容。

2、全文敘寫了作者童年兩處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

3、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四、檢查預習

1、給加黑的字注音、正音:

確鑿záo桑葚shèn腦髓suǐ珊瑚shānhú菜畦qí油蛉líng陌生mò倜儻tìtǎng斑蝥máo纏絡chán覓食mì竹篩shāi攢cuán秕谷bǐ書塾shú淵博yuānbó豁huò系jì傳授shòu蟋蟀shuài斂liǎn蟬蛻tuì宿儒rú人聲鼎沸dǐng竇dòu厥土jué繡像xiù人跡罕至hǎn拗ǎo金叵羅pǒ盔甲kuī錫箔xī

2、釋詞:

輕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枕而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鑒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跡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整體把握

1、通讀課文,然后解決下面問題:

⑴先聽錄音,然后指定學生朗讀全文,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①前后兩個生活片段各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兩個生活片段中各寫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說說你們的印象。

⑵圈出你不認識的或不理解的字詞,畫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2、文章哪一部分寫百草園,哪一部分寫三味書屋?

⑴第一部分(1~8)敘述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

⑵第二部分(9~24)敘述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3、結合課后練習一⑶談談作者的感情。(這節(jié)課的重點:體會作者的感情)

提問:把前后兩部分聯(lián)系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⑴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

⑵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⑶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xiàn)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引導:百里草園里有哪些好玩的東西?

六、布置作業(yè)

1、生字生詞在作業(yè)本上抄寫三遍。

2、熟讀全文三遍,并反復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12

《陋室銘》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引導學生完成當堂背誦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對文章精妙新穎構思的分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里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銘文體的初步認識,作者介紹,找尋壓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教師范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注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

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分組譯文,最后一句教師承包)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師:陋室陋嗎?生:不陋。

5、師:那么,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1)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朗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陋室銘劉禹錫

山水比興引陋室—馨

對偶擬人描環(huán)境——青

襯托對仗夸朋友——雅實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據典表態(tài)度——樂

(2)小結寫法: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3)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體背誦。學生互相背誦師生競賽學生齊背

六、總結(略)

七、贈言和練習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13

初中語文:《傷仲永》教案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匯。

2、自己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

3、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課時安排: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預習要求:

1、讀課文,查字典,看注釋,譯課文。

2、了解作者:

本文選自《》。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號,江西臨川人,時期,家、家。做官后,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繼而推行各項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兩次被害相。晚年封為荊國公,謚號“”。著有《王臨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之一。

3、在文中()內給加點字注音,在【】給加點字解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二、學習過程:

(一)、理解課題:

課題中“傷”的含義是;表達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跟老師讀課文,弄清節(jié)奏與停頓:(試著劃分節(jié)奏)

①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②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③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④余聞之也久。⑤卒之為眾人。

(三)、檢查交流預習情況:

(四)、小組交流,口譯課文;

(將自己有疑難的地方畫下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五)、積累虛詞,精確翻譯:

之:①忽啼求之()②借旁近與之()

③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④邑人奇之()

⑤或以錢幣乞之()⑥余聞之也久()

⑦不能稱前時之聞()⑧仲永之通悟()

⑨受之天也()⑩卒之為眾人()

(六)感知內容,歸納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有兩層,試歸納層意。

第一層:。

第二層:。

(七)朗讀課文,深入理解: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答: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

答:

(3)文章最后一段議論講了什么道理?

答:

(4)你怎樣認識“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系,即“人的天資”與“后天教育”的關系?假如你認為自己很聰明的話,讀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啟發(fā)?假如你認為自己還有點笨,讀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啟發(fā)?

答: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14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要求學生勾畫閱讀提示的要點,明確學習《陋室銘》的素質教育目標。

師生討論,逐條板書或投影顯示本節(jié)課素質教育目標。

(二)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要準確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對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家的身世、處境作一些了解。讓我們先復習有關劉禹錫的生平,了解他為什么要寫這篇“銘文”。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人,自幼好學,21歲中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調整仕途得失的一條基本心理原則。劉禹錫是中唐時期政治上的激進派,主張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擠,一再被貶,因而作此銘文,自剖肝膽,表達了自己處陋居窮而不改人格與德操的信念。

2.結合注釋學習“銘”,讓學生當堂記憶。教師當堂抽查。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指名學生朗讀,教師訂正讀音及節(jié)奏,全班學生齊讀。

[復習舊課知識點:引入新課的學習,當堂記憶并檢查,個別讀與集體讀相給合都是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學過程

1.學生對照注釋自讀,疏通文字,時間為四分鐘,教師巡視,個別解答學生的疑問。

2.教師結合課后練習及預習提示的問題向學生提問,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文章中的哪句話能提獎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薄暗萝啊敝傅氖瞧返赂呱校f明“陋室”值得銘頌,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頭兩句有何作用?

寫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是設喻引題,頌揚陋室。

(3)文中怎樣描寫陋室環(huán)境的?請用文中原話回答,再談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階入室,并無荒蕪之感,倒有一股生氣。

(4)要求學生背誦并默寫這兩句。

(5)文中是怎樣描寫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話,再談自己的理解。

教師與學生邊討論邊明確:“談笑有鴻儒……無案牘之勞形?!弊髡叩穆页錆M文化氣氛,來客全是飽學之士,與主人興致盎然地談古論今,可以想見其妙語連珠。意趣橫生的場面??腿巳ズ螅魅朔傧銖椙?,或翻閱經書,參悟妙理,可以想見其安逸瀟灑之風度。居住在陋室,遠離塵囂紛爭,心情平靜清暢,不受官場羈絆,免于勞體傷神,落個心靜體閑。

(6)要求學生在兩分鐘之內背誦,教師當堂抽查,對背得又快又好的同學給予表揚。

(7)是不是劉禹錫真到了道家所言“清靜無為”的境界呢?

不是。

(8)從哪里看出來的?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他用諸葛亮和楊雄的故事,暗示自己不會永遠深居陋室,有朝一日定能施展才華,兼濟天下。

(9)作者一方面寫自己的心靜體閑,一面又暗示自己要再展才華,兼濟天下,是否矛盾?為什么?

作者一方面是向朝中當權的保守派顯示自己并沒有遭受打擊郁悶寡歡;另一方面,是等待時機,再圖報效國家。

(10)為什么結尾說“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這是個文言倒裝句式,“之”起連接作用,無實義,意思是“有什么簡陋的呢?”篇末以圣賢之語自勉,而且呼應開頭。意味無窮,是畫龍點睛之筆。

(l)全班齊讀(齊誦),再次體會文意。

〔這一部分的教學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講析上應深入淺出,在學生主動的學習中完成素質教育目標。〕

(四)總結、擴展

1.教師引導:這篇散文被選入唐宋名篇朗誦經典,讀起來清脆作響,落地有聲,妙不可言,后人紛紛摹仿它的結構和韻律作“銘文”,是什么緣故呢?

古人作文很講究韻律美,駢散句結合,講究押韻,如本文押的就是“ing”韻,而且水火構思精巧,立意鮮明,文句精美而又朗朗上口,成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2.什么是駢句呢?看課后練習第三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讓我們了解駢句的知識。

〔讓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學會總結,抓住特點,也為課外作業(yè)的私利《成打下基礎。〕

(五)布置作業(yè)

1.仿照《陋室銘》寫《__銘》,長短不限,把握《陋室銘》的精髓并有所體現(xiàn)即可。

2.背誦并默寫《陋室銘》

3.預習《愛蓮說》,要求熟讀并完成有關練習。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教師板書或投影顯示素質教育目標。

(二)整體感知

l.請同學朗讀自己的“銘”文,常見內容如《教室銘》、《作業(yè)銘》……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鍛煉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陬^表達能力,豐富教學內容,以此活躍課堂氣氛。

2.利用投影學習字詞,教師出示內容,請同學判斷,集體訂正。

3.結合注釋了解作者。

4.教師引導,“說”是古代文體的一種,可以直接說明事物,闡明事物,也可以通過寫人、狀物來講道理?!稅凵徴f》是一篇情致飽滿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過傳神之筆,精妙細致地描繪了一幅生動、可愛的蓮花寫生圖。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是一株蓮花,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描述一下蓮花的姿態(tài)。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當加以點評。

〔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加大課時容量,字詞教學可掃除詞語中的攔路虎,請學生描述,可以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三)教學過程

l.教師引導;周敦頤筆下的蓮花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聽錄音,邊聽邊用筆作勾畫。

2.請一名同學朗讀,同學作點評,然后全班齊讀。

3.請同學找出直接描寫蓮花外部特征及內在氣質的句子,并結合注釋分析作者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蓮花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不可褻玩焉?!睆纳L環(huán)境來看,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蓮而不妖”的質樸;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

4.請同學在2分鐘內背誦“予獨愛……不可褻玩焉?!辈⑶耶斕媚瑢?。

5.對照注釋自讀第二段,請同學翻譯第二段。

6.本文以“愛”為意脈,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提示:反襯手法。

7.作者賦予它們怎樣的品格?

作者連用三個擬人,把菊花比做“隱逸者”,用它的抗霜表現(xiàn)人的孤傲,呼應文章開頭“晉陶淵明獨愛菊”,這是正村;作者把牡丹比做“富貴者”,用它的富麗濃艷表現(xiàn)世人的庸俗,這是反襯。

8.從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描寫蓮花的文字,是和“君子”的性格特征渾然熔鑄在一起的,作者名為寫物實則寫人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其科學的定義是:抽取事物的某種特征,以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愿,叫做“托物言志”或“詠物抒情”(投影定義內容)。

9.你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慨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10.“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個感嘆句,是作者對那時一些士大夫追名逐利、求取富貴的處世態(tài)度的強烈諷刺。

11.到這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請同學們總結一下。

把蓮花比做“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現(xiàn)人的高潔,作者刻畫蓮花,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達自己鄙棄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現(xiàn),歌頌德行高尚的君子行為。

(四)總結、擴展

1.本文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全班齊讀,再次體會文意。

2.再放“蓮花”幻燈片或投影,想象像蓮花一樣的“君子”是什么形象?可以聯(lián)系實際來談。

[由“蓮花”入題到以“蓮花”結束文章的學習,線索清晰,又注重了學生想像力的培養(yǎng)。]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兩篇短文。

2.預習下一課。

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免費篇15

教學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讓學生了解押運的字和壓韻的作用。

3:引導學生了解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課前預習:

查工具書,試譯全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課外閱讀讀后感,抽簽完成)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說)唐朝劉禹錫卻喜歡鄙陋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

三、介紹作者、體裁(教師抽查學生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劉禹錫(772---843)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散文家。

銘,原來是刻,在這里是一種文體,或歌頌贊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銘,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學生借助工具書解釋常用實詞和難句。

陋:不華美、狹小馨:香氣散布很遠

白丁:封建社會里沒有功名的人牘:古時寫字用的木簡

何陋之有:有什么狹小不好看呢?

(教師出示膠片)

五、朗讀、翻譯、理解分析。

1、請一同學讀一同學翻譯全文,學生或教師適當補充。(完成目標2)

2、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出示的問題。

A、《陋室銘》中的那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

B、《陋室銘》描寫陋室環(huán)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賢的居室,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趣和節(jié)操?

3、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補充并進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標3)

我們要學習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貴品質。

4、請學生自瀆領會。

5、教師介紹什么叫押韻?押運有什么作用?

(寫韻文時在句末或聯(lián)句之末用韻母、聲調相同的字叫做押韻。韻文押韻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時便于吟頌和記憶,因為它具有聲調和節(jié)奏之美。)

6、本文有那些押韻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yè)。

A、抄寫常用實詞和難句。

B、背誦全文。

C、寫一讀后體會,字數(shù)不限。

八、說課精要:安排學生先自己預習、多讀、自主試譯,讓他們更容易理解文章。

49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