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為教學服務。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覺學習是有趣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了教師聽課評課心得與感悟,希望能幫到你。
11月19日,我參加辦事處教委組織的小學語文教師技能大賽活動,聆聽了來自各校的7位語文老師的課,收獲良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這幾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創(chuàng)設文本中的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文本世界,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郭艷艷老師在教學口語交際《學會感謝,學會安慰》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視頻資料,一邊聽老師的介紹,并伴以深具感染力的音樂,聲情并茂的語言激起了學生感謝、安慰的情緒。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再者九小的張倩老師扣人心弦的過渡語言,烘托了小錢患病時急需骨髓移植緊張的氣氛,把學生帶進了醫(yī)院,帶進了病房,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對兩岸同胞,血肉相連的深入體會,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八小薛巖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她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著學生欣賞作者故鄉(xiāng)的搭石,感受家鄉(xiāng)人的情感之美,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激起了學生內心深處的善良。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于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后教、先讀后導、先練后訓、先放后扶”的過程。”我想,張倩老師所執(zhí)教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xiàn)吧。
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張倩老師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想象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師生一起半數(shù),總結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為深入品讀文章打下基礎。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王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同一個時間的兩個不同場景,那些句子是做讓你感動的,為什么?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huán)節(jié),張倩老師采用了“聯(lián)想想象”的辦法:一年以后,康復的小錢與捐獻骨髓的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什么?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讀、練”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白x、練”的本身就是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對問題敢于求異創(chuàng)新,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學生“讀、練”的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還要求學生注意課題與課文內容的關系,鼓勵學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問,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對于發(fā)表自己意見的學生,教師給予表揚,并抓住帶有普遍意義的見解、疑問引導全班學生思考,給予正確解答。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7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如十小王迎春老師在處理課文中的四個主要景點時分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匯報。最精彩的是學生上講臺提問大家反而被抬下的同學“反將一軍”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討論,甚至是爭論明白了景物的特點,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頤和園可以探索的地方遠不至于課文的描寫。
劉秀云老師則找準了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為什么給予是快樂的?”從而也給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極大空間,學生的討論有理有據(jù)、精彩紛呈;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對“不是獲得而是給予,不是炫耀而是關愛”感受得很深。
當然,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產(chǎn)生了不斷的疑問與思考,不吐不快,還是寫了出來:我們的教師怎么了,上課的語言怎么會如此驚人地相似,總算是開了眼界?!澳阌X得他(她)讀得怎么樣”、“你讀得真棒”、“你讀得最棒”、“照(學)他(她)的樣子讀一讀”、“誰愿意向他挑戰(zhàn)(超過他)”等等。這此言語在每一節(jié)課里都有出現(xiàn),頻率之高,雖不是百分之百,但至少可以說是百分之八十。我不知道教師們是否了解這些話在表揚一人時,卻打擊了其他的人,“你是最棒的”,那其他的人都不如你嗎,教師是否在批評其他同學呢?最近,我在網(wǎng)上看到會上奉化教師進修學校的語文特級教師張晨瑛老師說,如果在美國,老師在班級里說“你是最棒的”或“我們學著他的樣子讀一讀”,這老師將會被學生家長告上法庭。
“你自己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你愛怎么讀就怎么讀”、“你愛怎么學就怎么學”,這是不是廢話,哪有學生按不喜歡讀的方式來讀,什么是自己喜歡的,什么是自己不喜歡的,學生喜歡的就是好的嗎?如果是這樣的,那“你讀真棒”、“你讀得不好”、“你讀得……”表揚與批評有什么意義?“你愛怎么學就怎么學”、“你喜歡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美名曰:“自主學習”,體現(xiàn)平等意識和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試問,自主學習是這樣理解的嗎?這樣說就能體現(xiàn)平等和尊重嗎?如果這樣,那你教師在干什么,你教師有什么作用,家長能放心嗎?再說,這樣能符合教育心理學的規(guī)律嗎?就閱讀來說,有朗讀和默讀之分,《語文課程標準》對不同年級學生的朗讀與默讀有不同的要求,朱作仁先生在《語文教學心理學》一書講得很清楚,對朗讀與默讀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標,如時間,速度,數(shù)量等,既然對閱讀有不同的要求,怎么能愛怎么讀就怎么讀呢。同樣,學習當然有不同的層次和目標,怎么能愛怎么學就怎么學呢。當然,閱讀確實是個性化的,每個人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來閱讀,通過閱讀也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但個性化的閱讀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愛怎么讀就怎么讀。
新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不是強調合作學習嗎,于是上課也來合作學習,殊不知為什么要合作,合作學習的前提是為了解決問題,討論問題,各人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不同看法,達到個人獨自學習難以達到的,從別人的看法中得到啟發(fā),從而解決問題,同時理解在合作基礎上,建立友誼,互相尊重、信任等。我們的合作是怎么的合作呢,大家合作讀,四人合作,選擇你所喜歡的一段或一處說給大家聽,這也叫合作,合作讀有必要嗎?選擇一段說給大家聽有必要嗎,說什么?沒有問題的合作,流于形式。
語文教師在語言方面是很有個性的,很有魅力的,很有文采的,……,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卻是……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東西?!蔽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后,還剩下些什么?十年,幾十年以后,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后,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么?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
一日聽課所得又豈止以上幾點,但我想,光是這幾點,是我要用很多的時間才能深刻領悟的
我有幸參加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在泰安六中老校區(qū)舉辦的“中國教育夢——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初中語文好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在會上,我有幸聆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黃厚江的講座和示范課。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尤其是黃老師的講座《語文教學的本色追求》,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感!
黃老師在報告一開始就指出了語文教學的種種異化現(xiàn)象。近些年的語文教學已經(jīng)漸漸失去了自己的特性,要么被等同于考試;要么被拔高,夸大了責任;要么被虛化為各種新興時髦的教學手段。而僵死的語文哪里會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呢?為了恢復語文的活力與特性,必須提倡“本色語文”。對于本色語文,黃老師提出三層內涵:一是語文本原,即要明白母語教育的基本任務;二是語文本真,即要探究母語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三是語文本位,即要體現(xiàn)語文這一學科的基本特點。下面我就參照黃厚江老師的示范課《黔之驢》來談談我對于“語文教學的本色追求”的感悟與理解。
一是“語文本原”:立足母語教育的基本任務,明確語文課程的基本定位。
母語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什么呢?假如認為母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讓孩子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那么語文課必然淪為考試的附庸。在此,黃老師認為,“最基本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孩子熱愛母語的感情,激發(fā)孩子學習母語的動力,提高孩子運用母語的能力”。這個觀點,我是深表贊同的。對于任何的語文學習來說,都是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孩子運用母語的能力。這恰恰是語文教學的歸宿之所在。
如在《黔之驢》的示范課中,黃老師就是通過學生最感興趣的“聽故事、講故事”的活動來實現(xiàn)這一理念的。聽故事、講故事是每一名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體驗;讓學生講故事,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同樣,評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完全由學生完成的;讓學生自我矯正、辨?zhèn)稳ネ?,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學生認知的不足在活動中展現(xiàn),又在活動中解決問題,完成了思維的提升??傊?,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黃老師都是身處幕后,把學生推向了前臺,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yǎng)了自己熱愛母語的感情,激發(fā)了自己學習母語的動力,提高了自己運用母語的能力。
二是“語文本真”:探尋母語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實踐體現(xiàn)母語基本特點的語文教育。
什么是語文課?語文課是“以語言為核心,以語言學習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根本目的”?!罢Z文就是語文”,所以“比如閱讀能力的提高,只有在閱讀中學會閱讀,靠糊里花哨的形式肯定不行,靠做練習也肯定不行?!?/p>
如在《黔之驢》的示范課中,黃老師的“結課”是這樣的:“今天我們讀了一篇寓言,知道了關于驢、虎和好事者的三個故事,懂得了古人概括和我們自己概括的八個成語,明白了一些道理,好,下課!”“三個故事”“八個成語”“一些道理”正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這些都是語文的目標,為達成這個目標,老師采用課堂對話的方式,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生本對話,從知識的傳授走向知識建構,追求生成性和創(chuàng)造性、個性化和生命化。
又如,當學生指出“龐然大物”這個成語的時候,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了問題,但又不能簡單給出一個成語解釋,老師聯(lián)系學生生活“前經(jīng)驗”:“姚明在籃球場上叱咤風云,簡直是龐然大物。這個例子行嗎?”學生感覺到了“不行”,但“理由”出現(xiàn)了問題:“‘龐然大物’不能形容人?!崩蠋煷藭r不急不慌,“請聯(lián)系驢的遭遇,再看看可以形容人嗎?”學生此刻才明白“龐然大物”的真意:與是否形容人無關。這一段對話是價值在于不是簡單問答,而是有幾次“交鋒”與“追問”,通過深入淺出的“理答”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并將自己的回答明晰起來,引導學生不斷改善語言表達。
總之,我們要“以語文的.方式學語文”。語文課堂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以師生心理世界的開放為特征,以互動為方式,通過言語交融、心靈交流,師生雙方均從對話中獲得道德和理性的升華。也只有這樣才符合母語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才能實踐體現(xiàn)母語基本特點的語文教育。
三是“語文本位”:體現(xiàn)語文學科基本特點,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基本價值。
王榮生老師說過“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教學內容的確定取決文本的文體特征的。目前的閱讀教學中存在泛文體的現(xiàn)象,許多閱讀課不顧及文體,此中危害,不言自明。為此,黃老師在《黔之驢》的示范課中三次強調了寓言這一文體。
首先是上課伊始,讓學生回答“這是一篇寓言”,并追問學生,“閱讀寓言應當關注什么”,由學生根據(jù)閱讀經(jīng)驗得出寓言學習應當關注形象與寓意。這正如寫文章,已經(jīng)為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埋下了伏筆。其次體現(xiàn)在講故事這一匠心獨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黃老師對講故事提出的要求有二:一是以故事中形象的口吻,二是加以想像,且不允許翻譯。這兩條要求創(chuàng)性地解決了對文言寓言文本的把握問題:是在翻譯的基礎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寓言文本內容。再次是在分析作品形象的過程中。平常對此文中形象的把握,多立足于對“驢”的分析,鮮有涉及“虎”與“好事者”的。黃老師引導學生揣摩形象,側重于對“驢”的分析,兼顧了對“虎”與“好事者”的分析。這不僅體現(xiàn)出循序漸進的認知特點,還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了形象,歸納了寓意。此外,“以寓言的方式講寓言”,不僅遵循“文本體式”,也遵循柳宗元寓言的特點:文學性與現(xiàn)實主義精神。
總之,黃老師在《語文教學的本色追求》中闡述了“本色語文”的內涵,即語文的“本源、本真與本位”。其中‘本原’是目標和任務,‘本真’是規(guī)律和途徑;‘本位’是方法和效果?!钡覀冊谯`行本色語文教學的同時也要明確:本色,不排斥其他風格;本色,不反對創(chuàng)新;本色,更不放棄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語文教學的原點。我們可以走得很遠,但這里是出發(fā)地。
為期四天的鄭州之行已經(jīng)結束,短短的幾天時間里,來自全國上下、大江南北的十二位優(yōu)秀教師和三位專家為我們帶來了十五節(jié)精彩紛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通過這次的觀摩學習,我收獲頗多。聆聽了這些優(yōu)秀老師們生動活潑的語文課,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節(jié)課都讓我有所收獲。這次聽課對我來說是次提高,也是促進。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聽了六位優(yōu)秀教師的語文課,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很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自己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讓學生自由暢談, 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歡的聲音。
鄭州市金水區(qū)緯五路第一小學孫楠老師執(zhí)教的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水鄉(xiāng)歌》和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岳怡老師執(zhí)教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七律.長征》都讓我感受到了語文的“美”。《水鄉(xiāng)歌》是一首兒童詩歌,孫楠老師用她那宛若江南女子般清麗婉約的聲線,時而呢喃輕語,時而宛轉悠揚,像春天里的清風徐徐,又像夏日里的一杯甘冽,讓孩子們在在其曼妙聲音的引領下通過一幅幅江南水鄉(xiāng)畫去了解江南的美,真的是既入情又入意。小學低年級以學習生字詞為主,孫楠老師在教學生字時并沒有把生字單列出來刻意去講,而是穿插在了詩句品讀中,這樣結合著生字的意象再去記生字就容易的多了。
聽浙江杭州大江東產(chǎn)業(yè)集聚區(qū)教科研中心胡海峰老師執(zhí)教的《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和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祝禧執(zhí)教的《記承天寺夜游》,讓我感受到語文的“文化”魅力。
祝禧老師執(zhí)教的《記承天寺夜游》一課,是蘇軾寫的一篇散文,她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把這篇文章分別按照“原文(從左到右的現(xiàn)代文體書寫方式)、古文(從上到下的古文體書寫方式)、古文體繁體字、狂草書法字體、碑文”等幾種不同的展示方式讓學生朗讀,在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同時,更讓學生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賈志敏老師執(zhí)教的《推敲》一課,最后出示了這樣幾句話讓學生訓練:“我最喜歡的老鴨湯搬上來了,媽媽扯下兩條腿,一條放在我的碗里,一條放在奶奶的碗里。”賈老師出示這樣一段含有六處錯誤的句子讓學生修改,目的是為了提醒學生在遣詞造句時要重視推敲語言,同時也揭示了課題。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的原則,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之長,積淀教學素養(yǎng)。
首先,我要感謝小教及學校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我有幸去青島參加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組織為期兩天的“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大型教學觀摩活動”。兩天來,我看到了名師多角度詮釋課堂教育教學的真諦和煥發(fā)生命力的名師課堂,學習了名師開闊的教學視野及超前的教學理念。
江蘇省海安縣實驗小學教導主任,南通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許習白老師帶來的示范課蘇教版《尋隱者不遇》。這篇課文對于六年級的學生是一篇學過的文章,整堂課由淺入深,以詩人思想感情變化為主線,通過抓關鍵、直接描寫和神態(tài)、動作描寫再現(xiàn)了賈島尋隱者的整個過程。這節(jié)課,徐老師讓孩子明白了看似簡單的詩句飽含了古人的思想,不能像讀淺顯的白話文。同時許老師還向聽課的老師傳遞了另一信息:我們孩子學習古詩詞的另一目的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了解中國古詩詞,我們應為他們把這扇窗打開更大些,讓他們了解更深些。讓孩子看到更多更美的風景。
童漫作文教育專家,著名特級教師宋運來老師帶來的示范課《悅讀漫畫寫作》。宋老師是一位非常幽默風趣,充滿活力和激情的人。教師聽課學習心得體會5篇。不愧是一位高手,宋老師的課被安排在下午,而且是一節(jié)90分鐘的課,他卻能以激情點燃激情,使整堂課笑聲此起彼伏,而且還到處閃爍智慧的光芒。不僅孩子如此,聽課的老師如此。與此同時,我恍然大悟,剛拿到課程安排的質疑這時似乎也得到了很好的詮釋。課程安排是這樣寫的《悅讀漫畫寫作》,當時我以為是工作人員的疏忽,把“閱讀”寫成了“悅讀”,可是,聽完宋老師的示范課后,我知道是我錯了,毋庸置疑就應是“悅讀漫畫寫作”。
上課開始,宋老師設計了一個現(xiàn)場招物啟事的環(huán)節(jié),隨后學生交流拾金的經(jīng)歷。板書“拾金要昧”“拾金不昧”。接下來是一活動,播放歌曲〈一分錢〉,這時學生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了。進入本節(jié)課的主題:出示圖片灰太郎和100元大鈔,今天,灰太郎也遇到了“拾金”的好事?看圖片想“拾金”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灰太郎會發(fā)現(xiàn)鈔票嗎?……宋老師循循善誘,在老師的引導下,一篇有聲有色的作文誕生了。
最令人稱奇的是雖然宋老師逐個環(huán)節(jié)都做了指導,可交流時,孩子們所呈現(xiàn)的文章卻沒有兩篇雷同的。不得不感慨這就是名師風范,是值得我學習和追求的境界。
張敬義老師在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時,采用了游戲攻關的模式進行設計,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對課標的講解也有獨到的地方。
我們聽了名師們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樸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
課堂上教師們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態(tài),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頭我就談談自我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的落實。
教學目標就像指向標,對于每節(jié)課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我所觀摩的這十幾節(jié)課中,各位教師都明確了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將學段目標與課堂目標相結合,并落到實處。比如《將相和》中翟教師根據(jù)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對文本的解讀來品讀將相“不和”與“和”好的句子,經(jīng)過抓人物的語言、動作來感受人物形象;《她是我的朋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迫在眉睫”……
二、朗讀訓練與讀寫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生命之所在。朗讀,更是了解文本資料,體會文本蘊含情感的重要方法。各位講課教師在課堂上都注重對孩子的朗讀訓練。他們用不一樣的形式來引導孩子從讀中學,從讀中品,從讀中悟。除此之外,幾乎每一節(jié)課,都注重了孩子們的書寫。不管是低年級的寫字訓練還是高年級的寫作訓練,都將“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理念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習慣養(yǎng)成的關注。
習慣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一個好的習慣對于學習的幫忙無疑是巨大的。每一位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都提示孩子們的讀書或者寫作姿勢,幫忙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會在課堂上穿插著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獲這些學習的方法,去養(yǎng)成用這些方法去解決問題的習慣。比如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對于孩子學習語文的幫忙是十分大的。
這次聽課我學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讓我感觸深刻的就是教師自身應具備較高的語文素養(yǎng),這對于課堂教學極其重要。授課教師們那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的語言,對課堂氛圍的巧妙營造,讓我羨慕不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質,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淀語文教學素養(yǎng),亮麗自我的語文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