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 HT1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人物特點,感受濃濃親情。

教學重點

結合文章對人物細致描寫,體現(xiàn)人物特點,感受深深情感。

教學難點

在字里行間中體會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體會濃濃親情。

教學突破點

以“臘八粥”為切入點,結合文章中對臘八粥的描寫,深入體會文中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之情,從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說明在臘月初七、初八這幾天,天氣很冷。于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你們對臘八粥還有什么了解?談談你對臘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臘八粥”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新詞。

(1)指名讀課文,訂正字音。

(2)小組內自學生字新詞。

四、再讀課文。

在文中找一找,這是什么樣的臘八粥?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兒”對臘八粥懷著一種什么的心情?

三、結合文章中相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

四、從文章中對媽媽與八兒的對話中,除了能看出八兒嘴饞,十分想吃臘八粥以外,你還能感受到什么?

五、課外拓展,找到《臘八粥》原文,繼續(xù)讀一讀,從中深入感受一下這一家人的濃濃親情。

板書設計

臘八粥

孩子天真可愛

教學反思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出現(xiàn)的"不諳世故、凄愴、邂逅"等生字詞。

2、討論理解文中勒羅受雇送別的感情問題,體會散文所蘊含的對生活的深刻思考的問題。

3、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訓練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難點:

對勒羅受雇送別的感情問題的理解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沒有給親人朋友送行過?有沒有接受過親人朋友的送行?在送行親人朋友時,在接受過親人朋友的送行時,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感觸?誰來說說你們發(fā)現(xiàn)和感觸?

(讓學生說說他們在送行親人朋友和接受過親人朋友的送行時的發(fā)現(xiàn)和感觸,老師也可以適時談談自己的感觸)好,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英國漫畫家、作家馬克斯·比爾博姆用漫畫眼光看送行的這篇幽默散文《十三送行》??纯绰嫾冶葼柌┠穼λ蛣e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感觸。

二、了解作者,初讀課文

1、首先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注釋①,誰能說你從注釋①中搜集到了哪些有關作者的信息?(板書)

名:馬克斯·比爾博姆

地:英國

作者時:十九世紀

評:漫畫家、作家

作:《馬克斯·比爾博姆文集》

2、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全文,邊讀邊完成下列任務:

①圈劃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結合上下文思考其意思。

②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文中都寫了哪些人的送別?有什么不同?

③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并向大家提出來,我們共同來討論。

三、檢查學生初讀課文完成任務情況:

1、學習生字

①不ān諳世故:不熟悉人情世故。

②凄chuàng愴:凄涼,悲傷。

③xiè邂hu逅:偶然遇見久別的親人、朋友。

④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不可理解。

⑤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辭、表情上。

2、古人說"疑為學之始"。說的是,讀書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發(fā)問,善于獨立思考;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產生疑問,正是獨立思考的結果,也是真正的獨立學習的開始。同學通過閱讀本文,產生了什么疑問,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請向全班同學提出來,我們共同來討論解決。

四、挑生分段朗讀課文,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把同學提出的問題分類,交給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啟發(fā)、點撥,引導學生從聯(lián)系課文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尋找依據,解決問題)

五、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①散文的題目《送行》,圍繞題目,全文都寫了誰的送行?送別的對象分別是誰?

(我們送行起身前往美國的朋友,勒羅送行來英國旅行不相認識的美國小姐)

②這兩種送行,在送別目的、送行場面、送行效果等方面分別有什么不同?

(板書)

局促不安

我們送行遠行的朋友說多余的話

(真情)強作歡顏

感人的表情

勒羅送行陌生的小姐給予最好的忠告

(受雇)熱切地說

③我的朋友即將起身前往美國,做為朋友,我們心中都充滿了戀戀不舍的情感,可是在車站給他送行時,為什么顯得那么拘謹、尷尬、局促不安,只好強作歡顏,說可有可無的多余的話話?

④勒羅給見面不到半小時的來英國旅行的美國小姐送行,卻顯得大方、自然、真誠、神采奕奕,臨別贈言從他口中一瀉而出,同學們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

⑤對于勒羅在給美國小姐送行過程中的表現(xiàn),同學們是怎樣評價的?勒羅的眼淚是不是他真實感情的流露?請同學們說說你們的看法,并說明的理由。

(這是開放性的問題問,只要學生的意見觀點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據老師都要加以肯定。當學生思路堵塞時,老師可從聯(lián)系課文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引導學生)

參考觀點舉例:

1、勒羅的眼淚是他真實感情的流露。首先,從課文中描寫他送行時行動的語句"熱切地說著什么""他眼里深摯的慈愛實在動人""臨別贈言從他口中一瀉而出"當列車就要開時"雙手仍緊抓那個年輕的美國人""又沖上前去,小聲地最后再叮嚀幾句""我發(fā)現(xiàn)他確實淚水盈盈"可以看出這他真實感情的流露,因為言為心聲,外在行為是感情的自然表露。其次,從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我們也強以這么認為,人是最富有同情心。從散文提供的情節(jié)中,我們知道,美國小姐是一個人到英國旅行的,在英國沒有親人、朋友,勒羅看到美國小姐形只孤單,在英國不相認識任何人,想到她在漫漫的旅途中,將孤獨寂寞,于是喚起他的同情心。不過,勒羅的眼淚,不是惜別的淚水,而是同情產淚水。

2、勒羅的眼淚不是他真實感情的流露。理由是:①勒羅只是一名受雇于"英美社交處"的送行員,他給美國小姐送行并不是出于友情、親情,而是為了賺取送行費,一個為了賺錢目的人送行,當然沒有真實情感流露了;②勒羅是半小時前才見面的,也就是說他們之間是陌生人,勒羅怎么會對一個陌生人產生真實送別的情感,流下惜別的淚水呢?(我發(fā)現(xiàn)他確實淚水盈盈,你認為他流的是什么淚水?)職業(yè)性的淚水。

3、勒羅的眼淚是演員進入角色后的真實感情的流露。課文中勒羅說他是在演戲,并且說"沒有感情演不成戲"。演員也常常說這么一名話"進入角色,出不來"在送行過程中,勒羅已經把自己當成美國小姐的父親或她的親朋好友來表演,由于"他是優(yōu)秀演員",他進入美國小姐父親的角色,他想到女兒即將離自己,非常擔憂女兒在外的日子,于是反復叮嚀,提出旅途中的最好的忠告,并且戀戀不舍,于是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惜別的淚水。當然,這不是現(xiàn)實中勒羅的惜別之淚,而是表演"月臺父女送別"這一出戲中的父親這個角色對戲中女兒的惜別之淚,可以把這種淚水叫做:戲中父親的角色之淚。

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老師說過"學文如堆沙"。學習一篇課文,不僅要領會課文的內容,而且要掌握積累所學課文中詞句,為今后的讀寫打基礎,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劃出文中的詞語,然后全班交流。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全文,圈劃文中詞語,并挑生讀一讀所劃的詞語。

2、全班學生齊讀256頁詞語表中詞語。

七、小結歸納,總結本課學習內容和學習情況(略)

語文教案 篇3

設計理念:

語文課堂是情感的課堂,本案以“感動”這條情感主線展開教學,努力構建開放的課堂格局,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好課文,使孩子們在“感動”中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在“感動”中讓學生體會重點語句及反問句等一些特殊句式對表達情感的作用,達到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噩耗、剛強、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

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4、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

教學難點:

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開展讀書活動,了解志愿軍抗美援朝,英勇犧牲的戰(zhàn)斗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發(fā)興趣

1、每個同學都在愛的海洋里成長,最關心你、與你最親的人是誰?他們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

這些有血緣關系、關系親密、給了你無限幫助的人,我們都稱之為“親人”。

2、我們中國人民與鄰國的朝鮮人民跨越國界,并無血緣關系,可是當年,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卻把朝鮮人民稱為至親至愛的親人,分別時情真意切地說“再見了,親人”,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學習魏巍寫的《再見了,親人》。(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學生簡介時代背景,教師作適當補充。

二、初讀感知大意

1、提出初讀要求: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詞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中“親人”指誰,想想他們的哪些事感動了你?

2、學生初讀課文,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3、反饋、交流

(1)教師抽讀生詞,強調“妮”(ní)、“誼(yǐ)”、“耗”(hào)等生字讀音,注意“噩”、“嫂”的寫法。

(2)學生匯報:課文中的“親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

用課文的語句說出她們?yōu)橹驹杠姂?zhàn)士所做的感人的事。

三、品讀感悟親情

1、是什么使不是親人的兩國人卻比親人還親呢?帶著這個問題學習最使你感動的小故事,劃出讓你特別感動的內容,抓住詞句說說體會,并把自己的體會用朗讀表達出來。

2、學生交流,抓重點詞句感情親情:

(一)“志愿軍與大娘”之情:

(1)句子:記得五次戰(zhàn)役的時候,由于敵機的封鎖,……這真是雪中送炭哪!

A、引導學生抓住“帶著”、“頂著”、“冒著”、“穿過”等詞語,想象當時這樣做的危險和艱難,從而體會大娘為志愿軍不顧生命危險的精神。

B、抓住“雪中送炭”這個成語來體會,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語的含義,接著聯(lián)系句子具體談談這個成語“雪”、“炭”分別指什么,最后想象“雪”——志愿軍當時的困境及困境會給他們帶來的后果,從而進一步體會大娘想志愿軍所想,急志愿軍所急,為他們而將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質。

C、感情朗讀:朝鮮大娘愿意為志愿軍付出生命,給了志愿軍及時的幫助,她把志愿軍看成比自己還要重要的人,能不算“親人”嗎?讀出你的感動吧!

(2)句子: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里休養(yǎng)……您為了我們失去了惟一的親人。

A、引導學生抓住“惟一”、“丟”、“背”等詞來體會,先理解“惟一”的意思,再談談“惟一的親人”對大娘意味著什么,接著體會大娘這一“丟”丟下的是什么,“背”起的又是什么,從而理解大娘對志愿軍的感情勝過親人。

B、感情朗讀:朝鮮大娘為救志愿軍不顧最親最愛的小孫孫,這能不算“親人”嗎?

[這兩句教學不一定按以上順序,根據學情而定。學生還可能談到大娘洗補衣服幾夜不眠、大娘八年來像慈母般地關心戰(zhàn)士們等情節(jié)讓人感動,老師都要予以肯定。]

(3)朗讀比較,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

師引:大娘為志愿軍所做的一切,怎么能不感人呢?難怪志愿軍對大娘說一一

“這比山還高比沒得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記?”(出示句子)

A、請學生改成陳述句。

B、比較兩句話,哪句更能體現(xiàn)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人民的深情?

C、情境引讀:

師:在五次戰(zhàn)役的時候,是大娘帶著全村的婦女送打糕,所以——生接讀

師:在敵機來的時候,大娘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而丟下了自己的小孫孫,所以——生接讀

[設計理念:比較反問和陳述的語氣,指導朗讀反問句的語調,采取不同形式反復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反問句,體會反問句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

(二)“志愿軍與小金花”之情:

(1)句子:你回來以后,焦急地等待著媽媽,可是……小金花,你是多么剛強呀!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

A、引導學生抓住“把腳一跺”、“嘴角抽動兩下”、“狠狠地說”等詞句體會小金花內心失去媽媽的悲痛。

B、感情朗讀,演讀。

C、“媽媽犧牲不落淚”,可“跟志愿軍告別卻哭成淚人”,你感受到什么?

D、再讀句子。

(2)朗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方法同上)。

(三)“志愿軍與大嫂”之情:

(1)句子:我們清楚地記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傷好以后,您只能靠著雙拐走路了。

A、可抓住三個“挖”來理解它們的不同背景,再想像這三個“挖”字背后,大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挖的,從而理解大嫂不顧生命危險為戰(zhàn)士們挖野菜的可貴品質,感人至深。

B、感情朗讀

(2)朗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方法同上)。

3、朗讀體會惜別深情

(1)師引:現(xiàn)在志愿軍就要同她們分別了,此時此刻,戰(zhàn)士們是怎樣抒發(fā)自己那依依惜別之情呢?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來讀一讀,想想怎樣讀出句子中的感情。(生自由讀)

(2)評讀。(注意體會與大娘告別的不舍,對小金花的疼愛,對大嫂的不忍心。)

4、感情朗讀1-3自然段,升華情感

(1)選擇自己體會最深的一個自然段朗讀,注意表達出志愿軍的思想感情。

(2)激情配樂朗讀:

A、在這分別的日子,當我們想到大娘為我們洗補衣服幾夜沒合眼,想到大娘為給我們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想到大娘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時,我們再也忍不住了,動情地對大娘說――(配樂齊讀第一自然段)

B、當我們看到淚流滿面的小金花,想到她說要為媽媽報仇時的情景,禁不住對小金花說:――(配樂齊讀第二自然段)

C、當我們面對拄著雙拐,背著孩子,走過崎嶇的山路,送了我們幾十里的大嫂,想到她為了給我們挖野菜而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時,我們再也忍不住了,深情地對大嫂說――(配樂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抒情贊頌親人

1、前來送行的人只有三個嗎?課文為什么只寫這三個人呢?

2、這三個人代表著千千萬萬的朝鮮人民。光她們三個就為志愿軍戰(zhàn)士做了那么多的事,付出了那么多的血汗,可想而知,當年的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了多少代價,怎么不令人感動呢?說出你們的感動,說出心中的贊揚,最好能合適地選用反問句。

[設計意圖:情感噴涌時,讓學生適時地抒發(fā),并嘗試用反問句來表達情感,既能讓學生抒發(fā)自己對朝鮮人民的贊美之情,又加強學生對反問句表達效果的認識。]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第1-3自然段

二、課內鏈接課外,仿寫段落

1、為了志愿軍,朝鮮大娘、小金花、大嫂可以超越國籍,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不顧惜親人的生命。她們?yōu)槭裁茨転橹驹杠姼冻鲞@樣高的代價呢?能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嗎?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讀課文,體會無數(shù)志愿軍戰(zhàn)士也在朝鮮這片土地上灑下了鮮血,中朝人民的友誼是用兩國人民的鮮血凝成的。]

2、你還知道哪些有關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故事?

3、讀《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片斷(節(jié)選志愿軍戰(zhàn)士感人的故事),讀后談感想。

4、師引:想一想,在依依惜別的時候,朝鮮人民會說些什么?請選擇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為角色,以她們的口吻,寫一個片斷,題目也是《再見了,親人》,同樣可以按“勸慰――敘事――抒情”的結構,用第二人稱來寫。

5、交流評析。(評析可重點引導學生從事例描寫是否感人,反問句運用是否恰當?shù)确矫嬲归_)

三、學習最后三個自然段

1、戰(zhàn)士即將啟程,列車就要開動,兩國人民捧著一顆顆赤誠的心向最親最愛的人告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體會怎樣才能讀出這份感情。(學生個人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學生評讀。

(從理解“再”入手,理解句中表現(xiàn)的眷戀、依戀、留戀之情?!霸倏匆谎邸?、“再停留片刻”,似乎列車再停留片刻,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親人,也可以慰藉我們充滿離愁的心。)

3、創(chuàng)設情境引讀。

(1)師:戰(zhàn)士們登上了列車,望著這些可敬可愛的親人,望著這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志愿軍從心底里發(fā)出了喊聲――生: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2)師:列車開始啟動,緊緊拉著的手松開了,列車前行,親人向后退去。戰(zhàn)士們多想再看他們一眼呀!于是,他們只好請求隆隆前進的列車――生:列車呀,請開得慢一點,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3)師:然而,列車飛快地向前駛去,親人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戰(zhàn)士們只好揮手,大聲呼喊著――生: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4)告別的情景感人至深,現(xiàn)在你就是志愿軍戰(zhàn)士中的一位,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向朝鮮親人揮手告別――生齊讀4-6自然段。

四、小結

列車開走了,然而中朝兩國人民的心永遠連在一起。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說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之間結成的深厚友誼將永遠留在朝鮮人民子子孫孫的心中。”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推薦閱讀《誰是最可愛的人》。

語文教案 篇4

1、比一比認一認

教學要求:

1、區(qū)分形近字,能夠組成詞語。

2、掌握生字"百、去、米、們、朋"的寫法,注意筆畫,筆順。認識新的部首"單人旁",并會寫。

3、會讀句子"我們是好朋友。","我愛吃米飯和白菜。"。教學重難點:

1、區(qū)分形近字,并會組詞。

2、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教學課時:4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區(qū)分形近字并組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第一課比一比認一認。

二、新授:1、出示生字。

白百來米門們月朋

2、認讀生字。

3、區(qū)分生字。找找不同的地方。

4、給生字組詞。

5、指名讀一讀。教師指導。

6、齊聲讀。

三、小結。今天區(qū)分了形近字。

四、作業(yè)。

拓展:還能組哪些詞。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

第二課時

2、指名讀一讀。二、新授: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2、認讀生字。

3、講解生字的寫法。

(1)教師示范書寫生字。

(2)學生書空練習。注意筆順。

(3)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作業(yè),講評。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四、作業(yè)。生字各寫兩行。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句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新授。

1、出示句子。

(1)教師示范朗讀。

(2)一句一句教學生朗讀。

(3)學生練習朗讀。教師指導。

(4)指名讀句子。

(5)齊聲讀。

2、練習說一說。

三、小結:學習了兩個句子。

四、作業(yè):讀熟句子。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運用綜合識字方法,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背誦課文,能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情境和語言中受到熏陶。

續(xù)編小詩,初步感知風的特性。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仿寫課文。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猜謎語:樹兒見它招手,花兒見它點頭,水兒見他皺眉,云兒見他就跑。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風就在我們身邊,可是我們卻摸不著,也抓不到它?你們想知道它在哪都在做些什么嗎?讓我們一起到葉圣陶爺爺?shù)脑娭腥タ匆豢窗伞?/p>

板書課題:我們知道

二、初讀感知:

1、創(chuàng)設情境,初讀課文。

出示課件,聽老師范讀。

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圈出生字并解決生字困難。

先自學,然后小組長用卡片領讀,最后在小組內以游戲的方式考一考。

2、學習生字

課件出示生字,同桌互相檢查生字。

以猜字游戲形式檢查生字。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接讀課文。

大家生字學的這么好,相信課文一定讀的更通順,流利。自由練讀。

指名接讀。其他學生聽讀,并畫出描寫風的語句。給讀的同學做出評價。

2、匯報交流

指名讀出描寫風的句子:

A 但是樹葉在枝頭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

理解詞語:顫動

為什么枝頭顫動,風就在那了。

體會找到后的心情:激動、高興、興奮

體會感情,練讀課文。

B 但是林木微微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正走過了。

體會詞語微微點頭,

知道朗讀方法:邊讀邊想象。

想象當時的情景,齊讀課文。

C 但是河水泛起波紋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

理解詞語泛起波紋

體會風的調皮可愛有趣活潑

帶感情練讀,指名讀

3、總結讀文

現(xiàn)在同學們都從文中找到了風,他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可愛調皮變化多端偉大

帶有喜愛之情讀一讀課文。

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一背

四、激發(fā)想象,拓展延伸

1、葉圣陶爺爺在河面、在枝葉上找到了風,你們還在哪看到過風?

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驗,在生活中尋找風。

你能想文中這樣來寫一寫嗎?

課件出示: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了。

2、小結:風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春天的風給大地披上了綠裝,夏天的風給人們送來了陣陣涼爽,秋天的風吹響了豐收的號角,冬天的風帶來了片片雪花。你還收集到哪些描寫風的好詞好句了。

學生匯報:詞語和詩句

今天大家和風成為了好朋友,學習這么累了,老師領大家大學習超市去逛一逛吧!

課件出示:

1)畫風通過圖畫向大家展示風。/

2)頌風有感情的背誦小詩

3)寫風當小詩人寫寫風。

4)給大自然中其他自然現(xiàn)象寫首小詩。

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回家完成。

語文教案 篇6

一、導入課文

黃鸝是一種很美麗的鳥,在古代詩人的筆下多有描寫,你能吟出幾句嗎?

有關“黃鸝”的古代詩句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這些詩句通過描寫黃鸝的啼鳴、飛舞表現(xiàn)了黃鸝嬌好、美麗的形象,抒發(fā)了對“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美好春天的熱愛之情。那么在孫犁的這篇散文里,黃鸝又是怎樣的形象?作者抒發(fā)的又是怎樣的感情呢?

二、作者簡介

孫犁 (1913~) 現(xiàn)、當代作家。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作品以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囑咐》等短篇作為現(xiàn)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茅盾說過:“孫犁的創(chuàng)作有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tài)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好處在于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p>

三、研究課文

1。瀏覽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階段(環(huán)境) 形色神態(tài)

抗戰(zhàn) 色彩鮮麗 聲音誘人 姿態(tài)矯健 一閃而過

病中 追逐逗鬧 安家落戶

鳥市 懸空吊著 焦黃 凄慘

江南太湖邊 群鶯亂飛 全部美麗 極致

2。面對不同環(huán)境不同境遇的黃鸝,作者感情態(tài)度又有怎樣的變化呢?

喜愛、遺憾——癡迷、惋惜——憐愛、憤懣——喜愛之極

2 4—7 8—16 17 22—23

朗讀2 朗讀6—7 齊讀22—23

3。根據作者對黃鸝不同遭遇的態(tài)度,你能領悟黃鸝在作者心目中的象征意義,并進而明白作者一生不能割舍黃鸝的真正原因么?

提示:還可以根據文章中的一些關鍵語句。

(板書主題一)黃鸝是美的事物的代表和象征。作者對黃鸝的追尋實際上是對美的事物的熱切(或狂熱)追求。(答案來源:第三自然段)

至此我們就明白了作者為什么聯(lián)想到射殺海鷗的事了(這是戕害美的丑惡行徑)

4。不難看出,作者認為黃鸝理想的境遇在江南,認為只有在這里才能“使我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美麗”“是一種極致”,從環(huán)境和黃鸝的關系看,“極致”的含義是什么?

從幾次記敘來看,黃鸝的自由與美好的展現(xiàn)應該有它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而這種“形色神態(tài)和環(huán)境的自然結合和相互發(fā)揮的‘景物一體’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極致”的具體含義。景(環(huán)境)和物(形象神態(tài))自然結合,互相發(fā)揮,達到最佳境界。

5。揣摩文末四段文字,用一兩句話說明作者從黃鸝的遭遇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才能發(fā)揮這種極致”。

6。這幾段文字與上文敘述的作者幾次追尋黃鸝的經歷有什么聯(lián)系?

這幾段文字是上文作者幾次追尋黃鸝的經歷的延伸和升華。這幾段文字寫作者的追尋終于有了結果:找到了黃鸝的真正的家鄉(xiāng),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的美麗。而且由黃鸝轉向大千世界,不僅黃鸝,(板書主題二)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的極致,都只有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才能發(fā)揮,從而給讀者以哲理的啟迪??梢姡@幾段文字是上文的必然延伸,那人生哲理也是從幾次追尋黃鸝的經歷中升華出來的。

7、由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推導出主題三: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要為典型人物創(chuàng)設與之相和諧適應的典型環(huán)境。(講的文藝創(chuàng)作規(guī)律)。

主題四:呼吁為作家、人才乃至一切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創(chuàng)設寬松、和平、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這一點要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來分析。這一點也是教師用書所講的,可以作為重點)

8、小結本文的主題多元性。(參《中學語文園地》20xx年3期)

四、語言運用技巧借鑒

過渡語:散文的說理貴在含蓄,重在形象。

課文最后五段文字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段?句式上有什么特點?對增強表達效果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句:雜花生樹 群鶯亂飛 增添文學色彩

排比 三個“這里的……” 勾勒太湖環(huán)境優(yōu)美

對偶 “它們的啼叫……,它們的飛翔……” 對仗工整,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江南風景圖。

句式:整散結合 長短結合 錯落有致

多種修辭手法,整齊而有變化的句式,曲折回旋,把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語文教案 篇7

知識目標:

1、學習和積累有關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知識及特殊用法。

2、了解前后《赤壁賦》的異同和聯(lián)系。

能力目標:

1、體會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

2、培養(yǎng)鑒賞古代散文的能力。

情感目標: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內道”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本文寫景語句的鑒賞

2、詩人情感的變化軌跡

3、道士化鶴的寓意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復習《前赤壁賦》

2、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余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這是詩人去世前兩個月所寫,就其政治事業(yè)而言,這話當然是自嘲。但對文學家的蘇軾來說,他的蓋世功業(yè)確實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歲那年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時貶至儋州,到65歲才遇赦北歸,前后在貶所六年。雖說蘇軾早就名震文壇,貶至黃州后且因畏禍而不敢多寫詩文,但黃州時期仍是他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賦》,詩如《寒食雨二首》,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都創(chuàng)作于此時。)

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心的情感波瀾。蘇軾對苦難并非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tài)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huán)境的超越態(tài)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丑惡,消解痛苦。這種執(zhí)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蘊含著堅定、沉著、樂觀、曠達的精神,因而蘇軾在逆境中照樣能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chuàng)作活力。

前后《赤壁賦》都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一個寫于元豐五年(1082)“七月既望”,一個寫于同年“十月之望”,前后僅相隔三個月,這兩篇同名賦文究竟有何不同及聯(lián)系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學習第十四課《后赤壁賦》。

二、賞析課文

㈠、齊讀至“復游于赤壁之下”,正音、釋義。

皋gāo 坂bǎn 行xíng 鱸lú

從:使跟從,譯為“帶領”

坂:山坡,斜坡

樂:以之為樂

行:走

已而:不久,一會兒

何:怎么辦

?。浩冉?/p>

舉:撒

顧:可是

謀:商量

諸:兼詞,相當于“之于”

須:通“需“

1、在復游赤壁之前,詩人寫了“夜游黃泥坂”這樣一個輕松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這件事寫得頗有波瀾。請找出文中能顯示情節(jié)變化波瀾的動詞。

顧→樂→嘆→謀→游

(初到黃州,蘇軾寓居城東定惠院,不久他的家眷也來到了黃州,便遷居到城南江邊的臨皋亭。由于家里人多口闊,僅靠他微薄的薪奉,生活很感困難。后蒙老友馬正卿為他請得城東荒地數(shù)十畝,讓其開墾耕種糧食,才基本解決了生活問題。他還在這里修房子,因是在大雪中修的,四壁繪有雪圖,故取名為雪堂。堂前屋后廣種果木佳蔬,可供生活不時之需,并將雪堂自比為陶淵明的斜川。因此地位于黃州的東坡,遂自此取號為東坡居士。)

2、究竟是什么樣的美景令詩人“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p>

①、教師直譯這四句寫景的句子。

②、讓學生用一段文字描述一下這四句所寫之景。點一到兩位學生朗讀所寫語段。

“直譯”到“描述”,對作品的鑒賞層面從意讀上升到了美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飛躍。只有對作品的語言進行想象、還原,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這其實就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也是很多學生缺乏也未能給予重視的一種審美能力。

白描式的寫景語言,質樸清新,語淡而意豐。寥寥十六字,便逼真地寫出了初冬月夜景色之清朗,環(huán)境之清空,靜謐寧馨的氣氛,烘托出主客濃厚的游興,并為下文寫登山和見鶴作了很好的鋪墊。

(廣東的學生對霜沒有生活的認識,有必要說明一下。

“大火流兮草蟲鳴,繁霜降兮草木零。”我國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的詩描述了火星西移的深秋時節(jié),秋蟲鳴叫,繁霜出現(xiàn),草木凋零的景象?!皣浪獨⑽铩绷睢鞍俟ば荨?。霜并非是露結成,而是二物同一氣,都是水氣凝成,凝成物若暖則是露;若寒甚,水汽直接凝華為冰晶則是霜?!吧矫魉畠粢箒硭?,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的詩說霜使秋色更美。南宋詩人楊萬里也在詩中也贊美霜后色愈濃“荒荒瘦日作秋暉,稍稍微喧破曉霏,只有江楓偏得意,夜搖霜水染紅衣”??梢娝某霈F(xiàn)可帶來美景和好的旅游季節(jié)。)

3、主、客、婦三方的對話

要特別提一下“以備子不時之須”。與友人一起飲酒賞月,進而詩歌相和,本來就是文人雅事、快事,更何況此酒乃賢妻所備?在患難之中,能有這樣一位懂得體貼自己的妻子,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生活中的蘇軾是位什么樣的人呢?蘇堤和東坡肉在普通百姓中早已聞名遐邇,而蘇軾的家庭生活呢?在他的小品文中我們可以一窺一二。這些類似便條、日記的小文,記錄了他作為普通人日常的喜怒哀樂。而最令人動容的,當屬《二紅飯》:

“今年東坡收大麥二十余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故日夜課奴婢舂以為飯。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云是嚼虱子。然日中腹饑,用漿水淘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令庖人雜以小豆做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樣二紅飯也?!?/p>

這篇小品文寫于被貶黃州時,當時蘇軾由于政治上堅持己見遭貶斥,連累了妻兒。甚至連工資也沒有,他把所有的錢都吊在屋頂以防浪費,每天只用一吊。生活異常艱苦,有時甚至要采杞食菊充饑。蘇軾也親自耕種大麥,和著粳米做飯,當然很難下咽。小兒女為此調笑說像嚼虱子。于是他設法改進工藝,加入了小豆。妻子就美名其曰為二紅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一家人沒有怨言沒有責難,有的只是其樂融融的支持和理解。

文中的老妻即是王閏之,一位能夠懂得,體貼詩人的女性。她是王弗的堂妹,因排行的兄弟姐妹很多,稱“二十七娘”。她是蘇軾的知已。不僅能夠詩情畫意的生活,在患難中也能相伴共苦。

在“烏臺詩案”中,王閏之“幾怖死”,哭得死去活來,蘇東坡也萬箭鉆心、卻“無一語之”,只回頭“顧老妻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詩送我乎?’”王閏之聽后“不覺失笑”??吹狡拮有α?,于是東坡便分手而去。由此可看出,東坡與王閏之的感情極為篤厚,當此生離死別之時,尚能以曠達態(tài)度處之,說明他們間的理解是極深的。

黃州的日子令蘇軾成熟起來,也讓他有了充分的時間思考自省,從而找到真正的自己。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寫到:“他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其實,他并不是一個人。醫(yī)治詩人傷痛最好的心靈補劑,恰恰是來自他的家庭,良好的家庭生活提供了一個細細體味生命的平臺。)

4、學生甲朗讀第一段

良宵、貴賓、佳肴、美酒,四美已具,重游赤壁,乘興而為。

時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是怎樣一番妙境呢?

㈡、齊讀第二段,正音、釋義

巉chán棲qī鶻hú馮píng劃huà悄qiǎo凜lǐn

斷:阻隔

曾:才,剛剛

攝:提

上: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上

履:踐踏,踩

巉巖:險峻的高山,此處指赤壁

披:撥開

蒙茸:茂盛的草叢

踞:蹲坐

危:高

焉:相當于“之”,譯為“我”

悄:憂愁樣子

肅:恐懼的樣子

凜:恐懼的樣子

1、來到赤壁首先進入詩人一行視線的是怎樣的景色?這四句寫景句子,你

最喜歡哪句,為什么?(先教師直譯這四句寫景的句子,而后學生分析其意境,最后教師小結。)

《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全用白描,狀景寫情,字字如畫。景色清冷峭拔,不同于前賦的清幽。它不僅展現(xiàn)了月色下山水的那份遺世獨立的美態(tài),而且充溢著濃濃的憑吊江山之幽情,造物者的天工和歷史情緒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2、由此詩人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

既有對人生短促、年華似水的深重感慨,更有對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驚嘆。

詩人由此生發(fā)了下小舟、登高山,與大自然和而為一的沖動。

3、學生翻譯“予乃攝衣而上……俯馮夷之幽宮”

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體會該語段句式參差所造成的特殊表達效果。

該語段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攝”、“履”、“披”、“踞”、“登”、“攀”、“俯”,寫登山以六字句開頭,間以三字句,后以六字句收尾,節(jié)奏呈“緩→急→緩”的變化。節(jié)奏由急而緩,暗示著登頂行為已結束,也預示著詩人情感的進一步變化。

4、詩人為何會“劃然長嘯”?

融入自然后情緒轉為激昂(平靜的樂→激昂的樂),以嘯聲抒發(fā)內心感慨。

5、詩人又為何會“悄然而悲”,“凜乎”不可久留呢?

登山所見景物“巉巖”、“蒙茸”、“虎豹”、“虬龍”、“危巢”、“幽宮”,色彩

是陰暗的,“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云涌”營造的是陰森恐怖的氛圍。與自然和而為一后,詩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偉力,而深感個體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賦》所寫:“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高昂的情緒陡然低落,轉為高處不勝寒的憂懼、傷感。

6、長嘯之后的寂靜悲傷,使蘇軾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葉扁舟

從流飄蕩,表現(xiàn)出詩人什么樣情感變化?

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感情又轉為平靜。

這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蘇軾采取的是一種政治性的退避,“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樂和心靈安慰的較為現(xiàn)實的途徑。

7、小結:

詩人在夜游赤壁的過程中,情感經歷的變化:

江山不可復識→劃然長嘯→凜乎不可久留→聽其所止而休

情感的變化:平靜的樂→激昂的樂→悲→平靜

第二課時

三、齊讀第三段,正音、釋義

裳cháng 縞gǎo 戛jiá 翩piān 躚xiān 揖yī 俛fǔ

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裳:古人穿的下衣

縞:原指白絹,此指白色

西:向西飛,方位名詞作動詞

羽衣:名詞用作動詞,穿著羽毛做的衣服

翩躚:形容輕快地跳舞

俛:同“俯”,向下,低頭,和“仰”相對

疇昔:過去,以前

寤:睡醒,與“寐”相對

戶:泛指門

1、該段共三層:

①、江中見鶴

②、夢中道士化鶴

③、不見其處

2、如何理解道士化鶴這一情節(jié)所傳達的詩人的情感?

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理解上的難點,正如金圣嘆所說:“前賦特地發(fā)明胸前一段真實了悟,后賦是承上文從現(xiàn)身現(xiàn)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實了悟?!薄叭魺o后賦,前賦不明;若無前賦,后賦無謂”。要讀懂此段,應引導學生對前后二賦進行一個比較,深入地把握蘇軾“外儒內道”的思想世界。

《清夜錄》云:蘇軾有詞曰:“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赤壁之游,樂則樂矣,轉眼之間,其樂安在?以是觀之,我與二客,鶴與道士,皆一夢也。”那夜半飛鳴而過的孤鶴,那夢中神情翩然的道士,一為方外之禽,一為方外之人,孰真孰幻?鶴化道士抑或鶴本道士所化?如莊周夢蝶,一片迷離恍惚。見鶴本為生活真實,在《為楊道士書帖》中,蘇軾曾追憶此事:“十月十五日與楊道士泛舟赤壁,飲醉。夜半,有一鶴自西南來,掠余舟而西,不知其為何祥也?”而見道士則在夢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實生虛,虛虛實實,營造出一種恍惚奇幻的氣氛,含蓄地傳達出他企望超脫塵世、逍遙物外的隱秘心態(tài)。與前賦“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脈相承的。

(蘇東坡被貶謫黃州,某天與幾個朋友在江上飲酒說話,不覺已經入夜,看江天一色,風露浩然,他有所觸動,填了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詞,下闋云:“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保ㄉ祥牉椋阂癸嫋|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寫完之后,與客人們高聲唱了幾遍,這才各自散去。第二天不知道怎么一傳,很多人就嚷嚷:蘇東坡已經把冠服掛在江邊,坐一條小舟長嘯而去,不知逃到哪里隱居去啦!郡守徐君猷聽了是又驚又怕,擔心真的走失了這個罪人,急急忙忙趕到蘇宅察看,卻見大蘇先生還酣睡未醒呢,“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只是一時興起說說罷了。然而這事傳得非常邪乎,連遠在東京汴梁的宋神宗都聽說了,也將信將疑的。)

3、學生乙朗讀第三段

四、朗讀全文

五、總結前后赤壁賦的不同與聯(lián)系。(先學生說,教師小結)

1、景物不同:清幽的秋色,江與月;峭拔的冬景,江月木石

2、起興不同:預先計劃;對美景陡起游興

3、游蹤不同:人不離舟;舟游、山游、舟游

4、抒情方式不同:主客問答,自發(fā)議論;記游后以道士化鶴結尾

后賦用道士化鶴印證前賦,抒發(fā)超脫的情懷。

六、小結

后赤壁賦,全篇著重蘇軾自身情感的轉換,由景而樂,樂而歌,得魚酒更樂,樂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壯之氣,而有豪壯之行,又因景物而生憂,憂而長嘯,長嘯后的寂靜孤寂,放任漂流的平靜心情,夢境的空靈等,鮮明地表現(xiàn)出視覺、聽覺、動態(tài)及心中的感受,尤其情感隨景物的轉換更是巧妙,全篇描述了這么多的情感與景物,卻完全融合為一體,若不是心中真實感觸,必然無法達到這樣的境地。而將難以言喻之情,以精簡的文字呈現(xiàn),可見蘇軾文學修養(yǎng)的不凡。

無論人生的感嘆或政治的憂傷,都在對自然和對山水的愛戀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識提到了一個遠遠超出同時代人的高度。從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筆下,不再是象魏晉詩人那樣只是作為哲理思辯或徒供觀賞的客體,而融入蘇軾的生活、興趣、情感中。秋風秋月、平疇曠野,極其普通的景色在這里都充滿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種渾化無際、物我兩忘的風格在蘇軾的筆下流淌出來,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教師可有感情地朗誦蘇軾詞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以結束對本課的學習: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

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七、解決課后練習第四題

八、布置預習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抽、續(xù)”等8個生字,認識多音字“轉”,會寫“吸、極”兩個生字,能正確朗讀1-3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通過交流識字方法讓同學們展示識字成果,體會識字的快樂。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朗讀使同學們感悟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風車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風車)

2、怎樣才能使風車轉起來?(吹一下,有風)

3、只要有風,風車就能轉動,多么神奇的風呀,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6、風娃娃

(注意娃娃要讀輕聲,再來讀一次)

二、初讀課文

想了解“風娃娃”嗎,那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碰到不認識的字就請教書中的楓葉老師或者同桌的小朋友,讀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學會的生字。

三、學習生字

1、現(xiàn)在我們請小老師們教我們認讀生字吧。

2、出示課件,交流識字方法

剛才你們是怎么學會生字的,把你好的識字方法告訴大家吧。

只要我們掌握識字的方法,我們就能很快地掌握生字。

四、學習課文

1、小朋友們真棒!風娃娃都笑了。

風娃娃長大了,風媽媽說----引讀女同學模仿風媽媽來對風娃娃說說。

2、風娃娃一聽可以為人們做好事了,可高興了,你們看他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誰能看圖說說。(板:風車慢慢轉動用力吹秧苗喝足水)

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動人的畫面寫下來的。(自由讀讀第二節(jié))誰把這段話讀正確。注意轉是多音字,轉動(齊讀開火車讀),齊讀句子。

當風娃娃看見風車慢慢地轉動,抽上來的水只能斷斷續(xù)續(xù)地灌溉田里的秧苗,他是怎么想的?于是他----引讀多么樂于助人的風娃娃,誰來讀讀。

“吸”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誰發(fā)現(xiàn)吸為什么是口子旁?

誰來模仿風娃娃做作動作。誰能把風娃娃的動作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風娃娃就這么用力地吹著,風車一下子轉得飛快,被抽上來的水奔跑著,向田里流去。秧苗----引讀。

風娃娃看到自己能為人們做好事了,多開心呀,你們能把風娃娃的心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名讀)是呀,連秧苗也在夸風娃娃了,誰來讀讀。

讓我們再來到田野,給這動人的畫面配配音,請你們當風娃娃,讀風娃娃的兩句話,再請個同學們讀敘述部分,一起來讀讀第二節(jié)。

3、風娃娃還為人們做了什么好事呢?你們能自學第三小節(jié)嗎?

自學要求:

1、看圖說說。風娃娃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2、讀讀課文。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交流:看圖說說。風娃娃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板書:纖夫用力拉船船飛快行駛)

當纖夫用力拉船時,風娃娃急忙跑過去幫忙,多熱心的風娃娃,誰來讀讀。(指名讀)

當纖夫遇到困難時,是風娃娃幫助了他們,他們十分感激風娃娃,你能把纖夫們的感激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小老師帶讀、男女比賽讀)

當別人有困難時,風娃娃就急忙去幫助他們,讓我們一起來夸夸風娃娃吧。齊讀

4、風娃娃還會幫助人們做什么事,你能展開想象說說嗎?

我會說:風娃娃還來到--------看到---------------,他-------------------------------------

于是,風娃娃想:引讀

是不是只要風娃娃用力吹就能幫助人們做好事?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討論。

五、推薦課外讀物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風的知識,有空看看《半小時閱讀》《拓展積累》《中國百科知識全書》

六、鞏固識字

1、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學得很認真,等一會兒我來考考大家的生字,看誰記性最好。先給大家半分鐘的時間默默地記生字,如果有哪個生字不認識了,輕輕地問問同桌。

2、識字游戲:這是個識字魔方,你們能讀出磨房上的詞語嗎?(齊讀、開火車)

3、寫生字

噓,老師聽見有兩個生字娃娃在說悄悄話了,他們說不知道我們二(6)班的小朋友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長的挺象的?(我的發(fā)現(xiàn))

口子旁的是“吸氣”的吸,木字旁的是“北極”的極。我們可要把他們區(qū)別開來。

他們又說話了,我來聽聽他們說什么?你們能把我們正確地寫到田字格中嗎?

他們的右邊都是個“及”,注意他的筆順是---請小朋友們先看看他們的右邊的及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再描一描,體會一下及字在田字格的寫法一樣嗎?看完后在書中先描一描,老師請個小朋友來寫寫。(同學們選其中的一個寫)

小朋友觀察這樣仔細,只要用正確的姿勢寫字,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把字寫得漂亮。

在本子上寫兩個,評評自己這兩個字哪個最漂亮,打上五角星,再模仿這個漂亮的字,看看第三個字能否超過他?(同學們互相展示自己的書寫)

語文教案 篇9

一、本單元內容:

精讀課文:

21、《古詩三首》 22、《寓言二則》 23、《西門豹》

略讀課文:

24、《三過家門而不入》

語文實踐活動6

二、單元教學目標:

體會古詩的詩情畫意,了解西門豹的智慧與才干,理解預言諷喻的意思,了解神話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熏陶,產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情感。

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積累詞語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古詩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指定的詞語造句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力,背誦課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讀了課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課文的內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

三、重點分析:

本單元要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每篇課文的內容,體會的思想感情。

四、難點分析:

體會古詩的詩情畫意,了解西門豹的智慧與才干,理解預言諷喻的意思,了解神話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熏陶,產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情感。

五、知識點地位及系統(tǒng)性分析:

本單元要培養(yǎng)學生用指定的詞語造句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力,背誦課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讀了課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課文的內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以前學生都接觸過,此單元需要繼續(xù)學習,掌握方法。

六、學生已具備的知識水平及能力分析:

學生已經能用普通話正確的朗讀課文,但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上還需要練習。已經掌握了把課文分成幾部分的方法,但還要多練習。能提出不懂的問題,但字詞方面上比較多,還應交給學生方法。

七、課時分配:

《古詩三首》 2課時 《寓言二則》 2課時

《西門豹》 2課時 《三過家門而不入》 1課時

語文實踐活動6 3課時

語文教案 篇10

第一單元

1、古詩二首

【教學要求】1、學會“籬、疏、蝶、吳、蓮、徐、剝、鋤、蓬、賴、媚、檐”十二個生字。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代兒童的生活樂趣。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誰來說說,你最快樂的事情? 今天,我們來看看,古時候小朋友在作什么?他們快樂嗎?二、新課第一課時宿新市徐公店《宿新市徐公店》宋 楊萬里,他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兒童追春圖。新市,古縣名,在今湖南省攸縣北。徐公店,即姓徐的人開的店。詩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觀察的眼睛,發(fā)現(xiàn)了這樣具有詩情畫意的一幕?!盎h落疏疏一徑深”。籬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深,幽深。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籬笆下,一條小路伸向遠方。 “樹頭花落未成陰”。未,沒有。陰,樹陰。這句的意思是:樹上的花落了,但是葉子還沒有長茂密。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奔弊撸寂?。這兩句的意思是: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黃蝴蝶飛入黃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1.簡介作者,請學生根據已知進行介紹。反復讀題,理解題意。

2.鋪墊性練習,為學習詩句打下基礎。 (1)照樣子填近義詞。例:了(停)宿()籬()未()追()尋() (2)交流所填的結果。

3.出示游戲題,自學理解詩的內容。 (1)圍繞“詩人楊萬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2)宣布游戲規(guī)則:討論分兩組進行,自愿組合。一組經過討論后使詩的內容“胖”(擴句)起來;一組討論后使詩的內容“瘦”(縮句)下去。 (3)開始計時,10分鐘后,小組分別匯報討論結果,同組成員可以補充。 (“瘦”的結果:籬疏徑深,花落未陰。兒童追蝶,入花無尋。“胖”的結果:農家菜園邊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籬笆,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很遠的地方。路邊樹上的花朵已經凋謝,但是樹葉長得還不茂密。只見小路上奔跑著一個小男孩,咦!他在干什么呢?原來他在追逐黃色的蝴蝶。呀!蝴蝶不見了,原來它飛入了黃色的菜花叢中。) (4)交換各自的學習體會,并將不同的理解摘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4.有感情地朗讀《宿新市徐公店》。

5.拓展性練習,運用上述的方法學習新詩。出示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第二課時清平樂村居《清平樂》宋辛棄疾 這首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江南生活勞作的圖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泵┪?。溪,小溪。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長著綠油油的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醉,酒醉。吳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話語。媚,柔媚。好,問好,閑談。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話語相互問好、閑談?!鞍装l(fā)誰家翁媼?”翁,老翁。媼,老婆婆。這是誰家的老翁、老婆婆呢? “大兒鋤豆溪東”。這句的意思是: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邊鋤豆子。“中兒正織雞籠”。這句的意思是: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無賴,無聊,無所事事。這句的意思是:最可喜的是小兒子感到無聊,趴在小溪岸邊剝著蓮蓬。1、我們繼續(xù)來讀《清平樂村居》。2這是怎樣的村居呢?你能看到怎樣的圖畫呢?自讀兩遍。 3你看到什么樣的圖畫? 一條小溪兩岸上長滿了青草。一對老夫婦坐在屋檐上,十分親熱,一邊喝酒一邊聊天。 解釋相媚好。4板書“茅”。 5如果你是一個被貶的官員,你看到一個茅屋,你能覺得()。

6這溫馨怎么來的? 7和睦的家庭怎么讀出來的。

8他看到老夫婦倆在聊天的那一幕,齊讀。 板書:相媚好。

9這里的媚是媚好的意思,誰來組詞〉這些都是描寫什么的?。翁媼。

10讀,就是老頭子老太婆?

11老婆子老頭子喝酒聊天,絮絮叨叨,為什么在辛棄疾眼里就那么美好呢? 12他肯定很羨慕這對老人,他們是那樣的無憂無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齊讀,想象辛棄疾略帶一點醉意,沿著小溪前行,看到一對……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看到這樣的情景,他怎能不感到媚好呢?再讀。

13這里的醉僅僅是喝醉了嗎?

14是誰在陶醉?

15我們在讀的時候,誰在陶醉。自由練讀。指讀。齊讀。

16你覺得這是什么樣的村居?

17剛才我們從文中看到了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通過我們讀書,體味,卻發(fā)現(xiàn)村居是和諧的。下闋你能不能發(fā)現(xiàn)看似有矛盾的地方嗎? 自讀。指讀。

18古詩中,一般都不能重復,但是課文里卻有三次用了溪。 板書:溪上、溪東、溪頭。

19為什么小兒子無賴,卻是最喜歡呢? 作者用了三個溪字是不是重復呢?

20我還有一個不明白,如果你到農村去旅游,你看到有人在鋤豆子,有人在織雞籠,你會感到有詩意嗎?

21你覺得他的心情如何?

22我們從平淡瑣碎的細節(jié)可以看出,是懷著平民的心態(tài)的去看,是因為心中有詩意,才能看到詩意,是對農民生活有美好的情感。 指名朗讀。感覺的缺了點什么呢? 配什么樣的音樂? 開心的,優(yōu)雅的,有鄉(xiāng)村氣息的,悠閑自在的。 最美的音樂還是在我們的心中。這節(jié)課我們聽懂了清平樂,聽懂了辛棄疾的聲音,這聲音從以前多年前傳來:茅檐低小—— 齊讀。

23這個聲音是清平的,作為愛國詞人,他發(fā)出的更多的是慷慨激昂的聲音,這樣的聲音我們以后再去聽。 板書設計: 清平樂村居 茅——醉? 相媚——翁媼? 溪上、溪東、溪頭 最喜——無賴?教學后記:這兩首詩詞除個別語句外,大部分詩句并不難懂,因此完全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主讀書、交流討論。

2、天 窗

教學要求 :

1、學習課文,理解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激發(fā)學生通過“窗戶”看世界的情趣。

2、正確讀寫本課生字及10個詞語,繼續(xù)學習比喻句,能分清句子中的本體與喻體,并會用“像……似的”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說說自己透過玻璃窗觀察景物的所見所想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語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2. 繼續(xù)學習比喻句,能分清句子中的本體與喻體。 拓展目標: 把生活中透過的各種窗口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同學聽。

第一課時

課時要求: 正確讀寫本課生字詞,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1、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天窗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6課《天窗》。 二、 初步閱讀。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音。 2、請同學們理解詞語“慰藉”、“一瞥”、“神奇”、“威力”。 三、 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想一想,每節(jié)各講什么?可以合并成幾段? 2、討論交流(第一段1-3節(jié),天窗的來歷;第二段4-7節(jié),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第三段8-9節(jié),天窗是神奇的。) 四、 講讀課文第一段。 1、誰來讀一讀第1段,其他同學思考一下,城里的房子和鄉(xiāng)下的房子有什么不同?(鄉(xiāng)下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板窗) 2、鄉(xiāng)下人為什么要開天窗?請同學們找一找句子來讀一讀。 師小結:鄉(xiāng)下人為了使關上木板窗的屋子里有光線,所以開了天窗,來,我們齊讀課文第一段。 3、漆黑的屋子有了天窗,有了亮光,成了孩子們唯一的慰藉,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課時要求: 通過學習第二大段,解決“為什么天窗成為孩子們唯一慰藉”,理解比喻句的本體與喻體,體會運用比喻句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1、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習課文第一大段,知道了鄉(xiāng)下人為了采光而在屋面開了一個小方洞,裝塊玻璃,成了天窗。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出示板書: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唯一”、“唯一的慰藉”呢? 3、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呢?這節(jié)課,我們圍繞這個問題來學習課文第二段。 二、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段。(1) 找一找“唯一的慰藉”在第二段中出現(xiàn)了幾次?(二次)(2) 那么,我們可以把第二段分幾層?(分兩層) 2、學習第一層4、5小節(jié)。 (1)(出示學法1)初讀,想一想4、5小節(jié)主要講什么?小結:我們通過初讀,知道了夏天陣雨來時,天窗成了孩子們的唯一慰藉。 (2) 再讀課文,了蟹在夏天陣雨天時,為什么天窗會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1自由讀課文,找找劃劃文中語句,用“因為……所以……” 句式回答。 ○2理解詞語“頂,偏就不,關”這些詞語體現(xiàn)孩子心情不愉快。 (3)(出示學法2)精讀,了解為什么“天窗成為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4)夏天陣雨來時,孩子們跟著木板窗的關閉,也就被關在地洞似的屋子里了。(出示比喻句) ○1這是句什么句子?(比喻句) ○2讀一讀。 ○3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屋子比作地洞) ○4這個比喻好不好,為什么?(寫出了屋子的靜和黑)(5)請同學在這兩節(jié)中找找,有沒有這樣的好句子? 出示句子:“透過……閃電一瞥。” (6)(出示學法3)細讀,體會課文語言的精妙之處。 請同學們聽著音樂,閉著眼睛,想象一下,當時的這風、這雨、 這雪、這雷、這閃電是怎樣掃蕩這世界的?學生交流。 孩子們的想象要比真實的大十倍百倍,真是無窮無盡啊! 板書:無窮無盡 (7)總結:我們學習了第4、5節(jié),運用了初讀、精讀、細讀“三讀”課文的方法,知道夏天下雨時,天窗成為孩子們唯一慰藉的原因,體會了文中比喻句的精妙之處,展開了想象,深刻理解了天窗是孩子們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慰藉。 3、我們現(xiàn)在用這種方法自己來學第二層6、7節(jié)。 (1) 初讀。課文講什么? (2)精讀。四人討論:“為什么是唯一慰藉?” (3) 細讀比喻句。 (4) 現(xiàn)在孩子們在屋中除看見的事物外,又想到了什么?(5) 有感情地讀6、7小節(jié)。三、 總結全文: 天窗給漆黑的屋子帶來的僅有的光明,通過天窗看見了雨點、閃電、星星、云彩,這些都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另外,我們這堂課還學習運用了初讀了解內容、精讀解決問題、細讀體會語言的“三讀”讀書方法。

第三課時

課時要求: 進一步理解天窗對孩子來說是神奇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下雨天,孩子們從窗外看到了什么?是怎樣想的?二、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你有什么問題嗎? 為什么說“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我們先來理解(出示句子)“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會永遠不會聯(lián)想到的種種事物”這句句子。 (1) 句中的兩個“它”指什么?(天窗) (2) 自由讀句,完成練習。如果有了 ,你就會永遠 。(3) 句中有兩處否定,改成肯定形式是怎樣的?誰能說一說?(因為有了天窗,你才會聯(lián)想想到種種事情) 3、“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會知道怎么從……”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呢?學生交流,師小結:因為孩子們的想象是豐富多彩,富有變化的,所以想象到的內容要比看到的更真切、更復雜、更確切。也正因為天窗使孩子的想象豐富,比實際看到的更多更好,所以說天窗是神奇的。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練習設計: 把生活中透過的各種窗口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同學聽。 “A”:選擇一個下雨的天氣,透過自己家的玻璃窗看看外面的世界,說說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B”:乘汽車或火車時,仔細看看窗外的世界,說說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C”:以《窗外》為題,選擇你看的景物,展開想象,寫寫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備注:“A”為學習困難學生完成,“B”為中等學生完成,“C”為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

板書設計: 天 窗 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看見 想象 雨腳 閃電 星云 無窮無盡 教學后記:在講這節(jié)課時,我啟發(fā)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談感受,寫感受。讓學生談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許是讀書?看電視?也許是擺弄什么笑玩具?這樣把閱讀和生活結合起來。

3、快樂的足球賽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兩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2、理解詩歌內容,能例舉說明這是異??鞓返淖闱蛸悺8惺茉姼杷枋龅倪@場足球大賽的情趣。 3、能背誦、默寫自己認為最生動的幾節(jié)詩句。 4、發(fā)揮想象寫一段話。 二、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1、足球賽——快樂的足球賽。 2、這場球賽,什么地方是讓你感到真正的快樂的? 3、給課文分段。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5、說說你認為寫得最生動的小節(jié)。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1、作業(yè)指導。 2、改寫成短文。理解詩歌內容,能例舉說明這是異??鞓返淖闱蛸?。感受詩歌所描述的這場足球大賽的情趣。 能背誦、默寫自己認為最生動的幾節(jié)詩句。

4、蘆葉船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準確理解詞句的意思。認識本課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積累詞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課文重點,讀懂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宣布課題,設疑激趣。

同學們玩過自制的小紙船、小木船,也從商店買過玩具輪船、艦船、但是你玩過從大自然中得到的蘆葉船嗎?蘆葉船給作者童年生活帶來了什么呢?我們來讀課文《蘆葉船》。(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默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字典讀準字音,根據字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記憶字形。

2學生互動學習,互相檢驗自學效果。

提示會寫字中易出錯的地方(如:喇港豎等)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理解感情。

1、個人朗讀課文,達到準確、流利。

2、學生自讀課文,然后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不加注音或,也可以問同學。

3、指定學生朗讀,評估朗讀效果。抽幾個學生分段讀課文,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有沒有讀不準的字詞,幫助糾正朗讀的錯誤。

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學習生字交流記憶的方法。

5、想一想:課文講了關于蘆葉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讀幾遍。

二、熟讀課文,整體感悟。

1、把你感興趣的內容朗讀給大家聽,并說說你為什么感興趣。

2、說說“我們”放蘆葉船時產生過哪些聯(lián)想,為什么會產生這些聯(lián)想。

3、你喜歡“我”的童年生活嗎?你希望有怎樣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那里河道特別多,有橫的、豎的。

那里河道特別多,有橫的、豎的,像蜘蛛網一樣。

只見這只蘆葉船越開越遠,一會兒就看不見了。

只見這只蘆葉船順 3、把沒讀懂的地方記下來。

讀后進行議論。

找出相關的語句及段落,并根據自己的題解來敘述。

板書設計

蘆葉船 把蘆葉船放到家鄉(xiāng)的小河、長江里。

我和表哥到長江邊去放蘆葉船。

我的遐想和對未來的向往

教學后記: 在學習這節(jié)課時,我著重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體的表達方法,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抓住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認真品味精美的詞

5、女孩烏塔

教育目標

1.能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通過閱讀課文,了解烏塔是如何獨自一人游歐洲的。

3.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你們也許到過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誰到過什么地方?

2、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一位德國小姑娘——(板書:烏塔),看看她是怎樣旅游的?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建議

⑴可以先讀一讀閱讀提示,根據提示去自學。

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在感觸深的句子、段落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2、學生自學課文。

3、交流初讀感受,提出疑難之處。

(教師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再讀感悟,研討釋疑

1.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認真思考,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師引導學生著重研討“你對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質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有的同學會認為烏塔還小,不應該一個人外出旅游,這樣太危險;有的同學會認為只要做好充分準備,烏塔可以一個人外出旅游,這對她今后的成長會有好處……

(2)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你認為中國的孩子缺少樂趣嗎?

4、快速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烏塔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強。如:說話間,它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背包。

⑵生活經驗豐富。如:她告訴我“羅馬很熱,街上小攤賣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貴,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賣。”

⑶熱情、活潑。如: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里來……她一聽,高興得大叫……馬上拿糖給我吃

⑷生存能力強。如:烏塔說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兒童玩。

⑸有責任感。如:然后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o家里的每一個人買禮物。

⑹做事有條理,有計劃。如:她拿出一摞書給我看,全是歐洲各國的旅游指南,每個國家都是厚厚的一冊,介紹得十分詳細……為這次旅行他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四、指導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1、討論交流,請學生積極發(fā)表見解。(出示幻燈片2)

⑴可不可以像烏塔一樣單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與冒險有什么區(qū)別?怎樣才算自立?

⑶從烏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受到了什么啟示?

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話題來談。

2、小結,教師提出自己的建議:

⑴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長同意和充分準備。

⑶要像烏塔一樣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

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時間才能鍛煉出來。

五、布置實踐作業(yè):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2、小調查《從烏塔中外小學生的不同》。查找資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 1.打工掙錢 烏塔 周游歐洲 2.閱讀書籍,了解各國 3.懂得自保、自救

教學后記: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著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人游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與烏塔進行對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單元計劃

《我們家的貓》是老舍先生家的,但是,它畢竟還是貓,所以它有著自己的性格和特點。這特點是什么呢?老舍先生寫出來了,讀者需要讀文才知道。這些特點是 “好”還是“壞”,全憑人來判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是嗎?這不就是我們說的那面鏡子嗎?再說點有趣的事,一般的寵物都有個名字,這只貓該叫什么名字呢?讓學生們一起來說一說吧。如果您這當老師的也童心未泯,那就一起來吧! 《小獅子愛爾莎》讓獅子這種“龐然大物”一下子可愛起來——因為這里介紹的是小獅子和人在一起。愛動物,好理解,但是這“愛”的方式也有個說道。對小獅子的照顧和體貼是我們平時所常見的愛的方式;,要把小獅子放歸自然呢?這也是愛。于是,我們就又有了一面鏡子。不是嗎?《樹上的鞋》這題目就讓人奇怪:鞋為什么會跑到樹上去呢?這個問題其實就出現(xiàn)在這篇課文的題目旁邊。為什么?因為人們就是這樣來閱讀的——看到題目,想到了問題。小鳥落下來,它需要一個“家”,于是,它找到了那只“鞋”。我愛小鳥,想給它一個溫暖的家,于是,那只鞋就不再是“鞋”,而成了——成了什么呢?這也是一面鏡子呀?給這只鞋起個溫馨的名字吧! 人和人相處需要一個過程,人和動物相處、相知也需要時間來見證?!独先撕网B》中的這位老人,來到森林中的時候,鳥們不了解他。后來,老人愛樹、愛鳥的行為讓老人可愛起來。人到底可愛不可愛?小鳥不就是一面鏡子嗎?于是,我們看到了神話中才會有的情節(jié),看到了詩中才有的意境,成百上千的鳥兒用樹葉和花瓣,陪伴老人步入天堂……那《自然之道》呢?也是一面鏡子。人要愛動物,那沒錯。但是該怎樣去做呢?肉吃多了會膩,糖吃多了會厭,那愛要是太多了呢?綠龜?shù)墓适略趯ξ覀兲嵝眩喝擞腥说幕罘?,動物有動物的活法,也許最好的愛動物的方式就是互相留一份空間,各自留一分余地,彼此留一份自由。6 我們家的貓

2.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匯報討論: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可在學生暢談的基礎上歸納出以下兩個方面:

(1)老人有愛心,他把小鳥當成朋友??梢砸龑W生抓住描寫老人動作的句子,和“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等語句,初步感受體會老人熱愛自然,熱愛生命,關心愛護小動物的美好心靈。

(2)小鳥們也愛老人,信賴老人。可以引導學生把鳥兒們開始的表現(xiàn)和后來的表現(xiàn)聯(lián)系起來,初步感受動物的靈性,老人的善良,自然的美麗,生命的美好。

三、激發(fā)想象,品讀悟情

1.深入讀文悟情。首先在初讀時充分朗讀、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默讀,以課后第二題“愛心記錄”為依托,勾畫、批注,在靜思默想中潛心于文本。

2.反饋交流時,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反復品讀、想象畫面,真正做到 “咬進文字的深層,嚼出文章的真味。

51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