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人民,更好地用于實踐,我們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實現(xiàn)好。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黨員讀書心得體會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我積極響應建行讀書活動,作為黨員干部,我選了《干部素養(yǎng)讀本》這本書,利用工作之余對該書進行了通讀,重點對第二章進行了精讀。該書分十章,從政治理論素養(yǎng)、人品道德修養(yǎng)、知識文化素養(yǎng)、身體心理素質、禮儀文明素養(yǎng)、依法行政能力、戰(zhàn)略決策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應急管理能力和媒體溝通能力方面通過事例進行闡述和點評,這些方面的內容概括起來說不外乎三個方面,即做官、做事、做人。第二章是人品道德修養(yǎng),我認為作為領導干部當然要具備相應的政治素養(yǎng)、知識文化、依法行政、組織協(xié)調、應急管理等一些能力,但我認為關鍵的是人品道德。道德問題是做人為官的首要的基本問題。古人云:“百行以德為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暗赖率亲鋈说母尽8疽粔?,縱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也就是說,人品道德修養(yǎng)是根本性的,它不僅影響著領導干部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更決定著其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和成 敗。因此,做官必須先做人,做人必須先立德;德乃為官之本,為官須先修德。孔子說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逼湟馐钦f為官從政者的道德具有導向作用。古人還說過:“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指的都是做人與做官、修身和立德的道理。如果一個領導干部的各方面能力再強,人品道德存在缺陷, 就不會是一個合格的領導干部。人品道德修養(yǎng)這一章,主要從為政以德、誠實守信、愛國治家和廉潔奉公四節(jié)進行闡述。領導干部能否做到為政以德、誠實守信、愛國治家和廉潔奉公,不僅是個人問題,而且直接影響其下屬,影響到廣大群眾,以至影響到事業(yè)的損益成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領導干部要自覺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響身邊的干部職工,當今社會,人格魅力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如果組織賦予的權力是一種“硬”的影響力,下級不得不服從,那么人格魅力則是一種“軟”的影響力,它是領導者的一種無形資源,能給人以無言的感染力;它也是一種力量,能給人以精神鼓舞,它還是一種表率,能給人以有力的引導。領導者要有效地實現(xiàn)領導,就必須以自己的氣質、人品、性格、學識、智慧和能力,去發(fā)揮自己的人格影響力,樹立起 一面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旗幟。
要成為一名在人品道德修養(yǎng)上合格乃至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首先要做到堅守公正的原則,平等待人,秉公辦事,而不是以個人的利益和喜好來判定是非曲直。在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中,正派公道是根本。在一般情況下按照公正原則辦事固然可貴,但更可貴的是在關系個人成敗得失、榮譽利益面前,能夠直道而行,堅持原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也就是說,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正派公道地行事應該相對容易一些,但在關系到給下屬乃至平民百姓進行業(yè)績評價,賞罰獎懲、利益分配之時,正派公道的行事原則就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了?!肮鳎怠?,領導干部要做到秉公辦事,關鍵在于要出于公心地考慮和處理問題,從個人私心出發(fā),就很難做到公正、公平。出于公心就是在工作中面對公與私、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時,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去考慮;在遇到矛盾的時候,秉著對公負責的態(tài)度,以國家、集體和大局利益為重,協(xié)調好公私利益關系。 其次要真誠待人,而不是用虛偽的態(tài)度去敷衍人;堅持信用至上,說到做到,而不是拖沓懈怠。關于與人為善和真誠待人,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泵献诱f:“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崩习傩照f:“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爆F(xiàn)代社會,對于領導者來說,與人為善就是要有寬廣的胸襟與和善的態(tài)度,來處理人我關系。與人為善是一種氣度、一種雅量,是一種厚道的心理狀態(tài)。以寬容之心對待別人,多給別人一些溫暖和愛心。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人的內心蘊藏著很大的包容性,你越是寬容他人,就越容易得到尊重。在一個組織、一個集體中,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失調,那么領導者的組織、計劃、控制、協(xié)調等職能就不可能得到發(fā)揮。這就需要領導者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始終本著與人為善的原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作為基礎,通過團隊精神的塑造,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統(tǒng)一起來,為共同的 目標而一致行動。
再次,既樹立為國家做貢獻的遠大志向,同時也要做到勤儉持家,成為忠孝表率。領導干部只有樹立為國為民做事的遠大目標,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心胸開闊,超凡脫俗,建立不朽功業(yè)。要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國學大師季羨林在論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時說: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相反,如果目標不高,志向不遠,整日為身邊的瑣事忙忙碌碌,一味沉迷于私人情感,生活在平庸的氛圍中,必然擺脫不了平庸的命運,也愧對人民交給自己的職位和權力。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做到量入為出,勤儉持家。儉樸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養(yǎng)高尚的品質。在小事之中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習慣成自然,有了良好的習慣,就不會做出奢侈浮華的行為,而能保持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古訓云:“百善孝為先”。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道是中華民族最看重的美德?!爸倚⒉荒軆扇逼鋵嵅槐M然,“孝道貴在心中孝”、“孝貴實行不在言?!敝挥行⒕?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后,要忠于職守,愛崗敬業(yè),潔身自好,克己奉公,而不是輕視職責,得過且過,玩忽職守,以權謀私。所謂“道德修養(yǎng)”,說到底就是要使自己的精神世界達到一種“超越”境界。超越自然,創(chuàng)造文化;超越本能,彰顯人文;超越平庸,追求高尚;超越自我,融入社會;超越功利,提升人格。道德修養(yǎng)是一個堅持不懈實現(xiàn)“自我超越”的過程,領導干部應成為當今社會的道德楷模,既要忠于職守,愛崗敬業(yè),潔身自好,更要“克己”。在“物質主義”盛行泛濫的現(xiàn)代社會,“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對權、利、名的欲望,使之不貪婪,不恣意妄為。這是一種道德心理,這也可以稱為“心理和諧”。具有這樣的道德心理,就能使人的心志達到“寧靜”、“淡泊”,就能達到“見利思義”的“超越”境界。要實現(xiàn)“克己”而達到“自我超越”,主體還需要下一系列的“工夫”。如“誠意”、“主敬”、“改過”、“慎獨”等,更重要的是“踐行”,要在“事上磨煉”。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要經(jīng)受艱難困苦、流血犧牲的磨煉;在今天的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主要的是要在名利場、權力場中經(jīng)受磨煉,實現(xiàn)對“物質 主義”侵襲的自我超越。
總之,要通過讀書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經(jīng)受住各種考驗,堅持在讀書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養(yǎng)、錘煉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堅持在讀書學習中把握人生道理、領悟人生真諦、體會人生價值、實踐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__大報告中提出,在新的發(fā)展階段繼續(x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觀點。
科學發(fā)展觀的觀點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念。堅決貫徹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觀點對促進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促進社會主義經(jīng)濟政治文化事業(yè)健康發(fā)展、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是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出發(fā)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全黨同志都要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戰(zhàn)略高度,從確保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zhàn)略高度深刻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觀點,更好的完成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肩負的歷史任務。
科學發(fā)展觀的觀點,是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
科學發(fā)展觀的觀點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深刻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創(chuàng)新成果。
科學發(fā)展觀的觀點,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茖W發(fā)展觀的觀點探索和回答了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這一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近日閱讀了京華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做最好的黨員》一書。該書摒棄了以前黨建讀物枯燥、平淡的理論說教形式,將黨的理論修養(yǎng)知識寓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中,讓廣大的黨員、甚至是普通的群眾都能看得進、讀得懂、學得會,真正教會黨員“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怎么學”。
本書中的黨員典型,都是以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做法,來讓其先進性得以充分展現(xiàn)。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并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大、全”人物,而是有著普通人同樣情感的人,只是他們在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時,能積極想方法去解決問題,能不斷超越自我去服務人民。這種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活靈活現(xiàn)的故事,可以讓我們覺得他們更加親近,也讓我們更容易仿效和學習。
“最好的黨員怎樣想”,講的是其思想境界;“最好的黨員怎樣做”,講的是工作能力;“最好的黨員怎樣說”,講的是說話技巧;“最好的黨員怎樣學”,講的是學習藝術。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循序漸進,照此來學習,可以學得更有效率。
《做最好的黨員》一書,摒棄“假大空”說教模式,立足機關、學校、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等各條戰(zhàn)線的崗位實際,告訴我們最好的黨員應該“怎么想”(思想培養(yǎng))、“怎么做”(工作能力)、“怎么說”(說話技巧)、“怎么學”(學習提高的藝術),以典型案例和精彩點評,通過平白的語言,詮釋一個困惑了幾十年的大難題:在和平年代和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崗位上,優(yōu)秀的黨員是如何做出來的。
特別能貢獻:不只“為人民服務”,還要“全心全意”
每個中國共產(chǎn)黨員,在入黨的第一天就該明白:我 們入黨,并不是為了當官發(fā)財,而是為人民奉獻一生。
可以說,奉獻就是共產(chǎn)黨員的“代名詞”。 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懂得:“為人民服務”,這只是對每個共產(chǎn)黨員最基本的要求。要成為一個最好的黨 員,還得提一個更高的標準,那就是“全心全意”。
“越能體會奉獻的意義,越能讀懂黨員的含義”
毫無疑問,優(yōu)秀黨員是一面旗幟,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但是,一提起“優(yōu)秀黨員”,不少人又往往將他們與“高、大、全”聯(lián)系起來。這一來,不僅與真實情況脫離,又使人覺得可望不可及,難以學習。
實際上,哪怕最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也生活在我們身邊,既食人間煙火,也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他們之所以能做得更好,就在于他們在處理問題、面臨選擇時,自覺超越個人情感,將對人民群眾的服務與奉獻,落實到自己日常的工作與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去。這樣一來,就給我們提供了可以直接學習的標桿,既讓我們受榜樣的激勵而努力向他們看齊,同時只要我們借鑒他們的做法去做,同樣也可以變得優(yōu)秀。
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國的影響是達數(shù)千年之長遠,我輩中人自然難以三言兩語以攬括,雖然我的認識只是管錐之見,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氣魄卻如穿透萬里晴空的紅日,我即使局限于視野和眼識,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覺得孟子的厲害處正在于,所提倡的“仁義”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質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對事物利益關系的短視,而仁、義卻能長遠影響到未來,故有“舍生取義”、“舍利取義”之說。無論事物表象出現(xiàn)多么錯綜復雜的問題或困難,孟子皆顯得不昏沉也不散亂,經(jīng)?;U為夷、轉難為易,而綽綽有余。
當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統(tǒng)論”、“系統(tǒng)思考”,雖口口聲聲反對舍本逐末,而要動態(tài)、長遠地看事情,說透了:皆可從孟子的仁義思想找到雛形。用毛澤東的話“干振而枝披,將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義之道最為恰當不過了。而抓不到仁義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終生疲命于隨時浮現(xiàn)的海市蜃樓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點,我覺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獨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氣概。這點即注定了他若有機會作為,給予一發(fā)揮才干的舞臺,則必能成一王業(yè)的大人物也!獨行特立者,立場堅定,意識獨立;不同流合污者,則能做到不見異思遷、不心隨物轉。有此二者,則造就了孟子之大氣魄,表現(xiàn)在文風上則氣勢雄奇而磅礴,用來創(chuàng)業(yè)則整個世界都向他一人傾倒,孫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當今社會形勢風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辯方向,倘學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驚天地而泣鬼神呢?
雖然研習《孟子》的時間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義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終生了,最后,再對孟子的仁義之道作一總結: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獨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駕馭形勢的氣魄。
重視學習、善于學習,不僅是黨的光榮傳統(tǒng),而且是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偉大勝利的重要原因。學習又可以說是一種信仰、一種責任、一種享受、一種能力。
學習是提高素質、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基礎。學習又是作為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善于學習的人,就會增大成功的機率。自然,這也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種快樂。書本的知識也許會有窮盡的一天,但生活中的真知卻永遠不會枯竭。學習是人天生的一種本事,人通過學習喚醒潛能,并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快樂。
對于已經(jīng)走上工作崗位的人們,其實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就是最直接的學習,所以應該懷著一顆學習之心來面對工作。其實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那么,怎樣才能真正把學習當作一種信仰、一種責任、一種享受、一種能力呢?一方面應明確學習目的,主動向身邊的人學習。沒有學習目的,學習就會陷入誤區(qū),茫然不知所措,從而使自己的學習優(yōu)勢逐漸丟失。向他們學習,不是因為他們是領導,而是因為他們優(yōu)秀。因此,向他們學習,將會對自己今后工作提供極大的幫助。
再一方面應加強提煉總結,在工作實踐中學習。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世上所有的經(jīng)驗,都是由“事情”積累而來的。在人們成長的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次極好的、最直接的學習機會。實踐是學習的最高境界,而所經(jīng)歷過的“事情”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實踐。所以應要充分利用這些機會,通過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古詩有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逼浯笠馐牵好靼资朗?,掌握其規(guī)律,這些都是學問;恰當?shù)靥幚硎虑?,懂得道理,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就是文章。從“事”中學習知識,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學習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方法,萬事皆有可學,事事皆有學問。當我們明白了這一點,就會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有意識地從這些事情中學習知識與技能,增長自己的經(jīng)驗和智慧,提高自己的才干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