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養(yǎng)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先讓我為大家講述兩個事例:
第一個事例是: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第二個事例是: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jié)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以上兩個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細節(jié)構成的,通過這些細節(jié),我們看見了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yǎng)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著一些不文明行為。例如,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垃圾,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些同學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鬧,走路推推搡搡,隨意撞壞門窗,也不覺心疼;再例如校園內,一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臟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不講衛(wèi)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相反,如果我們養(yǎng)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huán)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優(yōu)良的學習成績。
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動作,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我相信,我們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成一個寧靜、有序、有著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校園。謝謝大家。我的講話結束了。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爭做文明學生”。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很久以前,有個小和尚,想學會理發(fā)來幫寺廟的和尚剃發(fā)。于是他就開始用冬瓜練習,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時總要順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沒多久就學會了如何剃發(fā),當他第一次幫人剃發(fā)去打水洗頭時,“順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結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殺人犯。
為什么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用冬瓜作練習時養(yǎng)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習慣,盡管為自己的師兄剃發(fā)時心里想著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卻不聽使喚,習慣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個小小的壞習慣害了他。
雖然這個故事有幾分夸張,但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從我們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養(yǎng)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比如:在餐廳就餐時不大聲喧嘩、在校園不亂丟垃圾;按秩序做事;在校園里,微笑面對老師和同學,熱情主動地打招呼問好;平時熱心真誠地幫助有困難的人;行走在大街上時,能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與文明和安全同行;在公共汽車上,能熱心地為身邊的老人、抱著孩子的乘客讓座……“文明”就像空氣一樣,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以體現文明。
如果你還沒有做到,就從現在開始。在家,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學校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讓我們愛護校園里的一草一木,讓我們在課堂上認真學習,課下和同學快樂友好地玩耍,讓我們在這里留下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將來當我們長大了,走向社會,我們就一定會成為一名好品德、懂法規(guī)的優(yōu)秀公民。
你生活上的一點一滴,你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小事,所謂聚小流以成江海,都是以小事成就大事的。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同學們,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點滴之處見精神,做文明的、高尚的人,就從這些細節(jié)開始吧!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養(yǎng)文明習慣,做文明同學”。
先讓我為大家講述兩個事例:
第一個事例是: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和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第二個事例是: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jié)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以上兩個事例標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細節(jié)構成的,通過這些細節(jié),我們看見了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同學都應該養(yǎng)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同學。尤其是對于我們施橋中心小學的同學來說,你們中有不少同學是經過各種途徑和努力后,才得以成為了施橋中心小學的一員。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局部同學身上,還是有著一些不文明行為。例如,我們的學校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學校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尤其星期六、星期日教室里、學校內垃圾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可見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鬧,走路推推搡搡,隨意撞壞門窗,也不覺心疼;再例如學校內局部同學之間相互的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學校墻頭、國旗圍欄和車棚圍欄,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經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而這恰恰從實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不講衛(wèi)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相反,假如我們養(yǎng)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huán)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同學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干構建出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明出優(yōu)良的學習成果?,F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探索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協(xié)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假如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質建設,那我們縱然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于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fā)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珍貴的精神財富。
無數事例標明,走向事業(yè)輝煌,開創(chuàng)勝利人生的關鍵,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么樣的精神風貌,什么樣的思想品質,什么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獲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送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同學,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我相信,我們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成一個寧靜、有序、有著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學校。謝謝大家。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425班的__,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遵守校紀校規(guī),養(yǎng)成文明習慣》。
沒有規(guī)矩,何成方圓?尤其是對于常德市一中這座百年名校而言,“敬勤勇公”的校訓已不僅僅只是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更是體現了百年一中的傳統(tǒng)文化!
校訓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tǒng)與精神風貌,是學校文化的符號;而“敬勤勇公”這四個字也是全體師生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本準則與最高規(guī)范。而以校訓為藍本的校紀校規(guī),便是我們的行為準則。
大家應該都讀過學校統(tǒng)一發(fā)放的校本材料《做一中特質的人·文化讀本》,里面對一中的校紀校規(guī)進行了詳細闡述。每次閱讀這本身書,我都能從中通過對照檢查,而有所收獲。舉例來說,在上課時,要做得端正,集中精力聽講,做到“八不”:不東張西望,不做小動作,不講白話,不開玩笑,不打瞌睡,不看課外書,不亂寫亂畫,不上甲課做乙課的作業(yè)、看乙課的書,等等。我們就可能從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你所見,校紀校規(guī)不只是約束學生的工具,更是讓學生學會做人,養(yǎng)成文明習慣的基石。
文明習慣,貴在養(yǎng)成。文明的修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不是沒有,關鍵看我們有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文明習慣養(yǎng)成不能淺嘗輒止,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嚴格要求自己。有了堅持到底的決心,陋習就會慢慢改掉,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形成。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正應該從校紀校規(guī)中養(yǎng)成文明習慣,升華自己。從校紀校規(guī)的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此,這就便是校紀校規(guī)存在的意義之一。“敬勤勇公”四字會是我們將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擔在我們自己雙肩上的助力支點!而養(yǎng)成文明習慣,正是我們尊重、遵守與維護校紀校規(guī)的體現。所以,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遵守校紀校規(guī),做合格的具有一中特質的人!
我的發(fā)言完畢,謝謝大家!
全體老師及同學:
大家早上好!今日我演講的題目是:使文明成為一種習慣。先說說我個人的親身經歷吧。20__年暑假,我和幾個老師一起去歐洲旅游,從下飛機開始,無論去哪里,都能讓我感受到歐洲的文明。有一次,我們去盧森堡旅行,在這條路上上了車,經過一條沒有信號燈的路時,我和幾個老師習慣性地站在斑馬線附近,向左右看了看,想找一輛車少的時候過馬路。但是,使我感到奇怪的是,當我看見有人要過路口時,車卻又慢了下來,又遠了,而當我們還在猶豫時,最靠近路口的那輛車卻依然放下玻璃,向我們招手讓我們先走,這時我想到的第一個字就是“文明”。另一天,我們從瑞士返回意大利,由于道路維修,發(fā)生了交通堵塞,前后被堵的車輛都看不見了,這時我又發(fā)現了一個現象,所有的車輛都有序地停在行車道上,沒有一輛車在中間穿插,更沒有一輛車通過緊挨著應急車道。另外,在歐洲坐公車、地鐵,人家都會禮貌地讓你先上車,在公共場合講話都很溫和。有時排隊是為了干什么,從不擁擠,也從不插隊,即使只是兩個人都很自覺的排隊。從未見過亂丟垃圾,無論到哪里,都看不到垃圾,到處都是干凈的。
回家后,我一直在想,其實,在公路上上車讓行人,在公路上開車不要擠,不要占用應急車道,這些都是司機們的常識,上下車主動禮讓,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人多時自覺排隊,不要亂扔垃圾,這些都是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經常教育我們的行為準則。但為何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與歐洲截然不同呢?為何歐洲的文明程度如此之高?看起來主要是因為兩個字——習慣。
文明其實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東西,文明與不文明都是習慣造成的,有文明的人,無論他身在何處,或遇到什么情況,不經意間舉手投足,言行舉止就是文明。反之,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文明習慣,就是在強迫他遵守各種文明禮儀和規(guī)則,即使他硬要做,還是“強盜裝書呆子”,學不成,做不成,做不成。
自從進了青竹湖,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注意哪些文明禮儀:講究個人衛(wèi)生,衣著整潔,不留長發(fā);語言文明,待人熱情,禮貌待人;言行規(guī)范,文明用餐,珍愛食物;不亂扔亂扔,隨手撿垃圾;入室即靜,入座即學,不在教學區(qū)打球等;其實,對于這些細節(jié),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絕大多數同學都見賢思齊,嚴于律己,腳踏實地,不斷追求文明的腳步。所以,我們現在的校園,在綠樹成蔭的紅墻之間,到處彌漫著知識的芳香,文明的氣息。然而,在這充滿活力的校園里,也不難發(fā)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如:買飯插隊甚至不排隊,帶食物出食堂,亂丟廢紙雜物,弄臟墻壁、課桌,踐踏花草等,在上周的主題班會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不文明的畫面,即使是昨天下午,我們還能看到一些同學橫穿球場草坪,亂丟牛奶盒的現象。原因在于,我們仍然有一部分人是說話的巨人,行動的小個子。雖然知道文明的準則,但要身體力行成為一個文明的人,也就是沒有真正養(yǎng)成文明的習慣,是很困難的。
的確,一個習慣的形成和改變都不能一蹴而就,壞習慣的消解,文明習慣的形成必然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須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孟子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我們能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文明就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從而融入到每一個青竹湖人的血液里。記住中國的一句古話:心美,環(huán)境美!
同學們,習慣是把雙刃劍,好的習慣是你一生中不能積累的財富,而壞的習慣會阻礙你前進的步伐。對此,我想向全體教師和學生提出如下倡議:一、培養(yǎng)愛校思想,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關心學校的發(fā)展,愛護學校的環(huán)境,維護學校的形象;二、培養(yǎng)公德意識,努力做到“以身作則”;三、始終保持一顆感恩之心,摒棄冷漠,播種善良,勤儉持家。
希望大家行動起來,做文明的實踐者和傳播者,與文明握手,告別陋習,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讓文明在校園隨處可見,讓文明在校園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