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使人淡定、淡泊,使生活與世隔絕。閱讀是一次精神之旅。如果一個人的頭腦能得到知識的滲透,就會產生很多光環(huán)和色彩。小編在這里給大家?guī)?span>關于矛盾論心得體會600字,希望大家喜歡!
《矛盾論》和《實踐論》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兩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形成的主要標志,它們分別從辯證法和認識論兩個方面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哲學總結,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與認識論。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绷袑幊7Q這個法則為辯證法的本質。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矛盾論》是毛澤東繼1937年7月完成《實踐論》之后,為了克服黨內存在的嚴重教條主義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過演講。毛澤東的《矛盾論》精辟地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問題--矛盾的問題,矛盾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特別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絕對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拋棄了辯證法。
在《矛盾論》中,毛澤東言簡意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形而上學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是一種庸俗進化論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就是用聯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主張從事物的內部以及從一個事物同其它事物的關系中去研究事物的發(fā)展。
毛澤東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二是指每一個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都自始至終存在矛盾運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種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都帶有特殊性,每一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fā)展的不同過程中矛盾帶有特殊性,同一過程中不同發(fā)展階段上矛盾帶有特殊性,同一發(fā)展階段上矛盾雙方各有特殊性。
通過對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論述,毛澤東系統(tǒng)闡明了關于矛盾發(fā)展不平衡性的理論,即關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論。矛盾的主要方面與非主要方面的轉化,使事物發(fā)生性質的變化;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的轉化,使事物的發(fā)展呈現出階段性的差別。矛盾發(fā)展不平衡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使得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實踐意義。
毛澤東明確指出,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同一性中存在斗爭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個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對的東西里面有著絕對的東西”,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他特別強調,對抗只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但不是矛盾斗爭的形式。矛盾和斗爭是普遍的和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斗爭的形式,則應該根據矛盾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實踐中,必須具體研究各種矛盾斗爭的具體情況,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論來解決具體問題。
毛澤東在文章最后以精辟的筆調對全文的主要觀點進行了總結,他強調,事物矛盾的法則就是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這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并貫穿于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矛盾論》通篇充滿了唯物辯證法的智慧,始終貫穿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全面系統(tǒng)深刻論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意義,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經典文獻?!睹苷摗窂霓q證法角度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哲學總結,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是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標志。
《矛盾論》這篇哲學論文,時毛澤東繼《實踐論》之后為了同一的目的,即為了克服尊在于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它深刻的揭示了矛盾法則的本質,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和思維的根本法則。
它首先討論了兩種宇宙觀,即形而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形而上學亦稱玄學,就是用孤立的、經這段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時屬于為唯心論的宇宙觀,并在人們的思想中站了統(tǒng)治的地位。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想法,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食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fā)展,即把事物的發(fā)展看作是事物內部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他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系這和互相影響著。毛澤東對這兩種宇宙觀的分析十分透徹,使我們對這兩種觀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特別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造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這個偉大的理論,和經過列寧和斯大林發(fā)展后的理論。辯證法的宇宙觀,要求我們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并根據這種分析,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這也是毛澤東同志借以說明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危害性,并以此來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的目的的體現。
在矛盾的普遍性方面,有兩個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中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這就像水與火、陰與陽之間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一定的階段不會改變,不會消失。我國歷朝歷代也都存在著相權與君權、地方分權與中央集權的矛盾。這些都可以體現出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首先指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的特殊性。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的十月革命,在列寧的領導下走的是在大城市發(fā)動起義,奪取政權的方式,并最終取得勝利。而在舊中國,中國共產黨雖然領導發(fā)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運動,并進攻了一些城市,但卻并未取得成功。這就是由于中國社會矛盾的特殊性決定的。當時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同時城市敵人比較強大,中國的革命力量又比較弱小。相反,根據中國特殊的國情走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卻取得了成功。所以毛澤東同志才說“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p>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尙學的宇宙觀相反的。它對于人類的認識史是一茖-。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看來,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于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茖側面各侑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侑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于一茖統(tǒng)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然而矛盾的斗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它們共居的時候,或者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都侑斗爭的存在,尤其是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斗爭的表現更為顯著,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
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區(qū)別;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斗爭形式的區(qū)別,否則就要犯錯誤。如果我們經過研究真正懂得了尙述這些要點,我們就能夠擊破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的不利于我們的革命事業(yè)的那些教條主義的思想;也能夠使侑經驗的同志們整理自己的經驗,使之帶尙原則性,而避免重復經驗主義的錯誤。這些,就是我們研究矛盾法則的一些簡單的結論。"
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這篇論文告訴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如何認識事物,分析事物,在發(fā)展事態(tài)下如何保持清醒的認識,這篇論文無論是昨天還是今天,都可作為我們處理事物的方向坐標。
我在寫這篇讀后感前,仔細地讀了《矛盾論》幾次,雖然對其中的理論只能理解部分,但是依然覺得毛澤東的這片文章的深深的哲理性,還有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革命狀況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讀來,也能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悟懂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
《實踐論》以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為基本線索,系統(tǒng)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本質特征和重要意義,堅持和發(fā)展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闡述這以下四個基本問題:(1)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2)認識的辯證過程,即從實踐認識的過程,又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3)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4)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關系。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于這點我是十分贊同的。以下就對這兩點說一下自己的觀點。
古語有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自然界有矛盾,人類社會更有矛盾。人不可能脫離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人必須生活在矛盾當中。也就是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于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文章中說“生命也是存在于物體和過程本身中的不斷地自行產生并自行解決的矛盾;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到來”,這觀點很正確,但值得關注的是,這矛盾結束了,另外的矛盾又產生了,因為同化、異化的矛盾運動停止了,仍然存在著物理的、化學的矛盾運動。所以,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由矛盾個體組成的社會乃至整個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于矛盾的普遍性,我們必須學會怎樣對待矛盾的普遍性,從而使我們在發(fā)展的道路上少碰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