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你知道如何寫一篇論語讀書心得?快來學習論語讀書心得的寫法。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國學經(jīng)典中論語第的讀書心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天地人之道:就談談自己是怎么理解和感悟的吧.孔夫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圣人.《論語》教給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柔的生活的態(tài)度。
“神于天,圣于地”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上很多的規(guī)則于障锝,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
《論語》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認得內(nèi)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為無比強大。
我今天也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yè)成功的基礎,這是《論語》對我們現(xiàn)代人的啟發(fā)。
什么叫天人合一?我認為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
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睿腋?鞓分挥幸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nèi)心相連。
在《論語》中子貢曾經(jīng)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我認為:一個人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
感悟: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
佛家有個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緣,走到河邊,見一個姑娘正發(fā)愁沒法過河。老和尚對姑娘說,我把你背過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過了河。小和尚驚得膛目結(jié)舌,又不敢問。這樣走了二十里路,實在忍不住了就問老和尚,師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著那個姑娘過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放下?
這個故事的道理其實和孔夫子教給我們的一樣: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14.什么叫“仁者不憂”呢?:就是讓自己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墩撜Z》告訴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的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與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
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字是“仁”字。
在這個世界上,《1》什么人最重要? 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
《2》什么事最重要? 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3》什么時間做事最重要?
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自己感悟: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事智慧?!墩撜Z》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nèi)绾斡闷胶偷男膽B(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
自己感悟: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
《論語》所倡導的一種價值觀念:承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言:“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自己感悟:既然生活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他來自內(nèi)心的淡定與坦然. 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下半瓶了”。樂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 表述不同,緣于心態(tài)不同。
感悟: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nèi)心的風骨。
孔子說過:“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這叫”失人“。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叫”失言“。
《論語》中所提倡:“坦蕩蕩“的心境。
《論語》教給我很多處事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則。
有時費盡心機想和領導,同事拉近關系,卻常常適得其反。為什么會這樣?怎樣的關系才能稱作“好”呢?
孔夫子認為:“太過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佳狀態(tài),所謂:過猶不及。
孔子的學生子游說:“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薄墩撜Z,里仁》。意思就是: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領導)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追蜃痈嬖V他的學生子貢:“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事,你要真心的勸告,善意地引導,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別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
《論語》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
感悟:無論是對朋友還是對親人,都應該把握一個分寸,適度為最好。
“不在其位,不某其政”。《論語。憲問》意思是:也就是說,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得事。先把你自己那個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別人的事.
就寫到這里吧,可能自己認識的還不那么深刻,以后自己還要多學習多看書,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些.
《論語》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它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孔子的誨人不倦,讓我受益匪淺。本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墩撜Z》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
可記錄的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通過他們的言行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論語》讓我懂得了學習態(tài)度要謙虛。比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痹谡n堂上,有的同學認為自己這個知識點學會了,就不聽別人的回答,這是不對的。也許,你可能會收獲到不同的知識。在我們班里,可以說人才濟濟。比如數(shù)學小博士胡展郡、小畫家黃鵬翰、小歌唱家龐君瑤、體育健將齊珈藝等等,大家各有所長,每個人都值得我學習,這樣我才能不斷的進步。
《論語》讓我懂得了學習要有方法。子日:“學而不思則同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雖多,亦奚以為?!痹趯W習的過程中,我讀了很多書,學習了很多好識,我只是聽老師的講解,自己不思考,也不運用到實踐中,只是紙上談兵,時間久了,我也不去復習,最后把知識全忘掉了。記得我剛學奧數(shù)時,就是每周按時按點地去學,按時完成作業(yè),可一學期下來,很多題不會做。后來,媽媽說我的學習方式有問題。我自己仔細分析了一下,我認為我確實沒有仔細思考老師每天講的例題,只是簡單的去完成作業(yè),從來不復習,也不想這類題型還可以擴展到生活中的哪些問題。所以學習效果不好。后來,我改變了學習方法,成績提高了。
《論語》讓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案改冈?,不遠游。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爆F(xiàn)在,父母為我洗衣、做飯、送我去課外班。他們還要工作,他們多辛苦啊!我們一定要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學習,成為他們的驕傲,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論語》還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讓我收獲滿滿,我也會慢慢體會,我會成為最好的自己!
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它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
而論語導讀則是針對你在論語中不明白的,注意說明背景、說明用意,并對原義作適當?shù)陌l(fā)揮和展開,讓我們更清晰的了解論語,并學會運用其。
“君子”觀念在中國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對之極為重視。那么在孔子眼里何為君子呢?
論語導讀中有很多話都體現(xiàn)了孔子對君子的看法并作了解釋。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儒家認為家世國的基礎,治國之前必須先齊家,家齊而后國治。為什么呢?因為家就是人的調(diào)教之所,在家里把人調(diào)教好了,知道孝順父母、尊敬兄長了,到社會上去自然會服從領導,尊君愛上。知道服從與尊敬,也就自然能與社會和諧,恪盡職守。
孝順父母、善事兄長,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道德修養(yǎng)。
所以作為君子首先必須具備的基礎就是“孝順父母、善事兄長”。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p>
這句話說明了仁在孔子眼里是十分重要的。
論語導讀中還有更多的知識等著我們?nèi)W習,《論語》是君子的一堂必修課。
《論語》這部書基本上能夠稱之為我們中國人的圣經(jīng),幾乎所有中國人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規(guī)范,都得從這部書里面找到根源,就像是我們的一個指路明燈,當然暫且不論此明燈指出的道路是否是理想的道路。
《論語》從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就走上了神壇的道路,歷朝歷代,都把這本書當做統(tǒng)治階級的工具書?!熬汲几父缸幼印?,顯然這種思想是十分利于統(tǒng)治的,最起碼各階級的人群能夠安于現(xiàn)狀,而且還能聽命于朝。(本文由86.整理,歡迎轉(zhuǎn)載)
因此,從漢朝起,至清朝終,所有的學問研究者,讀書人,都會對這本書做出注釋、解析,力圖透過自己的想法來重新詮釋孔子的思想,甚至于我們的鄰居,韓國、日本,也有超多的關于《論語》的研究文章。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光是關于《論語》的這種注解類書籍就至少有3000部之多。這其中的水平自然是參差不齊,有好的,也有壞的。那里面比較著名的,大概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能夠說把儒家的學說推向了頂峰。那么,這浩如煙海的《論語》書籍,如何讀呢,哪種思想比較正確反映孔子的真實思想呢答案是《論語譯注》——楊伯峻注。
楊伯峻先生,是一位研究古漢語語言文學的專家,生于清末民初時期,自小理解正統(tǒng)教育,對先秦文學方面有著深厚的功力??礂钕壬倪@部書,打開來立刻就能了解到楊先生治學之嚴謹,對于研究之認真?!墩撜Z》中的文字,他不會隨意解釋任何一個字,如果不把這個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會寫在注釋中的,所以,常常會發(fā)現(xiàn),在注釋文字中,關于一個字的解釋,楊先生需要引經(jīng)據(jù)典,甚至還要講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訴你,這就是他如此翻譯這段文字的原因??梢?,他對于這本書所傾注的心血是此刻很多所謂教授所不能比擬的。
因此,讀這本書,能夠讓人相對客觀的了解到孔子的真實思想,而不是站在統(tǒng)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奴役百姓,而這個客觀的思想本身,其實就是孔子所要表達的想法。
那么,孔子究竟是個具有什么樣思想的人呢
首先,孔子是個人。這個很重要,孔子不是神,不是耶穌、也不是默罕默德、釋迦摩尼,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與你我一樣,只是,他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這點與我們不同?!墩撜Z》是孔子的弟子門生逐漸整理起來的記錄孔子言論的書籍。這其中有些言論是站在很高的哲學高度來說明一些治國安邦之道理,有些言論也是孔子日常要表達某種想法的尋常語言。
所以,從一些尋常語言中也是能夠看到孔子的可愛之處的。比如《論語·雍也篇》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說:“觚不像個觚(一種容器),這是觚嗎這是觚嗎”。孔子用這種簡單的事情表達他對于禮制的看法,著實可愛??吹竭@一章好像有一個生動的畫面出此刻眼前,孔子拿起來一個觚,一邊捋著胡子一邊氣憤地說,這是觚嗎啊!你們都成了什么樣貌!憤世嫉俗的憤青形象躍然而出。
其次,孔子是個品德高尚的人,這個不得不佩服??鬃痈F其一生的時間要到達“仁”的境界,對待自己、對待學生、對待所有他接觸的人,都是用這個“仁”字來對待。他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及他所傳授的思想,來逐漸改變那個社會,從而使天下變得更為和諧,更有秩序,當然,這個秩序同樣是有階級等級的階級秩序。但是在當時,能夠有這種想法并且付諸于實踐的人已經(jīng)難能可貴了。
那么,《論語》是不是就是我們現(xiàn)今社會的治療良方了呢,是不是我們的信仰歸宿已經(jīng)找到了呢我看非也!《論語》大致成書開始于春秋末期,修改完成于戰(zhàn)國初期,這個時代,中國還處于十分動亂的時代,各國諸侯你爭我奪,互不相讓。社會禮制崩塌,各種思想泛濫,東周其時已經(jīng)是名存實亡,各個諸侯國甚至發(fā)明了自己的語言文字、貨幣單位等等,儼然一副分裂景象。
而當時的孔子懷揣著一個偉大理想,游走于各國,期望能夠付諸實踐。這種思想便是禮制的思想,期望透過恢復原有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禮數(shù)規(guī)則,來重新構(gòu)建社會。比如老百姓能夠認真耕作,士大夫能夠治家有方,諸侯能夠治理好國家,這樣整個天下自然就安康了,各個階層不要總想著越級,你是一個士大夫,就不要想著哪天把諸侯王趕下臺,不要在禮制上超越諸侯王,參見諸侯王的時候要保證諸侯王的威嚴,這樣社會各個階層就都穩(wěn)定下來了。
所以,他這種思想在當時的社會看來是有用的,但是,他忽略了一點,人的欲望往往是不可控制的,而社會的發(fā)展帶來的就是欲望,所以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鬃拥乃枷胧窍胱屗腥硕己退粯?,做好自己應有的社會主角,沒有任何的非分之想,這恐怕相當于烏托邦了。其實透過后代的發(fā)展也基本能夠看得出來,儒家思想用來教育人民大抵是管用的,但是用來治理國家基本上是沒有什么作用,還是要嚴格法制才是基本出路。比如唐朝的貞觀之治,繁榮的根基正是一種“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法制思想。
這么說來,《論語》就沒有什么好處了嗎也不是。孔子的思想中很多是涉及到我們自己修身方面的問題的,比如孔子提倡的孝悌、終生學習、謙虛、仁慈等等,這些對于現(xiàn)今社會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是具有很重大的好處的。說儒家類似于宗教也正是在此。
孔子給大家構(gòu)建了一個極為高尚的目標,甚至于孔子認為在他那個年代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所以所有人都能夠朝著這個目標前進,而永遠也無法到達,因為有一個終極目標在那里擺著。就像是佛教,只有成了佛才能終止這個無休止的輪回,但是也許需要幾世的修行才能到達,但是上一世的修行誰還記得。那么你就要之后修行,因為你明白此刻不是終點。儒教也正是如此,你說你的仁已經(jīng)修行的很好了,不,因為孔子都沒有到達,而你,連孔子還沒有到達。那么儒家能夠成為宗教了,而且也是教人向善,社會和諧的。我看僅此而已。
另外,此刻社會上也有很多說《論語》不好的言論,我看也沒有什么道理。因為當時的孔子可能不是這么想的。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實當時的孔子只是想要表達一種倫理綱常的想法而已,因為當時那個社會已經(jīng)完全亂套了。所以我還是那個觀點,看一本書,必須要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不能夠亂理解的。
當時,社會戰(zhàn)爭頻仍,諸侯、士大夫,各自都想要上位,都想要成功,沒有人再遵守以前的舊秩序,孔子認為這是不對的,所以提出這種思想,想要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但是可惜,他的思想并沒有得到實現(xiàn),因為可能與社會的發(fā)展想違背了。
還有“死讀書”的問題,其實孔子是最反對這個觀點的?!皩W以致用”才是孔子的想法,而且要“活學活用”。還有就是“學而優(yōu)則仕”,后世拿這句話為根本,指揮著萬千讀書人在科舉,其實這個話還有半句。子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意思是官做得好了,有余力的要抓緊學習,學習好的,有余力的,要出來做官。你看,這斷章取義是不是也不好。
所以,不管怎樣樣,我們不要把《論語》放在一個神的位置頂禮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腳下踩上兩腳,這本書是中華民族承繼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們不能輕易把他忘掉,因為我們的血管中流著《論語》的血,《論語》是我們的根。
作為一個略知一點中國歷史的中國人,我認為,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像《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著中國的歷史。也正因為這樣,我對《論語》的態(tài)度一向是只敢仰視而不敢觸及。
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讀,也從不敢隨便發(fā)表什么評論。畢竟我對其了解的深入程度還遠沒有達到可以對其歷史地位或性質(zhì)妄加評論的程度。這個學期,思修課布置寫《論語》的讀書筆記作為平時作業(yè),于是我只有硬著頭皮寫一點點我的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錯誤,請老師給予指正。
論語心得相關文章:
★ 論語心得感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