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 新華0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預測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應對突發(fā)情況。怎樣寫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這里提供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分享,供大家參考。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1

一、檢查背誦情況,指名背誦第5段,并提問文中重點詞句的解釋。

二、自讀第6段,完成下面的練習。(出示投影片)

1.選擇題。

(1)“卑鄙”的意思是()

A.(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

B.見識淺陋。

C.地位低下。

D.低微而鄙俗。

(2)“爾來”的意思是()

A.從那時以來B.你來C.算來D.從來

(3)下列句中“顧”的解釋相同的兩句是()

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B.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

C.將軍宜往駕顧之

D.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中“以”的解釋相同的兩句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一兒以日初時遠,而日中時近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今以蔣氏觀之

E.吾必盡吾力以拯吾村

F.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不求聞達于諸侯”這句話的意思是()

A.不謀求聽到關(guān)于諸侯的事情

B.不謀求在諸侯中做官揚名

C.不謀求讓人知道我到諸侯那里去了

D.不想與諸侯商量大事

(6)“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全句的意思是()

A.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

B.追術(shù)當年三顧之遇,表明忠于蜀漢的歷史原因

C.先帝恩寵備至,自己感恩戴德

D.贊揚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批評后主不器重自己

2.“二十有一年”中的“有”同。

3.將“咨”字組成一個雙音合成詞,將“三顧臣于草廬之中”縮為一個成語。

4.翻譯“受命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參考答案:

1、(1)D(2)A(3)A、C(4)A、F(5)B(6)B2、又3、咨詢?nèi)櫭]4、(略)

三、指名學生說說第7段的大意。教師重點講解有關(guān)詞句:

以傷先帝之明:以致?lián)p傷了先帝的知人之明。

庶竭駑鈍,攘除__兇:讓我能用盡自己平庸的才智,鏟除__邪兇頑的敵人。庶,差不多。

四、討論問題。

1.北伐中原的條件是什么?

明確: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受命以來……深入不毛”這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今天應該怎樣認識?

明確:

這句話概括了作者“受命以來”的心情和行動,說明他時刻以“報先帝”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顧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準備工作。

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結(jié)構(gòu)層次。

六、師生互動,講讀8、9段。

1.學生朗讀這兩段課文,并指名講述大意。

2.教師重點點撥:

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以,表示目的,譯為“來”。

3.分析結(jié)構(gòu)層次。

七、歸納中心思想。

明確:本文以懇切的言辭勸告劉禪繼承先帝遺志,開張圣聽、賞罰分明、親賢遠佞,修明政治,從而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也比表達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先主感恩圖報的一片深情。

八、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1.以議論為主,兼用抒情和記敘。

第一部分寓情于議,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談各方面的責任,也表達了完成先帝遺愿的決心。具體說來有三方面特點。

(1)反復提及劉備的遺言、“遺德”、“遺詔”,在文章的重要關(guān)節(jié)無不提及“先帝”,處處從先帝說起,時時提先帝遺訓。全文僅600多字,竟先后13處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勵劉禪“光先帝之遺德”,“深追先帝遺詔”,以完成先帝未竟大業(yè)。

(2)常從自身的經(jīng)歷、體驗和感情談起,以自己忘身憂國的一腔忠貞來作為對后主的激勵。

(3)處處從“陛下”的帝業(yè)、威望、聲譽著想。

由于上面三個特點,使本文達到了“忠言不逆耳,辭切見情深”的藝術(shù)效果,使劉禪再昏庸糊涂也當欣然聽取,甘愿采納。

2.語言樸素無華,字斟句酌。

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是:

(1)與受表者的對象有關(guān)。劉禪本人的年齡識見,文化素養(yǎng),決定了該文語詞樸實,叮嚀周備。

(2)寫表與受表者之間特殊關(guān)系,決定了該表委婉、懇切、字勘句酌的特點。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長輩,劉備臨終時云“以父事之”。

陸游云:“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p>

九、課外拓展:再讀課文,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抓關(guān)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理解本詞“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這一藝術(shù)特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理清結(jié)構(gòu)的基礎上,抓住三組對比,熟讀成誦。

難點:理解本文藝術(shù)特色

教學方法:

誦讀法、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教具使用:

多媒體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一個細雨蒙蒙陰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著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于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著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為“違命侯”,但最后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zhuǎn)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這首詞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第一二單元的詩歌,有沒有同學可以告訴我,從中你都學到了哪些鑒賞詩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當然,僅有這些方法,我們還不能很好的鑒賞中國古代詩歌,今天我就將帶領大家運用你們所掌握的這些方法和因聲求氣、吟詠詩韻﹑誦讀等方法去學習李煜寫的《虞美人》。

二、復習檢查詞的相關(guān)知識:

1、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和樂府一樣是配音樂的。后來它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又因為其句式長短不一,所以它還被稱為“長短句”。

2、詞的分類:詞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按字數(shù)多少)

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至90字);長調(diào)(91字以上)。

3、詞牌和標題

詞的標題是其內(nèi)容的集中體現(xiàn),而詞牌則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4、就內(nèi)容和風格而言宋詞分為婉約﹑豪放兩大流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是豪放派詩作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和力量;以秦觀、李清照、柳永為代表的是婉約派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發(fā)感情婉轉(zhuǎn)纏綿,多寫個人遭遇,男女之情。

三、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聽一聽、讀一讀

欣賞鄧麗君的《幾多愁》并指導學生誦讀。

學生誦讀《虞美人》,并初步感知

1、音讀把握節(jié)奏:“語氣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終以一氣呵成為佳”。

2、意讀提示:讀注釋一,總體把握內(nèi)容

絕命詞,對故國的深切懷念。借眼前之景,發(fā)憂思之情。

四、知人論世(引出對李煜的簡介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號鐘隱,五代時南唐后主,世稱李后主。工書善畫,洞曉音律。投降宋朝后被封為“違命侯”,幽禁在汴京。他整日以淚洗面,凄涼寂寞,度日如年,在41歲生日(七月七日晚)時做《虞美人》,并令歌伎演唱,在詞中不假思索的表達他對過去宮廷生活的懷念,因此觸怒宋太宗被賜毒酒毒死。所以,這首《虞美人》可算是李后主的絕命詞了。當然《虞美人》也是他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2、后人評價:

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王國維

五、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想一想、議一議

提問:詞中哪個字可以概括前六句的感情?大家說說李煜的“愁”有哪些?

《虞美人》教學設計往事之嘆愁

亡國之恨

離家之痛

思鄉(xiāng)之苦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詞人為何希望它早點結(jié)束?

明確:李煜雖名為王侯,實為亡國奴、階下囚。在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之時,曾經(jīng)擁有的春花秋月對他來說,不過是一種“過去的美好已永遠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讓他悲痛。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內(nèi)涵是什么?請從物質(zhì)和精神兩方面思考。

明確:物質(zhì)——李煜在南唐國當皇帝時錦衣玉食、佳麗三千、紙醉金迷的富貴生活;

精神——權(quán)力、地位、人格、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又”點明他囚宋后又過了一年。季節(jié)的變化引起他無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4.為什么詞中作者兩次提到“月”?聯(lián)系學過的詩歌,談談“月”這個意象有何特定含義?

明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懷念故鄉(xiāng)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懷念親友

5.在詩句“只是朱顏改”中,改變的僅僅只是朱顏嗎?

明確:不僅僅只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從皇帝淪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6.改變的有朱顏、地位、感受,那么沒有改變的有什么?請從詞中尋找具體的事物。

明確:春花秋月、小樓東風、雕欄玉砌——景物依舊、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7.前六句詞有三組對比,反復對比宇宙永恒不變和人生短暫無常。請問哪幾句寫宇宙?哪幾句寫人生?

明確:(宇宙永恒不變)(人生短暫無常)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于是,最后兩句呼之欲出。

8.“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妙在何處?

明確:這是以水喻愁﹑流傳千古的名句。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為有形的流水,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舍晝夜,長流不盡,語句形象而生動。

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著愁情的李煜的眼淚啊。這樣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發(fā)人深思,引人共鳴。

六、本課小結(jié)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jié);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diào)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使作者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

七、拓展訓練,寫出你所知道的寫愁名句。

寫愁名句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

試問閑愁幾許,梅子黃時雨(賀鑄)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秦觀)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

八、隨堂練習閱讀李煜的詞,完成題目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下面對于詞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

A.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jié)束之快。

B.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比喻國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擊。

C.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長東”比喻自己的愁苦將會像東流水一樣滾滾而去,這樣自己就能擺脫憂愁,自由生活了。

九、布置作業(yè):

閱讀李煜的《浪淘沙》,寫出自己的賞析。

浪淘沙【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主旨。

2、領會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大量經(jīng)典語句、格言的積累。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yè)與樂業(yè)”的精神實質(zhì)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研討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人各有志同學們即將初中畢業(yè),老師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從事什么工作……

到時,你擁有了一份屬于你自己的職業(yè),你是否會因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頭或者因為是個官員就趾高氣揚?或者當你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時就輕易地選擇“跳槽”?我們究竟該怎樣去看待自己的職業(yè),這里有一篇文章《敬業(yè)與樂業(yè)》或許會給我們極大的啟示

二、作者簡介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維新代表人物及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的“戊戌變法”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噗該校學生所做的職前演講

三、整體感知

1、大家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演講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自學難懂的句子

2、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有業(yè)、敬業(yè)、樂業(yè)

3、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當?shù)穆殬I(yè),(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fā)現(xiàn)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四、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樣把問題說清楚的

第1段:引出中心論點,“敬業(yè)與樂業(yè)”

第2~5段:論述中心論點前的鋪墊,強調(diào)“有業(yè)”是敬業(yè)樂業(yè)的基礎

第6、7段:論述“要敬業(yè)”的原因以及怎樣“敬業(yè)”

第8段:論述“要樂業(yè)”以及怎樣才能“樂業(yè)”

第9段:總結(jié)全文,強調(diào)“責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

2、思考演講稿與一般議論文章的異同:

相同點:

⑴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⑵議論文的結(jié)構(gòu):引論、本論、結(jié)論

⑶論據(jù)分為: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⑷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不同點:

⑴結(jié)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xiàn)場交流

⑵語言通俗,如話家常

五、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現(xiàn)在作為學生,學習便是你們的職業(yè),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學業(yè)中的種種態(tài)度和現(xiàn)象,來進一步解讀文中那些耐人尋味的語句?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文體知識,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翻譯。

2、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nèi)容。

3、針對本文,強化內(nèi)容理解,并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能力。

【學習重點】

1、掌握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翻譯。

2、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nèi)容。

【合作探究】

(1)請簡要概括第一段所寫的內(nèi)容,然后指出哪些內(nèi)容寫出了滕子京的政績?

(2)在第二段中用橫線畫出描寫岳陽樓大觀的語句,并分析作者從哪些方面展開對景物的描寫?

(3)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背景是什么?

(5)文中總寫洞庭湖景觀的句子是:

(6)從文中看,“前人之述”指的是:

(7)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迸c文中所描寫的洞庭湖的景色、氣勢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點。

(8)在第四段中找出與第三段中的“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形成鮮明對照的句子,并分析形成這兩種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9)文中與“以物喜”“以己悲”相照應的句子分別是什么?

(10)點明古仁人之心的&39;句子是:

(11)“是進亦憂,退亦憂?!敝械摹斑M”“退”分別指的是什么?

(12)怎樣理解文中“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13)作者認為,怎樣的抱負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A.新市長上任兩年,全市面貌大變,社會安定,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真是

B.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該擁有

C.文中抒發(fā)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

【課堂檢測】

一、閱讀課文第3、4、5段,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加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8分)

A.檣傾楫摧傾家蕩產(chǎn)B.憂讒畏譏樂以忘憂

C.去國懷鄉(xiāng)觸目傷懷D.或異二者之為神情異常

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的意思。(8分)

(1)山岳潛形潛:(2)薄暮冥冥?。?/p>

(3)把酒臨風把:(4)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8分)

(1)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2)微斯人,吾誰與歸?

4.登樓者面對兩種不同景色產(chǎn)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寫這一內(nèi)容的目的是什么?請結(jié)合選文回答。(8分).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概括出課文的故事內(nèi)容;小組合作,跳讀重點語段,感受杜小康牧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2.賞析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明確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并能模仿著用環(huán)境描寫來表現(xiàn)自己的一種心情。

3.學習主人公勇于戰(zhàn)勝磨難的可貴品質(zhì),并能內(nèi)化成自己的品德。

二、教學重難點:

1.小組合作,跳讀重點語段,感受杜小康牧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2.賞析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明確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并能模仿著用環(huán)境描寫來表現(xiàn)自己的一種心情。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播放歌曲《重頭再來》,直到上課。)

問:同學們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

人的一生也許有很多事都可以重來,但生命歷程是不能重來的,所以當我們遇到挫折一定要勇敢的去戰(zhàn)勝。

請同學們看這樣一個處在浩浩蘆蕩中的孤獨少年,假如你就是這個少年,你會用什么方法克服孤獨的心理呢?

那文中的他是如何戰(zhàn)勝孤獨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著小木筏去拜訪這個同齡人。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nèi)容。

1.本文主人公是誰?講述了關(guān)于主人公的什么故事?

2.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給課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標題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一般讀者能透過它窺視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內(nèi)容等。)

(三)課文研讀:走走孤獨之旅,聆聽孤獨的心聲。

1.作者給本文取題叫“孤獨之旅”,那么這旅途只的是什么旅途呢?(牧鴨之旅)

理情節(jié):離家牧鴨—路途中—到達目的地—牧鴨生活—鴨子下

2.在這個牧鴨途中,杜小康又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四人小組合作,跳讀文中描寫杜小康的語段,找出體現(xiàn)他心理活動的語句<可對應“牧鴨之旅”的各個階段來找>,并說說句子體現(xiàn)的是怎樣的心理。)

(分析時朗讀相關(guān)語句:個別學生念、老師泛讀、學生一起朗讀。)

3.小結(jié):從分析中,我們看杜小康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原來幼稚、軟弱,后來堅強、勇敢、有責任心。)

他的孤獨之旅,其實也是他的成長之旅。

(四)賞析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

這個孤單的少年,他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呢(他身邊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

1.請找出環(huán)境描寫(蘆葦蕩、鴨群、暴風雨)的句子,輕輕朗讀,說說它的作用。

示例:句子(第21節(jié))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

賞析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的地寫出了蘆蕩的幽深繁茂(原句景色),反襯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的真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總作用:渲染孤獨的氣氛,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襯托杜小康的心理,造就他堅強的性格。

2.猜一猜:下面這段文字體現(xiàn)的是怎樣的心情?

小時候,我常常一個人呆在河邊。那時的天總是很藍,藍藍的水面上總是倒映著大雁北飛的影子;綠瑩瑩的草地上綴滿白白紅紅的小花,白色的小蝴蝶在花叢中上下翻飛,蜻蜓落在遠處的蘆葦上,驚落一串露珠;看著生命都在快樂地忙碌著,我的心便也充盈著,鼓著腮幫子吹起葦葉做的哨子,“嘀嘀”的聲音便會在河面上傳出很遠,嚇得聒噪的麻雀們也能安靜好一陣子。(快樂)

3.練一練:可以用怎樣的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你的心情:高興、悲傷、興奮、苦惱、孤獨……

請選擇一種心情,自己設置情境(比如考試得了滿分;媽媽去外地了,家中只有我一個人;朋友要去遠方求學了;爸爸買來了我渴望已久的物品……)說一說或?qū)懸粚憽?/p>

示例:我懷里揣著滿分的試卷,走在回家的路上,小鳥在枝頭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樹葉在晚風吹拂下輕輕交談著,似乎他們也在祝賀我、鼓勵我。夕陽影在山巔也似乎想多看我一眼……(高興)

(五)小結(jié)全文并拓展。

這個孩子在蘆葦蕩中成長起來了,他由幼稚、軟弱的少年長成了勇敢、堅強、有責任心的男子漢。

同學們你們從這個同齡人身上學到了什么呢?這個故事給了你這樣的人生啟示呢?

(六)以贈言結(jié)束本堂課,配歌曲《壯志在我胸》(成龍)。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巴爾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順境中生長;風越強,樹越壯?!R里歐特

在寒冷中顫抖過的人倍覺太陽的溫暖,經(jīng)歷過各種人生煩惱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貴?!獞烟芈?/p>

(七)作業(yè)。

1.請你搜集8條對你的人生有啟示的名人名言。

2.請從文中找出描寫蘆葦蕩、暴風雨、鴨群的句子進行賞析(各兩句)。

示例:句子(第21節(jié))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

賞析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的地寫出了蘆蕩的幽深繁茂(原句景色),反襯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的真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教后反思

在了解小說三要素的基礎上,把小說的學習推進到欣賞評價階段,這其中蘊涵了有益于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及思維能力的訓練,相信學生能滿懷興味而來,滿載收獲而歸。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6

【教材分析】

1、知識目標:

生字詞、運用對比塑造人物、描寫景物,閏土、楊二嫂形象的意義,小說中議論語句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2、能力目標:

理解運用對比突出主題思想的寫法。

理解小說中議論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魯迅先生通過小說所抒發(fā)的希望有新生活的感情。

4、創(chuàng)新目標:

抓住故鄉(xiāng)人物的變化和景物的變化分析人物,理解主題。

【學情分析】

初一和初二年級時各學了幾篇魯迅先生的作品,給學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學習本文較易理解。但文中的議論有難度,因此理解議論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教師應重點講解。

理解運用對比突出家鄉(xiāng)人物和景物的變化,進一步理解課文主題,這是本文的重點,學生已具有初步賞析文章的能力,因此可以鼓勵學生賞析,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

第一課時

學習內(nèi)容

介紹作者與寫作背景。

朗讀課文,掌握字詞。

整體感知,分析段落結(jié)構(gòu)。

教學流程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chuàng)設)

一、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介紹作者。(采用提問的形式)

2、寫作背景:

短篇小說《故鄉(xiāng)》的素材,是魯迅1911年12月初從北京回故鄉(xiāng)的見聞,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30年內(nèi),特別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nóng)村經(jīng)濟凋敝、農(nóng)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

1919年8月,魯迅在北京買下了的住宅,于11月21日遷入,結(jié)束了長期的會館生活。12月1日,魯迅離開北京南返,于4日抵故鄉(xiāng)紹興,在家停留至本月24日,與同族十多戶人家共同賣掉新臺門故宅。賣掉故宅后,魯迅將家中什物“可送的送,可賣的賣”,都處理了,4月24日下午,魯迅“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屬攜行李發(fā)紹興”,于29日回到北京。

這次回到鄉(xiāng)間,幼年的伙伴、農(nóng)民章閏水特地從海邊農(nóng)村進城來探望魯迅。章閏水年紀剛過30,已是滿臉皺紋,形容樵悴,向魯迅講述了“農(nóng)村做人總是難,一點東西拿出去總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慘處境,引起了魯迅深切的同情。后來,魯迅將這次回鄉(xiāng)的經(jīng)歷,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于小說《故鄉(xiāng)》之中,并以章閏水為原型,塑造了閏土這個樸實的農(nóng)民形象。二、朗讀課文、掌握字詞聽錄音,要求學生畫出生字詞:

陰晦(huì)猹(chá)五行(xínɡ)缺土弶(jiànɡ)腳踝(huái)潮汛(xùn)髀(bì)愕(è)然嗤(chī)笑嚇(hè)瑟(sè)索黛(dài)恣(zì)睢(suī)陰晦蕭索聚族而居無端家境素如許潮汛蘇生愕然鄙夷嗤笑瑟索打拱惘然隔膜輾轉(zhuǎn)恣睢三、整體感知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并用1~2句話概括出課文內(nèi)容。四、自讀課文劃分段落第一部分(1~5段)交代“我”回故鄉(xiāng)的時節(jié)、地點、原因。

第二部分(6~77段):敘述“我”在故鄉(xiāng)的所見所聞。這一部分著重寫故鄉(xiāng)人物的變化,又可分三層。

一層(6~33段):寫“我”和母親相見、談話。

二層(34~52段):寫鄉(xiāng)鎮(zhèn)小市民楊二嫂的破產(chǎn)和巨大變化。

三層(53~77段):寫閏土的到來,他的變化,使“我”對記憶中的故鄉(xiāng)的美好向往徹底破滅。

第三部分(78~88段):寫“我”離開故鄉(xiāng)時的感觸,表達了“我”對新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哲理性的結(jié)尾,深化了小說的主要思想。五、作業(yè)用1~2句話概括你對文中人物的印象。

第二課時

一、師生研討

1、組織教學,了解學生們的預習情況。

很高興今天能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

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其實看這個題目就知道,它是圍繞哪兩個字展開的?(板書)

“我”的閱讀──以填空“這是一篇(關(guān)于)__________的小說。”的形式了解學生們課下閱讀情況。

2、討論題:

⑴“我”已經(jīng)有多少年沒回過故鄉(xiāng)了?

20多年。

⑵那么,眼前的故鄉(xiāng)還是二十年前的故鄉(xiāng)嗎?

不是。

⑶眼前的故鄉(xiāng)什么樣呢?

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⑷二十年前的故鄉(xiāng)又是什么樣?

美麗的,給“我”許多歡樂、甜蜜的回憶。

⑸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看出,小說中至少有兩個故鄉(xiāng),20年前的故鄉(xiāng)和現(xiàn)在的故鄉(xiāng),20多年間,故鄉(xiā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發(fā)生變化的僅僅是故鄉(xiāng)嗎?還有沒有別的?

⑹師生討論:故鄉(xiāng)的人物、環(huán)境、經(jīng)濟等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

⑺請同學們解答老師的疑問:我們都知道,理論上講,歷史是向前發(fā)展的,而實際上,故鄉(xiāng)的發(fā)展走了下坡路,可以說是歷史的倒退,如何理解這種現(xiàn)象?

⑻魯迅先生是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他為什么不在美麗的故鄉(xiāng)上下功夫,而要為讀者描寫這樣一個破敗、蕭條的故鄉(xiāng)呢?魯迅并沒有在小說中明確地揭示這一點,他越含蓄,留給讀者的空間就越大。那么,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呢?二、教師小結(jié)魯迅曾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魯迅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追求作過說明,說他寫小說的目的是要使中國人民覺悟起來,“改良這人生”,因此小說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他最關(guān)注的是下層社會“不幸的人們”,創(chuàng)作了許多以農(nóng)民和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小說,《故鄉(xiāng)》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篇。三、課后作業(yè)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鄉(xiāng)愁》是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詩歌。本單元所選的四首詩都是現(xiàn)代詩歌中的名家名篇,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diào)動人的一曲?!多l(xiāng)愁》是一首游子思鄉(xiāng)的深情戀歌,是一首如泣如訴動人心魄的情詩。它以獨特的意象、精巧的構(gòu)思、完美的形式,表現(xiàn)了一個深刻的主題,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和時代感,它在給我們強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愉悅的審美感受。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上一首詩《我愛這土地》的學習,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詩歌這一文體的特點,對詩歌的朗讀技巧也已有所把握?!缎抡n標》中要求學生能“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做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七年級學生由于人生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jié)構(gòu)的不完善,對領悟詩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把本課教學分為“聽、讀、品、寫”四個環(huán)節(jié),通過這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在互動中使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三維理論和教材特點以及通過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其人及寫作背景,準確理解這首詩的主題。2、培養(yǎng)學生體會、欣賞詩歌中美的能力。

3、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和愛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重點難點

我認為,當今社會育人比教書更為重要,因此,根據(jù)教材特點,我把“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和愛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一情感目標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

《新課標》中要求:語文教學不可忽視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由于學生知識結(jié)構(gòu)的不完善和審美能力的欠缺。因此,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難點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體會、欣賞詩歌中美的能力”;同時這也是本課教學的另一個重點。

五、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本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我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法:

1、朗讀教學法

2、探究欣賞法

3、聯(lián)想教學法

4、多媒體輔助教學

六、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詩海驪珠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

瘦馬戀秋草,征人思故鄉(xiāng)。(劉長卿)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王維)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讓學生說出這些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共同情感?由于學生對這幾句詩并不陌生,所以不難得出“思鄉(xiāng)”這一結(jié)論,于是我順勢引導:

是啊,最濃不過鄉(xiāng)情,最重不過鄉(xiāng)愁。記得詩人余光中說過:“燒我成灰,我的唐魂漢魄仍然縈繞那片厚土?!痹谒x開大陸20余年的1971年,那時,正逢海峽兩岸交好無望、雙方民眾都處于極度絕望之中,他在廈門街的舊居里感情所至,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一首飽含深情的詩——《鄉(xiāng)愁》。

如此導入的設計意圖是:首先問題的提出,調(diào)動了學生的思維;接著寫作背景的介紹則設置了懸念,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臺灣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詩歌評論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臺灣。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jīng)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鄉(xiāng)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nèi)容。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石室之死》、《聽聽那冷雨》等。

了解了作者,但使學生最為牽掛的還是詩人那濃濃的鄉(xiāng)愁,下面就引領學生進入——

(二)詩文賞析(四個環(huán)節(jié)即:我想聽——我要讀——我會品——我能寫我之所以如此設計環(huán)節(jié)名稱是為了想給學生這樣一種感覺:不是老師要我學而是我要學,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

聽詩是一種高雅的活動,聽美好的詩能讓我們陶醉。

第一環(huán)節(jié):我想聽

1、在此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欣賞《鄉(xiāng)愁》的配樂詩朗誦,提醒學生注意對朗誦的節(jié)奏、重音、語速、語調(diào)、情感的把握。

2、聽完后,師生討論明確:

語調(diào)——深沉語速——低緩感情——深摯

通過聽讀欣賞,讓學生初步感知詩歌的音樂美。

第二環(huán)節(jié):我要讀

朗讀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nèi)涵的重要途徑。(朗讀時要把握好每一小節(jié)的情感變化,才能讀出詩歌的韻味來:)

第一節(jié)回憶平淡(小時候,詩人求學在外,思念母親,這種對兒時的回憶,讀時可以稍微平淡一點。)

第二節(jié)遺憾甜蜜(長大后,詩人新婚別離,對嬌妻的思念,雖然遺憾卻帶有絲絲的甜蜜。)

第三節(jié)失落痛苦(后來呀,一座墳塋、兩世相隔,母子永遠不能相見了,真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呀!對母親的這種悼念,是失落中帶有難以名狀的痛苦。)

第四節(jié)惆悵無奈(而現(xiàn)在,臺灣與大陸長期阻隔,作者歸心似箭,卻又無能為力,只能望峽興嘆!所以是惆悵中有著些許的無奈!)

1、生對讀

2、組內(nèi)讀

3、請幾名層次不同的學生班內(nèi)讀,學生進行評價。

4、齊讀

通過多種方式地朗讀,達到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效果。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體會美、欣賞美的能力,接下來引領學生進入-----

第三環(huán)節(jié):我會品

讓學生從詩的意象、結(jié)構(gòu)、語言、情感幾個方面,自選內(nèi)容,品評這首詩,學生自由發(fā)揮,老師適當引導。通過大家的品讀,學生感受到了它精巧的構(gòu)思,完美的形式,尤其是它獨特的意向。作者巧妙地將無形的鄉(xiāng)愁作了形象而深刻的比喻,使鄉(xiāng)愁變得可知可感,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這樣一來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能力就得到了較好的鍛煉。此環(huán)節(jié)形成板書,板書設計為一個中國結(jié)的樣式,它象征著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解又難解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呀!

第四環(huán)節(jié):我能寫

讓學生續(xù)寫“鄉(xiāng)愁”

將來呀

鄉(xiāng)愁是

————————

————————

20_年4月23日余光中先生福建泉州群山村舉行“華光文化名人村”奠基儀式的致辭中為39年前寫的“鄉(xiāng)愁”續(xù)寫了新的篇章:(大屏顯示)

未來呀,鄉(xiāng)愁是一條長長的橋梁,你去那頭,我來這頭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的欲望。

到此為止,三個教學目標已順利完成。我順勢小節(jié)

(三)課堂小結(jié)

是啊,這灣淺淺的海峽又怎能阻隔兩岸親人的思念?臺灣政要連戰(zhàn)、宋楚瑜、吳伯雄等相繼回大陸尋根祭祖。更為可喜的是兩岸人民已于20_年12月15日實現(xiàn)了“通郵、通航、通商”的夢想。是啊,“落葉總要歸根”!相信,通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這頭”“那頭”終究會成為“一頭”!到那時,我們一定會聽到臺灣那深情的吶喊:“母親,我回來啦!”

老師飽含深情的結(jié)束語,會使學生的愛國情感再次得到升華。

到此為止,三個教學目標已順利完成。

(四)作業(yè)布置:

考慮到不同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存在差異,因此,我設計了必做和選作兩個層次不同的作業(yè)題:

必做:有感情的背誦這首詩

選做:收集有關(guān)鄉(xiāng)愁的詩詞、散文、小說,同學間交流賞析。

(五)板書設計:我認為,好的板書應該體現(xiàn)出三個字“精”、“美”、“新”,本著這樣的宗旨,我為本課設計了綜合式板書。這樣,通過示意圖和文字提示,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再現(xiàn)本詩內(nèi)容、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教學關(guān)鍵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質(zhì)疑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具多媒體

課時兩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老師昨天布置同學們?nèi)ゲ檎矣嘘P(guān)描寫西湖的詩句,能背多少?

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走進張岱的《湖心亭看雪》?!?/p>

二、檢查預習

1、注音

更定毳衣霧凇沆碭一芥

2、解詞

更定拿擁毳衣霧凇沆碭一白長堤一痕

一芥焉得更大白客此者

三、初讀課文

1、請一男一女同學初讀課文,看看他讀音和停頓正不正確(音樂、幻燈)

2、再請以同學讀課文或老師范讀或放音頻。

學生活動,可分成兩組,每組一段,疏通課文,提出疑問。

3、疏通文意。

四、齊讀課文

思考:①找出課文頗為嚴重的前后矛盾的錯誤。

明確:“獨往湖心亭看雪”之“獨”與“舟中兩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和張岱商量一下讓他改改?

我建議先不急,等咱們深入鉆研了課文再作定奪,說不定這其中另有奧妙呢!

思考:②課文中那個詞形象的概括出張岱的形象?

朗讀: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思考:③“癡”字通俗的講是什么意思?

呆、傻、笨,舉止不同常人

五、小結(jié)

六、布置作業(yè):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解釋詞語。

2、介紹作者。

二、齊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

問:課文哪些的方寫出了張岱的呆,不同常人?

1、“更定”“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想想,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什么聲音都沒有。用一個成語表達如何?(萬籟俱寂)

問:從哪個感覺器官來描寫的?(聽覺)

問:讓人想起柳宗元什么詩句?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問:從什么感覺器官描寫的?(視覺)

師:這樣天寒地凍的天氣里,并且是晚上八點以后,也許你正在看電視,也許在做作業(yè),也許已準備睡覺了,可我們的張岱,居然在這時去看雪,是不是不同常人,癡人首先是行為癡

歸納:——癡行

2、請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我們一起看看景物描寫有沒有怪異之處?

齊讀“西湖夜雪圖”:“霧凇沆碭…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問:請問,這段對“西湖夜雪圖”的景物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

明確:景物特點:空寂、悠遠、脫俗

寫法:白描寫法(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征來寫,“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备叨瘸橄蟾爬?,長與短、點與線、多與少、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空寂、悠遠、脫俗的意味。在這幅空寂、悠遠、脫俗的“西湖夜雪圖”中,張岱把自己融入了蒼茫的宇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癡人眼中有癡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罷了。

歸納:——癡景

3、問:如此安靜的環(huán)境,后文突然又寫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壞了?咱們先到對話中去找。來,請一同學讀讀“大喜”一句。

問:客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種人,請?zhí)畛鰜怼?/p>

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師:看來作者是找到了知音,“強飲三大白而別”,雖然不會喝酒,但還是喝了三大杯,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師有一疑問啊: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后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不留電話不留E-mail,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因為這些都不重要。不管他身份地位、俸祿高低、姓甚名誰,只知他是他鄉(xiāng)游子,今日相逢,后會難期。不愿和人交往,和情趣相投者也只是淡然相交。他知活在他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里

師:我們現(xiàn)在來看最初我們發(fā)現(xiàn)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shù)不清楚人數(shù)嗎?是張岱一不小心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嗎?根本就不是失誤,根本就是因為他“眼中無人”,知音尚且不顧,何況舟子。那他的眼中只有什么呢?

明確: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屬于自然的。

歸納:——癡心

四、走近作者

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說張岱心中有寒冰,為什么有寒冰呢?請看全文第一句第一個詞語,還有注釋一。

明確:“崇禎”“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大明已亡,我無力改變這天下,那我就在這山水之間來度過余生罷,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帶有淡淡的哀愁。

五、總結(jié):同學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于透過癡行癡景觸摸到了并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癡人之癡心。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xiàn)實中透不過氣來了,于是,他們只有在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凈的空氣。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宿。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名詩,送給大家,你們再細細去品張岱之癡吧:(幻燈)“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p>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利用白描寫法寫人或物的片斷。

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癡行

癡{癡景白描

癡心

教學后記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9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感受藝術(shù)境界。

2、深入了解本文寫景的特點——白描手法,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預習導航

1、搜集描寫西湖的詩文。

2、了解作者——張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學家。出身仕宦世家,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清兵南下滅亡了明朝,他入山隱居、著書,作品中時時流露出明亡之后懷舊的傷感情緒。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3、了解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據(jù)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4、了解“白描”——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一種不加色采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3、認真朗讀課文,試著給加點字注音:

更定()拏()毳衣()霧凇沆碭()()()一芥()鋪氈()更有此人()喃喃()長堤()

自主學習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人鳥聲俱絕()

2)是日()

3)更定()

4)余挐一小船()

5)霧凇沆碭()

6)上下一白()

7)焉得更有此人()()

8)強飲三大白()()

9)客此()

10)莫說相公癡()

2、結(jié)合注釋、工具書疏通文意。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3)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4)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3、用原文回答問題:

1)文中寫看雪的時間、地點、天氣狀況的句子是:

2)文中具體描寫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點明作者偶遇知音的驚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4)以舟子的喃喃之語點明主旨,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

4、借助第3題的提示,快速背誦短文。

合作探究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边@一句是從什么角度寫雪的?如何體會句中的“絕”字?

2、文中“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獨”字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3、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一白”、“一痕”、“一點”、“一芥”這幾個詞的妙處。

4、舟子云:“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那么作者的“癡”表現(xiàn)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這個“癡”字的?

課堂小結(jié):江南少雪,西湖當不例外,然西湖竟大雪三日,當為奇事,人多蟄居,惟我出游,不隨波逐流之高潔情懷顯露無遺。因此,我也得以觀賞雪后西湖之奇景:天、云、山、水相接,迷茫一片,白雪皚皚,點綴以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舟子一芥,人三兩粒,則一幅意境深遠的山水畫展現(xiàn)在眼前,而在物我兩忘的奇景中又結(jié)識知己,其喜悅之情,雅致知趣,溢難以言表,只能用心靈去默默感受,這樣的奇景及雅趣與作者張岱在明朝滅亡后消極避世,專心從事著述的心境相合,作者借回憶舊日往事所現(xiàn)之景,表達清高自賞的感情與淡淡的哀愁,可謂“身與事接而境生,物與人接而情生?!?/p>

課后作業(yè):

1、結(jié)合文意寫詩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

2、辨析多義詞

(1)一:上下一白________長堤一痕________

⑵更:是日更定________更有癡似相公者________

⑶是:是日更定________問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⑷絕: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________

3、問答:

(1)“強飲三大白而別”“拉余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xiàn)出人物什么感情?

(2)“癡”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么心情?

(3)文中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著相同意境的一句是?

(4)結(jié)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2、掌握本課10個重點生字的音、形,理解本課重點詞語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義,學會珍惜美好生活。

教學教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2分鐘)

朦朧詩: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xiàn)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后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為先驅(qū)者的一群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發(fā)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

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xiàn)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仿佛是在繼承現(xiàn)代派或后現(xiàn)代派的傳統(tǒng),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這首詩體現(xiàn)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

《星星變奏曲》是江河寫的一首朦朧詩。朦朧詩有一個很突出的藝術(shù)特點就是不直接表現(xiàn)或呈現(xiàn)思想感情,而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xiàn)經(jīng)驗等,在本詩中,作者用星星、詩、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等來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凍僵的夜晚、僵地、被風吹落的星星等來代表黑暗冰冷的現(xiàn)實世界等,這樣使得這首詩含蓄朦朧,意境優(yōu)美。

這首抒情詩以“星星”象征_光明,但詩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顯現(xiàn)的不是陽光普照的光明,而是黑夜中閃現(xiàn)的光明,寄托了詩人在現(xiàn)實中執(zhí)著追求的理想.全詩由兩節(jié)組成,每節(jié)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設句起頭,具有一氣呵成的氣勢.整首詩以星星為主要意象并以假設為前提來抒情寫意,展示現(xiàn)實與理想的背離,顯示詩人對光明的渴求。

二、檢查預習,雙基訓練。(5分鐘)(學生課前完成,上課時小組互評。)

1、重點字識記。

靜謐憧憬劫難閃爍

m足珍貴nng望寂mf蓋凍jiāng

2、重點詞語掌握。

靜謐:憧憬:劫難:

3、文學知識。

本詩作者是,作品選自。

三、合作探究,理解品味(30分鐘)(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小組研討、學生展示。)

(一)有情感地朗讀本首詩。

(二)學生讀文探究,思考、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1、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答:

2、兩小節(jié)詩在結(jié)構(gòu)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答:

3、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答:

4、朦朧詩有一個很突出的藝術(shù)特點就是不直接表現(xiàn)或呈現(xiàn)思想感情,而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xiàn)經(jīng)驗等,在本詩中,作者用來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的物象有哪些,用來代表黑暗冰冷的現(xiàn)實世界又有哪些?這種物象的運用在寫作中對詩歌思想感情的表達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5、“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為什么要顫抖呢?

答:

6、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答:

7、試著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來總結(jié)概括這首詩的主題(結(jié)合課文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關(guān)于本詩的寫作背景)

答:

四、課堂小結(jié)(3分鐘)(教師或?qū)W生總結(jié)。)

五、反復朗誦。(7分鐘)(學生朗讀,小組進行朗讀比賽展示。)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yè)與樂業(yè)”的精神。

2.摘錄并積累大量經(jīng)典語句、格言。

3.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4.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jié)合。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性,并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yè)與樂業(yè)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

2.理解這篇演講詞的結(jié)構(gòu)安排。

教學難點:

對“敬業(yè)與樂業(yè)”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zhì)疑問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導入新課

《敬業(yè)與樂業(yè)》是七十多年前梁啟超對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學生所做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jīng)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nèi)容對我們?nèi)匀挥薪逃饬x。(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學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二、預習與交流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圈畫文中的生字詞。

2、重點詞語、句子解釋。

三、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①本文的論點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來的?

我確信“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總,提出問題)

②作者圍繞中心論點,先后談了哪幾個問題?

三個問題:一是有業(yè)的必要性;二是為什么要敬業(yè);三是為什么要樂業(yè)。

③你認為這幾個問題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

遞進關(guān)系,層層推進。

2.劃分文章的結(jié)構(gòu),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提出問題:提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2-8)分析問題:論述“有業(yè)”的必要性和“敬業(yè)”、“樂業(y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總結(jié)問題:勉勵人們敬業(yè)、樂業(yè)。

(二)深層探究:

組織學生自讀課文,結(jié)合文中關(guān)于有業(yè),敬業(yè),樂業(yè)的論述思考。

1.“有業(yè)之必要”的主要論據(jù)是什么?

論據(jù):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分類: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道理論據(jù):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名言;事實論據(jù):孔子無法教育無業(yè)游民:百丈禪師不做事,不吃飯。

2.閱讀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業(yè)?為什么要敬業(yè)?怎樣才能做到敬業(yè)?(摘錄課文)

3.文章采用哪些論證方法論證“敬業(yè)”的重要性的?

論證: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分類:道理論證、事實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這部分運用了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的變法,充分有力地證明了敬業(yè)的重要性。

4.文章是怎樣論述“樂業(yè)”的?

列舉反面現(xiàn)象——人們往往感嘆“做工苦”,進行批駁;進一步從四個方面闡述“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最后,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闡明了人類理想的生活是什么,即樂業(yè)的重要性。

5.論述樂業(yè)重要性時,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分組討論并舉例說明。

(課堂討論)

事實論證:“做工好苦呀”的感嘆;吃酒賭錢同樣淘神費力。

道理論證:從四個方面分析“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

6.總結(jié):“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作者最后提出了什么希望?

生:“敬業(yè)即是責任心,樂業(yè)即是趣味?!币簿褪钦f,我們每個人都要做一個愛崗敬業(yè)、有責任心、享受工作樂趣的人。

生:勉勵人們敬業(yè)、樂業(yè)。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綜合練習》1-10題。

2、你們當前的“業(yè)”是什么?你是一個敬業(yè)、樂業(yè)的學生嗎?寫一篇讀后感,不少于500字。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12

教學目的:

1、把握文章主旨

2、掌握各種論證方法

3、學會鑒賞格言式的語言風格

4、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良好的行為美德。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方法:引導提問、討論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各位同學好!我是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的碩士研究生王琳,今天借用大家一節(jié)課的時間,看看我是否有緣成為大家的老師。初次見面,想必大家看著我這位新老師,是不是心里在琢磨著:艾,這位老師長得……穿得……

可見,看一個人我們首先會想他漂亮不漂亮,帥不帥,也就是說外表美不美。

所以外表美不是不重要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中被尊稱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馬克思稱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钡谝粋€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人。

二、教授新課:可結(jié)合“大長今”

1、美德

美德好比寶石喻證

有美德的人例證

(第一組朗讀)

2、美貌

(第二組朗讀)

討論思考:為什么要寫這一段?對比中看出作者的價值取向?qū)Ρ日撟C

大家先想想,一個長得很漂亮的人但沒有什么才能的人,和一位長得比較普通但很有才能的人,你偏向喜歡哪個,或者說比較欣賞哪位?

俗話說:“繡花枕頭一包草”其實就是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的鄙視。也就是大家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表現(xiàn)。其實偉大的科學家培根和大家一樣,他也覺得有才能有所為的人比光有美貌的人更值得肯定、贊賞。從這一段里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作者培根的價值取向,即還有其他東西比美貌更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呢?

3、最高的美——美德

好,我們來跟著培根“仔細考究”一下:

(第三組朗讀)

對比論證、例證

外在:優(yōu)雅行為形體之美顏色之美(最直觀,畫家最容易表現(xiàn)出來)

內(nèi)在:美德——最高的美(難于直觀,畫家無法表現(xiàn))

內(nèi)在外化外在內(nèi)現(xiàn)

隨后作者進一步說明:

“美是不能制定規(guī)范的,創(chuàng)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公式是簡單的,機遇卻是可遇不可求的,難得的。課文舉例說明,可以讓學生補充說明。

——美是難的。柏拉圖《大希庇阿斯篇——論美》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13

一教學目標

通過這篇文章的教學,我準備達到以下目標:

1、 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

3、引導學生認識到人才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二學情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馬說》,它是語文版九年級(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散文中的名篇。文章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短小精悍,寫得曲折而暢達,有雄辯氣勢。馬說借有關(guān)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集中地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tǒng)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三 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

1.掌握文章思想內(nèi)容。

2.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本課難點:

1.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2.如何理解“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四 教法學法:

教法:誦讀法、引導法。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師講述伯樂相馬的故事,啟發(fā)學生思考在現(xiàn)實社會中,什么樣的人被稱為“千里馬”,什么樣的人被稱為“伯樂”,“千里馬”與“伯樂”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

課的題目是《馬說》,它是語文版九年級(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散文中的名篇。文章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短小精悍,寫得曲折而暢達,有雄辯氣勢。馬說借有關(guān)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集中地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tǒng)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

二講授

1.關(guān)于文體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與現(xiàn)代的雜文相似。

2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散文家、詩人,河陽(現(xiàn)在河南孟州)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并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三活動

1讀通課文

看誰能準確通暢地朗讀課文

用你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第一關(guān)挑戰(zhàn)自我

看誰能準確通暢地朗讀課文

1、速讀(不讀錯音、破句)(計時)

2、配樂朗讀(個人或小組)

3、A 音準通暢、聲音洪亮

B 語速、停頓恰當

C 有感情地朗讀(輕重緩急)

2讀懂課文:掌握重點詞、句

1、結(jié)合注釋與自己的預習,小組討論,互相幫助,疏通文意。(溫馨提示:注意依字譯句和譯文的方法)

2、勾畫并質(zhì)疑,提出組內(nèi)的疑難詞句,班內(nèi)共同解決。

1-3組負責第一段,4-6組負責第二段,7-9組負責第三段

四練習

1學習第一段

祗:櫪--辱-駢--稱--

虛詞:

而--故--                于--之--

學習第二段   實詞

食馬者:才美:外見(xiàn):且:等:安:是馬:

學習第三段

實詞策之--執(zhí)策--道--材--以--通--執(zhí)--臨--

詞語歸納:解釋下列字的意思

一字多義

以不以千里稱也食不飽,力不足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   食之不能盡其材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策策之不以其道

執(zhí)策而臨之

通 假 字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盡其材

五測試

1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

(1)、讀第一段,說說作者提出了什么觀點?這又說明了什么?

(2)、如果沒有伯樂,千里馬會有怎樣的結(jié)果?

(3)、第二段作者主要闡述了什么?

(4)、文中那些句子可以體現(xiàn)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5)、第三段通過那些語句來體現(xiàn)食馬者的淺薄愚妄?

(6)、你認為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揭露了一種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狀?

2品讀賞析

1“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分別比喻什么?

2、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一、二,并當場嘗試背誦課文。

板書 馬說

千里馬--人才

伯樂  --能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賢明的君主)

食馬者--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

托物寓意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埋沒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

六課堂小結(jié)

“人才”“千里馬”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這也是《馬說》之所以千古流傳的主要原因。人才應該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應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應具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奶搼讶艄龋粦哂小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寬廣眼界;應具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舍我其誰”的雄大氣魄;應具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的吐故納新;應具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德行……我們賦予“人才”的內(nèi)涵太豐富了。

劉春新

[《馬說》教案(語文版九年級上冊)]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14

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通過閱讀鑒賞,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虞美人》入選新教材正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因其具有高超的藝術(shù)成就,故而對此詞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從更深層次理解古典詩詞的意境美,更有助于學生領悟我國古典詩歌的美學特質(zhì)和魅力。在本節(jié)課的組織教學中,我把誦讀鑒賞作為目標之一,引導學生把簡單的閱讀理解變?yōu)殍b賞評價,提升學生感性、理性雙重認知能力。同時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體現(xiàn)了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yǎng)?!?/p>

三維目標

1、了解李煜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2、理解《虞美人》一詞的主旨。

3、背誦全篇?!队菝廊恕?/p>

教學設計

1、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詞中寫愁情的絕妙之處。

2、精讀本詞,品字析句,提高鑒賞詩詞的能力。

3、學習本詞以樂寫哀、化虛為實的藝術(shù)手法。

情感態(tài)度

1、讓學生正確認識古典詩詞的藝術(shù)美。

2、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啟智。

3、培養(yǎng)學生在尊重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熱愛祖國文化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在理解基礎上誦讀,在誦讀基礎上鑒賞。

2、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品味領會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1、對本詩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理解和詞人的寫作技巧。

2、知人論世和讀詩識人結(jié)合,使這一課不僅僅停留在詩歌本身技巧、語言等方面,也傾向于挖掘詩歌內(nèi)在的人文精神。

教法

誦讀體味法、關(guān)鍵切入法、引導探究法和拓展訓練法

學法

誦讀法、想象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導入

在歷史的彼端,有一位帝王憑一首首泣盡以血的詞,成為千古詞壇“南面王”,也因此踏上人生的不歸路。他就是《虞美人》的作者,李煜。

一、整體感知

1、作者背景介紹。

李煜,政治上昏庸無能,文藝上卻是詞、史、詩、文無所不通。他擅長書畫,精通音律,尤工于詞,是五代時期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奢靡,縱情聲色,詞的題材狹窄,風格香艷,多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思戀或閑愁離恨。亡國被俘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身陷囹圄的屈辱,使他的詞轉(zhuǎn)向了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成就極高,是真正的血淚之華。他前承花間之柔媚,后啟宋詞之疏宕,對詞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詞學史上占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因而后人評價他:“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p>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絕命詞。據(jù)陸游的《避暑漫抄》記載:“李煜歸朝后,郁郁不樂,在賜第七夕命故伎作樂,聞于外,太宗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禍?!?/p>

2、誦讀品味《虞美人》。

①齊讀《虞美人》,整體感知。

②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請其他同學欣賞體味并注意比較評價。

③誦讀指導。

《虞美人》是李煜的絕命詞,情調(diào)低沉,誦讀時要放慢語速,給人一種凄涼、感傷的感覺。同時要注意“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這些特別能表現(xiàn)詞人痛苦內(nèi)心的詞語,宜重讀。

④學生自由誦讀品味。

二、鑒賞評價

1、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問君”,“君”為誰?李煜。

3、自問問何事?愁。

4、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是由什么勾起的?春花秋月

5、“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卻為何追問“何時了”?

“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情感的外化。李煜降宋后,對生命幾近絕望。本想借助美好的“春花秋月”來排解內(nèi)心的愁緒,誰知卻又觸景傷情。原來“春花秋月”般的美好生活與現(xiàn)實中的囚徒生活形成強烈對比。面對春花秋月只讓他覺得厭煩,所以,這一“問”便在情理之中。

6、為什么要用了充滿暖意的“春花秋月”寫愁?這是什么手法?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明麗的事物,往往和喜悅快樂相連,作者在這里是寫內(nèi)心的快樂嗎?不是,是寫愁。這種手法叫:以樂寫哀。

7、請以組為單位討論,往事為什么會勾起作者的愁情?這愁從何來?

包括:往事之嘆、亡國之恨、離家之痛、思家之苦、囚徒之悲。當舊日的繁華消失殆盡時,再見“春花秋月”,再憶及“雕欄玉砌”,“朱顏”玉面,李煜想到的也只能是“愁”。

8、請同學們想一想李煜說“只是朱顏改”,那到底是不是只有“朱顏”改了呢?

不是。由于亡國,李煜由一國之君跌落為階下囚,他失去了歡樂、尊嚴,失去了地位,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只是”二字包含多少物是人非的辛酸惆悵!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9、請同學們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結(jié)合李煜當時心境試著再現(xiàn)“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兩句所描繪的景象。

10、那些層層疊疊、排山倒海、接踵而來的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于抽象。李煜卻將我們看不到,摸不著,的愁思,真切的抒發(fā)出來,使我們感受到。那么問問大家,這是什么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修辭手法:比喻

表達效果:愁思如春水恣肆,一瀉千里,寫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晝夜不停,長流不息,寫出了愁思的綿長。因此,雖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又能真實感受到。

愁本是心中所想,看不見,摸不到,虛無縹緲,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作者卻巧借比喻,將之比為一江具體可感的春水,化無形為有形,引發(fā)人無限想象的手法叫化虛為實。這種技法很多人都用過。你能試著舉例嗎?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之重量)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之長度)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愁之形態(tài))

11、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的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全心傾注自己純真的情感,以致他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帶著這種認識,我們一起來欣賞由《虞美人》改編的歌曲《幾多愁》。

三、銜接高考

高考語文背誦默寫指定64篇,高中14篇,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我們需要熟練掌握,下面給大家?guī)追昼姇r間背誦本詞。

檢查背誦。

總結(jié)

一問引出愁思滿腹,二問感受愁思濃重,三問直抒愁思如水。他的愁,他的眷戀,他的亡國之痛,化開了,化入東風,化入江流。多年以后,再有清風明月夜,再有憑欄遠眺時,后來的人,想起的都是這闋詞和這個人?!皣也恍以娂倚遥挼綔嫔J甲鞴??!边@首千古傳唱的《虞美人》用血和淚唱出了宋詞的第一聲!

作業(yè)

課后完成《浪淘沙》習題

板書設計

虞美人

李煜

一問引

二問感愁

三問抒

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1、散文詩的誦讀訓練。

2、學習本文擬人手法的精妙應用。

3、激發(fā)孩子們熱愛生活感受愛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朗讀的訓練:

以讀入境,讀中悟情,以豐富多彩的方式讀出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美妙的情感。

2、擬人手法的精妙應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以古詩詞中的含“雨”的詩句導入

1、同學們,古往今來,雨都是自然的精靈,文人詩人們用最細膩的感情感受雨,用無數(shù)美妙的詩句描繪雨。比如:

⑴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⑵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⑶小樓昨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⑷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

2、簡介鄭愁予:

鄭愁予,1933年生人,原名鄒文滔,河北人,中國臺灣當代詩人。其父為國民黨軍官,詩人隨父親奔走于戰(zhàn)場中,在炮火聲中度過青少年時期。1949年詩人去臺灣,1955年服役。1958年畢業(yè)于臺灣中興大學商學院,在基隆港務局任職。詩人從15歲就開始發(fā)表詩歌,1956年參與創(chuàng)立現(xiàn)代派詩社,任《現(xiàn)代派》刊物編輯。1968年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學習,畢業(yè)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講師。后任耶魯大學教授。1965年,詩人停止寫作,到20世紀80年代才重操詩筆。有詩集《夢土上》、《衣缽》、《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詩人有“中國的中國詩人”稱號,其詩風深受宋詞風格的影響。

二、誦讀入境

1、自由誦讀:

自由誦讀課文,感知詩歌內(nèi)容,體會感情基調(diào)。

2、選擇的朗誦背景音樂:

教師給出幾段音樂,有豪放的,有激烈的,有憂郁的,有舒緩的,有明快的……請學生選擇并且談談理由。

明確:這首詩歌活潑歡快,充滿情趣,比較適宜明快的背景音樂。

3、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自由組合誦讀。

4、全班分角色配合誦讀。

三、理解詩情

1、“雨”說了什么?

請用一組比較整齊的句子概括一下“雨說”的內(nèi)容,比如:

雨說了它來的目的

雨說了它來的心情

雨說了它來的希望

雨說了它來的地方

雨說了它來的任務

……

2、你認為“雨”說得如何?

引導學生找出最有創(chuàng)意和特色的句子進行咀嚼和評價:

雨說得很藝術(shù),比如“小溪漸漸喑啞歌不成調(diào)子”,寫出了冬天枯水季節(jié)的河流特點。

雨說得很生動,比如“我來了,雷電不喧嚷,風也不擁擠”,寫出了春雨的輕柔。

雨說得很親切,比如“為什么不揚起你的臉讓我親一親”,寫出了春雨的溫柔。

雨說得很熱情,比如“柳條兒見我笑彎了腰啊,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寫出了春雨的活潑。

雨說得很甜蜜,比如“你們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寫出了春雨的誠摯。

雨說得很中肯,比如“我還要教你們勇敢地笑啊”,寫出了春雨的殷切。

……

引導學生概括和再次朗讀:

⑴這首詩賦予了雨以靈氣和愛心,擬人手法的巧妙應用,聯(lián)想想象的詩意表達,讓整首詩靈慧活潑深情。

⑵春雨的形象是春天使者的形象,是天使的形象,是母親的形象,是老師的形象,是伙伴的形象,是愛的形象,是生命的形象,是幸福的形象……

⑶再次帶著感情朗讀全詩。

3、以“我對雨說……”的句式完成下面兩個練習:

⑴你聽懂了雨對你說的話嗎?把全詩中的“我”改成“你”,“你”改成“我”,改變部分內(nèi)容,變換人稱,自由朗讀,體會詩意。然后同桌配合,就原詩和改后的詩對應著讀。比如:

你來了,你走得很輕,而且溫聲細語地

你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

你呼喚每一個孩子的乳名又甜又準

你來了,雷電不喧嚷,風也不擁擠

談一談這樣改變方式的朗讀體會:人稱改變之后的呼應朗讀,形成了一唱一和的態(tài)勢,讓人和雨形成了交流。

⑵你選擇其中的某一小節(jié)寫幾句“我說”,作為對“雨說”的回答,要求飛揚想象力,巧妙應用擬人手法,并選擇具體的生活場景和細節(jié)作為詩歌內(nèi)容,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并朗讀。

教師示范:

我說,雨來了,你來了就不要再回去了

你就是我們辮梢上的珍珠啊

你就是我們嘴里的糖啊

有一天,我們尋找春天的影子

原來它被你帶到我們的心里了

四、總結(jié)全詩,配樂詩歌朗誦

這首詩歌寫于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正值我國結(jié)束“災難”不久而開始新的歷史時期,詩人在海外關(guān)注中國大陸。經(jīng)歷十年浩劫后的中國,一切都開始顯露生機,正如春雨降臨大地,萬物復蘇。這首詩,是詩人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祝福,也是他對中國美好未來的祝愿。這是生命的頌歌,生活的頌歌。

在配樂詩歌朗誦中結(jié)束學習。

五、作業(yè)

網(wǎng)上查找鄭愁予的資料,誦讀他的代表作《錯誤》等詩歌,寫《鄭愁予詩歌短評》一則。

語文版九年級下教案

51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