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的目的是分享個人在特定活動、經(jīng)歷或學習中的體驗和感悟,以便回顧、反思和總結。它有助于個人成長和提升,也可以為他人提供參考和啟示。讀書心得沉思錄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guī)碜x書心得沉思錄,方便大家學習。
《沉思錄》,書如其名,是一本需要人把心沉靜下來閱讀并思考的一本書,這是古羅馬哲學家帝王馬可·奧勒留的人生思考與感悟,是一部直抵人靈魂深處的西方經(jīng)典哲學著作。多年前,在網(wǎng)上搜索時,無意中得知此書是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精讀百回的枕邊書,心中頓生好奇,是怎樣的一本書,讓總理這樣的情有獨鐘、青睞有加呢?
滿懷期待,四處找尋,在文化街上的一家期望書店里我找到了這本由北方聯(lián)合出版?zhèn)髅焦救f卷出版公司出版印制的微型書。回家后隨手翻閱,能讀懂的段落并不多,對于好多語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沒過幾天,這本書便被我遺忘在了書柜的角落里。時隔幾年以后整理書籍時,重又翻開了此書,細細品讀,才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的真正價值?;蛟S是這幾年的生活積沉,讓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體悟,從而對這本書有了重新的認識。猶如醍醐灌頂,從前晦澀繞口的語句,而今成為了箴言警句、諄諄教誨,點亮了我的智慧和心靈之燈。
環(huán)視星球,仿佛你是和它們一齊運行,不斷地研究元素的嬗遞變化吧,因為這種思想將濯去你塵世生命中的污穢。
靈魂的力量在于讓人以最善的方式生活,它能對無關緊要的事物采取漠然的態(tài)度。
不要總去注意別人心里的想法,那么,一個人就很少會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自我內(nèi)心活動的人就必然是不幸的。
以上幾段話摘自《沉思錄》,從宇宙到人生,從靈魂到死亡,馬可·奧勒留無所逃避,真抵人心。如今,這本書已經(jīng)成了我的隨身寶典,有空便翻開逐字逐句地精讀,其間的每一個字符,每一句教誨,都教導人類摒棄一切無用的思考,去正直的思考,過樸實的生活,從而抵達心靈的最大寧靜。
一本書和一本好書的區(qū)別在于,好書讓你讀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過閱讀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沉思錄》為我們凈化心靈,洗去俗塵,它更讓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jīng)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對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后才有較為深入和系統(tǒng)的思考?!冻了间洝?,這是溫總理的枕邊書,這是克林頓在《圣經(jīng)》之后受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來自于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shù)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不是尼采的哲學思考,也不同于羅曼羅蘭文鈔,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便能戰(zhàn)勝一切,而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點。待人寬,責己嚴的古訓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shù)目紤],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nèi)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如果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自我批評的高度,那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一本書和一本好書的區(qū)別在于,好書讓你讀得越多,得到的越多,經(jīng)過閱讀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冻了间洝窞槲覀儍艋撵`,洗去俗塵,它更讓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jīng)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边@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對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后才有較為深入和系統(tǒng)的思考?!冻了间洝?,這是溫總理的枕邊書,這是克林頓在《圣經(jīng)》之后受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來自于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可是卻用自我一生的思考,為無數(shù)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不是尼采的哲學思考,也不一樣于羅曼羅蘭文鈔,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我,能戰(zhàn)勝自我的人,便能戰(zhàn)勝一切,而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點?!按藢?,責己嚴”的古訓人人都明白,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shù)难芯?,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我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蔽覀儜斪龅模嵌鄬⑺枷敕旁谧晕业纳砩?,每日三省,想想自我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我的缺點和行為。
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我,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nèi)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我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我說道:“你錯待了自我,你錯待了自我,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我。如果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自我批評的高度,那至少,我們能夠經(jīng)過閱讀,理解《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沉思錄》不僅僅是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道德的思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禮貌日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禮貌卻在悄悄退化,而《沉思錄》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逝去的禮貌”的鑰匙。在本書首卷中,我們便能讀到這樣的話,“從我的祖父維勒斯,我學習到弘德和制怒”。在馬可的時代,還是由神權所統(tǒng)治。
如果說,神和道德扮演著同樣的主角,都是人類欲望的救贖之路,那么,神可是是基于道德而產(chǎn)生的一個具象的實體。林達在《西班牙旅行筆記》中寫到:“人們常常把__徒看作是一群愚民,實在是小看他們了。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氣挑戰(zhàn)自我內(nèi)心的人。這是悟性的開啟,是人認識自我和神靈的最關鍵一步。他們被神靈擦亮眼睛,最終想改變的只是自我。他們和賽內(nèi)加一樣,試著借助自我的創(chuàng)造力,用那些哲學、倫理和邏輯來擺脫內(nèi)心困境。
終究如拔著自我的頭發(fā)想離開地球那樣,無法成功。于是,他們走向神?!弊呦蛏?,平凡如我們,無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我。而在偉大的神明背后,其實便是宏偉的道德,在幾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贖主角的其實便是我們?nèi)祟愖陨淼牡赖?。如此說來,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內(nèi)心欲望戰(zhàn)斗的一生,而戰(zhàn)斗的終極目標,可是是道德。如果我們能戰(zhàn)勝自我,由一個高尚的道德所引導,那么這個社會的丑陋面也會隨之淡去。
17歲那年,在語文課外讀本里讀到,屬于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于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zhàn)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后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便立即著迷于這般潔凈、高貴的文字。開始尋找他的書,我忘記是哪一年我第一次擁有了一本,后來隨我去西安、青島的途中,和一整箱其他的書一并丟失。后來買到了如上的版本,何懷宏在1988年從Geroge Long 英譯轉譯過來的,他的譯本已經(jīng)給我留了深刻印象,我自這本后再無讀過其他譯者版本。
六年間,我多次,反復地讀《沉思錄》,但始終沒能寫點什么。少女時期所能體會到,是一種語言本身的寬廣魔力,而并非真諦本身。也許恰如譯者前言里認為,斯多亞學派對于年輕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太早的事情。日漸成長所自我培養(yǎng)的判斷力,讓我每次重讀都覺得珍貴、又能開始學會主動去思考。
我是一個常常會過度焦慮的人,總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許之下發(fā)展,對于過去也時常會突然上泛起無法抑制的悔恨。一個人沒有的東西,有什么人能從他奪走呢。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別的東西,而只是他現(xiàn)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么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xiàn)在失去的生活。我再次要求自己,遠離對未來所有事情的焦慮,因為那些事情即使發(fā)生了,不發(fā)生,我也會照樣用我對待目前時的理性,在那一日對待它。而所有的故事都會在時光里消逝,你的記憶會消失,別人記憶中的你也將消失。
他的自省。他如此熱誠地從身邊人們身上學習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nèi)釔蹌谧?,了解自己的質料和藝術,尊重公共利益并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遠想著最好的東西,偏愛最好的事物,給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關心,不沉溺他人強烈的感情從十七歲以來,兩千年這位在馬背上的古羅馬皇帝,我一直在他顛簸戰(zhàn)場時寫就的文字里尋找解脫。
我深信一個孩子的成長,一定需要一個充滿智慧、擁有開放心態(tài)的成人。而命運讓我缺失了,我很慶幸自己能在17歲的語文讀本里知道馬可奧勒留,在一本小說合集里讀到加繆的雅尼娜,從而初次知曉了自己的質料和內(nèi)心激流,在書店的角落看到了呂坤的《呻吟語》,我為那種文字,傳達千年、百年的緣分所感動。所以,這條人生道路我沒有走錯,并且一直也熱烈地開放自己的心,去尋找其他能發(fā)自內(nèi)心喜愛、信賴的一切。
由于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這本來自于古羅馬的瑪克思奧勒留所創(chuàng)名著—《沉思錄》。對于本書的作者瑪克思奧勒留,我并非做過詳細的查閱,只大概明白此人曾是古羅馬的一代帝王,而對于這樣一個有如此歷史重跡的人物,或許,他的人生也比較不一般了,這一點從他所著中也足以看出。
就我而言,我感覺這本書很有吸引力,原因在于書的資料就似一個個隨筆的組合,并且是思維性極強的隨筆,很精練,許多事實能一語中的地表述出來,而非有意過多地采用少見的詞語來彰顯作者自我擁有多少知識。另外,更重要的是,書的資料很勵志,閱讀起來會讓人覺得很受用,其次,有的段落或句子也蘊含了類似于魯迅筆下的阿Q之精神,。我甚至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而已,更是一個有生命的導師,因為,它能夠正確地開啟每一個翻開它的讀者的思緒,從而將其引向一個理性的思考中去,使之得到一個更高層次的上升。
在此之前,我了解到古羅馬的歷史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處于戰(zhàn)火中的,而瑪克思奧勒留卻能在如此不安穩(wěn)的年代安穩(wěn)地沉淀出這樣一本為后人所熱衷于的書籍,這確也實屬不易,同時,從中我也明白到,他不僅僅是經(jīng)歷著當時環(huán)境里的一切,并也給自我留出了足夠用于思考的時間,從而留下了這本對于現(xiàn)實境遇以及對于自身的頓悟,而這樣的頓悟也必將仍然能在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今日成為人們處世的有效良方。當然,序言部分在對瑪克思奧勒留的哲學思想介紹時提到:他的這部著作不是準備藏諸名山傳之后人的,甚至根本沒有預備供人閱覽。他這樣的舉動確實讓我感到很費解,我想,或許這與他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和他對現(xiàn)實的一種處世狀態(tài)有關吧;再或者,用現(xiàn)代的說法,這只是他個人的日記罷了。
讀了瑪克思奧勒留的《沉思錄》以后,在我的印象中最為深刻的是他本人擁有著十分強大的內(nèi)心,以及他一貫持有的自律性,再以及并非無理的特立獨行,也許,正如他自我所說,一切都由他所出生繼而存活的良好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來的?;蛟S,瑪克思奧勒留有足夠充分的天資,再加上他曾被皇帝收為義子,才為之后他不平凡的生涯做足了充分的準備。然而,相比瑪克思奧勒留,當今社會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生長在良好的環(huán)境里,每一天應對著父親、母親、叔叔、阿姨,還有那孜孜不倦的良師,卻不想,在如此能充分享受教育的氛圍下,竟也出現(xiàn)了一些無理的特立獨行現(xiàn)象,不明白是不是因為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還是這些無理的現(xiàn)象所暴露出的就是施教者本身
說到教育,就會讓人很輕易聯(lián)想到東西方的教育。許多人總喜歡拿東西方的教育作比較,既而從中挑一大堆所謂的教育缺陷。當然,就我個人而言,我很樂意偶爾出現(xiàn)這樣一些爭議,因為,這將促使我們的教育機制得以修正并提高,使我們身后更多的來者能理解到更加嚴謹更加有效的教育。但可怕的是一人不懂謙虛。假設某個人因為發(fā)現(xiàn)教育上的某個不足之處從而將其無限放大,并最終否定全盤,而不再去理解普遍教育,之后以自我的方式來對下一代言傳身教,那么,對于這樣的人,我只能說,他確實有勇氣也很有創(chuàng)意,可是,我衷心的期望他的孩子在天資上異于常人,否則,這必將成為這可憐的孩子一生的噩夢!
從《沉思錄》中不難看出瑪克思奧勒留是一個善于自我督導、寬恕自我以及別人、極為理性的這樣一個人,如此理性的一個人,在他的靈魂深處和精神深處,至少比與他年紀相仿的人多活了近一倍,即使在他離世時僅僅59歲。
我很困惑該如何解讀“理性”,是不是儲備的知識越多,取得的學歷越高,就表示這個人是理性的呢這樣的認為又是否理性呢我們都明白“理”,從小也都理解者父母長輩們對我們所灌輸?shù)牡览?,雖然這是一件益事,但我總覺得缺少點什么。因為當今社會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寵愛與袒護在所難免,這也勢必造成“小皇帝”、“小公主”們的誕生。家長都怕自我的孩子受到傷害,這無可厚非,但哪一個孩子不是從受傷中走過來的呢請容我姑且說一句,世上絕對沒有任何人在童年時沒有受過任何傷害,如果真有,那么相信這輩子他永遠都只是長不大的孩子。而對于“理性”,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同時,誰都并非能夠一朝一夕就輕易做到這個標準,這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不斷總結所遇到的一切事物,做得不夠細致都不行,正所謂“細節(jié)決定品質”。
我之所以認為瑪克思奧勒留善于自我督導是在于他在書中所用的語言方式。在寫一段篇幅、一個語句時,他多次以“你”開頭,表面看,這是在對讀者的一種說服,當然,確也如此,但除此之外,這更是他對自我自律性的一種強調(diào),因為,他是一個極力追求理性的完美主義者,所以,這也是他為了能夠加深對自我一種鞭策分量的方式。所以,或許他也不只一次地閱覽過自我的這部著作吧。
此刻,當我每每再一次翻閱起這本《沉思錄》的時候,我不僅僅感受到得是書的厚重,更感受到了書中意義的厚重,當我每一次用心去讀時,我都會發(fā)現(xiàn)自我每一次都會又得到新的收獲,就像此刻……
一位朋友極力推薦我《生命沉思錄》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心靈養(yǎng)生好書。于是上網(wǎng)購得細讀一遍,懷著一種謙卑、探索、仰望的心情慢慢的走進了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被作者幽默的談吐、詼諧的文字深深吸引,更被她獨特的見解深深震撼。
《生命沉思錄》作者曲黎敏,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學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碩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她的雙學歷印證了最初我對她在書中文字風格、用詞表達上的猜想:文學風格中貫穿醫(yī)學理念。品位她的文字,鑒賞她的見解,我感受到了她的樂觀、開朗、淵博、深厚、高遠。
《生命沉思錄》是一部非常有趣而充滿大智慧和深刻哲理的關于生命的感悟之作,隨手翻開幾頁,便被書中精彩美妙的解讀深深吸引住。大的道理精深的內(nèi)容我沒記住多少,倒是被作者幾個特別的觀點記憶深刻,很是認同。
第一個觀點:最大最好的養(yǎng)生就是“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歡的事情”。說得多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歡的事情當然身心是充滿愉悅的,一個人在充滿愉悅快樂的心情狀態(tài)下他會生病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成天山珍海味事務纏身滿心憂愁的富翁和一個歡歡喜喜思想簡單粗茶淡飯的人相比誰更健康呢?不言而喻,簡單快樂的人更健康。所以讓自己保持愉悅的心情就是最好的養(yǎng)生辦法。如何讓自己保持愉悅的心情?感恩。感恩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每一朵花,每一株草。一個有著一顆感恩世界的心,他想不快樂都難。
第二個觀點:自然的是最美的。大家認同這個觀點嗎?自然的就是最美的。針對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女性喜歡將自己的頭發(fā)染成各種顏色,紅的黃的甚至還有綠的藍的,先不說化學藥品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就說那五顏六色的頭發(fā)真的好看嗎?有調(diào)查顯示,中國男人有百分之九十五喜歡的還是女人自然黑黑的頭發(fā),順順直直的頭發(fā)。所以女人與其又花銀子又受罪的折騰自己的頭發(fā),不如多花點時間和精力讀讀書陪陪愛人和孩子,陪陪老人更讓人覺得可愛和動人。
第三個觀點:自己永遠是最美的。對,每天出門前照照鏡子,給自己一個微笑,鼓個掌,豎個拇指,我就是最美的最棒的。OK,帶著這樣的心情,你今天還有什么辦不到的呢?
看到此處,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已經(jīng)心潮澎湃了?一口氣讀完這本書, 作者書中就衣食、男女、婚姻、性愛、人性、生死、靈魂、宗教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作者獨到的見解、獨特的視野,會讓人思維開闊、心靈安寧、心情開解、心胸寬廣、豁然開朗、潛移默化中引導、鼓勵讀者以一種更加積極、樂觀、向上、為善的大視野、大胸懷去面對生活、感受生活、經(jīng)營生活。
奧勒留作為古羅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歲時繼承王位,卻遇內(nèi)憂外患,沒什么好日子過。他戎馬倥傯一生,美國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作為軍人,他戰(zhàn)功赫赫;作為皇帝,他關心百姓,普建慈善機構,甚至出售私人珠寶用于賑災。但他真正的歷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學,在于這部《沉思錄》?!冻了间洝烦蔀楣帕_馬哲學斯多亞派的最后一部典籍,與古羅馬人注重實踐、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為《沉思錄》,奧勒留被稱為偶像們的偶像。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tài),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nèi)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己與自己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 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
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nèi)ミ^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國雷朗指出,馬可.奧勒使人有這么一種樸實的信仰:面對宇宙自然,一顆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種族、國家,是任何革命、任何遷流、任何發(fā)現(xiàn)都不能改變的。《沉思錄》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結的,這一紐帶是神圣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lián)系。因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們結合起來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還指出,理性的動物是彼此為對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結構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 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他除了強調(diào)人的理性以外,還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脫離他人,或做出反社會的事情來,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脫離身體的一只手或一只腳。如果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與整體重新統(tǒng)一起來。他關于人的德行的強調(diào)中有許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diào)的是: 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作為哲學著作,《沉思錄》是人學著作,是人的哲學。哲學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最初的哲學,就是生活的,人生的,為人處世的。奧勒留在書中沉思個人倫理、社會倫理、精神信仰、國家與人民、靈魂與死亡字數(shù)不算多,內(nèi)容卻繁雜。與一般譯本不同,梁實秋先生的導讀本,給每卷加了標題,從中可見書的概貌,比如這些:閃耀在私人生活圈的品質、做每一件事都像做最后一件事、人唯一能被剝奪的只有現(xiàn)在、靈魂不能為肉體奴役、簡單樸素而愉快地生活、想要心中寧靜只做必須之事、不朽之譽不過一時虛幻、不斷地用思想去熏陶心靈、幸運的人給自己安排幸運、靈魂先于肉體屈服是可恥的、愛你命中注定所要遭遇的人、幸福就是按照本性生活、要本身正直不要被迫正直、苦痛對把舵的心靈并無傷害、靈魂乃是一個美妙的圓體、永久過最高貴的內(nèi)心生活。
“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沉思錄》就是一個君子——奧勒留,思想?yún)R聚成語言的集錦。書中匯集了社會和個人倫理,精神信仰,理智的誠實,平衡的中道,溫和的堅定,此世的超越精神等。一切都看似矛盾的思維內(nèi)容,卻在奧勒留的筆下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在他的著作中獲得一份寧靜和諧。
習慣是一條巨纜,我們每天編結其中一根線,到最后我們最終無法弄斷它。因為有了習慣,我們才不會被一陣什么風吹跑?;蛟S,《沉思錄》中每一句話就是一根線,擰在一起,就成就了無數(shù)人思考的習慣。也許正因為如此,《沉思錄》成了無數(shù)人的枕邊書,直至我們敬愛的溫總理。
奧勒留說不僅把自己視為一個羅馬公民,也把自己視為一個世界公民。他的哲學思想與其說是尊重人,看重人,不如說是尊崇人的理性和責任。《沉思錄》與其說一本著作,不如說更像是靈魂的低語。
閱讀《沉思錄》,我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閱讀的,也不知何時結束了這本書的閱讀,因為一直在枕邊,只是今天閑暇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每一頁上已經(jīng)都標有記號,由此證明我都已讀過,但絕對不是每頁都只讀一次。讀這本書,可以隨時拿起,隨時放下,一次能讀多少就讀多少,不必一次讀完,也不必按順序讀。因為人的思維本來就是散漫的,對于生活在喧囂城市中的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天中能有多少時間能讓自己深入思考,能讓自己從繁忙中抽出屬于自己的寧靜?!冻了间洝肪陀羞@樣一種魅力,它能幫助讀者進行一種精神和德性的訓練,閱讀時能感受到一種從純凈心靈中汩汩流出的美。
我們都是自己靈魂的主宰,生活的目的不同,掌舵的方式也不同。但是,我們都追求乘風破浪的力量,也尋求喧囂中寧靜的港灣?!冻了间洝肥菍ξ覀兛床煌傅纳畹腵梳理,奧勒留給予我們整理生命的方式。
讀一本書,有的是學會技巧,有的雖然不能讓人學會技巧卻可以真正的使人的內(nèi)心發(fā)生改變。沉思錄是一本具有改變?nèi)藘?nèi)心的力量的書。
讀沉思錄,讓我改變了自己的觀念。對善良,或者對自己做人處事的方法,有影響。在之前我一直以為,善良就是盡量讓別人更加方便地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F(xiàn)在,慢慢的學著尊重自己的理性。將理性與道德結合起來。做事情要成熟一些,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樣做事情。當然,依然沒變的是時刻記得盡量不做有損他人的事情。正如書中所說,“不能被欲望驅使,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考慮,自己是不是出于與野獸無異的欲望而去做的。要想想作為一個人,自己將要做的事情是否對自己有益。”
對一本書,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東西。有人說沉思錄是一本哲學的冊子。在我看來,它帶給我更多的是對于自己生活方式的啟迪。它教會我們做一個冷靜而又達觀的人人是感性動物,上天在給予我們感情的同時,也給我們理性。所以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先要衡量并且計算用不同的方式行事的得與失。
書中很多地方給我們做什么樣的人提供指導:“時時處處只注意自己的行為正當、高貴和良善的人,他的心靈是多么坦然啊!不要窺探別人的內(nèi)心的黑暗,不要左顧右盼,而只是筆直地一路向前。”又或者這句“在別人問到你在考慮什么事情的時候你可以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說出來?!蔽抑肋@些事情很難辦到,但是至少它們提供給我們一些思路,讓我們?nèi)シ词∽约旱男袨椤N页30堰@些話銘記在心,常常反省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可否認,人們常常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譬如無謂的抱怨之類的東西,但是,這類事情,是經(jīng)過仔細考慮可以避免的。或許有成就與無成就的人的區(qū)別,很大部分就是因為有成就的人做了更多的有意義的事情。
當然,由于自己的無知,很多地方還讀不懂,但是這并不影響自己從書中獲得一些東西。比如馬克奧勒留一直在講與神性相連通的理性,或許他本來是要討論一些更加深刻的哲學的問題,但是對于我個人來說,了解尊重自己的理性已經(jīng)是很大的收獲了。
其實自己的收獲,或因為零散難以陳列,或因為抽象難以表達,所以上邊說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讀完這本書,更加堅定了我讀更多的書的信念,我將會在下學期嘗試著讀更多的書籍,盡量完成自己大一時為自己制定的讀完一百本課外讀物的閱讀計劃。
馬克。奧勒留作為古羅馬的皇帝,他關心百姓,普建慈善機構,甚至出售私人珠寶用于賑災。但他真正的歷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學,在于這部《沉思錄》。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能夠經(jīng)過雙眼看世界,可是有個死角就是自我,所以看清自我、與自我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我,與自我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tài),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
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我,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nèi)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我進行告誡。
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忙人們?nèi)ミ^更加完美的生活。每個人都要對自我的同類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
如書中有一篇是這樣說的:“有一種人,一旦做了好事,就當作是對別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賬簿上。還有一種人雖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別人當做受惠者,覺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種人呢,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自我做了好事。這樣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結出的葡萄,并不因為自我的果實要求什么報酬。”
奧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異常強調(diào)的是: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期望別人指導的,不僅僅要使行為高貴,并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書桌上的白紙已經(jīng)被風刮得凌亂不堪,有的安靜地躺在地上。
我把窗關得留下一條縫隙——吃得稍肥的飛蛾無法進入的縫隙;然后,滿意地回到書桌旁,繼續(xù)沉浸在《沉思錄》中感悟人生。
“熱愛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運之線為你織造的一切,因為還有什么比這更適合你的呢?”
是啊,不要去埋怨自我所遭遇的,更不要去無謂地痛苦。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我能夠承受苦難,相信自我不是弱者,那么,你將會從苦難的歷練中渾然新生,猶如被烈火灼燒過的真金。
聯(lián)想到一些人,或富或貧,或長或幼,都有一顆赤子之心,即傅雷所說的那顆堅強的心。他們用自我無比堅強的意志力,將這種與苦難對抗的精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們是英雄,偉大的英雄!
美國女作家之一海倫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英雄。在讀完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我至今都難以忘卻;每每想起,心中的分量就又沉重些許。
曾在讀書筆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對于泰戈爾的‘距離論’和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萊特’,我極其贊賞;但海倫那一份不很優(yōu)美,也不很具有哲理的真切,竟讓我前所未有地怔住了?!?/p>
對于海倫的平身,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她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其自強不息,克服重重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作家和教育家。
在此,先撇開一些表面的東西,注意整個過程。試想,如果一個人,沒有克服困難的過人毅力,沒有堅強的赤子之心,怎樣可能理解神明的安排,又怎樣可能從如此的遭遇中站起來呢?
這是一種屬于人類的潛志。它在我們內(nèi)心深處存活著,時刻等待著爆發(fā)。神明對于人類的安排是各不相同的,但請不要抱怨或是慶幸,因為你此刻的狀態(tài)都只是暫時的,每個人都擁有那種潛志,每個人都是有機會的,只要你去爭取,只要你好好把握。
在中國綿延的歷史長河中,也有著許許多多的英雄。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就有著一位偉大的作者。
司馬遷,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但他并沒有所以放棄自我,也沒有放棄寫書。在他寫完《史記》的同時,實際也為自我寫出了精彩的人格。
在我看來,這本《史記》的歷史意義,已不僅僅停留在文化上了,它的精神,從窄而言,是司馬遷的精神,從廣而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這條巨龍,在磨難中存活,歷經(jīng)五千年的風雨,蒸蒸日上。我們能夠看到,在它的脊梁上,屹立著多少不滅的靈魂,它們將英雄的堅強詮釋,它們將英雄的精神發(fā)揚。
在神明的安排下行走,一路上,不停。
不屈于苦難的壓迫,不屈于遭遇的不公,挺起胸膛走下去。
感悟之余,回過神,微微光暈打在《沉思錄》的其中一頁上,有一只飛蛾,正在用自我臃腫的身體拼命往窗里擠動……
其實我是更喜歡讀小說的,但偶爾也會附庸風雅地讀點其他書籍,就象網(wǎng)絡紅人鳳姐的搞笑名言“我經(jīng)常看的都是社會經(jīng)濟學和一些文學類的著作!比如說《知音》和《故事會》”。
但《沉思錄》除外,這是我自覺的想去看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讓你讀得越多,收獲的越多,并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于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shù)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為我們凈化心靈,洗去俗塵。
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瑯瑯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當n年前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這話說得好,有大師風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后,才忽然對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語箴言,令人啟發(fā)與品味。不要說這是__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現(xiàn)在,同樣會令人景仰。
《沉思錄》,一本古羅馬帝國皇帝寫給自己的書,一本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認為除《圣經(jīng)》之外對他影響最大的書,一本溫家寶總理放在床頭始終讀的書。讀《沉思錄》,讓我體會頗深,感謝你,讓我體會了更多,學到了更多。
不要介入馬戲中的任何一派,也不要陷入角斗戲中的黨爭
政治,一個我們不能回避的話題。政治的殘酷性很多人都有深刻的體會,潮起潮落,人來人往。
縱觀歷史長河,不乏黨爭事件的發(fā)生,如何才能避免自己在黨爭中受到傷害?那就是不站隊,永遠不要將自己歸為哪個領導的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這個崗位從這個崗位出發(fā)考慮問題,在那個崗位,從那個崗位出發(fā)考慮問題,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維護集體的利益。
讓領導賞識,是憑借自己的工作成績,而不是去鉆營。不要站入隊列,努力將自己負責的每一項工作都做的出色,這樣即使再頻繁的更換也不會影響自己,因為不是哪個領導的人,而是這個單位的人,而且是這個單位這項業(yè)務不可或缺的人。
讀罷《沉思錄》的卷一,體會頗深的就是學習,一個古帝國的皇帝尚可從周圍的人、周圍的事情中學到那么對自己有益的東西,更何況我們?百米短跑,需要沖勁;萬米長跑,需要耐力。求知,不僅需要有百米短跑的沖勁,去掃除一又一個的攔路虎;又要具有萬米長跑的耐力,去長期地一點一滴地積累知識。
不要去注意別人心里在想什么,一個人就很少會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們自己內(nèi)心的活動的人卻必然是不幸的。
曲折,在人生的旅途中難以避免。面對曲折,有人失卻了奮進的勇氣,熄滅滅了探求的熱情,而有人卻確立了進取的志向,鼓起了前時的風帆,從而磨練出堅韌不拔的性格。
俗話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做好自己的事情,讓別人想去吧。我們應該深刻的理解,我們是為我們自己而活著,不要過多在乎別人的看法而迷失了自我,如果經(jīng)過慎重考慮,覺得這件事情應該去做,那就努力的去做。至于結果,人很難預料,但不管是什么結果,都應該能夠接受,因為這是自己的選擇。
“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jīng)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對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后才有較為深入和系統(tǒng)的思考。《沉思錄》,這是溫總理的枕邊書,這是克林頓在《圣經(jīng)》之后受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來自于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shù)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不是尼采的哲學思考,也不同于羅曼羅蘭文鈔,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便能戰(zhàn)勝一切,而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點。“待人寬,責己嚴”的古訓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shù)目紤],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nèi)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如果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自我批評的高度,那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沉思錄》不僅是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道德的思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文明日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卻在悄悄退化,而《沉思錄》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鑰匙。在本書首卷中,我們便能讀到這樣的話,“從我的祖父維勒斯,我學習到弘德和制怒”。在馬可的時代,還是由神權所統(tǒng)治。如果說,神和道德扮演著同樣的角色,都是人類欲望的救贖之路,那么,神不過是基于道德而產(chǎn)生的一個具象的實體。林達在《西班牙旅行筆記》中寫到:“人們常常把看作是一群愚民,實在是小看他們了。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氣挑戰(zhàn)自己內(nèi)心的人。這是悟性的開啟,是人認識自己和神靈的最關鍵一步。他們被神靈擦亮眼睛,最終想改變的只是自己。他們和賽內(nèi)加一樣,試著借助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用那些哲學、倫理和邏輯來擺脫內(nèi)心困境。終究如拔著自己的頭發(fā)想離開地球那樣,無法成功。于是,他們走向神。”走向神,平凡如我們,無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己。而在偉大的神明背后,其實便是宏偉的道德,在幾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贖角色的其實便是我們?nèi)祟愖陨淼牡赖?。如此說來,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內(nèi)心欲望戰(zhàn)斗的一生,而戰(zhàn)斗的終極目標,不過是道德。如果我們能戰(zhàn)勝自我,由一個高尚的道德所引導,那么這個社會的丑陋面也會隨之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