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以為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閃躲,但亦毫不羞怯的袒露著。
《活著》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著》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神秘的期待——呼喚著一個轉(zhuǎn)折,一個讓主角走向幸福的轉(zhuǎn)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殘忍和吝嗇,我?guī)缀跏且宦沸耐吹淖x到最后。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仿佛一陳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的落了下來。
書中,隨著富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終于敗壞家業(yè),淪落為糊口而下地,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仿佛是看見一綹及纖細的發(fā)絲被逼迫著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著人生絕望地不存在。福遺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化,一層層撕掉人生的幸福依賴,一層層摧毀著人的堅強,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最柔軟。最純凈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執(zhí)著的活著——已成為唯一能描述富貴的形容,也是對富貴最好的肯定與頌贊。至于幸?;虿恍腋#覀儫o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里富貴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的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quán)說他幸福,富貴的一生恍若一面鏡子,窄若一手掌,小弱一水滴,卻透出一個時代的背影。也許渺小的終于只是渺小,就如遭遇風浪的舟船,我們可以挽救于搏擊,卻無法晚會沉默的結(jié)局,因為人性的共同,因為只要活著,除卻無奈,生命常有空白等待絢爛。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也不是來自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痘钪分v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著》一書是從徐家的敗落寫起的。"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yǎng)了一只小雞,雞樣大后變成了鵝,鵝養(yǎng)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yǎng)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fā)起來的。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傳到你這里,鵝變成了雞,現(xiàn)在雞也沒了。"這樣一段形象生動的發(fā)家史和敗家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成了福貴貧困生活和"活著"意義的源頭。
暫且不說福貴年輕時如何、氣丈人,福貴也算得上相當幸運了。福貴為生病的娘到城里請大夫的路上,被硬生生地拉去當壯丁拉大炮,結(jié)識當了六年兵的老全和十六七樣子的娃娃兵春生,并與他們在戰(zhàn)場上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一起抬大米、搶大餅。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上,士兵死傷無數(shù)。福貴和春生幸運地揀回一條性命,老全卻永遠離他們遠去。帶著對妻兒的牽掛,福貴回到了家。
土地改革懲罰地主,龍二作了福貴的替死鬼,福貴又悻悻地逃過一劫。福貴的兒子有慶為救生孩子大出血的校長--劉縣長春生的女人,被荒唐的醫(yī)生抽干了血,死了,死在醫(yī)院一間磚砌的小屋里。女兒鳳霞自己生孩子時大出血,沒有保住性命,也死在那間房里。偏頭女婿二喜在工地上被兩塊水泥板夾死,又死在醫(yī)院的同一間房里。成了孤家寡人,這是何等的凄涼。福貴的女人家珍,這是一個堅強賢惠的女人,軟骨病并沒有停止她辛勤勞作的步伐,直到雙腳不能站立。她為福貴活著,為鳳霞活著。待有慶、鳳霞相繼離開后,她也毫無牽掛的走了,走的那樣安詳,那樣坦然。后來,能說會道的外孫--唯一為福貴的生活增添色彩的苦根也被豆子噎死了。不禁感嘆,這徐家的`人難道就沒一個命好的嗎?家珍、有慶、鳳霞、二喜、苦根,都是經(jīng)福貴的手埋的。
故事結(jié)尾聽著老人凄涼地唱道:"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心想,這不正是福貴的人生寫照嗎?孤孤單單一個人和棄世的和尚有什麼分別?反正都是經(jīng)歷世事滄桑后寧靜的人了。
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福貴的人生告訴我們:活著,不僅僅為了自己,那些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同樣值得你為他么而活?,F(xiàn)實也許殘酷,但不總是殘酷;往事不堪回首,就不要去回首。生活再糟糕也沒到絕望的地步,想想福貴。你或許會得到些安慰。
讀余華的小說《活著》,我的人生觀卻沒有個性大的改變。要說收獲,則無非是在感嘆之余,再一次被提醒:人就應(yīng)知足。
我認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為人的軟弱,因為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圣經(jīng)》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nèi)人的成分使人易怒,沖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應(yīng)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著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那么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jīng)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xiàn)實的捆綁中藉著心靈的不滿足幻想著換個環(huán)境,一味認為物質(zhì)的困境使自己忙于無好處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于是,在不如意的現(xiàn)實邊緣,痛苦地理解一襲又襲虛無的沖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著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為以前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留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讀了《活著》,我想,理解現(xiàn)實,努力成長,好好活著,活著,活著……
《活著》是一部讀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翻開書頁的不忍,那種合上書后的隱隱不快,我很想知道一個需要怎樣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在遭遇到一連串的打擊后還能頑強地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打擊。終于的落單與那頭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里,回首曾經(jīng),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福貴是生者的贊譽或是悲哀,之于他我更多的同情卻又不得不為他的淡然而新生絲絲敬意。他用平靜的面容掩飾著他內(nèi)心的波濤洶涌。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著真好。
以前喜歡閱讀但很少寫讀后感,這次不是不想寫而是看過讀友們寫的感覺自己更加詞窮,寫不出內(nèi)涵。人為何而活著?有人認為是為了愛活著,有人認為是因思考而活著,也有人認為因為責任而活著,而富貴卻說:“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p>
年少時的富貴,因貪圖享樂不能自拔,最終從一個富家少爺淪落一貧如洗的貧困人家,可當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時候,又被命運開了玩笑,給母親抓藥的時候又被當壯丁抓走,茍且偷生只為一個單純的信念——一定要活著回家,富裕時已經(jīng)辜負了親人,而這次一定不能再辜負吧。終于活著回家,看到一雙兒女,雖然爹娘已經(jīng)去世,女兒因病不能變成啞巴,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的幸福??缮罹褪侨绱?,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誰先到來。當一切都在自我滿足的幸福之中時,有慶好好的就那么走了,當看到這里的時候連自己都不相信就這樣走了,原本要殺人的富貴因為對方是當初過命的兄弟而非縣長的時候就這么原諒了,可他原諒不了自己。
偷偷的把有慶埋了,擦干眼淚偷偷的回家,最后家珍還是知道了,善良的女人也接受這樣的事實。日子波瀾不驚的繼續(xù),原本以為苦難就此結(jié)束雖然清貧但可以好好生活的時候,鳳霞走了,家珍走了,二喜(女婿)走了,最后甚至連五歲的外甥苦根也走了,有些接受不了這樣的情節(jié),可最后又被富貴的開朗所感染著,趕著那頭叫做“富貴”的老牛,樂呵呵的面對屬于自己的生活。也許富貴覺得他不是單純的一個人活著,而是所有人再他一個人身上活著,活著看生活一天天變得更加美好。
為了活著而活著的人生,簡單明了,如果自己是富貴或許做不到如此活著,但更慶幸不是富貴,可以為活著而更美好的努力著?;钪烤故菫榱耸裁?對于自己來說,活著就是不辜負自己的所有角色,努力踏實的笑對生活,做想做的自己,好好活著。
《活著》這本書其實很簡單,它就告訴我們兩個字——活著!
書中的主人公福貴有著一個坎坷的命運,從年少時的少爺,再到后來的落魄,看著親人一個又一個地離開自己,直至最后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面對著這些悲傷,主人公堅持活了下來。
在一開始的部分中,主人公變成了一個農(nóng)民,地位的變化懸殊并沒有使他放棄生命,他逐漸適應(yīng)了貧窮而又辛苦的生活,用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自己。其實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中,經(jīng)常有人會因為企業(yè)破產(chǎn)倒閉而終此一生,但是失敗衰退又能怎樣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句話說得好,古人對于生命的珍惜熱愛從中而出。生命,其實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即使世界上有著無數(shù)的生命,即使地球上有幾十億人類,即使你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那些人中的一員,也不要看輕自己的生命。對于生命的熱愛,應(yīng)是來自于內(nèi)心深處的吶喊,是靈魂的呼喚!
作者為了寫出“活著”的思想,為了寫出對于生命的熱愛,不僅設(shè)置了重重的苦難,還添加了許多與福貴相對比的人物來突出生命的重要。在戰(zhàn)場上,主人公小心翼翼,唯恐被打死打傷,而很多士兵都戰(zhàn)傷,但那些把他們運到后方陣地的人,只是把他們?nèi)拥降厣?,不給于救治。這就是對于他人生命不敬,是對生命的褻瀆與輕視,是一種最可恨的行為,由此,我們在意識到生命重要性的同時,也不能僅僅自私地保護自己的生命,還要尊敬別人的生命,在有能力的情況下盡可能挽救別人的生命。因為生命是等價的,挽救了別人一條命,就等于自己救了自己一命。但在書中,當家珍對想輕生的春生說出:“你還欠我們一條命,你就拿自己的命來還吧。”時,她在勸誡春生要活著,但是他還是上吊死了。確實,十年動亂所帶來的苦難是人難以承受的,畢竟在那個動亂、沒有公平正義的年代里,人的生命在那些瘋狂的“革命者”眼里沒有什么太大的價值,有很多的著名作家和科學家都自殺在那個悲傷的年代,如老舍先生。但是也如食指在《相信未來》中訴說的那樣: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zhàn)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在逆境中,我們更要珍愛生命,相信終有一天真理終會站到自己這一邊。真理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而如果連命都沒有的,哪能看到太陽升起的時刻!
另外,作者書中所用的語言也很有地方特色,帶有山東地方特色的粗獷,文中的語言更加貼合實際,讀起來更加真切逼真,讓人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地方特色,感受真真切切的農(nóng)村氣息,這對于描述一個農(nóng)村的背景擁有著巨大的作用。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后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jīng)]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摘自余華《活著》
我總認為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于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著》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著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著是我,我會不會繼續(xù)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當生活在80年代的我們還在為物質(zhì)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yīng)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yīng)該感到幸運呢!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天報道的那位為錢財而貪污受賄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受賄巨款,只是為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說,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著理由嗎?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著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p>
看到有一本《活著》,就囫圇吞棗的讀了一遍,剛看完,很壓抑,然后,很久,才釋然……
主人公福貴,從一個有錢的愛賭愛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經(jīng)歷了破落、貧窮、戰(zhàn)爭,一步一步,失去了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只有一頭很老的牛陪伴余生……
在悲劇的人生中,他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雙鞋,最餓時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學會了寬恕,寬恕間接害死了自己兒子的戰(zhàn)友……獨自一人活著。
這本書不同于張愛玲的《小艾》,小艾經(jīng)歷了一系列悲慘的遭遇,最后的結(jié)局還是給人一些希望的.,看完以后,積聚的壓抑在結(jié)尾處有一些釋放,而《活著》看完很沉重,感覺呼吸困難,看著生命之手一次又一次給予希望,又一次一次的剝奪一個人身上的珍寶,卻無力反抗。
也許只有懂得了愛,懂得了你所擁有的珍寶,在失去時,你才有勇氣去面對一個人的寂寥……
畢竟,回憶是一個人的歷史縮影。
在一個沒有漫天繁星、只有天上明月與房內(nèi)一盞微弱燈光的夜里,我翻開了這本書,進入了一個令我為之落淚為之感慨的世界。在那里有著無邊無際的金色稻田,有著質(zhì)樸的農(nóng)家姑娘與健康的小伙,有著美麗的火燒云以及裊裊炊煙,還有一個——寂寞而滄桑的老人。
他叫徐福貴。他曾是天地間活的最暢快的人,也是如今背負著那些猶如傷疤般回憶的普通人。他的手中曾握過各類金銀珠寶,也曾抱緊過他的妻子、兒女與孫子的毫無溫度的軀殼。他也有過再艱難也要活下去的信念,也有過透徹的絕望。他一遍遍逃離生死,卻也經(jīng)歷著常人無法忍受的生離與死別。他的雙眼看見過戰(zhàn)爭的可怕,看見過摯愛的死亡,他見證了人民的勝利,也經(jīng)歷了一個民族的浩劫。他看見過他以往的戰(zhàn)友,華麗閃亮的蛻變與悲慘黯淡的結(jié)局。他沒有經(jīng)歷過生死,卻知曉比生死更令人懼怕的離別是何種滋味。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福貴的一生是如何。我不敢想象,徐福貴背著他的妻子站在村口,看著那條小路,看著漫天的雪花,卻再也聽不到兒子赤腳跑在路上時的腳步聲,他是該多么難過多么憂傷;無法想象,當飽受生活艱辛與孤獨的他,在將盡一生的盡頭時,淡然開口陳述過往時復(fù)雜的心情。
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當時的背景下,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一次又一次的磨難,仿佛生來是為了消磨他年輕時所犯下的過錯。他的一生像是萬千石子中的一個,不是金子也不是寶石,然而卻有著獨屬于他的紋路與滄桑。
生命是如此脆弱卻又頑強。而活著一詞又是如此微妙。徐福貴在信念中尋找生機,終在結(jié)局看清了自己。在結(jié)局時我始終相信有慶他們還活著,正如書中所說: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我相信他們還活著。只是活著,而已。
余華說過:“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國語言里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被钪陀邢M?,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著更簡單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只有活著,一切才有希望。只要活著,一切都會更好。
余華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卻生動地刻畫出了生活的真實,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lián)想自己的生活。我難以忘懷,那個小村莊,那家人,那頭牛。
小說主人翁是一個地主少爺,他叫福貴。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也輸了父親,他家變得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xiāng)他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妻子因困苦的日子而失去了生命。福貴沒有退縮。他試著學做農(nóng)活,要承擔起養(yǎng)家的責任,“萬事開頭難”,這并不容易。而每次生活有了起色時,親人卻一一故去,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可悲,但又沒有辦法。
福貴,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這是需要勇氣的。那么,人活著為了什么?人活著不為什么,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人生多彩,世態(tài)萬千,我們有幸經(jīng)歷這一切,不得不對生命的磅礴肅然起敬。
我們像是命運手中的螻蟻,挫折總來得猝不及防。福貴的真身,生活中也不少見。我家附近住著一個老人,年齡已過百歲。爸媽和我講述過他的故事。那些年,我們是住在山上的。他和他的妻子,兒子,還有兒媳婦,也是如此。盛夏的某一天,洪水肆虐,他所在的村莊,也被洪水淹沒了。洪水帶走了一切,也帶走了他的妻子。洪水遠去,他無助地站在以前的家門口,手足無措,一下泄了氣。他卻并沒有絕望,也許還牽掛著孩子,也許心中對生的希望還未泯滅。年近晚年,兒子和兒媳婦也相繼離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滋味很痛。現(xiàn)在,每天經(jīng)過老人家,他卻總是坐在門口,面帶笑容,沒有一絲對生活的絕望。顯然,他看淡了,他沒有放棄活著,既然活著,就好好活著。
現(xiàn)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青少年,風華正茂,卻總因一些小挫折,要死要活。活著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樂趣嗎?樂趣盡了,便不再延續(xù)嗎?你們可曾想過,在災(zāi)難中,不計其數(shù)的.人,為了活著忍受了多大痛苦。活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幸福,一種值得追求的幸福。
活著,是一張通往死亡的單程票,它無法退票,生命于人,無論高貴或是低賤,富有的,貧窮的,都只有一次,這一次可能是長遠的,也可能是短暫的。
周日晚上,我花了3個多小時,一口氣讀了一本爸爸的小說——《活著》。
合上書以后,我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想哭卻哭不出,說他們可憐但好像又不可憐。
余華是在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稱敘述其看似悲慘的一生。地主家兒子福貴好賭,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錢,在還債路上又被抓去當兵,誤當成了國民黨。幾年戰(zhàn)爭后,死里逃生,逃出來回到家,發(fā)現(xiàn)父親已經(jīng)死了。接下來女兒因發(fā)燒耽誤醫(yī)治也變成啞巴了,原本好好的一個家變得支離破碎。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兒風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還有外孫苦根也相繼遭遇不幸,這一大家子最后就剩福貴一個人了,最終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數(shù)人的想法看來,他最后的命運一定不是瘋就是自盡??筛YF依然樂觀地活著,因為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也是全書的亮點所在——活著就有希望。
這本書的作者是余華,本應(yīng)是余華在講述福貴的故事,應(yīng)該使用第三人稱,可作者采用第一人稱,讓人覺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書中的我,在歷經(jīng)世間滄桑和磨難之后的坦然。
家人一個接一個相繼去世,富貴被一次次的打擊,這里面,不僅有活著的真正道理,還有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
他沒有抱怨、仇恨,而是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抱著樂觀的態(tài)度活著,這才是“活著”的真理。
活著本身就很艱難,延讀生命就得艱難地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了,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了。
活著,就夠了。