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讀書筆記則是彌補這種腦力不足的最有效的辦法。優(yōu)秀的三體優(yōu)秀讀書筆記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guī)砣w優(yōu)秀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
讀罷三體,萬念俱灰,不知道用什么言語來表述自己的心境,感覺有種悲天憫人之情涌上心頭,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之中,地球、太陽甚至整個銀河系都微不足道,而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是歷史長河里的匆匆過客,不要說我們每一個渺小的個體,或許我們的努力、掙扎和拼命,可以改變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國家的命運,但終究逃不過灰飛煙滅的宿命,三體的世界一時讓人難以釋懷。
劉慈欣的系列科幻小說《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又稱地球往事三部曲,簡而概之,就是地球滅亡前的故事,起因是地球向外太空發(fā)出的一束求救信號,被正在逃亡的三體文明截獲,按照宇宙黑暗森林法則,人類為了避免滅亡,最后采取同歸于盡的極端方式,迫使三體文明暫時妥協(xié),但三體文明為了自己星球的生存,還是占領了地球,人類淪落為茍且偷生的螻蟻,于是觸發(fā)了宇宙廣播,公布三體星系的坐標,同時也暴露了太陽系,三體文明被其他文明擊潰,而太陽系包括地球同時毀滅。
這是一部腦洞大開的科幻作品,兩個文明的消失不過是宇宙戰(zhàn)場上一個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際戰(zhàn)爭沒有人見過,也不可能見到,因為戰(zhàn)爭的方式和武器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人類的想象。從我們現(xiàn)有的科學認知,當下的陽光其實是太陽8分鐘之前發(fā)出的光芒,最亮的海狼星是8年前的閃亮,光從銀河系的一端到達地球就要數(shù)萬年,而我們?nèi)庋勰苡^測到的最遠的星星距離我們220萬光年,或許看到時它已經(jīng)不復存在。反觀我們?nèi)祟惖臍v史,我國最早的云南元謀人才170萬年,中華文明史才五千年,某種意義上說,研究宇宙其實是研究宇宙的歷史,可以看作是宇宙考古了。
相信宇宙如此之大,人類絕非唯一生物,如同人類社會一樣,各個文明之間以怎樣的關系存在,決定了每個文明的興衰存亡。很多人認為,外星人能夠來到地球,說明具有高度的文明,而文明程度越高,暴力傾向就越低,一定能理智地對待其他智慧生命體,與人類和平共處、共同發(fā)展。但斯蒂芬·霍金就一再告誡,人類與外星人接觸無疑是自尋死路,就像當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善良的印第安人迎來的是滅頂之災,這樣的事例在我們?nèi)祟愔斜缺冉允恰?/p>
作者一定深諳此道,小說的立論基礎是宇宙社會學,其邏輯推演其實很簡單: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本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否會對本文明發(fā)起攻擊,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對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這樣的猜疑鏈無限循環(huán),得出的結論就是宇宙中各個文明之間因為不了解而產(chǎn)生相互敵對,保全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毀滅對方。在這樣的宇宙環(huán)境下,隱藏自己的文明就是最好的保護,一旦暴露自己的坐標就會被其他文明獵殺,這就是黑暗森林法則。
小說也是這樣發(fā)展的,當三體艦隊發(fā)現(xiàn)地球信號,無疑是在茫茫宇宙中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而人類面對于遠高于自己的文明面前,是這樣的無力和無助,雖然也出現(xiàn)了技術爆炸、人類冬眠、曲率引擎等技術上的飛躍,并且突破了生命極限,突破了距離障礙,甚至進入四維空間,但精心設計的面壁計劃、威懾計劃、掩體計劃、黑域計劃等等,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最后只能魚死網(wǎng)破,自我暴露,太陽系被一種神秘力量所牽引,從三維空間跌落到二維空間,成為宇宙間漂浮的絢麗畫卷。
宇宙中存在著不同的時空維度,目前最前沿的理論認為,一共有十一個維度,點是零維,直線是一維,平面是二維,體是三維,至于四維以上的高維度,對于我等文科生而言就難以理解了,令人驚奇的是,據(jù)說不同維度空間的智慧生物被局限在自己的維度對宇宙進行各自表達,而各個維度之間的智慧生物無法溝通的。不知道二維的太陽系中的世間萬物,是不是依然存在,就像我們已故的先人,只不過無法溝通而已。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三維的我們遲早都會化為無形,跌落在無限小的一維空間,或許會有二維的圖像掛在墻上和墓前,還會有三維的影像留在時間的匣子里,當然按照宇宙守恒、物質(zhì)不滅的理論,也可能在某個靈異空間里,就如同耶穌的天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玉皇大帝的逍遙天宮,俯視著光怪陸離的世俗世界,時不時托夢給蕓蕓眾生,大概是不同維度的交流方式,當某一天技術爆炸時,或許我們還可以想見,但愿不要從蟲洞里冒出來嚇壞自己的子子孫孫。
第一次看這本書大概是五年前了。當時囫圇吞棗般地吸收著這些自己從前并不了解的事物。
對于宇宙最開始的興趣是出自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漫游太空》,后來看了更多的科幻電影,說實話自己一直并不是一個徹底的科幻迷,畢竟對我來說,看人類的細枝末節(jié)已經(jīng)足夠有意思,宇宙太宏大又太精妙,以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量是完全沒辦法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去認識和了解更多的知識的。
因此對于科幻,一直有點敬而遠之。
這次是看到《曉說》開了兩集專題專門說《三體》,高曉松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于一件事物的講述能夠與自身的知識體系相關聯(lián)起來,相當流暢,甚至于不拘于一些小的錯誤,有種“我知道可能有錯誤的地方,但是我不會因為這樣的擔心而小心翼翼,而去改變自己敘述的流暢性?!钡母杏X。因此被矮大緊男神帶著,又重新進入了一次三體的世界。
這次看的感覺和上次就很不一樣了。
這套書籍的偉大之處無與倫比,不僅將中國科幻文學推上了一個世界性的新臺階,而且也將國內(nèi)科幻文學的普及性提高了。當人人都會談論三體、談論宇宙奧秘的時候,人也變得越發(fā)有趣。
而這次最大的感覺就是,其實人類本身的趣味性、在某種程度上和宇宙科學的趣味性也是一致的,如何去培養(yǎng)自己多元看待世界的角度,或許才是我們值得多去鍛煉的地方。
前不久看完這套書,緩了好幾天不想聊,今天突然好想找人聊一聊。
說實話初初拿起第一部的時候,沒讀幾頁就堅持不下去了,是死活讀不下去的那種,太燒腦了!就憑我這種文化知識水平,真是難為我了!后來讀著讀著,發(fā)現(xiàn)還挺好看的。
今天就先隨意的分享幾個能記住的點,希望能有更多的伙伴來一起討論。
關鍵詞一:男性能量
作者大劉是個男性,書中也時不常的透露出他對雄性力量的崇拜,整部小說都從男性視角出發(fā),攻占、憂患意識、理智、計謀,當然也揉了些人性的部分進去。結合我自己思維的習慣和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這個時代,都說是現(xiàn)在是黃金紀元、女性能量興起,以和諧、滋養(yǎng)、包容為主,剛開始看第一部的過程中感覺確實有點別扭,因為那種感覺跟平時看言情小說、穿越劇可真不一樣!這是實實在在的燒腦啊!
書中也描述了后來幾個世紀中的男人們,連長都長得像女人了,行為方式也很中性,書里說:“男人都消失了”,只有公元世紀的男人們才像真正的男人,像章北海、維德、邏輯等。雖然我也挺認同的,但時間的流逝,在整個宇宙更替的過程中,在不同的紀元,男女能量的更迭那也是順應時代的變化。
我們都只是在一條宇宙前進的河流中,過好此生的日子,如今在這和平年代,既然趕上了女性能量揚升,就踏上這趟車,順著這個流,用適應這個時代發(fā)展的能量去跟這個世界互動。以后的世界會變成怎么樣管它呢,當下即永恒嘛!
關鍵詞二:圣母情節(jié)
有時候宇宙的愛是冰冷的,看似冷酷無情,不是那么溫暖的。
程心或許是因為不舍和憐憫留下一個5公斤的生態(tài)球(一條小魚)在另一個世界,到整個宇宙要重塑的時候,有可能會因為這個小小的失誤而變得不能完成重塑,因為質(zhì)量守恒!
就像萬物本質(zhì)上是一體的,開悟的大師們之所以一遍又一遍的來到世上喚醒眾生,那是因為整體意識的揚升需要每一個靈魂都醒來、來到線上,才可以一起離開,一個也不能落下。因為大家是一體的。就像胳膊和身體已經(jīng)去到了水面之上,腿還在水里,那等于根本走不了。
以下這段來自另個一個伙伴小人魚關于“圣母情節(jié)”的分享,我覺得非常棒:
女主在三體人進攻到地球的時候,因為憐憫也好,慈悲也好,同情也好,等等心態(tài)吧,沒有按下那個按鈕,以至于后面地球淪為三體人的掌控。
站在女主的角度上,覺得她做的沒錯,可是從另外的角度上對她真的是咬牙切齒的痛恨。
以前我會把這些所謂的正向的信念系統(tǒng)覺得是對的,好的,是我要堅守的,因為在我的信念系統(tǒng)里,這些都是正義的,都是善良的。
但是這些所謂的正向的信念系統(tǒng)其實也不是真正的愛。
宇宙看似冰冷,殘酷無情,但是他沒有站在任何一方。
而我們看上去仿佛是善良的,悲憫的,自認為出發(fā)于正義的,也只是站在某一個觀點上,并不是從全局出發(fā)。
關鍵詞三:維度攻擊
書中說宇宙中常用的一種武器叫做維度攻擊,就是把對方通過用“降維”的方式消滅掉。宇宙是從十維開始的,書中把它叫做“田園時代”。非常美好的時代,后來因為生存競爭必然會發(fā)生各種戰(zhàn)爭,不同的文明之間,就像博弈論,誰都不能確保對方會不會先動手的情況下,一般都會自己先下手為強。從十維到九維,到八維。一直到零維,整個宇宙被黑洞吸走,重新爆炸,到十維,又重來一遍(重來一遍時就需要宇宙中所有的質(zhì)量回歸,質(zhì)量守恒)。
不管宇宙中任何一個何等高級的文明多么厲害,怎樣折騰,好像只有時間才是最后的王者,一切都是朝向死亡的,一切又都是朝向永生的。這就是劉慈欣想要表達的宇宙觀嗎?有點像太極陰陽圖,循環(huán)往復,周而復始,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一切其實都沒有意義,只能創(chuàng)造性的給它賦予意義,它才變得有意義。
這就又回到了剛才說的,過好此生,過好此刻,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龜龜,龜龜,龜龜,欲辨已忘言,10多個小時是值得的,我會再重新讀一遍的。葉文杰,羅輯,云天明,維德,程心,我們會再次相遇的。
從來沒想到一本書能有如此大的時間和空間跨越,如此深卻又很完美的格局,人性的弱點,人類的丑惡,人類的善良在寫一本書中展現(xiàn)的如此淋漓盡致。人類想要的是什么,人類是什么?;蛟S我們只是為了求生存的碳基化合物,不過稍微有點思想。我們以為了解了一切(20世紀物理學中的兩朵烏云),傲慢的以為科技到了現(xiàn)在這個程度既是頂峰,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是宇宙中的唯一,事實到底是怎么樣呢?
這個世界是可知的還是不可知的,我們最終真的能了解這個世界所有的真相嗎?人類一步一步的走在撿貝殼的路上,我們有時間或者未來這個撿貝殼,或者說孩子真的能力把貝殼全部背在身上嗎?須知海里不止有貝殼。
慢慢的走著,慢慢的走著,慢慢的前進,慢慢的去探索,懷著敬畏,揣著謙虛,時不時的看看來自幾十個天文單位外的星光,我們提了提手中貝殼,明白未來還很漫長。
一切都將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紅岸,三體問題,黑暗森林……涵蓋哲學、社會學、物理學、歷史、倫理學、宇宙學多個方面……它是一部史詩般的作品,想象奇崛恢弘?yún)s又不失合理,人物超凡脫俗又不失各自的性格;它從科學的角度審視了人文,又用人文的形式詮釋了科學;它的浩淼,它的深度,它對道德的詮釋,都令人深思。
它,就是《三體》,那本科幻巨著。
星球一遍遍地被摧毀,又一遍遍地重塑。而主導這兩種截然相反的進程的,卻又是同一種東西——道德。但這卻是兩種道德:一切為了生存,只為自己的零道德,與善惡是非涇渭分明的道德。它引發(fā)我們對人類命運的深切思考,以及對這兩種道德的選擇。
道德是什么?
是理性的只為了自己生存的道德,還是感性的善惡是非分明的道德呢?
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耳邊。
文中的兩個人,恰巧能分別代表這兩種立場:程心和維德。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的性格,失去一切。”
“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
他的決定往往帶有哲學意味:雖然反人類但卻是解救人類的唯一方法,他執(zhí)行事務的手段帶有致命性的簡潔和有效。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在乎他人的指指點點,是他的性格;直接,冷血,不顧一切,是他的風格。他是維德。
“人類選擇了程心,就是選擇了愛。這是在殘酷的文明生存競爭中人類做出的最后選擇,為此人類將付出巨大的代價,但這就是地球的文明?!?/p>
她是被慈愛的光芒籠罩著的圣母瑪利亞式的人物。雖然她寡斷,不夠堅定,但是她擁有一個美麗的品質(zhì)——善良。她是程心。
雖然結局是那么的諷刺。程心兩次優(yōu)柔寡斷,將地球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卻得了美名,成功活了下來;維德是那么的睿智、堅決,他幾乎拯救了地球,卻被施以死刑,成了陰暗性格的代表……然而在感性和理性之間,感性的選擇卻要冒更大的風險,就像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許它能成功,但同時,它也要承擔多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風險,何況,籃子里的,是整個地球。道德,在冷酷的宇宙法則中,是多么的脆弱。
時光倒回到1939。二戰(zhàn)爆發(fā)。61個國家和地區(qū),兩億人被卷入其中,7000萬人慘遭屠戮,而這一切,一切的罪惡,都起源于為了自己的“生存”,不惜感性地與全世界為敵的“道德”。不,這不是感性,這是__!把所有的日耳曼人的,歐羅巴人的,甚至是地球人的性命當作籌碼,擺在賭桌上!這次,這個零道德的人不但沒有拯救地球,反而讓整個世界生靈涂炭,他幾乎毀了整個世界!是一個非常杰出的演講家、政治家,如果沒有他的零道德的性格,就不會助長他反人類的思想,就不會讓全世界因他一人而凋敝,而他,以他的才能,甚至有可能成為像俾斯麥一樣的杰出總理!
然而,時光不能倒流,在歷史上,沒有“如果”二字,但是,我們能以史為鑒,不以一時的感性的沖動來思考問題,無論是像程心一樣出于善意,還是像那樣極端偏激反人類,都不是可取之道,也不要像維德那樣,過于極端,即使是理性的,也過于粗暴,難逃失敗的下場。
道德,不能是單一的評判標準,還要通過許多考量,為了無論是誰的生存,唯利是從,而把整個人類推向賭桌,這根本不是道德!我們,可以學習維德的果斷,可是我們千萬不能學習他的不擇手段;我們可以學習程心的善良,可是我們千萬不能在人類的危急存亡之秋用自己的“愚善”葬送人類的前途!絕對的感性或者絕對的理性都是偏激的,只有張弛有度,恰如其分,才是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才是真正的道德!
《三體》中蘊含的深意,絕不僅僅是這一篇文章所能一一描繪的,我不過是從一個角度為大家提供我自己的思考罷了。它的深度,它的廣度,值得好好品味……
書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其中第二部中有一段讓人看看昏昏入睡,好多技術的描寫細節(jié)讓人看的好累,但跳過去也不影響整體的閱讀。
本書亦是一個很好的技術的科普讀物,各種描述,打比方讓人很好的理解。其中兒童漫畫的隱喻,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構思。文中,三體人稱人類為蟲子,文中大史又說蟲子最不容易被消滅的,讓我想起了打不死的小強。故事情節(jié),勾起了自己很久以前的一個想念,人類、地球、大陽系,不過是一群更高智能物種的實驗室的實驗品。
黑森林法則
想存活下來,必須對遇到的任何文明發(fā)動攻擊,并認為這是宇宙的唯一準則。
是在假定資源是限定的情況下,正如逃跑的三架飛船,最后滅自己的同類,只剩下了一架飛船的以保留資源。
文中說這是反人類的,在生存權面前,生存是第一要素,歷史上也不泛出現(xiàn)過人吃人的事件。
這個個人覺得哪個取舍都是對的,文章后面的程心,突顯出人類的愛!因為愛的行為導致人類的生存的危機。
這個唯一準則,或許在無愛的世界才是對的,在有愛的世界里,就不是唯一的選擇,但哪種選擇,都是可以理解的!
不知為啥會從黑森林法則會想到C位出道,C應該是center的意思,但應該跟黑森林的環(huán)境完全不一樣,不過C位出道也是勇氣,畢竟把自己展示出去,也是冷箭難防,但在職場上也是一種捷徑。
或許換個思想,哪管外星人之類的在暗處想啥,哪管是C位出道,把自己所想做的做出來,醉心于自己的當前生活,想那么久遠未到的事,不如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